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事记
新浪科技旗下高端专栏,犀利观点,欢迎投稿。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创事记

微信电脑版有多难用,你们真的没感觉吗

创事记  · 公众号  ·  · 2019-12-24 16:30

正文

航通社首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航通社微信: lifeissohappy 微博: @航通社



文/书航

来源: 航通社(ID:lifeissohappy)


微信 7.0.10 正式版,可以用表情回复朋友圈了。


社长的朋友圈瞬间被一轮求表情的帖子刷屏。


尴尬的是,社长跟很多微信联系人并没有共同好友,所以很多求表情的帖子,在社长这边看来都是单口相声,也不知道他们自己看到的是什么。



为了避免信息过载,社长几乎不使用朋友圈,但多少能理解其它人对这个表情功能的兴奋之情。


只是在这里,社长很想问一个问题: 这是你“最”需要的那个微信新功能吗?


社长觉得,这次更新该加入的功能还是没有,暂时用不上的功能倒是加了不少。

有同感的人似乎也挺多的,比如我看到朋友圈有人说“有些功能属于产品经理刷存在感的”。


对社长来说,微信 7.0.10 加入的很多功能都不是刚需。


  • 朋友圈发表情,不是。

  • 好物圈升级“圈子”进驻看一看,不是。

  • 可以引用信息了,不是。

  • 可以扫产品包装了,不是。

  • 甚至夜间模式,也不是。


此时此刻,正在用一台 Windows 电脑,在浏览器里编写公众号文章的社长,看着屏幕一角不断闪动的微信电脑版窗口,只想痛快地哭一场。



痛苦1: 聊天记录管理


说起微信有什么还没加入的功能是社长的刚需,首先就是快速批量管理聊天记录。


这包括,在手机端第一屏的聊天列表中,能多选几个会话一起删除; 也包括多选信息之后批量删除、转发、收藏功能,能转移到 PC 端操作。




在手机端屏幕太小,一不小心滑动一下,刚选中的几十条消息又取消选中了,操作特别痛苦。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宁愿有上万条未读消息都不清理一下——因为太麻烦了。 而有未读数强迫症的社长,只能再麻烦都含着泪去手动点开。



在微信电脑版当中,聊天记录通过鼠标圈中,再按右键多选,比手机要方便和减少误操作。


但令人抓狂的是,在电脑上修剪过的聊天记录,不会反向同步回手机……在手机上你必须单独地整理聊天记录。




所以,社长不得不使用一种可以将手机屏幕投射到电脑上的第三方工具——因为用的不是三星、华为或者联想的手机,所以没有自带的投射功能。



这样,就可以用熟悉的鼠标来选中信息了,减少了误操作和手酸的概率(但这个工具不能用键盘操控)。


以前社长记得有文章说,微信长期不清未读消息的人,和一直清理的人,可以说是两种不同的人格,然后画了漫画请大家对号入座。


社长认为,这跟微信产品设计的关系也很大,清理未读的繁琐流程,硬生生地改变了很多人本来的行为习惯。


痛苦2: 聊天记录备份


社长使用微信的另一个巨大痛点是聊天记录的备份和迁移。


微信对聊天记录导出的态度起初颇为消极,特别是在 PC 端和手机端同步方面。 此后,微信十分缓慢地陆续开放了下列方法:


  • 使用“腾讯电脑管家”备份、

  • 使用微信 PC 版备份到本机、

  • 在同一个无线网络内扫码两台手机互传等。


但隔壁 QQ 始终提供一种非常简单,且没有隐私顾虑的备份方法: 导出为一个后缀名为 .bak 的单文件。



它无需使用当初备份时用的同一台电脑,也可以轻松转移文件到移动硬盘、云盘等其它更方便的地方,不需要一直占用你电脑上的存储空间。


微信曾表明,因为注重隐私,所以故意不做服务器端同步。 这么说可能会让隔壁的 QQ 感觉膝盖中了一箭; 又或者会让喜欢用 QQ 的“小朋友”不舒服。


实际上,鉴于:


  1. 有非常多的带消息、私信功能的应用,都支持全平台同步消息,而且也没出过大型的信息泄露事故;

  2. 不论微信是否提供跨平台同步,它也必须履行对消息进行审核,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


所以隐私这个理由站不住脚。


也有说法是微信团队认为“移动端才是未来互联网的主战场,PC 端只是它的附庸”,所以不会做 PC 端和手机端之间的同步。


——我想微信不会因为不提倡某种用法,而把本该可以做好的功能故意做得很难用吧?


但不揣测动机,只从实际效果上来看,微信 PC 版直到如今,依然没有摆脱手机端“附庸”的定位。


电脑端微信登录后,还是可以不同步聊天记录; 手机端还是可以完全控制、监视电脑端(退出账号、锁定窗口、查看登录状态等),反过来是不行的。


在这里就要说到第三个让社长心痛的地方了——


痛苦3: 电脑端不能独自登录


这个痛点只需要一句话就能概括:
“我用 PC 微信是因为我用不了手机,所以你让我扫码认证个鬼啊!




如果你手机暂时不能用了,想用电脑端或网页版临时登录一下微信,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至今依然无解。 本来用自己的设备就能搞定的,现在只能去求借别人的手机。


更何况,有些人还会被莫名其妙地限制登录:



微信将部分网页版应用也视为是电脑环境,这意味着即使你只有一台手机,需要在手机浏览器输入网址 mp.weixin.qq.com 登录公众号后台,也绕不过去一个需要扫码的页面。


早前几个月,少部分需要用手机二次确认登录的场合,可以将二维码截取下来,用“扫一扫”=“在相册中选择二维码”来登录。 这个“漏洞”如今正渐渐被“堵上”,你如果身边没有电脑,想要扫码还需要第二台手机。



如果问为什么电脑版微信不能单独登录,最常见的一个回答是为了安全。


如今,微信还在开发手表、汽车等其它端的版本,每个端都有其各自的特性,交互界面甚至可能转化为无形,采用纯语音操作。


此时如果还说 PC 端单点登录不安全,可能就显得偏执了——因为其它端的安全性可能更低。


至少,在配备了 Windows Hello 生物识别功能的 PC,或者 Touch ID 的 Mac 上面,具有连微软、苹果官方都认可的安全性,微信方面是不是能网开一面,考虑让这些设备开放不依赖手机的登录呢?


痛苦4: 一大堆功能缺失


现在的微信电脑版,


  • 看不了朋友圈、

  • 发不了红包、

  • 不能转账、

  • 不能看账单、

  • 没有“看一看”(也许马上会加入)、

  • 没有支付九宫格、

  • 不能扫码(即使大部分电脑都有摄像头)、

  • 没有小程序 / 小游戏统一入口、

  • 部分小程序显示错位……


比如,如果你不想用手机看账单,也不想非得来一个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的截屏,你可以向微信支付申请一份 Excel 格式的账单。


但操作一次之后,会固定发过去三个月的账单到你的邮箱……


“我微信查个账都要不断滑动,难道和 PC 和鼠标有仇么?


所以,当然,这次新更新进来的朋友圈回表情功能,自然也是手机版专享的。 ——电脑版连朋友圈都没有,上哪给你加表情去。


有一段时间,Mac 版微信的公众号详情页面不能看到点赞(即现在的“在看”)、不能看到评论、没有评论框。


即使是微信内嵌的浏览器,表现得也像是微信外的浏览器一样。 不知是内核不对,还是 User-agent 不对。


这个问题被修复至今,也不超过半年。 在其它非常多的地方,微信电脑版跟手机版相比,还是“残废”状态。

你也许会辩护说,手机版微信有朋友圈,因为我们可以在手机上做几乎任何事,但电脑主要是所谓生产力工具,所以就没必要做个朋友圈供你上班摸鱼了。

那么 iPad 和华为等厂家的安卓平板,现在生怕别人不知道它们能跑 Office,有生产力,大屏适配和多任务都做了,为什么微信 iPad 版本里,该有的朋友圈什么的都有呢? 这时候就不生产力了?


将 PC 作为一个削减功能的“阉割版”的做法,也许在几年前移动互联网概念刚起来的时候,是有“前瞻性”的。 但现在大小屏幕、不同操作系统日渐走向融合,区分什么设备用来干什么越来越没有意义。

微信会听我们的意见吗?


微信是在中国互联网处于至高无上地位的“超级App”,它基本上就是中国人网上社交的同义词。 微信团队对它的开发节奏自有考虑,即使“每天有1亿人教我怎么做产品”也不为所动。


但有一些功能实属众望所归,甚至在“教张小龙怎么做微信”的 1 亿人里,大概有 8000 万人会有同感。

什么建议都不听,真的合适吗?


如果说采纳用户的每一个建议,会让微信变臃肿和复杂,那么还请去掉几个“产品经理刷存在感的”功能,例如扫一扫识别物体——你识别了又不能打开淘宝和拼多多客户端。


——据说打磨这个功能用了两年


前两天有一篇写腾讯的文章,发出来之后很快就在很多地方被删除了。 那篇文章讲的主要是腾讯近期队伍建设的一些问题。



但其中一个最大的要点,是说孑然独立于广州的微信团队,有一种脱离于腾讯其它事业群之外的,“自立山头”的意思。


这文章是不是真内幕消息,咱们肯定是不得而知的。 但如果把它当成一种纯粹的假说的话,你会发现,它还是能很大程度地拟合用户观测到的微信的现状。 就像大陆漂移至今仍是个假说,但它能很好地解释很多现象,以至于被写进地理教科书。


这种微信“山头论”说,腾讯其他部门适用的一些战略,很难及时传导到微信当中。 微信不跟其它业务部门有太多往来,也没有给其他部门共享太多资源。


例如,随着看点跟企鹅号融合,腾讯其它部门的所有内容产品,几乎全都收归到一起——但微信公众号除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