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车辙
车辙的报道方向覆盖产业政策、市场及公司动态,同时更侧重于汽车文化、车型评测、以及技术解读等垂直内容。作为汽车圈非常具有原创影响力的新媒体,我们一直秉持专业、深度和有趣的报道宗旨,为读者呈现有价值的分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玩车教授  ·  谁说便宜没好货!试驾体验瑞虎5x高能版 ... ·  3 天前  
玩车教授  ·  教授看新车 | 月供两千多Model ... ·  4 天前  
有车以后  ·  离谱!自动挡SUV才卖4.99万,不要太实惠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车辙

汽车的级别一定得按尺寸大小来划分吗?

车辙  · 公众号  · 汽车  · 2019-10-15 10:30

正文



我们到餐馆吃饭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同一款套餐,商家会提供大份和小份让你选择,而这大份和小份之间的区别,不同的商家又有着不同的套路。


有些商家会在大份的套餐里除了增加主食的分量之外,还会相应增加荤菜的分量,有些商家就只是赤裸裸地多给你两口饭吃,想加点荤的还得另外加钱“选装”。


当然了,有的人的确就是只想要多吃点主食,有的人则想多吃点儿荤,各有各的需求,也就有了商家不同的做法,至于商家是否厚道最终还得用价格来评判。


分量大,未必就是高级,这一条在汽车市场上也是适用的。


汽车为什么会越来越大?


大多数车型在换代的时候都会比前作略略加大,除非产品策略有大变动,例如宝马X1,第一代X1直接拿3系的后驱底盘来用,而第二代改用UKL前驱平台,由于驱动形式变化,前驱不需要那么长的轴距,所以换代后轴距缩短了。 这里讨论的是海外版未加长第二代X1。



不过这样的例子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车型在换代的时候都会变大。 虽然每一次换代时体型增长的幅度有限,但换了好几代之后,尺寸增长的幅度就足以让一个车系在尺寸维度上“升格”了。



代号为E46的那一代宝马3系,车身尺寸数据为4471×1739×1415 (单位:mm) ,如今你能买到跟E46尺寸相仿的宝马,是1系。而现在的3系,即便是标轴版本,尺寸都已经超过E39的那一代5系了。


SUV方面同样如此,现在在售的X3,除了高度还差一点点,长度、宽度、轴距都已经超过20年前推出的初代X5 (E53) 了。



只是无论尺寸如何增长,1系、3系、5系、7系在宝马家族中的地位都是不会变的,宝马依然会根据这些车型的相对位置作出差异化的设计,让它们在档次感上各自保持距离,所以它们的定位也没怎么变,换作其他品牌也会有类似的操作。 有朝一日,你可能会看到一辆长达5米的3系,但它依然是3系,彼时的7系可能已经快要上黄牌了。



可是,我真的不需要一辆5米长的3系,甚至连现在这辆超过4.7米长的标准轴距版3系我都嫌大。 你说是因为汽车有着越来越复杂的设计,消费者也需要更大的空间,自然而然就变大了。


然而,车小也能有好设计,要大空间,你也可以买更高级别的大车去,为什么非得为了后排那几拳几指把车越撑越大呢?



这时候,懂得适可而止,懂得返璞归真的车就更显珍贵。 第四代的马自达MX-5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停下了越换代越大的脚步,把尺寸和重量都压了下来,否则,小跑车就失去它的初衷了。 日渐发福的MINI,不知你作何感想?



所以汽车为什么要越来越大? 这不仅是今日份的迷惑,还是每次有新车发布时的迷惑。


“大”不等于“高级”


汽车市场上的总体规律就是,车越大,就越贵,也就引导了一种惯性思维,那就是大的车更高级。 再加上,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就是“以大为美”,所以大的车,它卖得更贵,是合理的。



这么说也没错。 毕竟车大了,用的材料也就更多,即便是论斤卖,也应该是卖得更贵的。


可是你也会发现,体重接近1.1吨的本田飞度,跟体重大约为2.2吨的宝马X5,它们之间的价格差了可不止一倍呀! 也不止两倍、三倍、四倍、五倍……是十倍。


难不成汽车的价格与体重之间还成指数关系了? 不不不,其实汽车的价格与体重并没有明显的数学关系。



不仅跟体重没什么关系,价格与车身大小也没有必然的相关性。


你看同样都是来自大众品牌的途昂和途锐,途昂在车身尺寸上全面大于途锐,车内空间相比途锐也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围观群众看到这哥俩摆在一起,可能都会认为尺寸更大且造型更霸气侧漏的途昂会比较高贵,但实际上一辆途锐的价钱差不多能买到两辆途昂。


当然了,这价格差距也跟它们一个是国产一个是进口的身份有关系,但是撇除这些因素之后,途锐的价格也依然会在途昂之上。



因为途锐的定位来得比途昂高级。


途锐算是非豪华品牌的豪华SUV,它的对手应该是宝马X5、沃尔沃XC90这类车型,在车厢用料、底盘规格这些方面都会跟途昂拉开距离。 尤其是行驶品质的表现,途锐对得起它60~80万元的售价。


途昂呢,价值纯靠大空间和壮实的外观堆起来,行驶品质甚至都对不起它30~50万元的价位。 但是,中国消费者对大车有刚需嘛,无论是出于空间实用性考虑,还是出于门面派头的需求,途昂都能完美地迎合这部分人的需要,开起来稍微欠缺一些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别人又不知道,对吧?



大而美常有,小而精难得


与途昂类似的案例也有一些,不过终究也是少数,市场上大多数的车型都是越大越贵且越高级的,小车通常更便宜,用材的水准也更低廉。 这听起来难道不是对小车的一种歧视?



我想买一辆高级精致的小车,有错吗?


但市场的确就是不太欢迎高级精致的小车,怎么样的小车最受欢迎? 是停产后受到各种车迷缅怀的GK5吗? 好像还真是。 但GK5,无论如何都不能算是个精致的小车。


毕竟价格摆在那,不到10万元的售价,厂商也受到成本的限制,你能买到的小车似乎也只能做到这样了,有良好的机械基础就已经可以收货了,没法要求再多。


内饰只能是满满的硬塑料,方向盘只能上下两向调节,座椅为了照顾耐磨性也要选用更粗糙的布料,屏幕? 如果单色矩阵屏也算是个屏幕的话,那还是可以有的。 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这些,藏在底下的部件更是如此,底盘尽可能用简单的规格,用材也都是从便宜的着手,铝合金什么的还是再见吧。



阿斯顿·马丁曾经推出过一款名叫Cygnet的小车,这大概可以算是历史上身材最小、身价最贵的一款车型之一。 贵为超跑品牌旗下的小车,想必Cygnet会是一款很有想法的车吧? 并不是。


Cygnet是阿斯顿·马丁向丰田“索取”的车型,把丰田的iQ拿来之后做了一些改动,外观换上了马丁脸和马丁尾灯,内饰铺设了大量真皮。 料是下足了,可Cygnet依然具有几分哗众取宠的嫌疑。



这并不是一款认真的小车,它的存在或许依然是为了制造噱头。 最初,阿斯顿·马丁推出这款车型是用作One-77的赠品,他们的意思大概是,One-77是一款用来收藏的传世之作,不宜开上街,所以把这辆Cygnet送给One-77的车主,让他们可以开这车出门。


后来Cygnet也单独发售了,折合人民币三四十万的售价对比阿斯顿·马丁的超跑来说的确便宜了不少,但要让普罗大众花这个价钱来买这么一款含金量并不太高的小车,这事听起来就很荒谬。 为了保证Cygnet的形象,阿斯顿·马丁还要求购买者必须先拥有一辆阿斯顿·马丁的超跑,才有资格购买Cygnet。 很显然,Cygnet的存在依然是一种噱头,它甚至还不如原型车丰田iQ来得有想法。 问题是,现在像丰田iQ这样有想法的小车,在全球范围内都已经难觅踪影了,更何况,它也没有在中国市场出现过。


汽车的级别该如何划分?


我们现在应用的汽车级别划分依据主要就是车身尺寸,在车辙君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很科学严谨的划分级别的方法,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有一大堆的长轴距版本车型,其中一些在加长轴距之后,级别就提升了一级,但实际上并没有提升除了尺寸以外的东西,例如某热销德系SUV,加长之前是紧凑型SUV,加长之后就变成中型SUV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