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周国平
介绍信息 一、首发周国平的新作品或者其部分内容; 二、摘编周国平以前作品中的文字; 三、转载媒体或其他自媒体平台上对周国平的评论; 四、周国平与网友们互动,对评论和留言予以回应; 五、报道周国平的社会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Kindle电子书库  ·  东野圭吾写了十年!牵牛花引出的杀人事件! ·  2 天前  
青年文摘  ·  逛了各地菜市场,才知道什么是起名的艺术 ·  3 天前  
读书杂志  ·  《读书》首发|郑兴:一个星球,多重世界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周国平

内心强大的人,都会放弃1件事

周国平  · 公众号  · 美文  · 2024-11-04 20:00

正文

 


作者 | 和小畏

责编 | 陈轻轻



最近刷到一个国外的视频,老师绘画课上,带领孩子们讲了一段话——

 


视频中,老师说一句,孩子们跟着说一句,课堂上时不时传来笑声。


不少网友表示,跟着把这段话读一遍,整个人也跟着松弛了几分,嘴角也会不禁跟着上扬。


回过神来才意识到,我们似乎极少被如此教育过。


说到如何平复焦虑,很多人的应对思路都是「解决问题」,比如一个孩子因画不好而焦虑,就会本能去想「如何才能画得更好」。


其实除了「解决问题」以外,还有一个方法,便是像这位老师一样,选择「轻视问题」。




1

你担心的事,或许不是事



前段时间,好友小陆分享了一段他「瞬间走出焦虑」的经历。


年初的时候他看到书店搞活动,加上他自己也在学习做自媒体,有发展副业的倾向,所以一口气买了近30本书。


他计划一个月看2-3本,到年底看完,这样一来,今年就能非常充实地成长了。


然而事与愿违,真正试着行动时,他一个月最多才看1本,家人还时不时催促他:


“你可得看完,不然可就浪费钱呀!”


眼看着进度严重落后,小陆变得愈发着急。


他到处询问别人,该如何提升阅读效率,他想尽了办法,也试过参加读书打卡小组,或找人督促自己。


可尽管他费尽力气,效率也没有太大变化。


慢慢地,他一想到看书就变得焦躁不安,甚至内心会感到自责:我为什么这点事都做不好呀!


直到后来,在一次和几个老同学的饭局中,小陆的焦虑被瞬间抚平了。


当他说出自己的困扰时,旁边的同学并没有给他提升效率的建议。


相反,一位学霸同学表示:“这很正常呀,我一年也会买许多书,其中完整看完的不到1/5,毕竟有的书写得没什么水平,有的书也并不适合我,所以随便翻几页就不看了。

另一位同学又给出了一个新的视角,他指出小陆或许对做自媒体兴趣并没有那么大:“毕竟一个人在尝试副业的路上,发现行业不适合自己然后做不下去,这也是常有的事。


学霸又补充道:“通过这件事你吸取了教训,下次就知道不用一口气买那么多,不就为未来省钱了嘛!


短短的一番话,小陆一下子释怀了——对呀,不看不就好啦!


最终,小陆依然没能提升读书效率,但他的焦虑已经烟消云散。





2

解决不完的「问题」



生活中,不少人都会遇到和小陆相似的情景。


一开始,觉得自己生活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哪怕费再大的力气都解决不了,让人焦虑不已。


多数人这时会认为:我的所有痛苦,都是这个问题导致的。


可实则未必,真正痛苦的根源,是:我们把它视作一个「问题」。


以小陆为例,买书没看完,其实是一件很常见的事,但对他而言,这却意味着诸多不好——


1. 自己是个没有行动力的人;

2. 自己是个浪费钱的人;

3. 看书速度慢,说明自己脑子笨......


甚至他还会联想到,就是因为自己总是半途而废,所以人生才一直没什么成就。


当他把如此多的含义都放到看书这件事上,那么看书就会成了一个非解决不可的问题,同时就会变得越来越沉重。


于是,他也更难以行动起来,随即自责也会加剧,形成了恶性循环。


如果观察生活中那些易焦虑的人,你会发现,他们似乎永远都在解决问题——


自己拖延了,要解决;

同事不喜欢我,要解决;

我情绪上头了,要解决......


乍一看非常上进,但实际上,背后充斥着的是强烈的羞耻感——


我认为休息是羞耻的,所以要行动,不能拖延;

别人的「不喜欢」让我羞耻,我需要讨好对方;

自己会闹情绪是羞耻的,所以必须隐藏起来......


当一个人的羞耻感极度强烈,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全身都是问题,永远都需要解决。


所以,心理学中有一句有趣的话:问题是「解决」出来的。


当一个人内心对自己充满羞耻,那么他看什么都会觉得是问题,所以问题永远解决不完。


因此,这类问题的最终出路,并不是去解决,而是去接纳。




3

允许自己「没办法」



最近刷到古典的一段访谈,他谈到过去的一段经历。


小时候,他被诊断有地中海贫血,在当时这称得上是绝症。


当时妈妈询问医生,这病如果确诊到底能不能治,医生表示当时长沙只有一例活到了12岁,而且家里人还是医生。


言下之意,像古典这样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肯定是治不了了。


正式确诊的话,需要拿一根很长的脊髓针插入身体,抽出脊髓做检查,妈妈非常于心不忍。


这时爸爸做出了决定:“我们不查了,就当孩子从未得过这个病。”


从那天以后,妈妈像失忆了一样,再也没有提过这件事。


哪怕古典有时候磕到碰到,生病感冒,她也从没有往当年的绝症去联想、去焦虑,而是就当孩子是个健健康康的人。


后来古典长大,已然确定自己没有得病,一天他很好奇地问妈妈她为何能做到如此。


妈妈回答了一句非常震撼他的话:“因为没办法,就是没关系。”

 


妈妈的理念朴实但又充满智慧:对于管不了的事,不必去操心,毕竟没有用,还不如无视它。


当一个人能够领悟到这一点,那么他的生活即将迎来巨大的转折——


一方面,不再纠结内耗,变得轻松了;


另一方面,他将省下巨大的力气,可以用去做别的事。


最近在脱口秀比赛中夺冠的付航,分享了自己小时候与父亲的片段。


付航从小成绩就不好,高考只考了254分,这换做绝大多数父母,都难以保持平静。


一天,父亲讲了一段话,深深地影响了付航。


父亲说:“付航,从今天开始,咱们家会一瞬间进入快乐世界。”


付航不解,问为什么。


父亲抽了一口烟,说:


“进入快乐世界的唯一秘诀就是,孩子的父母深刻意识到,孩子不是这块料。”

 


从那开始,父亲不再强迫孩子在学习成材,而是开始大力支持他做自己想做的事。


经过了不断的摸索、尝试,付航最后找到了脱口秀这一条路,并慢慢开始绽放光彩。


无论是古典的妈妈,还是付航的爸爸,他们虽然并没有展现出巨大的能力去帮孩子解决问题,然他们的允许、抱持,无疑给到孩子巨大的力量去面对生活。




4

精进是成长,放下也是成长



看到这,或许有人会问:“难道对什么都不在意吗?那人还怎么进步?”


确实,有的人就是某件事上极度追求完美,然后取得成就,像乔布斯因为有着强烈的偏执,最终才创造出杰出的产品。


那么,该如何判断一件事到底要继续追求完美,还是要放弃呢?


我想,有两个指标可以作为参考:


1. 这种追求给你带来的更多是痛苦,而不是有效的进步;


2. 你已经很投入、很用力地去做了,可结果还是如此。


如果符合以上情况,那不妨让自己放松点,把那些所谓「问题」放一边,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


其实,我们常常容易把问题放大——


读书时期末考少得了几分,以为一切完了;


恋爱时和对象吵架分手了,以为一切完了;


工作时没表现好被辞退了,以为一切完了;


孩子作业没写和自己顶嘴,以为孩子这辈子完了......


然而,人并不会因为这些事而真正完蛋,人生的容错率其实是很高的。


文章最后,我想分享《西游记》中一段容易被人忽略,却又值得反复回味的剧情。


师徒四人取到真经后返回东土,却因为忘记和老龟的约定,在通天河被发怒的老龟掀翻,导致经书掉落水中。


唐僧辛苦半生所取得的经书,因为这件意外而变得残缺,他精神极度崩溃,问悟空该怎么办。


这时,悟空说了一句话,让唐僧很快恢复了平静——


“不妨事,天地本不全,经文残缺也应「不全」之理,非人力所能为也。”



是呀,世界本就是不完美的,人会不完美、事情也会不完美,这本是常态。


纵使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也无法去改变。


而这段经历,正正好好是第八十一难。


西行路上磨难重重,最后的考验居然不是妖魔鬼怪,而是:接受不完美。


坚定决心,一路降妖除魔取得经;

同时,也敢于接受经文残缺不完整;

两者结合,才算是真正修成了正果。



作者:和小畏;后现代取向心理咨询师,专栏心理作者。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好课推荐





有灵性的女人天生慧质,善解人意,善悟事物的真谛。她极其单纯,在单纯中却有一种惊人的深刻。


如何成为有灵性的女性,不妨听听郭红老师的魅力女性课程,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




蓝袜子博士15天魅力女性私塾课






(点击上方音频,可收听)

课程购买及收听方式



方式1: 微信关注 “蓝袜子说”公众号——在公众号菜单栏中点“已购课程”——“魅力女性”
方式2:在微信搜索 “ 小鹅通小程序 ”去上课(需绑定购买时留下的手机号)
方式3:下载小鹅通app,用购买手机号登录
方式 4:扫描海报二维码,直接听课
你的需要,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等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