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
上面蓝色字
订阅!!
联系小编:
WSSDS99(私人微信) 1250561148(QQ)
最近,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都被一篇文章《含泪送别“不打针”爷爷》刷屏了,享年88岁的儿科医生
胡皓夫
被家长和孩子们亲切的称为“不打针爷爷”,胡老先生生前不主张5岁以下儿童打肌肉针、曾炮轰“抗生素滥用”,生前曾用8毛钱治好过宝宝的发烧“......
这个时候我们不禁反思,宝宝发烧的时候您是如何给宝宝退烧的呢?着急惊恐下,您有没有带宝宝去打过“退烧针”?
——“大夫,给孩子打个退烧针吧,39度了,别给孩子烧坏了”!
——“我们就是在家吃退烧药退不来才来医院治的,赶紧给孩子打一针吧!”
现实生活中,孩子一发烧,很多家长都心急如焚、慌不择路,往往要求大夫医生,给孩子退烧、输液。
为什么这么多儿科医生反对给孩子打“退烧针”,因为危害太大了!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退烧针主要有4种:
1.安痛定注射液(又叫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
2.赖氨匹林(又叫阿沙吉尔)
3.激素地塞米松注射液
4.安乃近注射液
相信很多家长看见这几个名字都会觉得眼熟,可能之前给你家宝宝用过。
安痛定(又叫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是由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和巴比妥组成的复方制剂。
氨基比林是1893年合成的一种解热镇痛药,许多服用过此药的病人出现口腔炎,发热咽痛等症状,临床检验结果为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调查证明二者有因果关系。
最终证实,氨基比林可导致粒细胞缺乏。
1938年,美国决定把氨基比林从合法药品目录中取消,1940年以后,该国这种病人迅速减少。在丹麦,从30年代就完全禁用该药,在1951-1957年间调查时,没有在发生由氨基比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1982年卫生部以(82)卫药字21号文公布淘汰氨基比林针剂,氨基比林片剂及复方氨基比林(乌拉坦)针剂和复方氨基比林片剂(凡拉蒙)。
①
但目前依然有一些药厂生产,而在县一级或乡镇卫生院依然还有使用。
赖氨匹林是阿司匹林与赖氨酸盐的复盐, 赖氨匹林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和疼痛, 赖氨匹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作为前体药物, 赖氨匹林不良反应较阿司匹林小,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出汗等。但近几年赖氨匹林出现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有致死病例的报道。
一些孩子在注射赖氨比林后,可能会出现惊厥、呕吐等症状,甚至会昏迷,严重时可能直接导致死亡。
这种严重的不良反应被称为瑞士综合征,直接表现为癫痫发作,而 12 岁以下的孩子是患病比例最高。瑞士综合征虽然少见,但有生命危险,临床上在未排除流感、水痘等病毒性感染之前,不宜盲目用赖氨匹林类药物退热,以免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目前该药在国内儿科已趋于淘汰。
②
而在今年1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决定对注射用赖氨匹林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并对【适应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儿童用药】等项进行修订。
明确要求:3个月以下婴儿禁用。
③
地塞米松是一种激素,地塞米松价格低廉,于1957年首次合成。它通过降低体温调节中枢的敏感性来起到快速退热的效果。
也正因为神经中枢的敏感性下降,使得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统难以发挥作用,很容易引发进一步的感染,引起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
④
此外,家中应当注意,由于是激素药物,更要慎用,尤其是年幼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