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说话?前面连续写了两篇《保持说话的能力》《衣不如新、人不如旧》。那么,说话说话,到底说什么话呢?
我想,答案就是三点:说人话、说真话、说话算话,构成了“说话”的三个境界:
“方才于园中漫步,俄顷只觉面红耳赤、头晕目眩,竟似中暑了一般。私心想这时令尚未立夏,却真真如此一般灼热,月余之后将更是极为难忍的。若是每日可奉上几份奶香冰雪玉莹膏来品味,那自是极好的了。”
“说人话!”
“热死了,想吃雪糕……
这是“说人话”的第一个阶段——好好说话。就是把现在那些虚头八脑的话语变成平白朴实。比如,有一些不靠谱公司,沉迷于“颠覆”“革命”这些战争叙事语境,常常这样说:“最极致的舒适,颠覆体验”(今天我还在帝都某大卖场看到类似的),即便简单改为“这个产品很舒服”,也好得多。
“好好说话”,就是说人能听懂的话,说能入人心的话。
这是一篇新华社超级分量的长文结尾,这篇文章重要到什么程度?它的刊发需要《新闻联播》专门报道:
88公里外,南湖红船静静停泊……
这一年,人民共和国刚刚踏上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全面实施的航程,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历史,由一段一段的航程连接而成。
此时此刻,站在今天和明天的交汇点上,回望过去,展望未来——
从革命、建设到改革伟大实践,从救国、兴国到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个持续奋斗的光辉旅程,更是一个尚待完成的伟大事业。
这是催人奋进的时代强音:
“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高高扬起中国航船的风帆,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继续破浪前进吧!”
用了这么多字,远远没有毛泽东当年一句话结尾来得有力:
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
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现在的新华社,已经不会好好说话了,所以,我们前一篇文章说:《新华社已经不是过去的新华社”》。
这已经是一个普遍性的病症。下面这张报纸头版是一朵奇葩,是不好好说话的极致——一百多字的长标题,读完都要断气。这种“报纸”当然与新闻无关,离“宣传”同样也很远,差评:
我们确实无法直面大饥荒、文革、反右……那些血淋淋的灾难,但是,也必须要承认,就传播来讲,毛泽东的高度是他的后辈们所远远达不到的。毛泽东胜在哪里呢?就在“好好说话”上。对比国民党和共产党当年传播,国民党说话的毛病特别明显:
国民党唱:“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共产党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民。”
哪个更有号召力?当然是后者。
国民党的军队唱:“风云起,山河动,黄埔建军声势雄,革命壮士矢精忠。金戈铁马,百战沙场,安内攘外作先锋。”
共产党的军队唱:“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哪个更有号召力?当然是后者。
孙中山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蒋介石遗嘱:“惟愿愈益坚此百忍,奋励自强,非达成国民革命之责任,绝不中止!矢勤矢勇,毋怠毋忽。”
但是这两位最重要的话,都不如毛泽东一句大白话:“将革命进行到底!”
好好说话只是初级阶段,我们要说人话,还要有更高追求。会“好好说话”后,第二个层次,是要“人说话”,即作为一个人说话。
人是什么?有观点,有主见,人不是机器,不是上市公司财报,不是复读机。比如,有的“领导”秘书比较多,讲话总是秘书代劳起草,于是,念着念着念出
“念到这里停一停,此处可能有掌声”……
作为一个人说话还意味着,要想着自己是一个人,人有什么特征?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更高一点的要求。
说人话的第三个层次,是对人说话,也就是说,把对方视为一个人,而不是一个机关,一个大楼。
比如说,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有的是脑袋浑浊,有的是贪图权势,喜欢“颂圣”。有一年我去旁听两会,在一个代表团发言中,因为省委书记作为代表之一也在代表团中,有一个代表发言时,每隔一段就说一次:“今年我们………这些成绩,都是在市委的正确决策和英明领导下,是在省委的正确决策和英明领导下取得的。”颂圣颂到了第4遍时,省委书记终于也受不了了,忍不住说:“今天我们是全国人大的会场,我们都是代表,打断你也是不对,但你就不要说这些了。”
无面者(邝飚画作)
这位代表的毛病就在于,他是对着一个省委大印说话,而不是对着一个人说话。
说人话是第一层次的,很遗憾的是,目前我们的社会阶段,不管是官场还是企业界,就还停留在这个基础阶段,甚至停留在这个基础阶段中的基础即“好好说话”中,距离“人说话”“对人说话”还有一段距离。
说话的第二个境界,是说真话。
关于说真话,又可以分解为两个层次:两头真、一直真。
两头真:人最小的时候一般不会撒谎,慢慢开始说一些善意的谎言、无意的谎言,后来开始有意地欺骗,一般的人也就欺骗一下自己,厉害一点的欺骗亲友同事,更厉害的欺骗公众。但是,有一些人会在年老的时候开始觉悟,为年轻时候的理想说感召,找到了失去已久的纯真,或者放下了厉害包袱,放弃机会主义,开始说真话。这方面的典型,是一段时间的《炎黄春秋》。
台面上的谎言最污秽(一位外国漫画师作品)
“两头真”说出来的话,也有不是“好好说话”的,但是,因为真,这是高于任何一种“话语艺术”或者“宣传技巧、传播技巧”的表达。应该得到我们的尊敬。比如,巴金先生在晚年写了《随想录》、《真话集》,他忏悔说:“我对自己的‘表演’感到恶心。”
但是,“两头真”不如“一直真”。
“一直真”是一个很高的境界。这种从头到尾坚持的人很少,就鹿鸣君所知,近代以来,最接近于这个境界的,是梁启超。梁启超一生写了超过三千万字,加上演讲,加上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的亲身参与,他说话是极多的,而且和大众息息相关。但是,梁启超有一个特点:尽全部力量去真实表达自我。
有一些人批评梁启超说他“流质多变”,这其实恰恰证明了他的优点:从不隐藏真实的想法,而且“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昨日之我”。梁启超每一次改变,都是他深思熟虑的决定,有他不可不变的理由,而且这种理由都分享给大众。他从不沉默。
梁启超书法“思无邪”(《诗经》是春秋时期各地百姓诗歌合集,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总结了百姓在唱这些歌表达情感时的精神状态。)
“今是昨非,不敢自默。”这就是真实。更是胸襟。在“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国人氛围中,梁启超这个优点比他卓绝的文采和思想更加珍贵。
说真话的反面,是说假话,更是不让人说话。这是邝飚老师的漫画,一图胜千言:
更加恶劣的例子发生在欧洲,极端穆斯林拿着AK47冲进《查理周刊》编辑部,将编辑们扫射在血泊之中,原因只是一些漫画让他们不舒服:
说话的第三个境界,是说话算话。
说人话、说真话,都很难,但是,说话算话更难。
因为,说话算话是一种身体力行的人生。一个人,可以好好说话,甚至可以说出入脑入心的话,但是这种话也很可能是骗大家的话。比如,当年的承诺,其实并没有实现。一个人,可以两头真,甚至可以一直真,但是,未必能做到说到做到。
司马迁在史记中破天荒地给“游侠”列传,并总结说: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这就是说话算话。这就是伟大。
在《史记》中,排在“列传”第一的,是《伯夷叔齐列传》,伯夷叔齐并没有惊天动地的功业,他们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周武王启动战争后,说不吃周朝的饭(“不食周粟”),然后真的就不吃周朝的米饭,最后饿死首阳山。
这就是说话算话。也正因为如此,鹿鸣君把“说话算话”列在最高境界。
最后,分享1950年一部经典电影《我这一辈子》的片尾截图,根据老舍先生同名作品改编:
最后的最后
我想念两句诗
呦呦鹿鸣相关原创:
衣不如新,人不如旧
保持说话的能力
我蛮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