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电商的火热也引来了资本关注。
日前,直播电商服务机构“构美”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领投方为华映资本、道合资本,跟投方为姚记科技。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流量端、供应链端的拓展和人货匹配平台的研发。
据IT桔子统计,今年以来,国内直播电商领域发生融资事件5宗,合计金额达2.21亿元;
2016年至2019年共发生融资23宗,合计金额达10.63亿元。
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认为,
直播电商这两年快速发展,具有流量结构性红利。
消费者从依赖于搜索的目的性消费,到导购和互动,再到“云逛街”式的无目的性消费,从“人找货”到“货找人”,消费体验更加视觉化、情感化和互动化。每个直播电商间都是一个线上门店,主播和用户实时互动,带来了极高的转化率,提升了交易效率。
然而,疫情终将被有效控制,
那么,直播电商还会火多久?是昙花一现还是星火燎原?
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
直播电商行业的痛点暴露得越发明显。
现阶段的直播电商信息不对称严重,流程管理也较为混乱,缺乏数据管理工具。此外,主播的专业性和带货力培养还需更进一步加强,在2019年,先后有多个知名主播在直播时发生“翻车”事件。
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消费维权问题也随之产生。
3月3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基于12个直播电商平台的5333份消费者样本,编制发布了《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就当前直播电商购物及消费维权领域中的诸多特点进行解读。报告显示,消费者对直播电商产业总体感受较好,但有37.3%的受访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仅有13.6%的消费者遇到问题后进行投诉。
“夸大其词”“假货太多”“鱼龙混杂”“货不对板”成为消费者的集中“吐槽”。
此外
,调查也发现,直播电商消费中,消费者冲动消费较严重,风险意识相对薄弱。
而卖家与平台之间、直播平台与电商交易平台之间的关系复杂,导致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合理维权诉求大打折扣。
分析人士认为,在此次疫情之下,“直播+电商”模式的兴盛,将更多行业领域企业的销售带入直播的生态之内。
无论疫情过后直播的热度是否会持续,这种营销方式仍然是企业可以尝试和探索的。
不过,对MCN机构而言,在头部主播不断垄断流量和平台提高进入门槛的背景下,直播电商在2020年或将是洗盘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