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上方公众号
,可快速关注)
来源:标点符
链接:http://www.biaodianfu.com/wangxiaobo.html
喜欢读书的人,对王小波都不陌生,他是中国最富创造性的作家之一,他是中国近半世纪的苦难和荒谬所结晶出来的天才,他英年早逝。他的作品对我们生活中所有的荒谬和苦难作出最彻底的反讽刺。他还做了从来没有人想做和做也没才力做到的事:他唾弃中国现代文学那种“软”以及伤感和谄媚的传统,而秉承罗素、伊塔洛·卡尔维诺他们的批判、思考的精神,同时把这个传统和中国古代小说的游戏精神作了一个创造性的衔接。
对于王小波也就读过一本《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让我对王小波产生兴趣的是在读到《Mac Talk》这本书里写到王小波除了作家的身份外,还是一名程序员,并且是一名很牛的程序员。以下是一些王小波和程序相关的故事。
多数人知道王小波是小说家,部分人分不清财经作家吴晓波和小说家王小波是不是一回事儿。却很少有人知道王小波可以算的上中国早期的程序员,在90年代初的时候因为国内应用软件缺乏,爱捣鼓东西的王小波利用闲暇时间学习了汇编和C语言,编了中文编辑器和输入法。中文编辑器和输入法任何一个都是大牛级的GEEK才会去尝试的东西,比如求伯君。王小波通过卖软件还挣了些钱,当时很多中观村的老板要拉他入伙,当然写代码这种来钱快的活对屌丝王小波还是有吸引力的,所幸他还是拒绝了人家。
王小波一个写小说的为什么沦落(/升级)成了程序员?这还得慢慢说。王小波大学在人大学的是贸易,毕业后在人大当了几年老师。后来去了美国匹茨堡大学读经济的研究生,到那老师跟他说你就是一写作的奇才,以后必能称霸话语文坛。老师又说你在我这什么都不用干了,好吃好住,毕业证照发,抓紧时间写小说。学成归国,王小波接着又回到人大做统计学的讲师。
因为做统计,各种分析工具是必不可少的,以前人手工计算,有了计算机当然最好使用计算机,基本理工科的都知道用MATLAB做个毕设和作业是多么重要。所以当时计算机对王小波的工作是相当重要的,但是90年的时候,软件相当稀缺,电脑又相当不智能。王小波不得不自己写软件,当然开发软件也不是那么简单,所以他先是学会了FORTRAN,汇编,C等各种语言,接着又要学习数据结构,算法的相关知识,还有编译原理。
在做出中文编辑器和输入法,解决了自己的需求之后,王小波对写软件的兴趣已经没有多少了。因为他觉得写软件可以赚钱,写小说同样也可以赚钱。处于一个程序员的修养,王小波还是不断地从数据结构和算法来优化这两个软件。93年的时候,王小波买了一台286,这在当时是一台奢华无比的机子了,他自己也是这些认为的,高兴得一塌糊涂。不过这台顶配机子还是满足不了王小波的要求,后来他把时间花在了不断地去优化这台机子上面。
王小波可以算的上是个GEEK。大学学的贸易,后来又学化学,再后来转到了数学系。他的同学形容他解数学题就像杀猪一样,特别来劲,一道一道解决,那感觉可能就像打CS拿人头一样爽。不过解多了也觉得没意思。
王小波小说里的男主角基本都是理工男,除了天天意淫还有一些奇怪的想法。其中一些还有自己的发明,比如《未来世界》里的王二是个工程师,整天想着和单位一起研制的永动机,还有《红拂夜奔》里的李靖发明过一个巨大的开跟号机器,在战场上,这台机器运转起来挥舞着杠杆边开跟攻击敌人,有的人死在根号3下,有的人倒在了根号5下。这些都只有GEEK才会想得出来。
王小波干过很多事情,下过乡,考过大学,出过国,学过经济,打过代码,成了小说家,去世的那一年完成了心愿做了编剧。总之不管他干了什么,他身上让我们尊重的还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以下内容是从王小波和朋友的书信里收集了他所做软件的各种信息,汇集起来,可以了解小波在软件方面的造诣。顺序按照原文的书信顺序,应该也就是时间顺序。
(下面是“标点符”博主转自 Leon 的笔记)
-
1990年1月。我现在正给北大社会学所做统计,手上除SPSS没有可用的软件,国内这方面很差。我现在会用FORTRAN,编统计程序不方便。闻兄谈起你们用S语言,不知是否好用。工具书也不知好找不。不管好歹,烦兄找个拷贝给我,要就算了。照我看只要能解决各种矩阵运算就够:当然也要有各种分布函数。反正也是瞎胡混,我就算努把力,少混点吧。
-
1990年5月。晓阳到底也加入了IBM的行列。照我看,苹果机还是买不得。因为IBM-PC的兼容机队伍庞大。INTEL又总能推出新一代CPU,将来还有大发展。买微机钱的投资是大事,时间、精力投资更为巨大,买386兼容机是明智之举。 我最近可能调入人大,投奔班长。最近胡思乱想想出了个理论来,还没认真推导,大抵是设立多个Dummy(两分变量)构成的联合分布,其合计样本点构成一球面,点到点的距离以总误差计算。所以一样本点的对点就是它的否,误差最大。其余的正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