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消息传来后,各种纪念文章在朋友圈霸屏。
斯坦·李是谁?
他一手将漫威从一个小漫画公司,缔造成流行文化帝国;
漫威近10年超级英雄电影总票房收益超过165亿美元,各种衍生品和版权收入近百亿;
更重要的是,他为全球动漫迷编织了一个超级英雄梦,持续影响几代人。
有媒体称:
漫威失去斯坦·李,就像苹果失去了乔布斯
。
但对于运营来说,斯坦·李和漫威对于品牌的打造,更值得我们研究。
1941年,斯坦·李负责写作《美国队长》第三部的文字脚本,尽管与“成为作家”的儿时梦想略有偏差,但创作漫画故事还是让他快速找到成就感,最终奠定美国漫画产业格局。
上世纪50年代,美国漫画产业遭受严重打击,有关“漫画是否健康”的讨论迫使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非常严苛的漫画创作准则,很多传统漫画商倒闭,漫威同样处在破产边缘。
此时斯坦·李刚刚年满30岁,有近10年的漫画制作经验,为寻求新变革,他大胆提出——
是否可以制作一些与众不同的超级英雄?
在此之前,漫画人物过于在意战斗能力,斯坦·李认为,如果让超级英雄变得更像普通人,同时赋予些人文关怀,或许更能赢得读者和舆论。
按照这样的思路,1961年斯坦·李找到人气漫画家杰克·科比,自己把主要精力放在漫画故事构思和人物个性的打磨。
不久后,颇具探索性的《神奇四侠》一经推出即迅速席卷市场。超级英雄被首次注入性格缺陷,这一革新性的举措意外收到大众好评,也让漫威编辑室快速闻名。
借着热度,斯坦·李为自己安排了大量活动,高校演讲、卡通片配音、撰写专栏,他希望通过大量的走穴活动,推广漫威漫画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良好形象
。
随后漫威相继推出《蜘蛛侠》、《钢铁侠》、《雷神托尔》、《绿巨人》、《奇异博士》、《超胆侠》等优秀作品,斯坦李也进一步推广、维护着漫威的形象。此时这个曾挣扎在死亡边缘的年轻产业似乎重新看到了希望。
之后,漫威快速崛起,先后在全球75个国家发售量超过200万本,被改编成超过24部动画和影视剧系列。一系列略有缺陷,但坚毅、友善、具有活力的超级英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漫威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我们习惯于归结为是基于天才的想象力及绘画能力,因此容易忽略斯坦·李本人对于漫威的经营策略,在小编看来,
这些运管策略更加重要。
1. 对人性的洞察
任何爆款产品的深入人心,都是基于人性的敏感洞察力
。
超能力并不是漫威的超级英雄角色取得成功的秘诀,斯坦·李给他们赋予的“人性”让这些超级英雄真正“活”了起来。
他笔下的超级英雄并非无坚不摧,而是有普通人的真实一面,美国队长的精神内核,雷神的鲁莽暴躁,蜘蛛侠的敏感自卑,钢铁侠史塔克的玩世不恭,他们也有忧虑,烦恼会陷入自我怀疑,时不时还充满了自嘲式的幽默感,这些超级英雄往往存在于真实世界背景中,这让人们与超级英雄有了更多的亲近感。
这些超级英雄形象的深入人心,都是基于对人性的敏感洞察。用平民角色挑战超级英雄的光环,这既是漫威企业的生存之道,也是英雄被塑造的幕后力量。
2.审时度势,号准时代脉
从二战时期配合爱国主义营销推出的美国队长,到冷战时期包含了人们反抗权威的反英雄人物绿巨人浩克、黑寡妇,再到和平时期人们期待少年英雄形象的蜘蛛侠……漫威在每一个关键时点都能准确地踏准大众需求,制造出迎合社会价值观的英雄形象。
所以漫威超级英雄的形象设定并非天马行空,前期都是运营者对于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审时度势,以及对
相应大众心理极其敏感的洞察
,斯坦·李很好地适应了这个时代。
3.漫威的多品牌战略
在逐渐退出《蜘蛛侠》、《钢铁侠》、《雷神托尔》、《绿巨人》、《奇异博士》、《超胆侠》等作品之后,斯坦·李终于有实力在漫威推行自己的多品牌战略。
用这种方式分割市场,可以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就像日化巨头保洁推出潘婷、海飞丝、飘柔、沙宣等洗护发品牌一样,
多品牌战略可以实现对读者的交叉覆盖,从而达到占有更大市场份额。
而在市场竞争中,那些小IP可以通过快速迭代的方式快速占领市场,也不会因为制作不够精良撼动核心IP的口碑。
4.打造漫威宇宙
截至目前,漫威一共推出了8000多名漫画英雄角色。超级英雄设定包括军人、医生、大企业家、学生、无业游民,甚至天神。形象设定覆盖了所有性别、肤色。
如何令这些形象做好相互联系?斯坦·李为笔下的超级英雄们打造了属于漫威的平行宇宙体系,为超级英雄的互相客串提供了必要解释,以此增加曝光度和话题感。
而最终超级的复仇者联盟系列剧情的大获成功,则是漫威体系化运作的集中体现。
5.建立体系,打造超级IP
一部动漫能够将生存周期延续30年,就能当之无愧成为经典。而漫威超级英雄持续周期往往更长,例如美国队长诞生自上世纪40年代,经过长达60、70年的时间,依然能立足全球前沿。
除了人物形象的魔力之外,
少不了运营者对市场的一步步拆解
。
其实从漫威相继推出一些知名形象后,斯坦·李即开始有意识地完善自己的运营体系,目的性更加明确。因此漫威后期的内容生产并非追求单点影响力,相比独立IP,斯坦·李更加在意”漫威“这个超级IP的影响力提升。
6.工业化运作,摒弃小作坊式的生产流程
斯坦·李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从来不是一个绘画匠人,而是漫画产业运营者,这样的定位让其过早地放弃了小作坊式的生产思路,这是漫威成长的重要基础。
相比漫威,动漫产业同样发达的日本,尽管有很多天才作品问世,但却鲜有公司能够制造出漫威的声势,因为日漫易被小作坊的生产模式负累。
日本漫画作者对创作有强大的控制权,优势是,这对于漫画作者有着极大的自由空间。但外人很难接手原作者进行持续生产,导致优秀IP几乎没有持续迭代的可能。
而美漫的体系化运作,公司享有对漫画角色和作品的版权,每部漫画都是一个可执行项目,团队的协作,让经典作品可以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持续注入生命力。
7.借势强渠道,扩大传播力度
2009年,迪士尼以40亿美元收购漫威,并将漫威旗下5000多个IP版权全部收入麾下。从2008年第一部《蜘蛛侠》上映至今,已推出22部超级英雄电影。
在迪士尼的资源调配下,近10年超级英雄们在银幕上焕发了”第二春“,每一部都能成为吸金利器。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传统漫画产业已经江河日下。根据部分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15年整个美国的漫画产业总值为不到10亿美元,甚至远不及一部漫威电影的票房收入。
借用美国强大的电影工业体系及迪士尼的资源调配,漫威作品在近10年得到更好的发扬。漫威清楚自己的优势,
借助正确的推广渠道,从而将别人的优势资源更好地整合进自己的体系中。
8.流程化运营
从超级英雄相继出场复仇者联盟建立(钢铁侠、雷神、美国队长等主要英雄登场),到第二阶段的团队壮大与磨合(此时银河护卫队,蚁人也相继登场,团队势力逐渐增大),到最后多远宇宙拓展(此时超级英雄走出地球,时间宝石出现)。而在2019年,《复联4》、《银卫3》将让漫威电影进入第四阶段,预测漫威的主场也将从地球完全转移至宇宙,真正的宇宙才刚刚开始。
可以发现,每一部都有其应有的流程和推出顺序,漫威电影花了10年为为大众呈现出了漫威宇宙。因此漫威的运营规划要做到数年之外,才能保证剧情按照特有的节奏推进。
有消息称,漫威宇宙架构师已将漫威宇宙规划到了2025年,这种流程化的运作更易培养大众期待,也保证其未来多年依旧是超级IP。
所以斯坦·李作是“超级英雄之父”不假,但其主要工作并非在绘画上。
漫威之所以取得今年的成就,斯坦·李作为掌舵人,依靠的并非是简单的绘画和创意能力,更重要的还是他强大的运营能力。
由此联系当下,运营的重要性已经变得不容置疑。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互联网产品能力已经得到充分的发展,想要在产品体验和业务流程方面进行颠覆式的革新正变得越发困难,所以决定一个产品是否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可能更大层面上是靠运营,漫威的成功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运营之光》作者黄有璨也曾提出,服务和运营在竞争中将越发成为市场竞争中的“胜负手”,运营的策略和方向,也会更多影响到产品方面的调整和改动。
所以漫威的成功是运营的绝佳案例,对于广大运营者,甚至一些新媒体运营们,漫威至少提供了以下几点启示:
1.
对新鲜事物保持高度敏感:
从”精神源泉“美国队长,到反抗权威、发泄不满的情绪的反英雄人物绿巨人浩克、金刚狼,甚至在新消费时代满足人们多元化体验的死侍,漫威对于大众流行趋势的拿捏十分精准。
这来自两个层面:一是产品具体功能层面,漫威目前拥有8000个各式各样的超级英雄IP,经过包装改变的均可成为热门IP,因为着力包装谁,就要求经营者具备极高敏感度。任何爆款产品的深入人心,都是基于人性的敏感洞察力。
这就需要运营者刻意培养对于用户和时代的洞察力,尽可能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真正的典型用户,让自己置身于真实用户的体验场景下,久而久之,即可形成对于用户的洞察力。
2.
需要具备精细化思维:
对于细节的把控,在漫威所有故事中都能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从1989年的《审判无敌浩克》开始,斯坦·李就坚持在自己的电影中客串,直至最近的《毒液》,斯坦·李混进自己创造的角色世界,除了喜爱,更重要的还是运营思维。
虽没办法统计究竟有多少人因为这一细节走进影院,但从其早年细心经营漫威形象的事例,以及能把这一小细节硬是打造成了固定期待,足见细节仍是运营成功与否的红线。
3.
需要具备单点突破思维:
漫威发展历程中,一些作品具有划时代意义,比如《神奇四侠》首次抛出”问题英雄“形象、《绿巨人》首次提出了”反英雄“概念,《蜘蛛侠》首次推出了”少年英雄“、《钢铁侠》首次推出”科技超能力“……在漫威长达70年的发展历程中,这些作品的诞生,逐渐撬动了全球市场。
漫威的思路就是先通过大量不重复的IP找到受众的破局支点,当这个支点(某超级英雄系列)重复多部,已经形成稳定受众基础后,即可建立强大的影响力。一个优秀的运营,脑子里一定要时刻保持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围绕我想达成的结果,当前可能有哪些东西是能够成为我们的突破点?
4.
需要具备生态化思维:
近年《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的推出,将漫威人气推向顶峰,人们开心地欣赏”神仙打架“的同时,也不禁对漫威的运作能力大为惊讶,”原来每一个超级英雄都是能够联系在一起的“。
漫威的成功在于其搭建了一个生态。而搭建生态的困难在于能否梳理清楚并理解一个生态系统中每个人的各种价值关系。在原本看似不兼容的英雄人物,共同搭建了一个生态系统,所有角色在其中都能互为价值,和谐共存、共同驱动其发展的一个大环境。
5.
兴趣是一个人能够做好运营的核心驱动力:
核心是对自己从事事业的兴趣,直到近年,斯坦·李依旧保持对漫画的热爱。他说,尽管新的媒体形式很吸引人,但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传统漫画依然会占据一席之地。
“超级英雄故事就像给成年人的童话,漫画书总是让人愉悦,你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速度阅读,你可以随身带着他,可以展示给朋友看,也可以收藏他们。”
总结
能够掌控众多超级英雄的人,自然是更厉害的超级英雄。因为他是一个造梦者,为所有平凡人,编织了一个住满英雄的美丽宇宙。
但对于广大运营者,我们除了知道那个超级英雄世界,还要知道那个虚拟世界形成的原因。
对于自己品牌的打造和运营方法,是斯坦·李留给我们更宝贵的财富
。
从漫威中能获取哪些运营思路?
留言区等你分享,说不定二师兄会翻牌送你会员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