专栏名称: 灼见
讲新知识青年的故事,聚合有穿透力的思想观点和有愉悦感的艺术作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年文摘  ·  天寒露重,望君珍重 ·  昨天  
青年文摘  ·  人民的胜利 ·  5 天前  
周国平  ·  一切生命,在其本质上皆为痛苦 ·  6 天前  
读书杂志  ·  中读年卡 |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灼见

牛粪是什么味道?这才是95后清华学子应有的担当

灼见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4-23 19:42

正文

这是一个10分钟的精彩演讲,演讲人是清华大学本科生陈陆洲。


他是一名95后,在大一时发起了“梦之网”实践项目。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去藏区和山区里不通电的地方,公益搭建光伏微电网,解决当地的用电问题。


现在他已经大四了,“梦之网”也以每年一期的速度走到了第四期,筹资已达100万。但在他最初发起“梦之网”时,有很多人质疑他筹不到钱、技术不够、去的地方海拔太高。如何突破这些既有框架的束缚,是演讲的第一个重点。演讲的另一个重点是这次经历如何让他看见了真正的贫穷和真实的社会,进而影响了他的价值观和在大学里的选择。


用十分钟的时间,

倾听一个故事,

寻找一份安静。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牛粪是什么味道


陈陆洲

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科生

“梦之网”实践项目发起人


按照一般演讲的传统,演讲者刚刚上台的时候,应该分享一件关于自己的糗事,或者一张糗图。那么我想说的是,我在甘孜捡牛粪。


当某个星光璀璨的夜晚,当我正坐在温暖的炉边烤火,旁边的藏族大妈突然给我递过来一块黑色的不规则的带着青草草杆的固体,她让我闻一闻,再丢进旁边的火堆里去烤火。当我与它亲昵了半天,才从大妈模模糊糊的汉语口音里听到,那是一块牛粪。我当时差点晕过去。


在后来的十天里,我才明白,其实我们吃到的每一顿饭、生起的每一次火都离不开牛粪的存在。于是当我从甘孜回到清华,有些人问我说,陆洲啊,你身上怎么有一股牛粪的味道,是不是惹上哪朵鲜花了?


但其实在那之后,我常常问我自己,如果没有大一的那段经历,我是不是真的能够知道牛粪的味道?作为一个清华的同学,我们到底有没有这个必要去闻一闻牛粪的味道?


所以我想说的第一个关键词,是框架。


很多时候,我们的人生所面临的其实是我们头顶的框架。我们应该去做什么,我们不应该去做什么。我们可能去做什么,我们不可能去做什么。其实我们的潜意识或者这个社会的规则把我们限制得很窄很窄。


但其实想要取得真正的突破,想要获得更大的成功,我们必须要打破框架的存在。很多时候,当我们抬头看,至少我们敢想,我们头顶的那个框架,才会是透明的。


大一的时候刚刚开始做“梦之网”的一期,在当时的实践的评判体系下,它并不是一个正常的实践。


当时有人和我们说,你们筹不到那么多钱。但实际上当项目三年过去,我们已经筹资百万。我们发现有很多很多的企业愿意支持年轻,愿意支持理想,他们依然愿意加入进来。


有很多人说,你们的技术能力可能达不到。但其实我们将设备寄到北京来,在北京完成组装、完成调试,再寄到甘孜去。三年了,那里下了很大很大的雪,但我们的设备依然能用。我们甚至还有热心的学弟学妹们为它们设计了一套远程的监控系统,可以在北京看到它们的运营状况。


当时很多人说,你们能不能去那么高海拔的地方。但实际上我们靠着睡睡袋、吃榨菜、不洗澡,我们也在十天的时间里把所有的事情做完,一切都是可能的。


所以其实大一的我们有很多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但这些想法能够真真实实地帮助我们突破那些框架。


通过正常的手段,我们问大企业要不到那么多资金,我们筹不到钱,那我们能不能在系友会上向我们的系友推荐我们的项目?至少他们的价值观与我们一脉相承。实际上我们的系友不仅仅愿意为我们提供资金的帮助,也愿意为我们提供技术和人脉上的帮助。


通过正常的手段,我们联系不到政府部门,那我们能不能通过公函,借助系里或者校里更正式的平台,与他们发生沟通和联系?当我们从甘孜回来,甘孜州成为了清华大学的社会实践基地,双方的沟通日益密切。


当地找不到瓦匠、电工,那我们能不能自己干,自己和水泥、搭地基,自己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一次弱电改造?实际上这些凭借我们的智商和付出,都不是问题。


大一的很多做法,往往看似没有经验,但实际上却是最创新的,最能够真真实实地解决问题。或许学长学姐们教会了我们很多很多的经验,但这些经验远远不如自己做一次来的真实有效。


其实我觉得,“梦之网”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框架。因为很多人说“梦之网”是一个好的实践,它是一个做贡献、长才干的实践。很多人模仿着它去做事情,去藏区、搭电网,来找它的同义词。


但实际上这已经阻碍了我们思维的导向。不再模仿,打破框架,去寻找它真真实实的意义所在,我想这是实践的真实目的。


大一对我们而言,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也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大一那样一个无忧无虑的夏天,和大一的我们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劲和勇气,稍纵即逝,会成为我们最为追念的一段时光。


诚然很多人会问我,闻一闻牛粪的意义是什么?它不能够帮助我们获得特奖,它也不能够帮助我们写在简历上去获得一份好的实习。


诚然对我而言,当我的年纪越来越大,我也越来越在功利化的世界里迷失自己,我也会面临这样那样的挫折,我也会面临这样那样的思考,我当年的那些付出是否值得,我当年所付出的那些时间是否有人来肯定。


但我始终愿意去执着地相信,只有一个人的经历足够丰富,只有一个人的积淀足够深厚,所谓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一个人的成长空间才足够高远。


所以我想说的第二个关键词,是经历。


在那次的实践里,我收获了很多很多我终生难忘的经历。第一次看到繁星漫天的星空,和朋友们坐在荒无人烟的黑暗山头。第一次遇到泥石流、暴风雪,穿着厚厚的冲锋衣和厚厚的毛衣依然瑟瑟发抖。第一次坐在藏民的车上翻越五千米的垭口,车轮卡在雪地里需要下来推行。第一次搬这种沉重的铅酸蓄电池,拉扯带着220伏的电缆。第一次在高原上炒鸡蛋,把所有蛋都炒碎了,大家笑我,你的蛋都碎了。


时至今日,当我和我的朋友们再聚首,我们依然能够津津乐道当年的那段日子,我们依然愿意喝着啤酒去回忆那段属于我们的时光。这份记忆始终带着一股青春、友谊和梦想的甘甜,胜过了一顿又一顿毕业季的酒。


说真的,大一是一个最好的去感受友谊、青春和梦想的时候,因为那时候我们所背负的最少,我们所需要承担的也最少。


或许当我们逐渐变大,当我们逐渐老去,我们可能早已经忘记了当年我们所见过的很多风景,我们更加不可能记得我们所写过的文书与报告。


但我们始终会记得当时我们身边的那群人、我们一起做过的很多很多的事情。或许当时光飞逝,当你偶尔出差,当你偶尔路过,我们依然会铭记那是属于我们的青葱岁月。


当我从甘孜回来,我能够非常真实地感受到我世界观的变化。


一方面,当你穿梭于校园、政府与企业之间,你会发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广阔,因为你始终相信,年轻有的是支持的理由,年轻有的是无限创造的可能。


另外一方面,你也会越来越加感恩现在的生活,当你经历过真正的贫穷,你才会心生感恩。我依然记得当我们走的时候,我的室友在那个小女孩手中塞过了两百块钱,让她去买吃的。


无论我们经历多少困难,经历多少挫折,我们依然活得幸福,我们依然生活在一个大山外面的世界。我们的梦想可以被千般打断、万般阻隔,但我们始终拥有追求未来、追求奋斗和追求选择的权力,我们依然有生活在大山外面的广阔世界的权力,我们始终不受制于我们身边高高的大山。


同样,这份实践影响了我很多很多的大学选择,包括后来进入思源,包括选择去以色列的暑研。当你真正站在一块完全陌生的土壤,当你经历繁华与贫穷交织的世界,你会发现,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会有所不同,你看待你自己人生的位置会有所不同。


或许这不仅仅是大一一年的我们所能够做到的,或许这需要我们付出一生或者一辈子的努力。但至少对我而言,我愿意去选择一份起步更晚的人生,我也愿意去承担永远都追赶不上的风险。


但我始终相信,只有一个人的经历足够丰富,只有一个人的经历足够多元,只有一个人的人生导向足够开阔,只有一个人拥有一段属于自己不可磨灭的青春记忆,这才是一个人所应该拥有的人生。


回过头来说,其实牛粪挺香的。当它被投入火炉中,噼里啪啦地被烤起来,空气中氤氲着一股淡淡的青草的气息,它还挺好闻的。


“实践耕耘梦想,行动砥砺真知。”如果大家碰到手上那一块牛粪,我想会成为大一的自己终生难忘的回忆。


谢谢大家!


 (《说实践》系列演讲由清华大学团委实践部主办,本文依据陈陆洲在《说实践》第一期中的演讲,经补充修改后发布)


—THE END—



MORE
延伸阅读 

◐◑史宗恺:在基层工作的清华同学应具备这三种素质(为《南疆住村笔记》所作序言)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和终生学习?

◐◑叶萱|你的读书境界决定你的人生高度

◐◑这才是真正的爱国,真正的爱情!现在的年轻人就应该崇拜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