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上天入海”的高科技:
我们“畅游月球”,探秘有望于2035年建成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我们跟随刚刚入列的“梦想”号“下五洋捉鳖”,探索人类未曾到达过的地球深部——莫霍面。
这里有探索前沿的硬核科技:
我们探索“量子纠缠”的神奇现象,感受“人造太阳”里可控核聚变的巨大能量。
这里有科技向善的福祉:
我们将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飞进现场,把新能源汽车直接开上舞台;我们还在舞台上手把手用AI教学,感受AI的便捷与神奇……
科学是美丽的,是大自然运作规律的深层之美。今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CCTV-10)策划,在综合频道、科教频道播出的
《中国科技创新盛典》(总台“科晚”)
即将用科学的美丽、神奇与硬核浪漫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科技跨年”的视听盛宴,吸引更多人奔赴科技的“星辰大海”。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
在这场“科技春晚”上,除了展现科技热点、大国重器、前沿探索之外,主创团队如何以科学之“美”实现科学的普及,一起来看他们带来的“剧透”。
总台“科晚”如何与众不同?首先,我们希望用“美”这一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向大家传达科技的魅力,
呈现科学最纯粹的美。
经过深入查找,我们发现科学的美原来如此直率,无需附加任何话语,直观呈现便能有摄人心魄的力量。于是,短片
《科学之美》
就这样诞生了。
这些美丽的化学反应,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梁琰及其团队的创作。10年间,他们通过微距摄影、显微拍摄,打开了上百个化学实验的微观世界。在视频中化学分子的“小宇宙”里,Na
2
SiO
3
(硅酸钠)这样枯燥的化学式,似乎有了自己的生命和灵魂,
不同元素的相遇碰撞,就像一场风花雪月的浪漫邂逅。
梁琰团队创作的“晶体花园”系列,培养皿中是有机化合物的结晶,宛如春夏秋冬,又似风花雪月
化学是科学的一个分支,大自然的想象力异常丰富、远不止此。我们希望在总台“科晚”的舞台上,让更多人感受到科学世界的另一种美丽图景。
当我们架起一台显微镜,
猜猜这是什么?
这其实是
显微镜下的孔雀羽毛
,没有任何加工,这就是它原本的颜色。
在显微镜头下,当一只昆虫放大数百倍,它呈现出这样浓烈的自然色彩。
而这些晶莹的黄白色“小花”,并非植物界的成员,它其实是被放大了的真菌——
米曲霉
。
它与你我餐桌上的美味息息相关。
辣椒炒肉、红烧肉的醇厚色泽,豆豉排骨的浓郁风味,都由酱油、豆豉等传统调味品所赋予。
而这些调味品的酿制过程,离不开米曲霉这位微小艺术家的魔法。
当把观察世界的镜头换成X光,
我们会看到什么?
这个只有黑与白的世界,模糊了艺术与技术的界限,让我们洞察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精细结构,也让我们知道,
美还有一种单位,叫伦琴
(度量X射线照射量的物理单位,纪念首届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伦琴而设立)。
当你拂动唱片,成千上万个零件为你共振,也许这就是工业美学的浪漫。
在尖端的科技前沿中,同样有不一样的美:
这朵十分规则的“花”,其实是由
蛋白质组成的细胞凋亡复合体。
当细胞的生命到了尽头,这朵“花”将引发细胞凋亡,这是一种常见的细胞死亡形式。对于每个成年人来说,
一天中有500亿到700亿个细胞通过这种方式死去。
这些美丽现象是否引起你的好奇心?
为什么微观之下的孔雀羽毛和昆虫会有金属光泽?为什么蛋白质会形成如此规则的结构?
正是这种好奇心,
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去探索自然的奥秘,去不断接近自然规律的真相,去发现大自然深层规律的终极之美——这也是“科晚”希望传达给所有人的价值观。
看完了微观世界极致的视觉体验,我们还在想,能否用
化学实验的生成物如结晶、沉淀,与艺术家的舞蹈进行融
合,
更极致地绽放科学之美呢?我们开始再次寻找。
这朵美丽的“蓝茎油菜花”并不存在于自然界,它是由AI结合化学实验微观摄影图像,生成的具有新形态的“生命体”。它结合了油菜花的颜色与化学中氢氧化铁沉淀的半透明质感。和做实验一样,AI生成图像的过程充满期待、未知与偶然。我们和“美丽科学”团队一起,将化学实验的产物,用AI生成了这些奇幻花朵。而这些花朵,最终出现在了“科晚”的舞台上。
我们还发现,化学结晶也呈现出一种独特轨迹。
硫酸钠结晶
的过程,就像是自然界中的河流,在干涸之后留下的印记;尖如麦芒的物质是有机物的结晶,边缘锐利而分明,一种精确的美感逐渐盛放。
科学的美奇幻而瑰丽,
如何将它们与舞蹈融合呢?
我们在“科晚”现场用虚拟技术搭建一个感受“科学之美”的沉浸式空间,通过部署的
AR虚实融合超高清制作系统,让
虚拟追踪系统和真实摇臂、摄像机相结合,镜头参数实时渲染各场景画面,让观众们感受到虚拟环境扩展到现实中的奇妙体验。
在此之上,我们运用
全息投影技术
,将这些奇妙的“科学之美”逼真地展现在舞台之上。随着舞者优雅的舞姿,结晶的璀璨与花朵的娇艳仿佛被赋予了生命,
它们与舞者的动作实时交织互动,共同演绎出“科学+艺术”相融合、亦真亦幻的美学盛宴。在AI生成的落英缤纷间,舞者翩然起舞。
我们把硫酸钠结晶复刻成一个深邃的通道,
在这条由科学铺就的小径上,无数人为之奔跑,追寻真理光芒。
起舞在这些“结晶花朵”中,
这也是总台“科晚”对所有观众的新年祝福:
祝大家步步生“莲”。
“科晚”舞台化身“时空穿梭舱”
为了让“科晚”呈现沉浸式的观看体验,我们通过虚拟技术将“科晚”舞台打造成“上天入海”、无所不至的“穿梭舱”:两个圆环相互嵌套,交织成一个近似莫比乌斯环的造型,“科晚”的舞台也幻化出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
有时,“科晚”舞台是汪洋中的一片“小岛”,大洋钻探船“梦想”号踏浪而来;加上一扇舷窗,我们仿佛穿越时空,抵达了遥远的月球。
瞬间,“科晚”又来到贵州深山的大窝凼,“中国天眼”FAST静静仰望着头顶这片星空,聆听来自于宇宙的声音。
万物皆“可” 万物皆“美”
不只是室内舞台,“科晚”录制所在地
安徽合肥的骆岗公园也被我们打造成为一个“科学+艺术”的沉浸式体验场。
骆岗公园原为合肥旧机场,经过改造后成为规模巨大的城市公园。“科晚”就在机场大机库中完成录制。下图就是“科晚”内景录制地大机库白天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