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子们
周末过得好吗?
我又回来坐牢了
今早离9点还有1分半钟
我已经把自己牢牢钉在工位上
开始了一天的有班徒刑
每天顶着“五险一惊”
把牢底坐穿
原本我以为这就是
现代人的最大酷刑
直到有一天
我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发作
溜班去医院做了一次MRI
也就是磁共振
我发现我之前天真了
做过磁共振的你们,嘴可真紧啊!
如果不是那天快直不起腰必须去做检查,我怎么会知道——做磁共振,原来是:
有幽闭症的人玩密室逃脱。
图源:小红书“陶瓷杯”。密室逃脱《默》剧情,非真实场景。
我,180斤的胖子,差点被“送走”。
坦白说,进门一看见那个圆圆的洞,我就有点呼吸困难了。
没办法,约都约了,还是等了2周那种。
躺好,戴上面罩,床启动了。慢慢移动,我隐隐有不详的预感,像是个损坏返厂维修的机器人。越接近那个发光的洞,我越觉得不对劲,这是被推进去……“火化”?
终于要进洞了,啊,该死,卡住了,比水桶粗的腰身,左右“碰壁”,像一条手臂粗的火腿肠被硬塞进甜甜圈里。
那狭窄密闭的空间,使我呼吸急促,头变得很沉,很快,我感觉有100个路怒症司机、100把电钻、100辆急救车同时出场……
哒~哒~哒~哒~滴滴滴滴滴滴,嘟嘟嘟嘟嘟,哔哔,叭叭哒哒哒哒滴滴~
救命,我似乎快沉到水底,喘不过气了,双手忍不住拍打机器,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
“我要出去!”
是哪个倒霉蛋啊,做磁共振才发现原来自己有
幽闭恐惧症
?
哦,原来是我自己!!!
原以为这辈子都没法做MRI了
没想到逛展遇到一个“加大号”
看到20cm,你会想到啥?
炒股的人,希望是20%的涨停。
身高不够的,希望多长20cm。
还有嫌短的,希望增加到……不对,这也太长了吧。
我跟你们不一样,作为一个急着做MRI的“死胖子”,我只想磁共振机器那个洞,能再宽20cm。
没想到,梦想还是要有的,因为会不经意就实现了。
上周六,12月14日,朋友说多了张票,拉我一起去看展,在深圳福田CBD的会展中心。
我一进门,差点扭头就跑。
我去,啥玩意,这是我
(一个学渣)
能看的吗?
朋友拉住我:大周末的,来都来了。
硬着头皮进了展馆,一个大家伙瞬间把我“吸”过去了:
80cm超大孔径。
原来是西门子医疗,刚刚整出了全球第一台80cm直径的磁共振,足足比我们平时在医院看到的大了20cm。
别小看了这20cm,起码我一个胖子一眼看上去就不会心跳加速、呼吸困难了。
工作人员还热情邀请我上去躺了一下,真别说,幽闭恐惧症状明显减弱。
厂家的人说,这种“加大号”的,除了我们
胖子、幽闭症患者
受用,对
孕妇
也特别友好的。
“特别是怀双胞胎,或者快要生的大月龄孕妇,终于不用因为挤不进去而做不了MRI了。”
不过我不明白,不就增加20cm,很难吗?为啥不早做出来?
技术人员说,不是一般的难。
这么说吧,1977年,全球开始研发孔径60cm的磁共振,27年后,2004年,西门子才推出了全球第一台70cm孔径的磁共振,又过了10多年,才有了这台80cm孔径的。
加大孔径有难度,主要是因为孔径中间的磁场需要非常均匀,才能有效成像,否则就是做了个寂寞。
所以,孔径增大的20厘米,是人类的一大步。
宝子们,替你们体验过了,这玩意,值!
尝过甜头后,我继续往里逛,发现来的都是国内外高端医疗器械的龙头企业、龙头医院,随便上手“把玩”了一下,都是宝藏!
我们从小看电视,看到的都是“扁平”的二维画面。
直到3D眼镜的出现,我们终于可以在电影院里身临其境,看着子弹从耳边“嗖嗖”飞过,巨型蟒蛇的血盆大口直扑过来,眼看就要把我们的头吞进去……
这种变化正发生在手术室里。
现在医生流行做微创手术,需要用到内窥镜,就是从病人身上开一个指甲大的小洞,把棍子一样的手术刀、摄像头伸进去,旁边的屏幕上就会显示里面的内脏画面。
但这个画面一直是2D的,跟直接开胸、开腹看到的3D,完全不能比。
医疗器械的“国产之光”——迈瑞说,这个问题,我来解决。
他们开发了一套手术室的3D“超级影院”:
4K三维电子内窥镜系统。
医生戴上3D眼镜,看到的内脏画面,就跟传统开胸一样立体,有了纵深感,手术刀要往前探多远,手感一下就上来了。
在展会现场,我戴上眼镜看了一下,嗯,挺好的,就差点没被送走:
妈呀,原来内脏是这个样!
年底加班多,上周有一晚,我12点才走出办公室,明显感到心少跳了一拍。
钱还没赚到,别把命搭进去了。
第二天,医生就让我带上24小时心电监测仪,身上贴满了电极片,还背着小挎包,衣角露出很多电线,看起来,“是个危险人物”。
果然,滴滴师傅都变客气了,邹着眉头地说:“哎!年纪轻轻的……我尽量开慢点。”
我:“……”
我很想问医生,这24小时心电监测仪,就不能别那么“显眼包”吗?
没想到,这次展会上就有医生说,“还真能!”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这家心血管病“国家队深圳分队”的展位,我看见了一件跑步的“速干衣”,原来是他们和善行医疗一起研发的:
智能心电衣。
又叫可穿戴动态心电记录仪。
穿着它,就可以随时采集心电数据,捕捉心肌缺血、心律失常。
而且洗过澡也可以继续穿,一穿上就能自己定位,医生再也不用担心我扯坏电极片。
主打一个
准确、方便、省心
!
研发人员很内涵地告诉我,这玩意有个“附加功能”:
有家公司的“牛马”轮流试穿过,有一半人心率告急被拉到医院。
让打工人垮掉的,除了心率,还有脆皮的身体,上厕所多走两步都嫌累,看到平的东西就想躺。
在迈步机器人展位,我看到一个疑似“按摩机器人”在手舞足蹈,马上想靠过去爽一下。
工作人员热情地“拦住”我说,这个叫
康复训练机器人
。
他的意思是,我一不瘫,二不残,用不上。
但可以试试这个:
MAX系列助行机器人。
看过《水浒传》吧?里面有个神行太保,把四个甲马拴在腿上,便一日能行八百里。
我二话不说穿戴上身。迈开第一步时,就感觉自己被人扶着凌波微步,走得毫不费功夫。
实话说,平日跑不了5公里的我,瞬间有点想报个全马,我问工作人员:
这助行器是为可以抬腿但腿部力量不足的人设计的,比如
瘫痪、老年人、中风患者、骨科术后病人
,可以带上这神器进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