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会计学术联盟
会计学术联盟,青年会计学者联合发起的学习社群,会计领域优质资源整合平台,定期举办线下Seminar,线上成长训练营。会计学术联盟(ID:KJXSLM),传递业内快讯、硕博招聘、文献速递、会议信息等,助力有缘会计人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会计学术联盟

中国人民大学最新会计硕导名单及简介

会计学术联盟  · 公众号  ·  · 2020-12-07 08:40

正文


诚邀参与《CCGAR2021审计理论研究指南》编制

广东省2021年选调优秀毕业生1829名!含财会专业

“交大会计合作论坛”暨第二届学术年会(2020)征文启事

中国会计学者国际知名期刊发表三篇盈余管理研究文章

北京大学会计硕士生导师名单及简介

复旦大学会计硕士生导师名单及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会计硕士生导师名单及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会计硕士生导师名单及简介





一、中国人民大学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著名教育家吴玉章、成仿吾、袁宝华、黄达、李文海、纪宝成、陈雨露先后担任校长。现任党委书记为靳诺教授,校长为刘伟教授。

建校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形成了“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三大办学特色,被誉为“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1950年至今,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位居其中。学校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中国人民大学早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继续教育为辅助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形成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体系。学校是我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现有33个学院,另设有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深圳研究院等。学校设有学士学位专业82个,硕士学位学科点191个,博士学位学科点136个。学校拥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2个,博士后流动站21个。

学校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拥有5个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拥有13个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拥有5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拥有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在连续十五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中国人民大学获选29篇,占全国已入选人文社科优秀博士论文总数的12%,在所有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位居第一。

在教育部学位评估中心2017年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获评A类学科总数为14个,其中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获评A+,政治学、哲学获评A,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获评A-,A+学科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四。

截至2020年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895人,其中教授701人,副教授778人。学校有全国高等教育领域唯二的“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卫兴华教授和高铭暄教授;有19名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4名教授受聘为第二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有65位专家入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人数居全国高校首位;先后有490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万人计划”入选者2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2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工程”入选者2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2人;有6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10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5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0人荣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9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截至2020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7691人,其中本科生11375人,硕士生10659人,博士生4341人,留学生1316人。留学生人数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茅。学校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全国高校数量多、门类全、综合水平高的优势,积极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理论型、管理型优秀人才,培养“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从陕北公学至今,学校共培养了近30万名高水平的优秀建设者和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的领袖人才,其中既有许多成就卓著的专家学者,又有许多闻名遐迩的企业家,政绩斐然的党政军高级领导干部,以及卓有建树的新闻、法律、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工作者。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全体师生员工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贺信精神,围绕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始终不忘“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不忘“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责任担当,不忘培养“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的光荣使命,不忘“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政治追求,不忘“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全面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思想库建设、国际影响力提升、大学形象建设和美丽校园建设“五大战略”,为把学校早日建成“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工厂管理系、贸易系、簿记核算和财政信贷教研室,是我国最早开办管理教育的机构,是新中国工商管理教育的奠基者。

经过70年的发展,学院为企业和政府机关培养了大批专业的经济管理人才;为中国的高校培养了大量师资;开设了许多新的教育项目;开辟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编写的教科书在国内高校广泛使用;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积极进言献策,是中国管理教育的重要开创者。

商学院下设企业管理系、组织与人力资源系、市场营销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贸易经济系、会计系和财务与金融系7个学系。商学院师资力量完备,结构整齐,教学科研实力雄厚,现有专职教师138人,其中海外毕业博士40人,占教师总数的近30%。

商学院拥有工商管理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以及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和会计学3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囊括了工商管理学科中从本科到博士的所有学位和培养项目,现拥有7个博士点、9个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项目和7个本科专业方向,学科综合实力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商学院)在教育部第三轮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一;2017年,在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获评A+级(最高等级)。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商学院)入选教育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近年来,商学院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并于2010年、2013年先后通过EQUIS认证和AACSB认证,成为中国内地首批获得两大全球管理教育顶级认证的商学院之一,且于2018年、2019年分别通过五年期再认证。目前,学院MBA项目、EMBA项目、高层管理教育(EE)项目均进入英国《金融时报》全球商学院排名50强,分列第39位、43位和11位。

商学院与美国、加拿大、英国、丹麦、爱尔兰、芬兰、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荷兰等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80余所著名大学建立了长期、密切的人员互访、学生交换及学术交流等合作关系。2012年,参与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全球高端管理联盟”的发起和成立,学院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商学院坚持贯彻中国人民大学“人民、人本、人文”的办学理念,践行“实事求是”的校训,以“贡献中国管理智慧,培养全球领袖人才”为使命,努力“成为最懂中国管理的世界一流商学院”。


三、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硕士(MPAcc)导师简介


陈甬军  教授

研究方向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市场与产业发展、城市化与区域发展
所授课程 市场分析与研究(本科课程)、反垄断与管制经济学(硕士课程)、高级产业经济学专题(博士课程)
个人简历:

主要教育经历

1989—1992 厦门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3—1986 厦门大学贸易经济专业研究生,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78—1982 安徽财贸学院会计学专业学生,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2010.4 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党委书记。
2009.9 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副院长。
2007.7 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2006.7 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
2005.11 调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2—2005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任教,其中:1993年起任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中国经济问题》编委、副主编;1994年起任经济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7年起任教授;1998年起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厦门大学科学研究处副处长(正处长级);1999年任厦门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2001年任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1986—1988 国家计划委员会地区司(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办公室)干部。
1982—1983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干部学校教师。
1972—1978 水电部列车电业局第46列车发电站工人。
研究成果:
论文
陈甬军 杨振,2012,制造业外资进入与市场势力波动:竞争还是垄断,《中国工业经济》。
梁鹏 陈甬军,2011,日本Jasdaq市场研究及启示,《管理现代化》(学院C类),第三期。
Tian Lei,Wang H. Holly,陈甬军,2010,Spatial Externalities In China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China Economic Review(学院C类期刊增刊),S1。
陈甬军,2010,中国城市化发展实践的若干理论和政策问题,《经济学动态》,第1期。
陈甬军 周末,2009,市场势力与规模效应的直接测度——运用新产业组织实证方法对中国钢铁产业的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学院B类),第11期。
陈甬军,2008,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理论与发展目标预测,《经济学动态》,第9期。
陈甬军,2008,探索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光明日报》(理论版)1月22日。
陈甬军 胡德宝,2008,中国的买方垄断势力研究,《产业经济评论》(学院B*类),第4期。
陈甬军 陈爱贞,2007,从劳动力转移到产业区域转移——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化演变趋势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学院B类),第2期。
陈甬军,2006,反垄断与管制:美国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中国经济问题》,第5期。
陈甬军,2006,“中部崛起”中的产业选择与城市化发展,《财贸经济》,第10期。
陈甬军,2006,对循环经济技术范式——“XR”原则的探讨,《中国工业经济》,第6期;
著作
陈甬军等,2009,《中国城市化道路新论》,商务印书馆。
(美)哈里因顿等著,陈甬军等译,2009 《反垄断与管制经济学》(第四版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纪宝成、陈甬军等,2007,《中国统一市场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陈甬军等,2006,《市场通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会兼职及荣誉:
主要社会兼职
《产业经济学评论》等十多家学术刊物编委。
荣誉、奖励
2009 《中国统一市场新论》(合著)获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8  获全国第三届原创图书优秀成果奖;
2005  参编教材《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获第五届国家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5 《反垄断与管制经济学》(译著)获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0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00 《过渡市场论:中国产权交易市场研究》(专著)获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0 《从计划到市场:中国经济改革道路选择》(专著)获福建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998 《社会主义市场通论》(专著)获福建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8 《中国地区间市场封锁问题研究》(专著)获中国高等学校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1994 《中国地区间市场封锁问题研究》(专著)获第九届“中国图书奖”。



曹伟  教授

研究方向: 会计理论与方法、国际会计与会计准则、成本会计与成本管理
所授课程: 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会计理论、国际会计准则专题、成本管理会计等
个人简历:
主要教育经历
199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1998年,留校任教;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成果
1.《论会计准则》(曹伟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2.《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曹伟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2月版;
3.《会计准则导论》(曹伟著)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4月版;
4.《成本会计》(曹伟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
5. Internal Rel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Costing Method. (CaoWei, XuYanfang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and E-Government/May 6-8,2011.
6.《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新思路》(作者:曹伟)《财政研究》2009-03-06;
7.《从概念框架角度看清算会计的特点》(作者:曹伟)《财会月刊》2009-04;
8.《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理论分析和创新》(作者:曹伟)《审计研究》2006-07-01;
9.《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作者:曹伟)《厦门大学学报》2004.06;
10.《增值表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作者:曹伟)《中国软科学》2004.05;
11.《论中国财务会计的目标》(作者:曹伟)《财经研究》2003.03;
12.《论我国所有者权益的构成》(作者:曹伟)《审计研究》2004.03;
13.《论财务报表的计量属性和计量模式》(作者:曹伟)《当代财经》2003.10;
14.《关于我国财务报表要素的几个问题》(作者:曹伟)《当代经济科学》2003.05;
15.《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作者:曹伟)《湘潭大学学报》2004.05;
16.《财务会计基本假设新论》(作者:曹伟)《财会通讯》2003.09;
17.《我国利润分配会计的几个问题研究》(作者:曹伟)《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02;
18.《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能否相互替代?》(作者:曹伟)《中国财经报》2004.12.17;
19.《会计模式的国际分类研究》(作者:曹伟)《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03;
20.《论财务报表信息和其他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标准》(作者:曹伟)《财会通讯》2004.03;
21.《论全面收益和全面收益表在中国的应用》(作者:曹伟),《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01;
22.《我国应如何规范和设计增值表》(作者:曹伟)《财务与会计》2004.02;
23.《论财务报表的确认》(作者:曹伟、张淑珍),《财经论丛》2003.05;
24.《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理论框架初探》(作者:曹伟)《财经研究》1997.01;
25.《如何构建我国会计要素》(作者:曹伟)《会计研究》1996.01;
26.《试论适合中国国情的会计准则模式》(作者:阎金锷、曹伟),《财会通讯》2000.02;
27.《从会计信息失真看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建设》(作者:曹伟)《财会通讯》2001.10;
28.《四种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评论》(作者:曹伟)《财会月刊》2004.11;
29.《中国特色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作者:曹伟、宋丽飞)《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0.06;
30.《试论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作者:曹伟)《财经论丛》2001.04;
社会兼职及荣誉:
社会服务
苏州创捷传媒股份公司独立董事、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以及多家企业的业务顾问等。
获奖情况
《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戴德明  教授

研究方向: 会计理论、财务会计
所授课程: 高级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会计理论
个人简历:
主要教育经历
1997年10月—1999年9月 日本一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1988年9月—1991年7月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博士研究生
1983年9月—1986年7月 中南财经大学(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系硕士研究生
1979年9月—1983年7月 湖南财经学院(现并入湖南大学)工业财务与会计专业本科生
主要工作经历
1997年1月—现在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 博士生导师
1996年7月—现在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 教授
1993年7月—1996年6月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 副教授
1991年8月—1993年6月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 讲师
1987年12月—1988年8月中南财经大学会计系 讲师
1986年9月—1987年11月中南财经大学会计系 助教
研究成果
毛新述、戴德明,2011,论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统一,《会计研究》,第4期
周华、戴德明,2011,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规则:问题与可能解,《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4期(学院B类)
周华、戴德明、徐泓,2011,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规则研究——从“权益法”的理论缺陷谈起,《财贸经济》,第10期(学院B类)
王斌、叶康涛、 戴德明,2011,西方实证会计理论三大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经济纵横》,第10期(学院C类)
戴德明、王小鹏,2011,所得税、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财贸研究》,第1期
周华,刘俊海,戴德明,2010年1月,质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先进性,《财贸经济》,pp.68-74; 136,第三作者(学院B)
毛新述,戴德明,2010年1月,权益法的目标与运用,《财贸与会计:综合版》, pp.41-43,第二作者(学院C)
毛新述、戴德明,2009,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会计研究》,第12期
周华、刘俊海、戴德明,2009,法律制度、金融预期与会计准则,《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6期
戴德明、毛新述,2009,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中盈余公积抵销分析,《财务与会计》,第2期
周华、戴德明、刘俊海,2009,会计准则的价值导向与财务会计的目标定位,《经济管理》,第7期(学院C类)
戴德明、陈放,2009,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财会月刊》,第30期(学院C*类)
毛新述、戴德明,2008,会计制度变迁与盈余稳健性:一项理论分析,《会计研究》,第9期
周华、戴德明、刘俊海,2008,财产权利的计量规则与企业利润的可分享性,《财贸经济》,第7期
戴德明、邓璠,2008,信息不对称与多元化折价关系研究——来自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证据,《财经研究》,第4期
戴德明、姚淑瑜,2007,会计—税收差异与所得税避税行为——安然Tanya结构性交易的启示,《财务与会计》,第5期(学院C类)
戴德明、邓璠,2007,亏损企业经营业绩改善措施及有效性研究,《管理世界》,第7期
戴德明、毛新述,2006,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的有用性:理论分析与经验检验,《会计研究》,第10期
社会兼职及荣誉: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会计学会教育分会现任会长(2011年),北京审计学会副会长,财政部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会计研究》编辑委员会委员。
荣誉、奖励
2004年入选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995年北京市优秀教师



戴璐  副教授

研究方向: 管理会计、公司治理 近5年来主要研究领域:新制度社会学视角下的管理会计变革、组织间绩效评价与绩效理论的拓展、转型经济制度背景下环境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影响因素、新兴市场国家的股权激励
所授课程: 本科:管理会计(专业必修课)、会计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组成员、MOOC课程组成员)、财务会计与报表分析(专业必修课) 专业硕士: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全日制、在职)、案例与质性研究方法 硕博项目:会计研究设计
个人简历:
主要教育经历
2005年-2008年   中央财经大学、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罗格斯商学院联合培养 会计学专业 管理学博士
2001年-2004年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会计学专业 管理学硕士
1997年-2001年   北京邮电大学 经济学学士
1997年7月         黑龙江省高考文科第七名,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文科第一名
主要工作经历
2001-2002   中国网络通信集团总部会计部兼职
(参与项目:集团总部Oracle数据库财务模块与分公司的整合)
2008.8—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讲师
2010.9—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硕士生导师
2015.9—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
2016.9—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博士生导师
学术思想
新制度社会学视角下的管理会计变革,涉及社会、市场、产业以及组织内部多个层次的制度逻辑交互影响,多重制度逻辑共同决定了管理会计变革的动态性。
以“西学东渐”为代表的中国企业管理会计变革最终的结果是成功地采纳现代化的管理会计方法,还是出现规则和惯例的脱节,受到中国转型经济社会多重制度逻辑的深刻影响。由此,各种管理会计方法能否助推中国企业发展出优秀的本土管理实践,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制度层面的问题。
教学理念
将对实践的观察带到课堂上,通过情景化的教学方式推动理论观点的传授、解惑,并实现教学相长。
研究成果:
主要学术论文
一、管理会计变革的实地研究
1. 戴璐,罗晓蕾等,质量控制与成本管理的变革阻力是否会倒逼企业的战略变革?基于一项案例调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实地调查研究)
2. 戴璐,支晓强,企业引进管理会计方法的排斥效应、后续变革与影响因素——基于国有企业情景的案例调查,《南开管理评论》,2015年第2期。(实地调查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
(主要理论发现:管理会计变革中的排斥效应以及后续变革的基本路径)
3. 戴璐,汤谷良,国有商业银行在管理会计变革中的“西学东渐”与外资的知识传授,《会计研究》,2014年第7期。(实地调查研究,获奖论文) (主要理论发现:以吸收能力理论解释外部驱动的管理会计变革)
二、转型经济制度背景下环境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影响因素
1. 戴璐,汤谷良等,企业应用环境管理会计受到竞争战略驱动吗?工作论文。(实地调查研究)
2. 戴璐,龙丽,企业公开的环境保护战略是可靠的吗?来自管理层业绩目标的影响,《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实地调查研究)
三、组织间绩效评价与绩效理论的拓展
1. 戴璐,支晓强,企业能否“明辨”组织间合作中的学习绩效?绩效评价的视角,《会计研究》,2015年第12期。(实地调查研究) (主要理论发现:组织间学习绩效评价及其管理控制功能在实践中的意义和发展)
2. 戴璐,企业从战略联盟的学习中发展了能力吗?绩效理论的解释与拓展,《会计研究》,2013年第12期。(质性研究,获奖论文) (主要理论发现:战略联盟为背景的组织间学习绩效理论的发展)
3. 戴璐,国有企业与外资合作的联盟特征、学习演进与变革过程,《管理学报》,2013年第8期。(实地调查研究) (主要理论发现:以组织间学习理论解释国有企业的管理控制变革)
4. 支晓强,戴璐,组织间业绩评价的理论发展与平衡计分卡的改进:基于战略联盟情景,《会计研究》,2012年第4期。(质性研究) (主要理论发现:组织间绩效评价理论的发展)
四、转型经济背景下的公司治理与融资异象
1. Lu Dai, Qingbin Meng, Maozhu Sun. Why Greater Cash Holdings and Short-term Debt Simultaneously Persist? The Case of Transition Economy. 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 (FBR), 2015, 9(2). (经验研究)
2. 戴璐,“双高”现象、银企博弈与转型经济融资环境的影响,《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2期。(经验研究)
3. 戴璐,银行承兑汇票风险与金融创新的调查研究,《生产力研究》,2010年第2期。(实地调查研究)
4. 戴璐,股权再融资后超额短期借款现象研究,《中国金融评论》,2008年第1季刊。(经验研究,获奖论文)
5. 戴璐,融资约束、投资效率变动:由控制权变更的考察,《改革》,2007年第5期。(经验研究)
6. 戴璐,汤谷良,长期“双高”现象之迷:债务融资、制度环境与大股东特征的影响——基于上海科技与东盛科技的案例分析,《管理世界》,2007年第8期。(获奖论文)(实地调查研究)
主要学术专著
1. 戴璐,孙茂竹,《跨学科视角下的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与实地调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版。(质性研究与实地调查研究,获奖著作)
主要纵向课题
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1-2021.12
2. 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面上项目,2017.1-2018.12
3.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4.1-2016.12
4. 主持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2014.1-2016.12
5. 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新教师启动项目
主要学术会议报告
主持2016年第十届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财会分论坛,报告论文。
2014年第八届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财会分论坛,报告论文。
开发案例、编写教材
教学案例开发
1. 《组织学习的绩效与管理会计系统的变革》,2014年5月入选Mpacc全国教指委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合作建设的会计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
2. 《中国企业并购海外子公司的后续整合与管理控制变革》,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教学案例。
实践课题、决策咨询
1. 撰写管理咨询报告,《企业集团的管理会计创新扩散》,2015年12月-2016年2月。
2. 参与2017 年财政部管理会计专项课题研究《研发支出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开发相关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
社会兼职及荣誉:
主要社会兼职(最近五年)
《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会计研究》、《金融学季刊》、《财务研究》匿名审稿人
中国会计学会会员、美国会计学会会员
主要荣誉与获奖
学术类
2015年12月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高水平学术著作二等奖
2015年7月    中国会计学会年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2014年7月    中国会计学会年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2009年7月    中国金融评论年度最佳论文二等奖
2008年8月    中国会计学会年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2007年10月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优秀学术论文奖学金
2007年6月    第四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2006年12月 三星集团中国经济研究院“首届经济暨工商管理学术论文精英挑战赛”优胜奖
2001年12月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优秀论文奖
教学类
中国人民大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最佳现场演示奖、三等奖
社会服务类及其他
2015年1月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优秀班主任
2014年7月    财政部中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学术类)第五期
2005年12月  对外友好协会英才杂志社优秀新闻奖
1998、1999、2000年北京邮电大学特等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
1997年 黑龙江省文科前十名奖学金,北京邮电大学入学新生特等奖学金
媒体报道、社会论坛发言
1. 《会计课堂上演激情“好声音”》, 《中国会计报》专访Mpacc课堂,2014年1月报道。
2. 主持2017年(第五届)中国财务管理全球论坛主题活动



冯云霞  副教授

研究方向: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行动学习
所授课程: 管理沟通(中英文)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中英文) 行动学习:方法和路径 反思导入
个人简历:
中国人民大学先进工作者、十大优秀教师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系任职,MBA, EDP主讲教授。曾任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助理、EMBA中心主任。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哈佛大学商学院、法国INSEAD、美国百森商学院、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访学;丹麦阿尔胡斯商学院客座教授。
连续5年担任IMPM模块主任;CMPM创始人之一+模块主任。
国内上司公司和民营企业管理顾问。
全国MBA指导委员会‘管理沟通’筹备组核心成员;中国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联盟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等。
已经出版多本专著和译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要研究领域:领导力和沟通力、行动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文化等。
近年来,为房山医院、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方正集团、国家电网、大唐能源、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潍坊银行、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中海油、云南红塔集团、江苏移动、平安保险、中石化扬子公司、江苏组织部、广西大学商学院、江西财经大学管理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等,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沟通、领导力发展、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咨询和培训。
主要教育经历
2000-2005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商学院 工商管理硕士 博士
1987-1989  河海大学英语应用语言学硕士
1983-1987   南京师范大学英美语言文学 学士
主要工作经历
2005-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1993-2005  南京大学商学院
1990-1993  河海大学英语系
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学习和行动学习,倡导参与式学习。
2010年-2014年在EMBA项目参与研究CMPM教学方法,帮助学院获得FT排名中的‘learning objective obtained’全球第九
2016年开始在EE项目中进行行动学习的课程改革,倡导‘知行合一’的理念。通过问问题、反思等方法帮助学习者建构知识,培养能力、解决问题
研究成果:
主要学术论文
1、 冯云霞等,求助越多, 适应越好?新员工求助频率、求助行为类型与组织社会化,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7年9月
2、 冯云霞(第二)等,工作家庭增益对家庭绩效的影响机制:家庭满意度的中介作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年11月
3、 冯云霞(第二)等,企业管理创新的原则、模式和方法,以北京万恩科技为案例,企业管理,2016年11月
4、 冯云霞等,重新想象组织:一个颠覆认知的组织观,清华管理评论,2016年第11期
5、 冯云霞等,如何驾驭变革过程中的文化转型,沙因文化理论及海底捞实践的启示,清华管理评论,2016年第6期
6、 冯云霞等,组织变革承诺的提升机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年12月
7、 冯云霞等,组织模块化和供应链管理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年11月
8、 冯云霞等,资产评估行业文化建设,以竞争价值模型为视角,中国资产评估,2014年12月
9、 冯云霞,汇川技术:百变魔方成就‘非标模式’,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14年11月
10、冯云霞,伊志宏,工商管理教育的变革之道, 中国教育报理论周刊,2014年11月
11、冯云霞, 面向客户的‘百变金刚’——汇川科技有限公司的柔性组织设计,企业管理,2014年10月
12、冯云霞,汇川技术:百变魔方成就‘非标模式’,中欧商业评论,2014年第9期
13、冯云霞等,利益相关者导向会影响供需双方的关系绩效吗?管理评论,2014年第7期
14、冯云霞等,创业团队信任的形态结构与变化规律研究,管理学报,第11卷第5期,2014年5月
15、 Yun-Xia Feng & Jun Liu. Justice in the Organizational Context: How Does Rating Disagreement Matter? Front. Bus. Res. China 2013, 7(4)
18、冯云霞,施耐德电气的中国沟通术,中欧商业评论,2013年第9期
19、冯云霞,讲话的本质。中欧商业评论,2013年第3期
20、冯云霞等,制度创业:制度压力和组织合法性间的桥梁——对特变的案例研究,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3年3月
21、冯云霞,不定的机遇,反思的头脑,中欧商业评论,2012年第9期
22、冯云霞等,‘组织文化的象征化过程研究,基于组织身份构建与认同视角’,企业管理研究,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1年第4期
23、冯云霞, ‘企业家公众形象、媒体呈现与认知合法性:基于中国民营企的探索性实证研究’,《经济管理》2011年第3期
24、冯云霞, “组织文化的象征化过程研究——基于组织身份构建与认同的视角”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开发案例、编写教材
1、潍坊银行组织能力建设
2、益华企业文化建设
3、盈和瑞制度企业行为
4、人力资源管理,哈佛案例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特变电工成功之道,机械工业出版社
7、三峡集团成功之道,机械工业出版社
8、佰特教育研究
9、H公司人力资源业务伙伴的探索
10、万恩化学组织能力建设
11、奇良海德企业文化建设
教材:管理沟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实践课题、决策咨询
1、MBA – TAP项目,奇良海德战略诊断
2、盈和瑞战略和组织咨询报告
3、盈和瑞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报告
4、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绩效管理咨询报告
5、食品企业500强咨询报告
6、217企业经营模式创新诊断
社会兼职及荣誉:
主要荣誉与获奖
2016年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优秀社会服务奖
2014年  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企业管理案例大赛一等奖
2013全国EMBA最佳运营奖
2012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企业管理案例大赛一等奖
2012年12月,CMPM项目获北京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2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10大教学标兵
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先进工作者
2009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优秀社会服务奖
2008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优秀社会服务奖
2007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优秀社会服务奖
2006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优秀社会服务奖
主要社会兼职
1、EE-CLO项目学术指导
2、CMPM模块主任
3、盈和瑞北京环保工程公司  管理顾问
4、中国远洋渔业股份公司  管理顾问


耿建新  教授

研究方向: 上市公司会计、企业集团会计、审计
所授课程: 财务会计学、高级会计学、审计学
个人简历:
主要教育经历
1978.08—1981.07   浙江冶金经济专科学校会计系学生
1985.09-1987.07   中南财经大学会计系攻读硕士学位
1990.08—1993.07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攻读博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1970.12—1981.03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陆军第50军第148师步兵第442团通讯连,副班长
1975.08—1978.08  保定市机床厂,后调到保定市毛纺厂,工人
1981.07—1984.12  河北保定冶金部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财务处工作
1984.12—1985.09  河北保定地区税务局,助理会计师
1987.07—1990.08  河北财经学院会计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系主任
1993.07--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成果:
主要学术论文
1、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会计研究》1992年1期,本人写。
2、国际会计准则协调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测定(译文),《会计研究》,本人译。
3、经济效益审计证据探讨,《审计研究》1990年3期,本人写,本文获河北财经学院1990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4、浅议所得税会计的内容和操作要领,《税务研究》1994年7期,本人写。
5、关于制定企业集团会计准则的建议,《会计研究》1994年1期,与阎达五教授合作,本人执笔写成。本文获1994年中国会计学会荣誉奖。
6、审计与经济责任关系, 《中国审计》1992年3期,本人写。
7、论企业集团资产评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2年3期,本人写。
8、企业集团利益分配探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4年1期,与阎达五教授合作,本人执笔写成。
9、股市、股价与公司会计管理,《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5年4期,本人写。
10、积极参与 促进改革,《会计研究》1995年9期,与李殿富合作,本人完成。
11、合并会计报表审计初探,《审计研究》1996年4期,本人写,本文获中国审计学会1998年优秀论文二等奖。
12、论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成因与对策,《会计研究》1996年8 期,与阎达五教授合作,本人执笔写成,本文还为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与ACCA香港分会会计审计理论研讨会重点发言文章。
13、我国会计准则述评,《会计研究》(国家级刊物)1997年1期,与阎达五教授合作,本人执笔写成,本文还为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海峡两岸会计审计理论研讨会主题发言文章。
14、会计改革与会计工作的强大动力—学习十五大报告的体会,《会计研究》1998年1期,与阎达五教授合作,本人执笔写成,本文还是1998年北京地区会计纵谈会上的主题发言文章,获中国会计学会1998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15、我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比较—兼论我国所得税制的改革方向,《税务研究》1997年7期,与阎达五教授合作,本人执笔写成,本文还是1997年台湾逢甲大学海峡两岸租税研讨会在大会主会发言的文章。
16、《高级会计学》若干理论问题探讨,《会计研究》1997年7期,与阎五教授合作,本人执笔写成,本文还是清华大学1997年国际会计理论研讨会重点发言文章,本文获中国会计学会1997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17、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意义与内容探讨,《审计研究》1998年4期,与杨晓曦合作。
18、人民币兑换进程中的会计问题探讨,《城市金融论坛》1998年5期,与郑磊合作;此文获中国金融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19、商品期货会计若干问题探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7年4期,与周芳合作,本文也为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海峡两岸会计审计理论研讨会重点发言文章。
20、企业集团价值管理若干问题探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8年4期,本人写。
21、证券市场中的资产评估及其帐项调整问题探讨,《中国会计与财务》1999年3期(香港刊物)牛津大学出版社出,中英文同时发表。本文为香港第一届中国会计与财务研讨会发言文章本人写,全文13000字。
22、行业会计之间的异同比较,《当代财经》2000年2期,本人写,全文7500字。
23、我国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情况分析,《会计研究》2001年4期,与杨鹤合作,全文11000,本人第一作者。
24、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研究的新视角,《审计研究》2001年5期,与杜美杰合作,全文12000字,本人第一作者。
25、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与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9期,与刘文鹏合作,全文9000字,本人第一作者。
26、我国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行为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1年9期,与阎达五、刘文鹏合作,本人第二作者,全文11000字;本文获中国会计学会2001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27、新股价格制定及市场反应中的会计信息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与周芳、王虹合作,2002年3期全文11000字;本文获中国会计学会2002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28、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改革的实证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11期,与周芳合作,全文10000字。
29、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状况研究,《会计研究》2002年1期,与焦若静合作,全文9000字,为中国会计学会南京环境会计专题研讨会的大会主题发言文章。
30、企业环境保护审计研究,《审计研究》2002年6期,与刘长翠、李永臣合作,本文为中国审计学会环境审计专题研讨会大会主题发言文章。
31、报表收益与现金流量数据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2002年12期,本文为全国第六届会计学会代表大会的主题发言文章之一,全文15000字。
32、我国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剧烈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深圳A股市场2001年度的证据,《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8期,全文11000字,与崔宏合作。
33、股票初始发行中土地使用权政策选择的因素分析――来自中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港)》2003年3期(中英文同时发表)全文14000字,与陈斌合作。
34、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其相关问题探讨,《审计研究》2003年3期,全文10000字。
35、环境会计研究视角的国际比较,《会计研究》2004年第1期,全文12000字,与房巧玲合作。
36、环境审计研究视角的国际比较,《审计研究》2004年2期,13000字,与房巧玲合作。
37、企业环境保护审计的内部控制制度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年3期,13000字,与刘长翠合作。
38、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绩效的影响因素,《管理世界》2005年1期,1月15日,与崔宏合作,全文16000字。
39、国有资本监管理论与实务创新,《财经科学》2005年2期,3月30日,与崔宏合作,全文8000字。
40、股票初始发行中土地使用权政策选择的因素分析――来自中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港)》2003年3期(中英文同时发表)全文14000字,与陈斌合作。
41、对2004年台湾会计舞弊案的思考,《审计研究》2005年4期,与蒋力、陈英得合作,全文12000字。
42、内部审计设立的动机及其效果研究,《审计研究》2006年1期,与续芹、李跃然合作,12000字。
43、四大所与我国本土大所审计收费比较研究,《当代财经》2006年2期,与房巧玲合作,1300字。
44、ISO14000认证的出口效应分析,《中国软科学》2006年1期,与肖振东合作,12000字。
45、基于企业视角的自然资源耗减估价的理论及案例分析,《软科学》,2006年6期,与张宏亮合作,11000字。
46、关于制定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准则的建议和设想,《审计研究》,2007年8月,与牛红军合作,13000字,本人第一作者。
47、新会计准则下的特殊原始凭证及其规范化探讨,《会计研究》,2008年2期,与盛庆辉、李红霞合作,13000字,本人第一作者。
48、与公允价值确认相关的审计证据研究,《审计研究》2008年5期,与朱友干合作,10000字,本人第一作者;
49、城市水资金有效循环过程的保证措施探讨,《中国环境管理》2009年1期,与肖振东、张宏亮合作,15000字,本人第一作者。
50、职位资本--人力资本会计研究的新视野,《会计研究》2009年7期,与朱友干合作,9000字,本人第一作者。
5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笔谈,《审计研究》2010年6期,8800字,本人写。
52、会计原始凭证无纸化问题探讨,《会计研究》2011年第8期,与洪图合作,11000字,本人第一作者。
53、关于设置于考核应付账款周转率指标的建议《会计研究》2013年11期,与谢清合作,13000字,本人第一作者。
54、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下土地账户编制探索,《审计研究》2014年5期,与王晓琪合作,13000字,本人第一作者。
55、我国国家资产负债表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运用初探,《会计研究》2015年1期,与胡天雨,刘祝君合作,18000字,本人第一作者。
56、绿色发展理念对当代会计的呼唤,会计与十三五规划发展理念大家谈,《会计研究》2016年第1期,3200字,本人写。
57、完善审计结构应用机制,充分发挥审计效果, 《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学习笔谈摘要, 《审计研究》2016年第1期,2600字,本人写。
58、负债、环境负债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审计研究》2006年第6期,与唐洁珑合作,16000字,本人第一作者。
59、从国家自然资源核算体系到企业自然资源资产披露,《会计研究》2017年第1期,与范长有、唐洁珑合作,20000字,本人第一作者。
60、人民币兑换进程中的会计问题探讨《城市金融论坛》1998年5期,与郑磊合作;此文获中国金融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61、资源性资产超额收益、隐性价值及其收益分配实证研究,《管理科学》2008年6期,与张宏亮合作,11000字,本人第一作者。
主要学术专著
1、专著:现代公司会计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与张光福同志合作,本人主写并对全书负责,本人写7章26万字,本书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第四届优秀成果二等奖。
2、专著:企业集团会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4月出版,与阎达五教授合作,本人执笔写成,全书23万字;本书获中国人民发短信优秀科研成果奖。
3、专著:商品期货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本人主编,对全书负责,并写3章7万字。
4、主编大型文献:《中国会计研究表文献摘编(1979-1999)会计基础理论卷》,本书为财政部重点课题项目,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
5、专著: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本人主编,本书于2004年12月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6、专著:股票价格低于每股净资产现象的规律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出版,与吕跃金合作,本人第一作者。
7、企业股份制改造与股票上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与张晋武、钱文彬同志合作,本人第一作者、主写并对全书负责,本人写4章14万字 本书获北方15省市优秀图书奖。
8、税制改革与企业财会操作,经济管理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与张晋武、张光福同志合作,本人第一作者、主写并对全书负责,本书获河北省1995年优秀图书奖。
9、税收会计与纳税审查,企业管理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本人主编并对全书负责。
主要纵向课题
1、国家社科重点课题:新环境下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与环境责任审计研究15AZD060,2015年。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及其审计研究70272057,2002年,已结项。
3、教育部规划课题:股票价格低于每股净资产现象研究,2010年,已经结项。
主要学术会议报告
1、我国会计准则述评《会计研究》(国家级刊物)1997年1期,本文为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海峡两岸会计审计理论研讨会重点发言文章。
2、论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成因与对策,《会计研究》1996年8 期,本文为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与ACCA香港分会会计审计理论研讨会重点发言文章。
2、会计改革与会计工作的强大动力—学习十五大报告的体会《会计研究》1998年1期,本文是1998年北京会计纵谈会上的重点发言文章,获中国会计学会1998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4、我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比较—兼论我国所得税制的改革方向《税务研究》1997年7期,本文是1997年台湾逢甲大学海峡两岸租税研讨会大会主会重点发言文章。
5、《高级会计学》若干理论问题探讨《会计研究》1997年7期,本文是清华大学1997年国际会计理论研讨会重点发言文章,获中国会计学会1997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6、商品期货会计若干问题探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7年4期,本文是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海峡两岸会计审计理论研讨会重点发言文章。
7、证券市场中的资产评估及其帐项调整问题探讨《中国会计与财务》1999年3期(香港刊物)牛津大学出版社,中英文同时发表。本文为香港第一届中国会计与财务研讨会大会重点发言文章。
8、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状况研究,《会计研究》2002年1期,本文为中国会计学会南京环境会计专题研讨会的大会主题发言文章。
9、企业环境保护审计研究,《审计研究》2002年6期,本文是中国审计学会环境审计专题研讨会大会主题发言文章。
10、报表收益与现金流量数据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2002年12期,本文为全国第六届会计学会代表大会的主题发言文章之一。
11、城市水资金有效循环过程的保证措施探讨——政府环境审计的作用与实施方式,中国社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环境研究中心合办的“中荷政府环境审计学术研讨会”,2005年11月4-5日,北京,本文为大会主题发言文章
开发案例、编写教材
1、《审计学》
2、《审计学》
3、《高级会计学》
4、《高级会计学》
5、《高级会计学》
6、《主译大型教材》
7、主译专著:《注册会计师职业――机遇、责任和服务范围》(美)H.T.麦吉尔等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9月出版。
8、主编译教材:《会计学》,(中英剑桥商务管理证书考试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
9、主编教材:《行业会计比较》,(东北财经大学会计系列从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10、译著:《审计学――一项风险分析方法》,(美)拉里·F·康里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本人主译。
11、译著:《高级会计学》,(美)保罗·M·费歇尔等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实践课题、决策咨询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及其审计研究70272057 2002.09 已经结项
2. 财政部重点课题 我国审计市场效率研究2003KJA035 2003.06 已经结项
3. 审计署重点课题 公共环境项目调整的效益审计研究2005025 2005.09 已经结项
4. 财政部重点课题 衍生工具内部控制操作指引与典型案例研究2008KJA09 2008.06 已经结项
5. 审计署重点课题 资源环境审计 2010.07 已经结项
6. 教育部规划课题 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现象研究 2010.10 已经结项
7. 环境保护部委托课题 污水处理厂成本问题研究 2010,06 已经结项
8. 北京市统计局课题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管理 2013.06 已经结项
9. 北京市审计局课题 领导干部离任自然资源资产审计 2014.09 已经结项
10.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 新环境下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与环境责任审计研究15AZD060 2015.12 进行中
社会兼职及荣誉:
主要社会兼职(最近五年)
中国审计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国家审计学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曾任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会计学会理事、学术委员、审计学部副主任,现任环境学部副主任。
担任中华环保联合会理事。
担任北京工商大学、北方工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特聘教授等。
主要荣誉与获奖
1、从200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所讲授的课程“企业会计学”被评为全国精品课程。
3、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
4、主编的教材《审计学(第四版)》被评为2009年全国精品教材。


姜付秀  教授

研究方向: 公司财务、公司治理
所授课程: 高级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理论与务实
个人简历:
主要教育经历
2002.09-2005.06 南京大学 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9.09-2002.01 安徽财经大学 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
1987.09-1990.07 哈尔滨金融专科学校
主要工作经历
2007.5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 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任教
2005.07-2007.04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1990.07-1999.08 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分行平度支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工作
研究成果:
主要发表成果
1.Jiang Fuxiu, Zhan Jiang, Jicheng Huang, Kenneth A. Kim, and John Nofsinger, 2017, Bank competition and leverage adjustment, Financial Management(SSCI), Forthcoming.
2.Jiang Fuxiu, Kenneth A. Kim, Yunbiao Ma, John Nofsinger, and Beibei Shi, 2017, Corporate culture and investment-cash flow sensitivity,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SSCI), Forthcoming.
3.Jiang Fuxiu, Kenneth Kim, John Nofsinger, and Bing Zhu, 2017, A pecking order of shareholder structure,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SSCI), 44, 1-14.
4.Jiang Fuxiu, Yunbiao Ma, and Beibei Shi, 2017, Stock liquidity and dividend payouts,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SSCI), 42, 295-315.
5.Jiang Fuxiu, Kenneth Kim, John Nofsinger, and Bing Zhu, 2015,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SSCI), 35, 196-210.
6.Jiang Fuxiu, Zhan Jiang, Kenneth A. Kim, and Min Zhang, 2015, Family-firm risk-taking: does religion matter?,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SSCI), 33, .206-278.
7.Jiang Fuxiu, Kenneth A. Kim, 2015,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China: a modern perspective,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SSCI), 32(June): 190-216.
8.Jiang Fuxiu, Min Zhang, Wen Zhang and Xiaoqiang Zhi, 2014, Regional unemployment and the restructuring of distresse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Evidence from China, 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SSCI), 50(6), 21-38.
9.Zhang Min, Shenghao Gao, Xinxiao Guan, and Fuxiu Jiang, 2014, Controlling shareholder-manager collusion and tunneling: Evidence from China, 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SSCI). 22(6): 440–459.
10.Jiang Fuxiu, Bing Zhu, and Jicheng Huang, 2013, CEO’s financial experience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Journal of Multi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23, pp134-145.
11.Jiang Fuxiu, Kenneth A. Kim, and Jicheng Huang, 2013, Appointments of outsiders as CEO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firm performance. Pacific Basin Finance Journal (SSCI), 23, pp49-64.
12.Huang Wei, Fuxiu Jiang*, Zhibiao Liu and Min Zhang, 2011, Agency cost, top executives overconfidence and investment-cash flow sensitivity: Evidence from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Pacific Basin Finance Journal (SSCI), 19, pp216-277.
13.Jiang Fuxiu, Gergory R. Stone, Jianfei Sun, and Min Zhang, 2011, Managerial hubris, firm expans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China, Social Science Journal (SSCI), 9, Vol.48, Issue 3, pp489-499.
14、王运通,姜付秀,2017,多个大股东与企业债务资本成本,《世界经济》,已接受。
15、姜付秀,郑晓佳,蔡文婧,2017,控股家族“垂帘听政”与企业财务决策,《管理世界》,第3期。
16、姜付秀,石贝贝,马云飙,2016,董秘的财务经历与会计信息质量,《管理世界》,第9期。
17、姜付秀,石贝贝,马云飙,2016,信息发布者的财务经历与企业的融资约束,《经济研究》,第6期。
18、姜付秀,石贝贝,李行天,2015,“诚信”的企业诚信吗?《会计研究》,第8期。
19、黄继承,姜付秀,2015,产品市场竞争与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世界经济》,第7期。
20、姜付秀,马云飙,王运通,2015,退出威胁可以抑制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吗?《管理世界》,第5期。
21、姜付秀,朱冰,王运通,2014,国有企业的经理激励契约更不看重绩效吗?《管理世界》,第9期。
22、姜付秀,黄继承,2013,CEO财务背景与公司资本结构决策,《会计研究》,第5期。
23、姜付秀,朱冰,唐凝,2013,CEO和CFO任期交错是否可以降低盈余管理?《管理世界》,第1期。
24、姜付秀,黄继承,李丰也,2012,谁选择财务经历的CEO?《管理世界》,第2期。
25、伊志宏,于上尧,姜付秀,2011,忙碌的董事会:敬业还是低效?《财贸经济》,第12期。
26、姜付秀,黄继承,2011,经理激励、负债与企业价值,《经济研究》,第5期。
27、姜付秀,黄继承,2011,市场化进程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管理世界》,第3期。
28、张敏,姜付秀,2010,企业产权、机构投资者与薪酬契约,《世界经济》,第8期。
29、伊志宏,姜付秀,秦义虎,2010,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质量,《管理世界》,第1期。
30、姜付秀,张敏,黄磊,2009,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世界经济》,第10期。
31、姜付秀,张敏,陆正飞,陈才东,2009,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经济研究》,第1期。
32、姜付秀,伊志宏,苏飞,黄磊,2009,管理者背景特征与企业过度投资,《管理世界》,第1期。
33、于富生 张敏 姜付秀,2008,公司治理影响公司财务风险吗?《会计研究》,第10期。
34、姜付秀,张敏,刘志彪,2008,并购还是自行投资?《世界经济》,第8期。
35、姜付秀 刘志彪 李焰,2008,不同行业内公司之间资本结构差异研究,《金融研究》,第5期。
36、姜付秀,屈耀辉,陆正飞,李焰,2008,产品市场竞争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经济研究》,第4期。
37、李焰,陈才东,姜付秀,2008,集团化运作与企业财务风险,《中国会计评论》,第4期。
38、姜付秀,支晓强,张敏,2008,投资者利益保护与股权融资成本,《管理世界》,第2期。
39、姜付秀,张继东,樊晓松,2007,整体上市有利于改善投资者利益保护吗?《经济科学》第5期。
40、姜付秀,余晖,2007,我国行政性垄断的危害,《中国工业经济》,第10期。
41、王晓梅,姜付秀,2007,投资者利益保护效果评价研究,《会计研究》,第5期。
42、屈耀辉,姜付秀,陈朝晖,2007,资本结构具有战略效应吗?《管理世界》,第2期。
43、姜付秀,刘志彪,陆正飞,2006,多元化经营、企业价值与收益波动,《财经问题研究》,第11期。
44、姜付秀,陆正飞,2006,多元化与资本成本,《会计研究》,第6期。
45、姜付秀,2006,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决定因素研究,《管理世界》,第5期。
46、姜付秀、刘志彪,2005,经济波动中的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金融研究》,第12期。
47、姜付秀、刘志彪,2005,行业特征、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管理世界》,第10期。
48、刘志彪,姜付秀,2003,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强度,《经济研究》,第7期。
49、刘志彪,姜付秀,2003,基于无形资源的竞争优势,《管理世界》,第2期。
主要著作
《公司治理:西方理论与中国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主要纵向课题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号:71432008)“企业的融资约束与融资策略”,2015.01-2019.12,进行中。
(2)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重大项目“多个大股东与上市公司财务行为”,2016.1-2018.12,进行中。
(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号:71172179)“市场化改革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2012.1-2015.12,已结题。
(4)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号:70972129)“管理者特征、企业投资及其经济后果”,2010.1-2012.12,已结题。
社会兼职及荣誉:
2012年度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012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最佳研究生教师
2011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最佳MPAcc教师
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0第11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刘俊彦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公司财务、资本市场、非营利组织会计
所授课程: 财务管理、证券投资,非营利组织会计
个人简历:
主要教育经历
1998.09-2001.01 中国人民大学 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1989.09-1993.01 中国人民大学 获管理学硕士学位
1985.09-1989.07 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1993.01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任教
研究成果:
李相国,刘俊彦,2010年4月,杨万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成人高教学刊》,P21-P23,第二作者,非核心。
李相国,杨万贵,刘俊彦,2010年1月,对当前高教界一些问题的看法,《成人高教学刊》,P44-P48,第三作者,非核心。
刘俊彦,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机制与警示分析,《成人高教学刊》, 第6期,P9。
刘俊彦,2007年,《公司理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刘俊彦,2006年,《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会兼职及荣誉:
2011.06---至今 河南许昌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任独立董事
2010.05---至今 天津市规划设计院 任财务顾问
2005.05---至今 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任独立董事
2005.04---至今 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任独立董事
2005.06----2011.06 中房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任独立董事


吕景胜  教授

研究方向: 公司治理、企业法律实务、企业风险管理
所授课程: 公司治理、企业法律实务、企业风险管理
个人简历:
主要教育经历
2000.9-2003.7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博士学位
1984.9-1987.7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获硕士学位
1980.9-1984.7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获学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2004.9-至今     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1998.9-2004.9   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1987.9-1998.9   讲师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经济管理研究所
研究成果:
主要学术论文
董事会特征对内部控制失效的影响研究,中国软科学,2016-05-28
吕景胜,2012,企业海外投资新型风险类型及其防范,《中国软科学》。
吕景胜 邓汉,2011.11,全流通条件下上市公司股权治理结构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基于2009年中小板制造类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分析,《中国软科学》,第136-143页。
吕景胜,2008,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再思考,《中国软科学》,第5期,第15-19页。
吕景胜,2008,企业如何适应劳动合同法,《管理现代化》,第4期,第21-23页。
吕景胜,2007,我国中小企业法律风险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第5期,第105-109页。
主要学术专著
公司治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主要纵向课题
沿海中小企业劳动关系实证研究,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李会太  讲师

研究方向: 会计与审计、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证券投资学
所授课程: 会计学、审计学、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证券投资学
个人简历:
主要教育经历
1999.09-2002.06 北京交通大学 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
1996.09-1999.05 北京交通大学 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
1985.09-1989.06 扬州大学 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2002-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任 讲师
1989.8-2004.8 河北经贸大学任会计专业 助教、讲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研究成果:
李会太 ,2010-8-1,《初级会计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40万字。
李会太、蒋胜勇,2009-12-31,《经济法》,中国商业出版社,91万字。
李会太、韩雨南,2009-12-31,《会计学原理》,中国商业出版社,32万字。
李会太、冀丰月,2008,国外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研究及其借鉴,《中国财经信息资料》,第31期,第46-50页。
李会太, 2007, 促进我国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战略与对策,《生态经济》, 第08期,第95-100页。
李会太、李彦,2007, 国外大型工业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主要策略,《生态经济》,第6期,第78-81页。
李会太, 2007,西方企业绿色管理的外在诱因 ,《生态经济》,第5期,第122-125页。
李会太,2007, 企业绿色管理的概念界定, 《生态经济》, 第04期。
李会太,2007,现代物流管理的八大核心思想,《企业管理》,第03期。
李会太,2007,细节中降低管理成本,《企业管理》, 第02期。
李会太,2006,打造伙伴型供应商关系,《企业管理》,第11期,第86-88页。
李会太,2006,实施人力资源审计的切入点, 《中国内部审计》, 第8期。
李会太,2006-06-01,用全民创业精神发展河北民营经济,《经济论坛》。
李会太,2006,论企业物流成本的计算与管理,《北方经济》,第5期。
李会太,2006,物流成本的纵向控制,《企业管理》,第5期。
李会太,2006,当代企业管理的新趋势 ,《社科研究》,第5期。


梁雨谷  副教授

研究方向: 企业成长管理
所授课程: 管理经济学、投资项目评价、创业管理
个人简历:
主要教育经历
1998.9—2003.6  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读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1990.9—1993.7  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现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读硕,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1.9—1986.7  在湖北武汉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读本科,获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1996.6至今 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任教。
1993.8—1996.6  在香港华润集团下属子公司担任高层管理职位。
1986.7—1990.8  在武汉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电力工程系任政治辅导员。
研究成果:
论文
梁雨谷,如果企业的冬天来了,2007年4月,《中国市场》。
梁雨谷,剥皮也止不住贪污,2007年2、3月,《中国市场》。
梁雨谷,文化与制度:自主创新的翅膀,2006年12月,《中国市场》。
梁雨谷,制度不是稻草人,2006年11月,《中国市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企业家信息》2007年第2期。
梁雨谷,名角当不了好老板,2006年10月,《中国市场》。
梁雨谷,当腐败成为规则,2006年9月,《中国市场》。
梁雨谷,信任与不信任之间,2006年8月,《中国市场》,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企业家信息》2006年11月转载。
梁雨谷,守财奴当不了好皇帝,2006年7月,《中国市场》。
梁雨谷,2006年6月,为‘战略转折’找‘点’”,《中国市场》。
梁雨谷,2006年5月,企业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中国市场》。
梁雨谷,2006年4月,细节管理:不可超越的诀窍,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管理科学》。
梁雨谷,2006年4月,企业决策常见陷阱及其对策,《中国市场》。
梁雨谷,2006年3月,均衡管理,《中国市场》。
专著
梁雨谷(副主编),2008年8月,《创业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
社会兼职及荣誉:
主要社会兼职
2004.7—2006.7 在江苏连云港赣榆县挂职主管工业副县长
荣誉、奖励
1、2008 中国人民大学教代会和工会代表
2、2008 中国人民大学党代会代表
3、2008 参与项目“基于实践能力的运营管理教学模式创新项目”,获2008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刘东明  副教授

研究方向: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企业投资、企业融资、资本运营、企业风险管理与成本控制、税务筹划
所授课程: EMBA:企业会计实务、公司理财、企业并购重组、企业纳税筹划 MBA:企业会计学、财务管理、中小企业投融资 MPAcc:企业纳税筹划、企业内部控制 研究生:会计理论与实务、资产评估
个人简历:
主要教育经历
经济学博士:1997-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导师:李金轩;
经济学硕士:1991-1994年,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系,导师:刘福园
主要工作经历
2002.6-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2000.12-2002.6 中国嘉陵集团博士后
1994.8-2000.12 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系讲师
1980.7-1991.9  烟台市第一肉联厂 会计师
研究成果:
著作
刘东明专著,《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中的财税处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刘东明专著,《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商品流通》,中国审计出版社出版,2001年3月出版。
论文
刘东明,“中国企业流通问题研究”,《人民日报》,2007年7月6号
主要纵向课题
参加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集约型物流与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供应连管理
主要学术会议报告
2013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企业财务总监高峰论坛》主题报告
实践课题、决策咨询
博士后课题《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三角集团投融资体系管理
社会兼职及荣誉:
社会兼职及荣誉
担任重庆普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重庆普金广告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联合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韩国上市)独立董事,三角集团财务顾问
2004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
媒体报道
中国工商时报关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发展的报告



李勤裕  副教授

研究方向: Equity valuation, fundamental analysis, return predictability, market efficiency, accruals process, earnings quality, earnings management, conservatism
所授课程: IMBA (English):Financial Accounting (Core),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and Valuation MPAcc: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个人简历:
Education
Doctor of Philosophy (PhD) in Accounting,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Bachelor of Commerce (First Class Honours),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Australia
Work Experience
Assistant Professor, ESSEC Business School (Paris & Singapore).
Lecturer, School of Accounting, Australian School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Sydney, Australia.
研究成果:
Selected Academic Articles
1.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Investment Income Under the Equity Method of Accounting, with C. Mo, J.Wu, H.Zhou, Australian Accounting Review (Forthcoming)
2. Growth in Residual Income, short and long term, in the OJ model,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15).
3. The impact of IFRS on the Usefulness of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Related Audit
4. Quality Effect, with Y. Li, S. Taylor, and Y.W. Shan, Austral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3),
5. Has Australian financial reporting become more conservative over time?, with Y.W. Shan and M.T. Lu, Accounting and Finance (2012).
6. Estimating and Validating a Firm-Year-Specific Measure of Conservatism:
7. Australian Evidence, with S. Taylor, Accounting and Finance (2008).
Selected Research Grants
1. 2017 – Renmin University Research Grant (RMB 80,000), Lead Investigator
2. 2016 –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of China Research Grant (RMB 800,000),
3. Co-Principal Investigator
4. 2015 – Renmin University Research Grant for overseas talent (RMB 24,000),
Lead Investigator
Selected Presentations at Academic Meetings
1. 2017 – 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AAA), San Diego;
2. 2016 – AAA New York;
3. 2015 – Financial Accounting Reporting Section Midyear, Nashville;
4. 2013 – UTS Australian Summer Accounting Symposium;
5. 2012 – AAA Washington D.C.;
6. 2011 – AAA Denver。
社会兼职及荣誉:
Other Appointments(in last five years)
Corporate Finance (新理财), Financial analysis committee experts
Ad-hoc reviewer for:
· Accounting and Finance,
· Australian Accounting Review,
· Accounting Research,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
· 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
Visiting Scholar,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City


孟庆斌  副教授

研究方向: 资产定价、金融工程
所授课程: 金融经济学、金融计量学、证券投资学、金融衍生产品
个人简历:
主要教育经历
2006.09-2009.07 南开大学 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3.09-2006.07 南开大学 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1999.09-2003.07 天津大学 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2009.08 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 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任教,博士生导师
研究成果:
孟庆斌、杨新铭、靳晓婷,2012,我国非线性货币政策反应规则研究———从控通胀到稳增长,《经济学动态》。
孟庆斌、靳晓婷、吴蕾,2011,齐次及非齐次马氏域变模型在股价泡沫检验中的应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第4期。
古志辉、孟庆斌,2011,突发事件、灵活性与资源配置,《系统管理学报》, 第6期。
Song M,Meng QB,Wu R,Ren JD,2010年3月,The Gerber–Shiu discounted penalty function in the risk process with phase-type interclaim times,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P523-P531.
Zhang X,Siu TK,Meng QB,2010年1月,“Portfolio Selection in the Enlarged Markovian Regime-Switching Market”,Slam Journal on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P3368-P3388.
Qingbin Meng, Xin Zhang and Junyi Guo , 2008,  On a risk model with dependence between claim sizes and claim intervals,Statistics & Probability Letters, Vol. 78(13), pp:1727-1734.
孟庆斌、周爱民,2008年,基于齐次马氏域变方法的中国股市价格泡沫检验,《金融研究》,第八期,第105-118页。
孟庆斌、周爱民、靳晓婷,2008年,基于TAR模型的中国股市价格泡沫研究,《南开经济研究》,第四期,第36-46。
社会兼职及荣誉:
《金融研究》《管理科学学报》《AMAS》《SPIA》等期刊审稿人。


齐东平  副教授

研究方向: 资本市场 证券投资
所授课程: 财务管理 证券投资 资本市场与金融创新
个人简历:
主要教育经历
1990.9—1994.10中国人民大学与大京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其中1990.9—1991.10在人民大学经济所学习
1987.9—1990.7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硕士
1979.9—1983.7 吉林工学院管理工程系本科
主要工作经历
1997.8—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师
1994.12-1997.8国家计划委员会公务员
1983.8—1987.8吉林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人员
学术思想
人类发展自有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人们进行研究和实践的目的就是发现规律和科学地决策
教学理念
统计原理对于认识和阐述有关社会现象和规律比较适用
在证券投资教学和投资实践中创立了“大数投资”方法。
大数投资是以概率抽样方法选择少数上市公司构建投资组合拟合投资全部上市公司的投资方法,本质上是通过上市公司对实体经济进行投资。
由于全部上市公司的平均盈利水平高于全国所有企业的平均盈利水平,采用概率抽样方法构建投资组合拟合投资全部上市公司,能够获得稳定而较高的投资收益。这一方法被自己22年的投资实践不断印证和完善。
社会影响
专著《大数投资》、《终极价值投资》出版后,在当当网、京东网、亚马逊网等大的图书网站均有销售,百度百科、搜狗百科等较大百科网站均有介绍。担任人大校友发起的多个投资基金的投资顾问
研究成果:
主要学术论文
《中国证券市场前景可期》《新理财》2017.6
《公允价值计量对资产价格虚拟的隐蔽效应及其监管对策》《新金融》2009.4
《中间组织的必要性及其组织功能》《工业经济》2005.3
《引入‘绿色产业结构’新概念——对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的几点认识》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民经济管理》 2003.8
《在发展中解决资本市场问题》 《经济日报》2003.6.9
《2002年中国工业经济研究综述》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工业经济》2003.1
《开创创业板市场的时机选择》 《科技日报》 2001.7.5
《创业板市场制度必备要素》 《科技日报》 2001.4。12
《把提高资源配置功能放在首位》 《科技日报》 2001.2.15
《制定我国国际产业政策的初步设想》《中国工业经济》 2000.5
《一次失败的探索——兰州黄河事件案例分析》《企业管理》 2000.3
《论战略投资者投资的安全边际》 《宏观经济研究》 2000.2
主要学术专著
《终极价值投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6
《大数投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5
《投资企业法》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1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分析》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3
主要纵向课题
发改委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十一五”期间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任务和政策研究。
案例
1.一个普通投资者在沪深证券市场的投资
2.股权融资与企业成长
3.MY是如何成为中国首富的
4.LYS如何获得投资高回报
5.世纪华通资产收购与定向增发
实践课题
联合国工发组织研究课题:以产业发展政策和战略提高西部的产业竞争力和缩小地区经济差异。
社会兼职及荣誉:
主要社会兼职
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荣誉、奖励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师(本科)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BA优秀教师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EMBA最佳教学奖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EE中心核心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社会服务优秀奖
媒体报道
2014年12月为中国人民大学EMBA学员做了“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投资机遇”报告,报告内容被新浪网、搜狐网、凤凰网等主要网络媒体转摘。


宋常  教授

研究方向: 财务与金融;审计与会计
所授课程: 本科《财位分析学》、《财务管理学》等;研究生《审计理论与方法》、《审计理论与实务》、《公司理财》、《财务管理》等
个人简历:
主要教育经历
1994.6—1991.9  中国人民大学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  博士研究生  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1.7—1988.9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硕士研究生  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8.8—1984.9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本科生  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1994年6月毕业留校工作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从事教学与研究。
研究成果:
主要学术论文
“证券分析师关注与上市公司成本黏性”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6年第6期;
“基于国家治理新动向的国家审计若干思考”载《审计研究》2015年第2期
主要学术专著
《跨国理财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主要纵向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资本市场发展中基础性制度建设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风险防范的地方性政府债务审计研究》
编写教材:
《审计学》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财务分析学》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财务管理》主编 中山大学出版社;《成本会计》主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实践课题
审计署重点课题 《绩效审计问题研究》、《政府审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中国银监会重点课题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基本问题研究》
社会兼职及荣誉: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审计学会常务理事、审计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准则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宋华  教授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为供应链物流管理,特别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供应链关系、供应链安全与风险管理、供应链柔性等领域。
所授课程: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创新、企业战略管理、商业研究方法、产业链战略与商业模式等
个人简历:
主要教育经历
1997-1999 日本京都大学经济学院 博士后
1992-1995 中南财经大学贸易经济系 博士
1989-1992 中南财经大学贸易经济系 硕士
主要工作经历
1995-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研究成果:
主要学术论文
1. Hua Song, Rabia Turson , Anirban Ganguly , Kangkang Yu (2018),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supply chain quality management on food firms performance: the mediating role of food certification and reput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 Accepted, fore coming
2. Hua SONG,Kangkang Yu,Songbo Zhang (2018) Green procurement, stakeholder satisfaction and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Accepted, fore coming.
3. Kangkang Yu, Jack Cadeaux, Hua Song (2017). Flexibility and quality in logistics and relationships,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Vol. 62, Pages 1-234,April.
4. Hua SONG,Kangkang Yu,Jack Cadeaux (2016) The Effects of Service Sourcing on Perceived Value Proposition under Different Levels of Customer Involvement,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Vol.4.
5. Hua SONG,Kangkang Yu,and Chatterjee, S. R.(2016) Service Supply Chain: Strategic Interaction and Relationship Value,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Industrial Marketing, Vol.5.
6. Hua SONG,Kangkang Yu,Anirban Ganguly and Rabia Turson (2016), Supply chain network,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SME credit quality, 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 Vol.4.
7. Hua SONG, Songbo Zhang (2014). The impact of servitization strategy on relational capital and relational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China’s industrial enterprise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Finance and Economy. October.
8. Hua SONG, Lan WANG (2013) The impact of private and family firms’ relational strength on financing performance in cluster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30, Issue.3.
9. Kangkang Yu, Jack Cadeaux and Hua Song (2013) Distribution Channel Network and Relational Performance: The Intervening Mechanism of Adaptive Distribution Flexibility, Decision Science, Volume 44, Issue 5.
10. Kangkang Yu, Jack Cadeaux, Hua SONG (2012) Fit as Matching in Distribution Flexibility Strategies: An Exploratory Multiple Case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Vol. 32 No. 10。
11. 宋华、卢强,什么样的中小企业能够从供应链金融中获益?基于网络和能力的视角,管理世界,2017年5期
12. 宋华、卢强,基于虚拟产业集群的供应链金融创新路径研究——创捷供应链的案例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5期
13. 宋华、卢强、喻开,供应链金融与银行借贷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绩效的对比研究,管理学报,2017年6期
14. 张松波、宋华、于亢亢,绿色采购战略、利益相关者满足与企业绩效,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5期
15. 宋华. 基于产业生态的供应链金融的创新趋势,中国流通经济,2016年12期
16. 热比亚·吐尔逊、宋华、于亢亢. 供应链安全管理、食品认证和绩效的关系, 管理科学,2016年4期
17. 宋华、陈思洁. 供应链金融的演进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一个理论框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年5期
18. 宋华、陈思洁. 基于进入权理论的供应链管理分析, 中国流通经济, 2016年1期
19. 宋华. 新兴技术与“产业供应链+”——“互联网+”下的智慧供应链创新, 人民论坛.学术研究, 2015年11期
20. 刘会,宋华,冯云霞. 产品模块化与供应链整合的适配性关系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年9期
21. 宋华,冯云霞,喻开. 利益相关者导向会影响供需双方的关系绩效吗?管理评论,2014年第7期
22. 宋华,喻开,于亢亢. 资源需求与交易成本对服务外包治理机制的作用,管理学报,2014年第12期
23. 宋华. 中国第三方物流研究脉络及其模型构建:一个理论框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24. 于亢亢,宋华,钱程. 不同环境下的供应链运作柔性的绩效研究. 管理科学, 2014年1期
25. 宋华,刘会.供应链创业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国流通经济,2014年6期
26. 宋华,王岚,史晓萌. 基于EVA的供应链融资模型与绩效衡量. 当代经济管理,2014年第5期
27. 宋华,于亢亢,陈金亮. 不同情境下的服务供应链运作模式——资源和环境共同驱动的B2B多案例研究. 管理世界,2013年2期
28. 宋华,张松波. 服务化战略对关系资本、关系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实证. 当代财经,2013年4期
29. 宋华,于亢亢,冯云霞. 制度创业:制度压力和组织合法性间的桥梁——对特变的案例研究.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13年3期
30. 宋华,张松波. 供需力量均衡状态对供应链服务化战略的影响机理研究. 现代财经,2013年3期
31. 宋华,于亢亢. 我国服务业 500 强企业的特征与竞争力提升. 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10期
32. 宋华,王岚. 企业间关系行为对创新柔性的影响研究. 科研管理,2012年3期
33. 刘林艳,宋华. “绿色”公司作用于企业绩效吗?——基于美国和中国的一项对比研究. 科学学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2期
34. 宋远方,宋华. 协同价值创造能力对服务供应链关系绩效的影响研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5期
35. 宋华,刘林艳. 服务外包的影响因素、组织方式与治理机制探究:一个理论框架. 预测,2012年4期
主要学术专著
1. 宋华 著《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年
2. 宋华 等《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研究前沿报告201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年
3. 宋华 著《供应链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年
4. 宋华 著《中国供应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年
5. 宋华 译《布莱克维尔战略管理手册》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年
6. 宋华 等《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研究前沿报告201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
7. SONG Hua,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 and Issues in China: A Literature Review, Fung Business Intelligence Centre, 2013.
8. 宋华 于亢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学科前沿研究报告(经济管理学科前沿研究报告系列丛书)》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3年
9. 宋华 著 《服务供应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
10. 宋华 主编《特变电工成功之道》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年
主要纵向课题
1. 2013.01-2016.1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产业供应链服务化条件下的服务外包决策与风险管理”(71272155)
2. 2008.06-2010.12,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供应链管理国际化下的企业关系研究(08BJY078)
3. 2008.01-2010.1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相关利益导向和制度嵌入型物流网络结构和绩效研究”(70772088)
4. 2003.01-2005.1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集约型物流与企业物流成本控制”(70202001)
开发案例、编写教材
2017年 开发《路在何方?海尔的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
2017年 参与开发粗案例《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的金融服务》案例
2016年 开发《创捷供应链有限公司供应链整合与供应链金融集成解决方案》案例
2015年 开发《香港利丰集团供应链创新与变革》(A,B)案例
十三五规划教材《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实践课题、决策咨询
参与中国企业联合会、发改委的中国500强研究项目,撰写了2012年-2014年中国服务企业500强分析报告;
参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研究工作,参与撰写了《2014年中国供应链研究报告》《2013年中国采购报告》;
承接国家环保部关于绿色采购管理与立法的研究课题,帮助起草了国家环保部《企业绿色采购指南》;
承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关于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变革的研究课题,完成了《互联网+时代我国企业管理变革研究》的报告,并在2016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予以发布;
参与商务部牵头联合工信部、财政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的制定,并负责其中供应链金融部分的起草;目前正参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主持的《国家供应链战略发展》课题研究。
组织领导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撰写的《中国供应链报告》,并于2015年参与《中国采购报告》
社会兼职及荣誉:
主要荣誉与获奖
中国人民大学杰出教授B岗
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宋华,供应链金融,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2016.1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宋华,教育部,2007.12;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伊志宏、宋远方、刘刚、宋华、刘军,中国人民大学“MBA教育‘双结合工程’的推进与创新”,北京市人民政府,2009.05;
第七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伊志宏、宋华、冯云霞、宋远方,EMBA项目“中国实践管理领袖项目——CMPM”的设计与推广,北京市人民政府,2013.09;
宝钢优秀教师奖,宋华,宝钢教育基金会,2009.11
中国物流金融杰出贡献人物奖,宋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6年6月
主要社会兼职
商务部市场调控专家库专家
日本京都大学经营管理大学院讲座教授
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北京现代管理研究会会长
媒体报道、社会论坛发言
有关供应链发展与供应链金融的发言经常被《现代物流报》、《第一物流全媒体》、《手机百度》、《今日头条》、《华夏时报》、《天天快报》、《网易新闻》、《新浪财经》、《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等媒体广泛报道



孙茂竹  教授

研究方向: 管理会计、成本管理、财务管理
所授课程: 管理会计学、成本管理学、财务管理学
个人简历:
主要教育经历
1987年6月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4年6月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2003年聘为教授,2005年聘为博士生导师
1987年6月起,在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财务教研室任教,1994年聘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78年10月,北京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工人
1976年2月,北京顺义县大孙各庄公社插队
研究成果:
孙茂竹、李华、王艳茹,2012,中国企业海外技术并购与价值链补偿研究,《财会通讯》;
宋宪萍、孙茂竹,2010年11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经济纵横》,第126-129页;
孙茂竹、黄羽佳、张永冀,2009,财务困境风险、市场异象与资产定价效率,《当代财经》, 第12期(学院C类);
孙茂竹,2009年,流通组织演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生产力研究》,第1期,第34-35页孙茂竹,2009年,流通组织演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生产力研究》,第1期,第34-35页;
孙茂竹,2008年,不同寿命周期企业财务战略探讨,《财会通讯》,第1期,第44-46页;
孙茂竹,2008年,企业所得税反避税:意义、措施与任务,《涉外税务》 ,第9期,第14-18页;
孙茂竹,2006年,从博弈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决定,《会计研究》,第8期,第60-66页 ;
孙茂竹,2011年1月,《成本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孙茂竹,2009年7月,《基础财务管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孙茂竹,2008年9月,《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孙茂竹,2008年9月,《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孙茂竹,2006年7月,《公司价值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会兼职及荣誉:
主要社会兼职
国兴融达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独立董事
哈工大首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独立董事
新时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独立董事
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独立董事
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独立董事
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独立董事
荣誉、奖励
2008年9月 获中国人民大学校十大教学标兵
2006年 《成本管理学》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2000年 《财务管理学》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1997年 《会计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获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王化成  教授

研究方向: 公司财务理论、管理会计
所授课程: 财务管理学、高级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理论与方、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公司财务管理
个人简历:
主要教育经历
1995.09-1998.07 中国人民大学 获得管理学(会计学)博士学位
1985.09-1988.07 中国人民大学 获得经济学(会计学)硕士学位
1981.09-1985.07 中国人民大学 获得经济学(会计学)学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2001.06—现在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教授
1998.07—2001.05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 教授
1993.06—1998.05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 副教授
1990.06—1993.05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 讲师
研究成果:
王化成、卿小权、张伟华、李志华,2012,会计投资价值指数与股票收益——来自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中国软科学》。
王化成、曾雪云,2012,专业化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与价值创造效应,《管理世界》。
王化成、陆凌、张昕、张伟华,2012,加强会计指数研究 全面提升会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会计研究》。
邓路、王化成,2012,控制权结构、信息不对称与定向增发,《财贸经济》。
邓路、王化成、李思飞,2011,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长期市场表现:过度乐观还是反应不足?,《中国软科学》, 第6期 (学院B类)。
王化成、蒋艳霞、王珊珊、张伟华、邓路,2011,基于中国背景的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理论框架与研究建议,《会计研究》, 第7期(学院B类)
王化成、孙健、邓路、卢闯,2010年,控制权转移中投资者过度乐观了吗?,《管理世界》,第2期, pp.38-45;186,。
王化成、李志华、卿小权、于悦、张伟华、黄欣然,2010年,中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历史沿革与未来展望——《会计研究》三十年中刊载的财务理论文献评述,《会计研究》,第12期,pp.17-23。
王化成、张伟华,2010年,关联交易、会计信息契约有用性与公司治理——基于上市公司高管更换的视角,《中国软科学》,第8期,pp.117-125。
王珊珊、邓路、王化成,2010,股市周期、公司特征与现金股利公告的信号传递效应,《当代财经》,第5期,pp.117-124。
杨亚、曾雪云、王化成,2010,三峡工程“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投资控制模式,《财务与会计》, 第9期(学院C类)
黄磊、王化成、裘益政,2009,Tobin Q反映了企业价值吗——基于市场投机性的视角,《南开管理评论》, 第1期(学院B*类)
王化成,2009,四季、养生与企业理财,《财务与会计》, 第4期(学院C类)
王珊珊、王化成,2009,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缓解多元化过程中的融资约束——基于雅戈尔集团的案例分析,《财务与会计》,第22期(学院C类)
丁新娅、王化成、黎来芳,2009,我国新股发行的制度缺陷及完善建议——从中石油破发谈起,《财务与会计》, 第4期(学院C类)
Jiang, Yanxia、Xu, Lida、王化成、Wang, Hui,2009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Predicting Financial Performance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s,SYSTEMS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第6期(学院非核心期刊)
王化成、李志杰、孙健,2008年,境外上市背景下治理机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基于融资决策传导效应的研究,《会计研究》,第7期。
黎来芳、王化成、张伟华,2008年, 控制权、资金占用与淘空——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中国软科学》,第8期。
王化成、孙健、卢闯,2008年,控制权转移的微观市场反应——基于丹东化纤(000498)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第8期。
王化成、黄磊、杨景岩,2008年,公司治理效率及其评价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4期。
王化成、陈咏英、佟岩,2008,对国有企业建立以EVA为核心的价值管理体系的思考,《财务与会计》,第6期(学院C类)。
王海霞、王化成,2008,债权人法律保护对控制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第6期(学院C*类)
王化成、王海霞,2008,投资者法律保护与公司金融——基于静态与动态视角的文献评述,《财会通讯》,第5期(学院C*类)。
姚燕、王化成、卢闯,2007年,主并公司股权结构与控制权转移的短期市场反应,《中国会计评论》,第3期。
王化成、刘亭立、卢闯,2007年,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第11期。
岳宝宏,王化成,谢丽,2007年,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投资体制研究——从“支持模式”到“投资模式”的转变,《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第9期。
佟岩、王化成,2007年,关联交易、控制权收益与盈余质量,《会计研究》,第4期。
李志杰、杨景岩、张磊、王化成,2007年,上市公司控制权特征对现金持有的影响研究——基于理财决策的传导机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3期。
胡国柳、王化成,2007年,上市公司现金持有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东南大学学报》,第2期。
王化成、李春玲、卢闯,2007年,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第1期。
王化成、卢闯、张磊,2007,澳柯玛危机解析——公司治理失效的后果,《财务与会计》,第2期(学院C类)
王化成、姚燕,2007,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特点、问题及对策,《财务与会计》,第16期(学院C类)
孙蔓莉、王化成、凌哲佳,2007,公司报告归因倾向的拓展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第1期(学院C类)
王化成、佟岩、卢闯、刘亭立、黎来芳,2006年,关于开展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若干建议,《会计研究》,第8期。
王化成、佟岩,2006年,控股股东与盈余质量——基于盈余反应系数的考察,《会计研究》,第2期。
社会兼职及荣誉:
主要社会兼职
1.全国会计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2.中国会计学会理事;
3.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
4.中国成本研究会理事;
5.录取财务部首批“会计名家工程”
6.教育部本科会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7.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荣誉、奖励
2009年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5年 “精心组织,持续探索,打造跨世纪精品教材”,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4年 “精心组织,持续探索,打造跨世纪精品教材”,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4年 “中国资本市场披露现金流量信息的有用性研究”,获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3年  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2001年 “面向21世纪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0年 “面向21世纪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8年 《国际财务管理》,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7年 “会计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王刊良  教授

研究方向: 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与决策行为等
所授课程: 数据库及其应用(本科生) 电子商务(本科生) 决策理论与方法(硕士生) 管理信息系统(MPAcc)
个人简历:
主要教育经历
1991.9 - 1995.6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 导师: 汪应洛 席酉民教授
1986.9 - 1989.7   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专业, 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导师: 王以和教授
1983.9 - 1986.7   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专业(电类优异生班), 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2010.9 - Present,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5.7 - 2011.1,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系,晋升讲师(1995)、副教授(1998)、教授(2001)和博士生导师(2003);
1986.8 - 1991.7,  西安交通大学原计算中心(现在为网络信息中心),任助教
研究成果:
主要学术论文
1 Ni Huang, Gordon Burtch, Bin Gu, Yili Hong, Chen Liang, Kanliang Wang, Dongpu Fu, and Bo Yang. Motivating User-Generated Content with Performance Feedback: Evidence from Randomized Field Experiments. Management Science. Forthcoming.
2 Rui Gu, Zhenhui Jack Jiang, Lih-Bin Oh and Kanliang Wang*.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Optimum Stimulation Level on Individual Perceptions of IT Innovations, DATABASE for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Forthcoming.
3 Dongpu Fu, Yili Hong, Kanliang Wang*, Weiguo Fan. Effects of Membership Tier on User Content Generation Behavior in Online Marketplace.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Forthcoming.
4 Yuhao Li*, Lih-Bin Oh, and Kanliang Wang (2017). Why users share marketer-generated contents on social broadcasting websites: A cognitive-affective involvement perspective.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omputing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27(4), 1-32
5 Yili Hong, Paul Pavlou, Nan Shi*, and Kanliang Wang (2017), On the Role of Fairness and Social Distance in Designing Effective Social Referral Systems. MIS Quarterly. 41(3): 787-809.
6 Mengxiang Li, Chuan-Ho Tan*, K.K. Wei, and Kanliang Wang. Sequentiality of Product Review Information Provision: An Information Foraging Perspective. MIS Quarterly. 41(3):867-892.
7 Rui Gu, Lih-Bin Oh*, and Kanliang Wang (2016). Multi-Homing on SNSs: The Role of Optimum Stimulation Level and Perceived Complementarity in Need Gratification.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53 (2016), pp. 752-766.
8 Rui Gu, Lih-Bin Oh, and Kanliang Wang* (2016). Developing User Loyalty for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 Relation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Vol. 17, No.1, pp.1-21.
9 Rui Gu, Lih-Bin Oh*, and Kanliang Wang (2013). Differential impact of Web and mobile interactivity on e-tailers’ performance.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omputing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23(4): 325-349.
10 Qin Shu, Qiang Tu*, and Kanliang Wang (2011). The Impact of Computer Self-efficacy and Technology Dependence on Computer-Related Technostress: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s. Vol.27, No.10, 2011, pp.923-939.
11 Jun Tian*, Kanliang Wang, Yan Chen, and Björn Johansson (2010). From IT Deployment Capabilities to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 Exploratory Study in China. 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 2010, 12:239-255.
12 Shu Yang, and Kanliang Wang*(2009). 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sensitivity, compensation on privacy concern and behavior intention. DATABASE for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Vol.40, No.1, 2009: 38-51
13 Kanliang Wang, Qin Shu, and Qiang Tu*(2008). Technostress under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4 (2008) 3002-3013.
主要纵向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线个性化定制系统的设计特性对消费者定制行为的影响研究”,批准号:#71331007,2014-2018,主持人
2 Healthcare Information Systems in China. Strengthening ICTD Research Capacity in Asia (SIRCA) Grant Award, Project #: SIRCA/08/01/016, SGD 32,290, 15 February 2009, 24 months, Singapore internet Research Centre (SiRC)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PI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新技术环境下计算机技术压力的影响研究”,批准号:70971107,2010-2012,主持人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兴电子商务重大基础问题与关键技术研究”,批准号70890080/ 70890081,2009- 2012,主要参加人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创新研究群体,“新经济环境下组织变革与管理创新研究”(批准号70121001),2002-2004,2006-2008;主要参加人
6 八六三计划“九五”项目(自动化领域/CIMS主题)“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制造体系的快速组构研究”,批准号863-511-941-006,1999-2000,主持人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有害物品后勤管理研究”,批准号7980004,1999-2001,主持人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批准号2000069826,2001-2003,主持人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信息技术压力的诊断、评估及其缓解策略研究”,批准号70372049,2004-2006,主持人
9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信息技术对组织结构与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批准号2005KR97,2005-2006,主持人
编写教材
杨波 王刊良/编著,电子商务创新与创业案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7
社会兼职及荣誉:
主要社会兼职
1.  第一、二、三届国际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CNAIS)副主任委员(2009-2013)、第四届CNAIS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2013-),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2007-)、第二届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2009-2013),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分会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第六届常务理事(2009-),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会员等。
2.  担任下述刊物副编辑或编委:Information & Management (AE)、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AE)、Journal of Modelling in Management、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学报、管理学家(学术版)、学术问题研究、信息系统学报。
3.  担任如下期刊的联合客座编辑:
Co-Guest editor, forthcoming 2018, Special issue on Business Analytics in China,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Co-Guest editor, 29(3) 2014, Special issu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Editori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4) 29, 206–207
获奖与荣誉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005)


王保林  教授

研究方向: 技术创新管理、产业经济
所授课程: 创新管理、管理经济学
个人简历:
主要教育经历
1995.04-1999.03 日本东北大学 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7.09-1991.03 中国人民大学 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3.09-1987.07 中国人民大学 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2009.7-今 中国人民大学 商学院管理科学系任教授
2004.02-2009.06 中国人民大学 商学院管理科学系任副教授
1999.04-2004.03 日本鹿儿岛大学 法文学部经济情报研究科任副教授
1998.04-1999.03 日本东北大学 经济学部任助教
1989.01-1993.10 中国人民大学 工业经济系任讲师
研究成果:
主要学术论文
1. 王保林,2016.4,本土企业设立海外R&D机构决策--能力驱动还是政策驱动?,《科学学研究》
2. 王保林,2015.5,地区市场化、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创新绩效,《科学学研究》
3. 王保林,2014.3,企业制度和领导风格对知识经济企业飞速成长的影响研究——以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为案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4. 王保林,2009.5,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分析,《管理世界》
5. 王保林,2009.2,产业升级是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经济学动态》
6. 王保林,2008.5,对现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是摆脱珠三角地区发展困境的正确选择——对东莞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新思考,《管理世界》
7. 王保林,2008.4,发展中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一种模式,《中国软科学》
8. 王保林,2008.1,日本企业改革与终身雇用制的新动向,《现代日本经济》
9. 王保林,2007.11,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政策体系研究,《中国软科学》
10. 王保林,2007.11,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型轿车生产基地的对策,《宏观经济研究》
主要纵向课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开放情境下企业自主创新及实现方式问题研究,2013-2015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基于产业升级视角的北京市汽车产业竞争能力研究,2011-2013
开发案例、编写教材
吴德庆 马月才 王保林,2014,《管理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实践课题、决策咨询
昌平区发改委项目:北京市昌平区“十一五”期间北部山区生态带发展情况与“十二五”期间发展对策研究,2010
国家发改委“十二五”规划项目: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问题研究,2009
北京市科委软科学项目: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研究,2006
社会兼职及荣誉: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工业发展促进会理事、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理事、中华全日本经济学会理事



吴武清  副教授

研究方向: 盈余质量管理、财务舞弊、信用评分和评级、互联网和大数据征信、金融风险管理
所授课程: 《金融衍生工具与套期保值》、《成本会计学》、《实证会计学》、《高级计量经济学》、《固定收益证券》、《企业风险管理》
个人简历:
主要教育经历
2004.09-2009.07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
1997.09-2001.07 四川大学 获得应用数学专业学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2015.07 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 商学院会计系 副教授
2015.09 -2016.09    美国堪萨斯大学 经济学院   访问学者
2009.08 -2015.07    中国人民大学 商学院会计系 讲师
2001.07-2004.07     重庆邮电大学  基础数学部   助教
研究成果:
主要学术论文
1. Guochang Wang, Jianjun Zhou, Wuqing Wu, Min Chen. Robust Functional Sliced Inverse Regression. Statistical Papers(SCI), 58(1), 2017, 227-245.
2. Qian Ding, Lei Zhang, Wil Geraets, Wuqing Wu, etc. Association Between Peri-implant Bone Morphology and Marginal Bone Los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Implant-Supported Mandibular Overdentur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 Maxillofacial Implants (SCI), 32, 2016, 10.11607/jomi.4922.
3. Wuqing Wu, XiaojingWang. A Novel Approach to Construct a Composite Indicator by Maximizing Its Sum of Squared Correlations with Sub-indicators.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SCI,EI), 28 (4) , 2015, 925-937.
4. Jinshan Huang,Wuqing Wu, Zhao Chen, Jianjun Zhou, Robust M-estimate of GJR model with high frequency data. Acta Mathematicae Applicatae Sinica(SCI), 31(3), 2015, 591-606.
5. Wei Xia, Zhao Chen, Wuqing Wu, Jianjun Zhou, Local Polynomial-Brunk Estimation in Semi-parametric Monotone Errors-in-Variables Model with Right-Censored Data.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SCI,EI),28 (4) , 2015, 938-960.
6. Dong Li, Muyi Li, Wuqing Wu,, On dynamics of volatilities in nonstationary GARCH models,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 Letters(SCI), 94, 2014, 86-90.
7. Zhang L, Geraets W, Zhou Y, Wuqing Wu, Wismeijer D. A New Classification of Peri-Implant Bone Morphology: A Radiographic Study of Patients with Lower Implant-Supported Mandibular Overdentures. Clin. Oral Impl. Res.(SCI) 00, 2013, 1–5 doi: 10.1111/clr.12193.
8. Wuqing Wu, Suning AN. Double-principal agent: Fals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upervision cost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2014, 2(4): 301-312.
9. 吴武清, 樊鹏英, 陈敏. 多样性解答择优问题的统计对策, 数理统计与管理, 34(2), 297-306 , 2015.
10. 吴武清, 毛志杰, 李楠, 潘松, 陈敏. 中国进口和出口的相依性:时变相关系数方法. 管理工程学报, 28(1), 81-88, 2014.
11. 吴武清, 安愫宁, 蒋勇, 陈敏. 基于非参数密度估计的异常点诊断方法.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44(16), 141-149, 2014.
12. 吴武清, 汪成杰, 蒋勇, 陈敏. 高维数据选元: 方法比较及其在纳税评估中的应用. 管理评论, 25(8), 10-20, 2013.
13. 吴武清, 蒋勇, 缪柏其, 陈敏. 波动率度量模型的评价方法: 拟合优度和平滑性. 系统工程学报, 28(4), 194-201, 2013.
14. 吴武清, 李东, 潘松, 陈敏. 三阶段均值回复、TAR及其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33 (4), 901-909, 2013.
15. 吴武清, 陈暮紫, 黄德龙, 陈敏. 系统风险的会计决定: 企业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系统风险的时变关联. 管理科学学报, 15(4), 71-80, 2012.
16.  吴武清, 陈敏, 吴泰岳, 刘伟. 双重委托-代理理论在税收流失中的应用. 运筹与管理18(5), 64-69, 2009.
17. 杨洁, 吴武清, 钟湄莹, 蔡宗武. 企业盈余管理与流动性风险. 系统工程学报, 32(3), 346-359, 2017.
18. 蒋勇, 吴武清, 王国长, 刘幸. 会计盈余的均值回复、年度审计效应和跨年效应. 数理统计与管理, 35(3), 411-423, 2016.
19. 陈暮紫, 刘承林, 吴武清, 陈敏. 系统重要性银行指标法的适用性讨论.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46(20), 34-44, 2016.
20. 张强劲, 陈忠华, 吴武清. 货币政策对国债流动性冲击研究. 管理现代化, 3, 7-8, 2015.
21. 樊鹏英, 吴武清, 毛志杰, 陈敏. 中国对外出口的经济影响分析: 长期均衡关系、汇率的外生影响. 数理统计与管理, 45(6), 69-81, 2015.
22. 樊鹏英, 吴武清, 李楠, 陈敏.  稀释效应、非参数修正和中国股本权证的定价. 数理统计与管理, 33(2), 371-380, 2014.
23. 蒋勇, 王国长, 吴武清.  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机制:基于结构变点分析框架. 财经科学, 43, 989-996, 2014.
24. 蒋勇,温琪,吴武清,樊鹏英,陈敏,缪柏其.  新的指数跟踪方法及其应用. 数理统计与管理. 33(3), 508-518, 2014.
主要学术专著
1. 吴武清,汪成杰,陈敏.中国税收流失测度与评估研究,2012,北京: 科学出版社
2. 王元主编. 数学大词典.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第1版,参编数理统计分部
主要纵向课题
1. “中国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
2. “担保圈风险传导模型与预警信号研究:基于北京市企业群数据的模拟”,北京市社会科学项目
3. “中国纳税评估模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
4. “分析师特征与市场价格发现效率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
5. “金融资产配置中面板数据动态因子模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
6. “投资者保护与声誉机制的作用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
7. “政府监管、市场监督与公司信用债券定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
8. “武器试验数据的现代建模理论与仿真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
9.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教育部项目
10. “转型经济下的中国风险投资者的投资后管理行为研究”,教育部项目
11. “企业信息风险、流动性风险和股票特质性风险”,中国人民大学校级课题
12. “中国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基于非常态财务指标方法”,中国人民大学校级课题
13. “金融风险测度与预测评价方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校级课题
实践课题、决策咨询
1.“集团客户财务质量评测与分析项目”,国家开发银行课题
2.“二手车定价模型研究”(系列项目I、II、III),易车网课题
3.“证券研究和金融创新业务智能管理平台”,齐鲁证券课题
4.“税收流失防范项目---税收流失规模测度方法和税收流失防范研究”,国家税务总局和深圳国税局合作课题
5.“国家体彩中心大乐透和双色球统计分析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彩票管理中心课题
6.“体育彩票中的统计方法应用研究和体彩设奖方案研究”,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彩票管理中心课题
社会兼职及荣誉:
主要荣誉与获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1003100,中国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研究,2011/01-2013/12,19万元,已顺利结项,后期评估结果为“优”。


许艳芳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商业伦理、企业社会责任、公司财务
所授课程: 硕士:《企业、政府与社会》、《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 EE:《高级管理会计》、《公司理财》 本科:《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
个人简历:
主要教育经历
2004/02-2005/01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访问学者
2000/09-2003/07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博士研究生
1995/09-1998/03 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MBA
1886/09-1990/07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  本科生
主要工作经历
1998/04-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财务与金融系
1990/08-1995/08  山西大同二中   教师
教学理念
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思维训练相融合
研究成果:
许艳芳、王艳,2011,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民营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动因研究——相关证据及理论框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9期(学院B类)
许艳芳、付捷思,2010年6月,生命周期、经营战略与民营企业的融资模式——基于蒙牛乳业的案例研究,《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pp.194-202,第一作者,非核心
许艳芳,2010年4月,私募资本、不完全合约与控制权配置,《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pp.68-73,第一作者,B
Xu YF, Wen KY、Wang Y, 2010年1月,Do mergers improve the shareholder’s wealth?,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ogistics systems and intelligent management pp 342-347,第一作者,会议论文(EI检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