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端宏斌
关于生儿子还是生女儿,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这么个搞笑段子:
1
,生
一个女儿
,
这是
招商银行
生女儿就像招商银行,取
“招商”之意,生了女儿安心养,将来和女婿一起赚钱。
2
,生
一个儿子
,
这是
建设银行
生儿子就像建设银行,取
“建设”之意,生了儿子后要努力打拼
赚钱买房
,为儿子未来做准备。
3
,生
一儿一女
,
这是
平安银行
有儿有女就像平安银行,取
“平安”之意,有儿有女是天伦之乐,妙不可言。
4
,生
两个女儿
,
这是
浦发银行
两个女儿就像浦发银行,取
“普发”之意,
将来
招两个金龟婿
,
美滋滋
。
5
,生
两个儿子
,
这是
民生银行
两个儿子就像民生银行,取
“民生”之意,养儿防老是没错,但养两个儿子,你可要做好体会民生疾苦的准备。
6
,生
三个女儿
,
这是
兴业银行
三个女儿就像兴业银行,取
“兴业”之意,家族振兴指日可待!
7
,生
三个儿子
,
这是
汇丰银行
三个儿子就像汇丰银行,取
“汇丰
(
会疯
)
”之意,养太多儿子真的会疯掉的!
以上这个段子虽然是搞笑之作,但也说出了实情,很多人都觉得,现在这个世道,生儿子的回报越来越低了,生女儿反而变成了一件美事。可是在古代就不是这样,古人觉得儿子越多越好,多子多福嘛,而且古人严重的重男轻女,如果家里只有女儿没有儿子,那就算绝户了,这家人就算完了。
这个社会流行什么样的价值观,完全是由当时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在古代多子多福、重男轻女,这是非常合理的行为,如果你不照着做,你就等着倒霉吧。
要解释这一点,其实非常简单。古代绝大多数人都是农民,生活在农村,城里人是极少的。而代表法制的皇权,最多只能达到县城,县下面的广大农村不受皇权控制,村里主要是靠家族势力和乡绅来维持秩序。在这种情况下,哪一家的人丁兴旺,主要是男丁多,哪一家就可以横行乡里。如果一家人只有女儿,没有儿子,那么将来如果别人占了你的田,你能拿他怎么办?找县太爷?对不起,县太爷在上百里地之外,没空管你的事。
在古代,生一个儿子就是一个劳动力,在儿子长大分家之前,就相当于家里的免费长工,只要管他一碗饭就行了,十几岁就可以下地干活,这个儿子的所有产出都是老爹的,因为老爹占有田地。生的儿子越多,说明家里的劳动力就越多,别人也不敢欺负你们家,你甚至还可以欺负别人家。
现在的一些小清新,总觉得农村是田园牧歌式的美丽风光,其实古代农村非常野蛮暴力。很多村子往往用姓氏来命名,比如张家庄、王家屯、李家窑,为什么一个村子往往变成同姓的聚居地呢?道理很简单,小姓氏是活不下去的,早晚会被排挤出去,最后就变成某个姓氏独大了。
你知道为什么少数民族都喜欢居住在深山老林吗?我以前去云南考察过一个小山村的少数民族,该民族这几年才通上公路,就算有公路,从山脚开到村子里还要大半天时间,没有公路的话,下山就需要走
3
天。
少数民族居住在深山,并不是他们喜欢,而是没办法。他们的先人在和汉族农民争斗的时候,打不过,平原被占了,只能跑去很破的深山,因为这块地方太破,汉族农民看不上,所以成了他们的落脚地。汉人现在看上去像个弱鸡,但在古代是很能打的。汉人祖先只有黄河流域那一小块地皮,后面那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不是充话费送的。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在古代暴力事件远比现在多得多,你看看下面这种奇怪的建筑叫土楼,为什么要住在这种建筑里?原因说白了很简单,这是为了打仗做准备的,这就是一个碉堡,同族的人住在一起抵抗外敌,把房子盖成这样是因为在当时械斗真的非常频繁。而械斗需要男人,这就是生儿子的理由。
在古代,如果没有儿子会有多惨,我举一个例子你就懂了,你听说过
“吃绝户”吗?男人死了,家里也没有儿子,这户人就变成了绝户,绝户没办法守住自己的家产,既然家产早晚会被别人占完,那还不如早点动手。村里人和他家的亲戚会一起跑过来,把家里能分的家当全部分光,分不完的就当场吃掉。这就叫吃绝户,这个寡妇最终就只能自杀。
以上这套模式听上去很残酷不是吗?但你别忘了,我们这些人的祖宗都是残酷竞争的胜利者,因为失败者是不会有后代的。那么哪些人做得最好呢?以下就是排名:
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
以上就是排名前十的大姓氏,这些人的祖先都是严格贯彻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成功者。你会发现古代很多皇帝的姓氏就在这里,这就是当皇帝的好处了,你的后代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