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这里是小汪!瑞典的冬天真的让人心情很沮丧,在课程结束后马上就去南欧晒太阳了,旅行结束回到瑞典之后,我突然想起经常被别人问起的一个问题:
“Why Sweden?”为什么选择瑞典?
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是有些懵的,说实话我并不是一门心思冲着瑞典来的,在看到本科学校的合作项目时我我才第一次知道KTH这个学校,了解之后觉得瑞典也还不错,恰好我也很想来欧洲留学,一拍脑袋就来了。可能我比较心大,一直以来也是这种船到桥头自然直的状态,但我相信像我这样状态的人肯定不止我一个,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在来瑞典快半年之后回过头来的思考:
我为什么选择瑞典以及我真的适合瑞典吗?
在我来瑞典之前,朋友听说我要去瑞典留学告诉我说,斯德哥尔摩这个城市完美符合大部分人对一个欧洲城市的想象:
漂亮的欧式小房子、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干净整洁的街道和有素质的居民。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瑞典超过两百年没有经历过战争让历史建筑得以完整保留,精心的维护修缮也让整个城市没有丝毫的破败感,基础建设以及公共交通系统也非常现代便捷。
既有富有历史感的欧洲风情,又没有很多欧洲城市的那种破破烂烂脏兮兮(不拉踩只是陈述事实)
瑞典的另一个特色是城市与自然的距离很近,去了很多别的城市才知道
离城市如此近的森林和海洋是多么珍贵,而生活在瑞典的人都可以享受这个原生态的奢侈。
也是这样的特征让瑞典的城市都没有很强的都市感,
即使是斯德哥尔摩这个瑞典最大的城市依然有一种宁静的小城感
,说不出来这是好还是坏,喜欢的人会很喜欢这种祥和,但这里也完全没有大都市所拥有的丰富多元以及有些迷人的混乱感。
安全也是我很喜欢北欧的一点,相比于某些地方走在路上就能感觉到强烈的不安,需要时刻警惕自己的财务安全以及人身安全,
北欧真的是安全感满满
,虽然新闻也有报道一些恶性事件,但只要不在晚上去特定几个治安差的地区,从我体感来说,日常生活真的非常安全。
说完我喜欢瑞典的部分,到了我不那么喜欢的部分了。首先一定是天气,
冬天的北欧真的不是人能住的
,作为一个南方人我本以为我会对白茫茫一片的雪景感到欣喜,我只能说刚下完雪的时候是挺美的,但在融化的过程中雪水和泥混在一起,路面结起薄冰简直是灾难,经历过一个月摔三次跤之后我只想说这一切真的够了🙃
高纬度特有的短暂日照时间不止影响人的心情,生理上也会让人很没精神
,跟加拿大的同学聊起瑞典的天气,他说虽然温度不如加拿大冷,但是这里的黑暗实在是让人无法忍受。假期从西班牙回来的一瞬间我感觉我就从开机状态变成了待机状态,只能猛吃维D(虽然也没感觉有什么用吧但先吃着再说)
对于爱吃饭的人(比如我),北欧也是“地狱”。
如果要在外面的餐厅吃饭,我个人体验是除了瑞典菜的西餐还行,但是亚洲菜包括中餐就几乎没有特别好吃的,能不难吃已经很不容易了,且几乎没有街头小吃这种概念,外食的品类基本除了超市便当就是餐厅。如果是自己做饭的话,超市蔬果生鲜的品类跟国内也是没法比,只有乳制品特别丰富(根据我在公共厨房冰箱的观察,很多同学都不怎么吃蔬菜水果)。
所以如果你像我一样爱吃绿叶菜、爱吃水果、爱吃小海鲜,那要做好饮食结构大改变的准备🥲
在文化娱乐方面,瑞典也不算是一个好地方,既没有法国、英国这样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资源,也没有像柏林、阿姆斯特丹之类的城市的一些先锋地下文化的体验,更没有像国内一样丰富的娱乐活动方式(当然这一点大部分欧洲国家都比不上国内)。
在瑞典的业余活动,基本就是户外、运动、聚会、party以及独处。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我真的适合瑞典吗?
我的答案是我不知道,我现在对瑞典的感情很复杂。我爱这里的森林草地海洋,爱这里红到发紫的晚霞,爱这里干净的地铁街道,爱这里好喝的自来水,爱这里几乎全民参与的运动氛围。但我也同样不喜欢这里的食物,不喜欢贫瘠的文化娱乐生活,也没有那么喜欢这里有礼貌但不怎么热情的人(不是指每一个人,但是总体来说确实不如南欧人那般热情,我怀疑这不同地方人不同的性格真的跟天气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