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蓝保
230 万用户信赖,专注保险测评,为你寻找高性价比产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  DeepSeek崛起,如何影响AI技术发展路 ... ·  昨天  
中国能建  ·  不好意思,百亿男主哪吒被拦下了...... ·  2 天前  
金融早实习  ·  留学生实习/校招群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蓝保

通货膨胀,重疾险缩水好严重…

深蓝保  · 公众号  ·  · 2024-07-27 14:00

正文

第 1010 篇产品测评


买重疾险,你是不是也会担心通货膨胀,怕它年年贬值,以后就算赔了钱也不够用?

尤其是爸妈给孩子买的,往往更在意这个问题,因为孩子年纪小,大概率要经历更久时间的通胀。

那通胀吃钱到底有多严重?买多少保额才够用?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你的重疾险,每年贬值多少钱?


光说贬值大家可能没啥概念,所以咱们直接算笔账。

假设你现在有 50 万重疾险,在不同通胀率下,它会这样缩水:


可以看到,即使是每年 2.5% 的通胀率, 30 年后也要贬值一半多 ,50 万保额只值 23.4 万,如果按 3.5% 算,30 年后就只值 17.2 万。

这样看,重疾险通胀贬值还挺厉害,要是以后保额不够用,该咋办?

要是有那种保额会随时间“长大”的重疾险,额度越来越高,是不是就能抵消通胀带来的贬值了?

别说,这样的产品还真有,刚好最近还上了一款,保额最高能长大 5~6 倍,我们就拿它来作案例,看看实际效果咋样?


买30万能赔200万,但有2点要注意


这款产品是北京人寿的 成长星重疾险 ,保额会按每年 3% 一直递增到 64 岁,给 0 岁孩子买 30 万, 最高能膨胀到 198.9 万

那这款产品真能帮我们抵御通胀吗?说实话,有点难, 因为它有 2 个致命缺点

1、前期保额特别低
我们直接拿相同的预算,来对比买成长星和普通重疾险的保额效果,能得到下面这张图:


可以看到,同一笔钱,买普通重疾险,能买到 50 万的终身重疾保额;但买成长星,只能买到最高 9 万的初始保额,孩子 58 岁的时候才能超过 50 万,后期能到 60 万左右。

换句话说, 孩子 58 岁以前,这款产品的保额都不如普通重疾险 ,这之前要是有啥问题,保障反而少很多。

2、基础保障不够用
而且这款产品只能保重疾 ,没有轻中症保障和其他特色保障。

还是上面那个案例,同样的钱,如果买那款普通重疾险,除了有 50 万重疾保额,还能合计保 6 次轻中症,中症每次赔 30 万,轻症赔 15 万。

另外,交费期内得了轻中症,剩下的钱就不用再交了,保障也有效;而且还有少儿特定疾病、罕见病的额外赔付。

但如果买成长星,只有 9 万的初始重疾保额,然后等几十年能膨胀到 60 万,其他保障全没了。

所以,成长星这种产品,虽然是为了缓解通胀焦虑而设计的, 但保障实在不咋地,不建议大家买

而市面上同类产品,大多也有类似的问题,要么前期保额低,要么价格太离谱,或者其他保障有缺失。

大家如果看到都要注意,别为了避免通胀而踩坑,有不好判断的产品,也可以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

那如果连这种产品都不能对抗通胀,我们还有什么办法?


担心通胀不够用
这样做时时都有高保额


其实,通胀问题,说到底还是保额不够用的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还是经济允许的情况下,买足保额。

毕竟同样是缩水一半,50 万还能剩 25 万,20 万可就只剩 10 万了。

但把保额做高,也不是让大家咬着牙一口气买够特别高的保额,这样经济压力太大了,而且也没必要。

最划算、最科学的做法,是根据不同的人生阶段,去不断规划保障,匹配当时的需求。

比如 25 岁,可能还是职场新人,收入不高,这种情况下,预算内买份基础的重疾保障过渡就好,也不用太担心通胀的影响。

等过几年,升职加薪,或者成家立业了,这个时候可以查漏补缺,看保额是否还够用?保障有没有啥短板?

如果有,再按最新的预算,已经有的保障,再去重新规划,补上缺口就是。

不过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要考虑很多,如果你也想给自己量身定制保险方案,或者想看看自己是否需要补充保障,可以点击下方卡片,让专业规划师帮忙。


但考虑到重疾险有严格的健康告知 ,要是身体变差或者年龄太大,也可能会出现买不了的情况。

那这个时候,没法用新的重疾险去补缺口了,生病该咋办?

其实,这么想,说明咱们掉进了思维陷阱,我们知道,重疾险解决的,其实就是养病期间没有收入的问题。

也就是说, 只要我们钱包够厚,或者不工作也能有被动收入,那有没有重疾险,影响不大

那除了重疾险,还有什么工具能帮我们解决钱的问题,同时一定程度上,还能对抗通胀呢?聪明的你,或许想到了储蓄险。

比如下面这张图,是一位 30 岁女性客户买的增额终身寿储蓄险:


她分 5 年累计投入 25 万,等到中老年生病概率变高的时候,这笔钱已经变成了几十上百万,那个时候,也不用特别担心养病期间没收入的问题了……

而且和买重疾险不一样,这笔钱不是说非得生病才能拿出来用, 只要有需要,中途也可以灵活拿钱

除了增额寿,还有一些年金险,可以把我们的存款,变成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万一真的生病,也能一直领钱,不用担心不工作就没收入。

目前好的年金险,还有 3.6% 以上的复利收益,这些收益不受利率下行影响,一定程度也能有效对抗通胀。

最关键的是, 储蓄险一般对健康要求也不高 ,就算买不了重疾险,也还有机会买储蓄险。

所以综合来看,储蓄险一定程度上也能替代重疾险,如果担心以后保额不够用,也可以考虑用储蓄险来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储蓄险作为一种长期的理财工具,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比如用作家庭理财、财富传承等,有兴趣可以 点这里 咨询专业规划师。


写在最后


到这,今天的文章就结束了,内容有点多,给大家简单总结一下:

  • 首先,有通胀,重疾险该买还得买 ,因为不管钱是买保险还是放存款,通胀都始终存在,重疾险起码是用小钱撬动大钱,受通胀影响反而小点。
  • 其次,保额会长大的重疾险,听起来很好,却不一定能真的解决通胀焦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