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庆宁 李思谊 江晓川 郭亦非
复盘这场45小时的较量
复盘这场物流生态战争时,一个关键冲突浮出水面——菜鸟并不满足于只做“大脑”,顺丰同样有着不断扩张“身体”功能的野心。
6月3日,在国家邮政局的介入之下,菜鸟网络与顺丰速运这场持续45小时的战争,偃旗息鼓。前一天还在表态站队的圆通速递,默默删除了那条向菜鸟表态忠诚的微博。
如果说数据驱动的菜鸟,拥有一颗聪明大脑的话,那么顺丰却凭借仓储和配送,强壮着躯干和大腿。即便抛开菜鸟,顺丰依旧健步如飞。
圆通等三通一达不然,常年依附于淘宝电商件的现实,决定了它们只剩下两腿行走的功能。存活在物流运营体系的末端,它们已经失去左右战局的话语权。
复盘这场物流生态战争时,一个关键冲突浮出水面——菜鸟并不满足于只做“大脑”,顺丰同样有着不断扩张“身体”功能的野心。
战火暂时停歇,但火星仍未熄灭。
关于樱桃、荔枝和芒果们的战争
菜鸟与顺丰早在涉及生鲜等商品的仓储基地领域竞争已久。
五月,山东的樱桃红了。
“在菜鸟没有进入山东樱桃配送市场之前,顺丰物流配送樱桃的成本是38元/5斤(折后价)。菜鸟进入山东樱桃市场之后,顺丰的成本降至20元/5斤以下。如今,荔枝红了,菜鸟建了荔枝库,顺丰发飙了……” 一位分析师的微博,点出这场战争的另一层玄机。
菜鸟在其惜字如金的声明之中,拿出80余字,回答这个关系民生的大事,“眼下正是樱桃、荔枝等生鲜农产品的集中上市期,菜鸟已经协调各家合作伙伴,全面保障运力,并在相关集中产地开设原产地发货基地,确保农产品顺利寄递。”
有人戏谑地说,这是一场关于樱桃、荔枝和芒果们的战争。这不无道理,毕竟,菜鸟与顺丰早在涉及生鲜等商品的仓储基地领域竞争已久。
菜鸟在2013年5月启动之际,时任菜鸟CEO沈国军便开始“跑马圈地”。这位中国银泰集团的创始人、菜鸟二股东在执掌菜鸟近一年的时间内,帮助菜鸟在武汉、郑州、重庆、成都等地投资土地,搭建菜鸟的自建仓储网络。这符合马云最初对菜鸟的两个战略定位——“天网”(大数据)、“地网”(仓储)。
菜鸟官网数据显示,菜鸟覆盖全国250个城市,其中仓储面积(峰值)达到500多万平方米。另据财新网报道,截止2015年年底,菜鸟累计拿地8100亩,运营仓储总面积超过160万平方米,其中自建面积73万平方米。
与年仅四岁的菜鸟相比,1993年诞生的顺丰,从未停止过对仓储业务的布局。顺丰官方数据显示,该公司的快递网络覆国320余个城市、2500余个县区级城市,以及7800余个乡镇;截止2016年,顺丰运营的仓储面积合计276万平方米。
“最让菜鸟头疼的,是顺丰,而非京东。”早在2015年,一位快递行业分析人士即发表如是结论。在她看来,菜鸟与顺丰在仓储领域的角力,都在勾勒一个理想蓝图——“未来的商户无需自建仓库,也能轻松拥有动辄耗资百亿元的物流体系,而且还能保证极度送达。”
如果将物流链条简化为电商、仓储、配送和终端四个流程的话,菜鸟与顺丰在仓储领域势均力敌,但顺丰的配送能力却在菜鸟之上。
菜鸟首任董事长马云曾一再强调,菜鸟的员工总数不能超过5000人,而且不能有一个快递员。在投资的快递公司星晨急便在2012年宣告破产之后,马云已然清楚,“阿里集团不介入物流运营”。
尽管菜鸟通过与日日顺等企业的合作,推出“当日达”、“次日达”等快递服务,但与顺丰抑或京东的配送时效来说,尤难望其项背。“诸如三通一达等快递企业的配送网络,与顺丰这种正规军相比,更像是游击队。这不是菜鸟通过投资或绑定合作可以解决的问题。顺丰经过十多年的基础设施投资,才做到今天的成绩。”一位快递行业人士表示。
据这位快递行业人士透露,菜鸟一直希望与顺丰合作,由后者补齐菜鸟的配送网络短板,结果并不如意,“一是顺丰不愿到阿里的平台上竞价伤害利润。顺丰的主营业务收入以商务件为主,它并不想因为电商件的利润,影响资深的网络承载能力;二是顺丰担心同菜鸟的合作,影响自身的独立性。”
顺丰的“野心”与阿里的“大哥地位”
顺丰现在做电商物流是个死,顺丰现在不做电商物流,将来可能也是个死。
518家线下网购平台“嘿客”门店开业,标志着顺丰开始正式进入电商领域。
上游电商的影响力抑或自身的电商业务,都是顺丰的短板所在。“通俗点说,顺丰送了那么多快递,但送的东西是什么?它不知道。”上述快递行业人士表示。
在物流领域已将速度和服务做到极致的顺丰,受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所累,必须做出改变——它觊觎上游电商业务由来已久,并试图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平台。
顺丰创始人王卫说过一句话:顺丰现在做电商物流是个死,顺丰现在不做电商物流,将来可能也是个死。
2012年,顺丰推出了线上购物平台——顺丰优选,最初以常温产品配送为主,逐渐扩展到冷链生鲜。顺丰亦尝试将线上业务延展到线下。2014年5月18日,518家线下网购平台“嘿客”门店开业,标志着顺丰开始正式进入电商领域。到2014年年底,嘿客在全国拥有近3000家店。
“嘿客”的生意在当时并无起色,其业务在2015年5月与顺丰优选进行整合,3000多家嘿客店在一年后正式更名为“顺丰家”。“顺丰家”并不比嘿客的业务好多少。2016年9月,顺丰对其进行了再次更名。这次,“顺丰家”被更名为“顺丰优选”,实现线上和线下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