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型综合补给舰家族中一员,青海湖舰是入列时间最长,执行任务最多的一艘。这艘素有“海上浮动基地”美誉的综合补给舰,参加过海军5批护航任务,出访过数十个国家。
南部战区海军某支队青海湖舰的操舵班长、三级军士长陈新龙,就是该舰最早的一批舰员之一,随舰执行了5批护航任务。多次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直面威胁,应对复杂挑战,也随舰多次走出国门,看过不同国家的不同风景。
一名水兵的远航印记,映出的是海军发展壮大、走向深蓝的航迹。对海军来说,一批批装备更新换代,一艘艘舰艇入列下水,是国家壮大的标志;对陈新龙和他的战友来说,不断扩大的“朋友圈”,不断延伸的“足迹”,不仅可以见证海军的发展,更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2011年7月,陈新龙随海军第九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那是他人生中的首次护航,也是他第一次走出国门。那一次,第九批护航任务结束后,陈新龙和战友们随着青海湖舰随即转入了第十批护航任务。
“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远航”,陈新龙很是自豪,以前出海就是在“家门口”转转,虽说长期出海,但中间也会返港,像这样一次出去十个月,在一名水兵的军旅生涯上,并不是件易事。长时间的护航后,编队转入了访问阶段,当时顺访了莫桑比克和泰国。有了一次护航经历,后面的护航对陈新龙来说,就显得“轻车熟路”。无论是与外军文体交流、参加冷餐会、参观外方舰艇,陈新龙都显得十分自信与自豪。
水兵的军旅生涯,用“海里”来计算。这是水兵独有的方式,也是引以为傲的资本。18年的军旅,历经5批护航,出访十多个国家,总航程20余万海里。学历不高的战士,现如今已能够用英语与外军对话,“这是面对面交流次数多了,倒逼本事升级。”陈新龙对自己多年来的表现,打60分,他认为刚刚及格,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和提高。
随着海军舰艇“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水兵眼里的风景也在不断刷新。2013年,随第十三批护航编队访问欧非五国,一件小事引起了陈新龙的不快。当时,一位欧洲的游客看到了护航编队舰艇停靠在码头,这名游客和同伴说:“这是中国人自己造的军舰吗?不会是他们租借别人的吧?”陈新龙正在站岗,英文只听出了个大概,但一些刺耳的字眼还是钻到了耳朵里。听到这样的话,他和战友们心情久久难平。
水兵也有着自己的语言。装备保养、舰容舰貌、专业技能、精神状态……多次登上外国军舰,陈新龙更多的是关注外方舰艇实用性设计和注重实战的细节。用陈新龙的话说,许多战友都从交流中得到自己独有的体验和收获,“学习借鉴才能使自己提高”,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也在慢慢萌生。
2015年,第二十一批护航编队出访亚洲六国时,陈新龙听到的赞美已不胜枚举。陈新龙记在心里,也把鼓励转化落实在行动上。
短短几年,连续参加护航为国争光。一次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一次次经风雨、见世面,从容和自信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水兵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