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象外
象外,把艺术拉出圈外——和更广阔的世界产生连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物理  ·  【物理笔记】学霸笔记力学篇全部汇总 ·  9 小时前  
环球物理  ·  【中考物理】总复习知识清单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这里才是江南水乡之夜!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象外

图伊曼斯|过去。

象外  · 公众号  ·  · 2024-11-19 00:48

正文

👆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 象外

吕克·图伊曼斯,《身体》,1990,布面油彩,48.5×38.5cm

S.M.A.K.(根特市立当代美术馆)收藏

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摄影:本·布莱克韦尔








阿改的编者按:

前两天去看了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最新启幕的大展:“吕克·图伊曼斯:过去”,随手在小红书上(象外的阿改)写了点东西,本着不浪费的原则,把我的观展感受,和展览的部分图片都分享在这里吧。

现场作品图,我按照年份进行了排序(具体的尺寸和作品阐述等信息略去),现在这么一看,发现它们好像自己产生了新的叙事,还挺顺畅的。图片都是手机拍摄的,难免有偏色,读者们有条件的话最好还是去现场观展。


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

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摄影:亚历克斯·萨利纳斯



关于图伊曼斯,维基百科上有很好的介绍(请原谅ai的翻译),在此摘抄几段:

吕克·图伊曼斯(出生于1958年6月14日)是一位比利时视觉艺术家,以其探索人们与历史关系的绘画而闻名,并挑战他们忽视历史的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他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他是在许多人认为由于数字时代的到来,绘画媒介已经失去了其相关性的时期中,获得声誉的欧洲具象画家群体中的关键人物。

图伊曼斯的许多作品涉及道德复杂性,特别是“善”与“恶”的共存。他的题材范围从大屠杀等重大历史事件到看似无关紧要或平庸的事物:例如壁纸、圣诞装饰或日常物品。

这位艺术家的具象绘画色彩稀疏,由湿油漆的快速笔触组成。图伊曼斯从媒体或公共领域中的摄影或电影图像中绘画,以及从他自己的摄影和绘画中绘画。它们通常看起来故意失焦。然而,模糊效果是故意用绘画笔触创造的,不是“擦除”技术的结果。



吕克 · 图伊曼斯 :过去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2024.11.16 - 2025.02.16

北京798艺术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至于我自己所写的,也附在下面,来不及展开讲了,权当抛砖引玉吧:

昨天,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吕克·图伊曼斯:过去”大展开幕,囊括了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去年的近90件/组作品,从全球各地机构和私人藏家的手中借过来,办过展的人都知道——相当不容易。

如何观看图伊曼斯?朋友圈里但凡去过的朋友,我在小红书里已经看到大量评论,大家集中的点,要么是质疑,要么时论证图伊曼斯是如何拯救“已死的绘画”的。

我觉得,不用钻这个牛角尖——我相信图伊曼斯自己也不敢把自己放在绘画救世主这个位置上。

但图伊曼斯的影响力的确遍及全球,尤其在中国也被很多画画的奉为祖师爷,那么,要问的问题其实是:他好在哪里?

我的基本结论是:他的好,不在绘画技巧,即形式层面。他的简约造型、单色或单色系倾向、从移动影像里获得的模糊和失焦效果,是很好,但不是最核心的。

最核心的,还是得回到观念,即他是如何理解和运用“绘画”这一媒介和方式的。绘画是他的观念的注解吗?部分是的;是他质疑绘画传统、以己之矛攻彼之盾的利器吗?也部分是。

但我感受最大的,还是他对“上下文/context”的把握。换而言之,绘画在他要表达的观念和观点里,是一个中间介质,前端,是他对世界重要议题的捕捉——二战与暴力、独裁与抗争、疾病与身份认同、现代性与现代性反思,等等;后端,则连接后现代的图像世界,他不是忠实地“再现”前面所有这些可以被学术化建构和文学化叙事的议题,而是又回到绘画的本体,以绘画该有的方式去象征、隐喻,以一斑窥一豹的态度勾引观众进来,共鸣或展开讨论。

因此,怎么画,不是首要考虑的。从他的作画方法就能看出来——他大量采用照片、录像截图作为创作的基材,绘制手稿,(据说)还会再用相机(拍立得)拍摄手稿后,形成二重复制的模糊图像,最后再落实到画布上。通过对图像的攫取、复制和二度创作,他将命题所承载的那些物像(著名政治人物的头像、患者的身体和医疗器材、血迹、动植物、记忆之物和带有象征意义的城市景观,等等)高度抽象化,有时则将几个图像组合为一,最终达到构建“意义之链”的目的。


展览现场,画作局部和地板痕迹的有趣呼应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解读图伊曼斯的绘画也是需要上下文的,观众最好去看看他的自陈和他人的分析,因此,从诠释学的角度来看,他的画也是中间媒介,是“上下文”中的一环。

这次UCCA的展览,很好的一点,是尽可能地展示了从早期到最近的典型或非典型性画作,从而让观众理解一个闻名世界的比利时绘画大师的变化——从最早期尚带有些许古典意味,到后来逐渐开出自己的新风——展览呈现变化,观众从变化中理解画背后的人,才是一个好展览和一个好观众的最佳配合。

再次推荐大家去看。






现场图

👇





1975 手





1980 雷夫里贝勒01





1980 雷夫里贝勒02





1980 雷夫里贝勒03





1985 接待室





1985 通信





1986 后视镜





1987 衬衫





1987 鹅





1987 花





1987 旅店客房





1987 罗伊特





1989 哭泣





1989 儿童创伤





1990 幻灭





1990 教堂





1990 教堂





1990 佣人





1991 记忆





1991 苦楚





1991 治疗灯01





1991 治疗灯02





1992 诊断视图V





1992 诊断视图VI





1992 诊断视图VIII





1993 碟





1993 血迹





1994 迷信





1994 玩具





1995 弗兰德村庄





1995 弗兰德知识分子





1995 旗帜





1995 遗产I





1996 腹部





1996 遗产IV





1996 遗产V





1996 遗产VI





1997 非正当I





1997 非正当III





1998 肺





1998 圣彼得与圣保罗





1998 游泳池





1999 刺绣





2001 弯下





2001 眼睛





2002 鼻子





2002 陈列#5





2002 幻灯片#1





2003 朝阳





2003 植物





2005 美国国务卿





2007 艾波卡特





2007 乌龟





2008 老大哥





2008 逆光a





2008 逆光b





2009 片刻





2012 特艺彩色





2014 竞技场I II III





2015 浑水I II III





2015 科尔索II





2015 伊莎贝尔





2017 尼日尔





2018 珍珠母贝





2018 内陆





2019 怒





2019 深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