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I科技评论
「AI科技评论」是国内顶尖人工智能媒体和产业服务平台,专注全球 AI 业界、学术和开发三大方向的深度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可可-爱生活  ·  【Claude和o3 ... ·  昨天  
爱可可-爱生活  ·  【Python项目结构优化小技巧】想让Pyt ... ·  昨天  
爱可可-爱生活  ·  【[100星]voidDB:一款为64位Li ... ·  4 天前  
爱可可-爱生活  ·  【[5星]VolumetricSMPL:让3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AI科技评论

爆款网红沈向洋,续聘清华「双聘教授」,全网十万人在线围观!

AI科技评论  · 公众号  · AI  · 2020-03-05 11:13

正文

10w+观众,这恐怕是历史上观众最多的一场受聘仪式了!


作者 | 杨晓凡

编辑 | 贾伟


AI 科技评论按:去年11月,微软 CEO Satya Nadella 宣布时任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的沈向洋博士(Harry Shum)将于2020年2月离职。沈向洋博士在公开信中表示:


“是时候去开启一个新的篇章;去探寻超越微软、超越商业的新挑战;去思考为产业、为下一代计算科学领域的研究员和工程师们,还能多做些什么。”

 

时间很快来到2020年3月。在新冠疫情的阴云下、在春日转暖的早晨,沈向洋博士的一部分答案在清华大学校园以及美国西雅图同步揭晓。

 

今早,清华大学向沈向洋博士颁发双聘教授续任聘书;在任聘仪式结束后,沈向洋还对全网(微博、快手、抖音、bilibili等)进行了主题为 “Engeering Responsible AI” 的在线学术报告(AI 科技评论随后将整理报告全文,敬请关注)。

 


 

史上首次在线任聘


任聘仪式在清华大学工字厅东厅举行,由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杨斌主持。在清华大学现场参与任聘仪式的还有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院士清华大学全球创新学院院长史元春清华大学人事处处长曾嵘清华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郦金梁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李家强


而沈向洋博士通过视频连线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贝尔维尤清华大学全球创新学院大楼远程参与;在西雅图现场有清华大学全球创新学院的部分师生。


当然,参与今早学术报告的还有全网 10w+ 观看直播的网友们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院士在致辞中说到,这是清华大学历史上第一次以视频会议的形式举办任聘仪式,也是他第一次和沈向洋以这种形式见面;其实从2月17日开始,清华大学所有课程已经实行在线上课,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首次,他相信这将是高等教育历史上的里程碑。


“今天我们是第 2 次沈向洋博士颁发聘任证书。15年前,2005年的时候,沈向洋博士受聘清华高等研究院双聘教授,为清华的教学科研工作,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2015年,在沈向洋博士的亲自参与和大力推动下,清华大学和华盛顿大学在微软公司的支持下成立了全球创新学院,GIX。2015年9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美国的时候,专门向GIX赠送了一棵水杉树。我认为尤其是当前的这样一个国际局势里面,GIX的成立,它不仅仅是清华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实体的教学科研结构,他也是中美人文交流和中美科技交流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邱校长最后说到:“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我们依然要说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我们对中国战胜疫情充满信心,我们也对全世界各国团结一起,最终战胜疫情充满信心。所以我非常期待在阳光明媚的清华园迎接我们所有的同学,回到校园,谢谢大家。”

 

致辞结束后,邱校长通过视频画面拼接向沈向洋颁发双聘教授聘书并“远程合影”。


 


 沈向洋感言

 

 

接下来是沈向洋教授致辞,内容全文如下:

 

今天的仪式非常特别,也非常有意义,感谢杨斌教务长的悉心安排。

 

首先非常感谢清华大学老师、同学们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我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的第7年,也就是2005年成为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博导、双聘教授,20多年来和清华结下了不解之缘,有机会与十几个博士生一起研究,也有幸在清华开课,与更多的同学们共同学习。

 

借此机会,我也感谢清华多年来和微软公司的紧密合作。从有最初的设想,到2015年全球创新学院(GIX)正式启动,到习近平主席访问并赠送水杉,到2018年迎来第一批毕业生,我有幸和邱校长一同参与和见证了全球创新学院的创立和成长。 

 

从微软退休后,我期待和史元春院长以及 GIX各位同事们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

 

最近这场突如其来的 Coronavirus 疫情,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一次挑战。在几天前,清华大学名誉博士比尔盖茨先生呼吁全球各国领导者迅速行动起来,加速创新研发,拯救更多生命,同时更要联合起来,从长远来改善全球大流行病的应对机制。

 

GIX成立的初衷是集全世界最强之力,探索解决可持续发展,包括医疗卫生等各类世界性难题。今天看来这一初衷具有特别的意义。 

 

面对今天这样的全球性危机,我们更应以开放的胸怀、严谨自学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聚天下英才来解决我们共同面对的难题。

 

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作为一名老师,今天在感恩的同时,也感到责任的重大。

 

春风化雨,行健不息,期待很快和大家、和邱校长在清华园相聚,谢谢大家!

 

任聘仪式结束后,在清华大学全球创新学院中方院长史元春教授的主持下,沈向洋教授在线向围观的 10 w+ 网友进行主题为 “Engeering Responsible AI”的学术报告。AI 科技评论随后会对该报告进行全文整理,敬请期待。

 


延伸阅读:



一个“叛逆”的学生


1991 年,沈向洋来到 CMU 师从罗杰·瑞迪(Raj Reddy)教授,成为李开复(前微软全球副总裁)和洪小文(微软资深副总裁)的“师弟”。不过,瑞迪教授是语音识别领域的顶级专家,而不是沈向洋后来专注的计算机视觉领域。

当时,沈向洋问瑞迪教授:“跟着你是不是就要做语音识别了?”瑞迪教授似乎听出了沈向洋的想法,就问他是不是觉得语音不重要。沈向洋解释道,语音虽然重要,但人对外界的感知有 95% 是从视觉来的。随后,瑞迪教授说:“哦!那没问题,我们就做视觉吧。你拿一个照相机,把周围照下来,再重现出来就好了。”



瑞迪教授的这句话决定了沈向洋后来多年的研究方向,这期间,瑞迪教授从未阻挠过沈向洋看似“叛逆”的选择。当年李开复和洪小文不顾瑞迪教授反对坚持研究 Sphinx 时,瑞迪教授对他俩说过的一句话,这次对着沈向洋又说了一遍,“我不认同你,但我支持你。”


虽说瑞迪教授是沈向洋的导师,但他们每个月只能见面一小时,其余时间则完全要靠沈向洋自己去悟。 第一年,沈向洋在茫然的状态中摸索,毫无所得。但他感觉到瑞迪教授对他抱有足够信心,就同李开复和洪小文在语音识别研究最艰难的时刻遇到的情形一样。这样的局面一直过了 5 年,直到 1996 年,沈向洋终有所得。这期间,他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题目正是多年前瑞迪教授说的那句话:用照片重建电脑三维世界。


后来,瑞迪教授回忆说:“我当时只不过相信这是一个有前途的问题,也是一个最困难的问题。所以挑出来给他做。”


一切圆满始终



在离开微软之前,沈向洋负责推动公司的整体 AI 战略以及涵盖基础架构、服务、应用程序和代理的前瞻性研发工作;他还领导了包括 Bing(必应)搜索、微软小冰在内的以 AI 为重点的产品组,领导 Microsoft Research 及其与公司整个工程团队的集成。

对于沈向洋的离职,微软现任 CEO Satya Nadella 在内部邮件中表示:

在 Harry 的领导下,必应成长为一个强大的业务部门,协助微软构建了关键的云和 AI 技术平台。沈向洋对微软打造 AI&R(人工智能布局和产品落地)战略发挥了关键作用,也推动公司加快将研究投资和 AI 创新运用到产品......Harry 对微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计算机科学和 AI 领域的贡献为未来的创新留下了遗产和坚实的基础。


实际上,沈向洋的成就绝不仅仅局限于这些业务。更重要的是,他为当时中国羽翼未丰的人工智能领域打造了一个温暖的摇篮。

1999 年,沈向洋回到北京,与李开复、张亚勤、张宏江等人一起创立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当时,沈向洋领导图形图像组;他的妻子对媒体说道,自打搬到北京,沈向洋就没有按时回过家,忙的时候,自己(沈向洋妻子)也会帮忙修改研究员的论文。

2004 年,沈向洋升任第三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


注:上图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第一批管理团队

在过去的 20 年里,微软亚洲研究院向国内输送了大量核心技术人才,也孵化了诸多在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大获成功创业者。“阿里云之父”王坚、今日头条副总裁马维英、科大讯飞副总裁李世鹏、百度高级副总裁王海峰、小米集团创始人兼总裁林斌、依图科技联合创始人林晨曦都曾就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沈向洋还培养出了旷视科技首席科学家孙剑、腾讯优图实验室杰出科学家贾佳亚等众多 AI 学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外界将微软亚洲研究院称之为“中国科技行业的黄埔军校”,一点也不为过。

回顾自己在微软的这 23 年,沈向洋认为“非常有特殊意义”,对于自己的离开,他也表示“一切圆满始终”。


回归学术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