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大经济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人大经济论坛”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同名认证新浪蓝V“人大经济论坛”。人大经济论坛感谢多年来用户的支持,新网址迁移至http://bbs.rdjjltorg ,欢迎新老会员不吝赐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人大经济论坛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 ——来自230个城市微观企业的证据

人大经济论坛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8-31 22:4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本文作者宣烨是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首席专家,余泳泽是南京财经大学产业发展研究院教授。本文将空间集聚外溢效应的衰减指数纳入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指标设定之中,考察了不同城市规模和产业层级下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微观企业生产效率的差异性影响,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提升国民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而微观企业的生产率提升是整个国民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基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本身也是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已经成为缓解产能过剩和环境约束,实现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仍需要思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扩张是否提升了微观企业的生产效率 ? 存不存在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快速扩张给微观企业带来的负效应 ? 如果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促进微观企业生产效率的话,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可以通过何种途径提升微观企业的生产效率 ?

目前有关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已经很丰富,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从研究样本选择上,目前有关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效率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制造业领域,较少研究能够切入到微观制造业企业领域,缺少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微观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其次,从研究指标上来看,既有文献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指标主要从空间专业化集聚角度进行刻画,将空间多样化集聚和空间专业化集聚相结合的文献并不多。此外,既有研究也较少涉及不同城市规模和产业层级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效率影响的差异性。最后,对于空间集聚外溢效应的考察更多是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聚集对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的空间外溢效应的区域边界进行考察,较少有研究在空间集聚指标构建过程中考虑空间外溢因素,构造出空间集聚外溢效应的衰减指数,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企业生产率影响的空间外溢效率考虑进去。

本文将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微观企业生产率联系起来,关注一个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两种集聚类型是如何促进微观企业的生产效率。在指标构建过程中,通过构造空间集聚外溢效应的衰减指数,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企业生产率影响的空间外溢效率考虑进去,从而更加准确地研究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微观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主要得出以下一些基本结论。首先,在控制了行业、地区和时间变量后,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都显著提升了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且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多样化集聚相对于专业化集聚更能促进城市工业企业生产率。其次,无论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还是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都显著提升了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是,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工业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再次,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国有工业企业效率提升的作用要大于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表现在对民营工业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相对有限,尤其是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多样化集聚不能很好地促进民营工业企业的生产率。最后,不同城市规模下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在大城市无论是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空间集聚还是多样化空间集聚都能够有效提升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而在中小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有限,尤其是中小城市过于分散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但不能提升工业企业的生产率,反而会抑制工业企业的生产率提升。

从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侧改革的角度,以上结论的启示意义在于:首先,以层级分工为基础,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上的有序集聚。继续通过政策引导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的空间集聚,通过发挥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竞争效应以及专业化效应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健康发展。其次,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与工业企业对接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让更多的“非标准化信息”变为“标准化信息”。再次,消除生产性服务业要素流动的体制性障碍,通过要素的流动,引领经济资源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流转。最后,发挥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的外溢效应,加强区域间生产性服务业的合作和互补,形成有序的分工合作格局。要打破市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消除由于行政区划导致的要素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加快形成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经济一体化市场。

该文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统计与精算》 2017 年第 3 期上转载,原载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京), 2017.2.89 104




Hey,guys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