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风青杨
一个有趣的人,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嫉恶如仇,从善如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鸡西新闻网  ·  2月23日 | ... ·  昨天  
鸡西新闻网  ·  2月23日 | ... ·  昨天  
王开东  ·  少年情怀总是诗 ·  2 天前  
王开东  ·  少年情怀总是诗 ·  2 天前  
深夜书屋  ·  出色老公标准: 1、身高170-178cm ... ·  2 天前  
CEO盈利思维  ·  聪明与智慧的区别!(看完醒悟)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风青杨

世界那么大,先别急着赚钱结婚生猴子

风青杨  · 公众号  · 美文  · 2016-08-22 07:15

正文


文/原来是西门大嫂

某次看到徐静蕾的采访,被第无数次问及为何还是未婚时,她给出了一套无比清晰聪明的回应,大意是说:“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时代发展到今天还是会有那么简陋的观念。我是个婚姻无所谓主义者,但正因为我无比相信爱情,所以我才不需要婚姻来证明。而且生孩子这个责任挺大的,我也不确定我能付起这个责任。”


这段漂亮的回答真心让人倍感脆爽,相信爱情,也相信爱情美满的形式不止婚姻一种,喜欢孩子,但并不是喜欢就意味着一定要有自己的孩子。结婚生子是再明确不过的“个人选择”,也是唯独恋人之间才有权决定和探讨的事。如果非要按照中国传统价值观来衡量,这个选择和父母的期望也难脱干系,那除了父母之外还要大肆指手画脚的各位亲朋好友,也的确值得馈赠一句“关你屁事”了。


如果用个体来定义群体是一种可笑的愚昧,那么用群体价值观来绑架个体更是与暴政无异的粗鲁。


人可以用婚姻来界定爱情的忠贞,那为何不能选择单纯的享受爱情?可以用孕育下一代来完成爱的传递,又为何不能容忍他人选择拿更大的空间来进化自我?美满的婚姻以及孕育孩子时的所能体验的满足和幸福,自然是世间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珍贵体验,但我一直相信,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爱的形态是多样的,人类之所以高能是因为人的可能性是多元的。如果把人生可能存在的形态定义的如此简单,那这绝对同定义“性取向的对错”一样粗暴。


在我看来,不拒绝任何一种人生的可能性,但也绝不盲从任何一种社会规则,才是人格健全的最好体现。


每个阶段该做什么事并不是教科书上的定义,“大部分人”在行走的轨迹放到个体身上也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任何人都有权独立选择自己的人生轨迹,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男人还是女人,有权选择自己爱情以何种形态发展,有权决定自己的下一代以在何种局面下出生——毕竟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并不是繁衍生息这么简单啊。


我在三年前结婚,那时我和杨老湿已经谈了七年恋爱,但彼此从不认为婚姻“给我们的恋爱画上了句点”。恰恰因为,我认识到自己会长期爱着这个人,愿意与这个人共同分担人生里的幸福、不幸以及一切未知,才选择了婚姻。因为那时婚姻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承诺,而且双方共同决定彼此交换这个承诺。


这段承诺的有效期我们都不得而知,也不拒绝未来的任何可能性,是否生孩子对我们来说都是未知的,因为不让今天的自己轻易绑架明天的自己是我们走到今天的共识。


婚后当然也难逃被“催生”的厄运,可笑的是,被“催生”的信号没有一次来自我们自己的父母,恰恰都是来自和我们人生毫不相干的甲乙丙。


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中,“孝顺”的定义就是父母要看到子女成家、立业、繁衍后代,这一切好像都代表一个幸福的家庭的符号。但一个合格的成年人应该携带的品质远远不是这些“符号”所能定义的。父母应该期望子女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那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自由选择的幸福,而不是由任何人任何规则定义的幸福,因为幸福是没有模板的。


最近跟几个好姐妹聚餐,大家第一次特别深层地了聊起了各自的家庭和成长环境,聊起父母在自己身上那些好的和坏的印记,聊到伤感之处各自都沉默了。聚餐结束时,一个成长在榜样式幸福家庭的姐妹儿说,以前总看你们生活的那么健康积极,就觉得大家的成长环境都大同小异,现在才知道你们是历尽了这么多的辛苦和拧巴才成为今天这个没跑偏的自己。


我们这个年纪的父母们,大多都老实的按照“社会规则”在三十岁前完成了结婚、生子这两件人生大事,一边辛苦工作一边养育我们长大,彼此经历了磨合、妥协甚至一两次离婚危机,在父亲的中年危机和母亲的更年期时或许爆发过某次重大家庭矛盾,最后终于在下一代进入这个需要催婚催生的关卡时,达成了和谐的统一战线。


我目睹过很多在吵吵闹闹中依然幸福的家庭,目睹了貌合神离甚至彼此憎恨却为了儿女坚持到今天的家庭,目睹了健康积极彼此支撑不离不弃的家庭……任何一种形态的家庭都存在各自的幸福和不幸,但人生经验毕竟都是个体经验,拿来绑架下一代真的并不合理。活在这个世界上又不可能一直在直路上前进,走走弯路看看风景有时也不是坏事。


很多舆论把我们这代人越来越少选择结婚生子的行为定义为“自私”的表现。但在我看来,没有确定自己有能力、有实力也有担当就选择养育下一代,在心智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选择成为父母,那才是真正的自私啊。


不止一个同龄人和我聊起过,父母们往往从“大学毕业前不准谈恋爱”的口号中一夜跳转到“三十岁之前再不结婚生孩子就什么都晚了”的奇特价值观中,一边说着“在我们眼中你永远是个孩子”,一边执意把孩子推向“别人的怀抱”。这种有点自相矛盾的表现是到底是“爱”还是“绑架”?如此便言听计从的我们究竟是“孝顺”,还是对自己的“不忠”呢?见仁见智吧。


这个世界本来就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精神绑架:道德绑架,亲情绑架,成功学绑架……但在我看来,生而为人有如此多的事情要做,有如此多的选择可尝试,有如此广阔的天地要看,真的不该被任何简单的“定义”绑架一生。


站在另一个角度,用狭隘的眼光去定义他人结婚生子的选择也是同样粗暴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