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经过思考的努力,都会是西西弗斯式的酷刑,白费力气。
而当你清楚自己脚下有第一性原理的支撑,再努力让它发生,你会觉得爽爆了。
作者:刘正,《大脑黑客》专栏作者;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学博士,酷爱探险、火山与星空
来源:混沌大学(ID:hundun-university)
-
1月7日,他为特斯拉上海新工厂撬动第一铲土,All in了产能扩张的赌注;
-
2月4日,他买下超级电容器巨头Maxwell Technology,将技术藏入特斯拉;
-
3月2日,他和工程师们在地堡里见证了龙飞船的首飞,让SpaceX成为第四个发射载人飞船的机构,而前三个分别是苏联,美国和中国航天局;
-
3月14日,他发布最新款的特斯拉Model Y,并宣布这就是上海工厂今年的任务,Made in China, For Global。
而在这几十天里,他还抽时间发了300条twitter,质量比同样爱发twitter的网瘾总统要高的多。
如果弗里德里希·尼采再世,他也许会把“Übermensch”(超人)这个词献给马斯克,因为“硅谷钢铁侠”完美诠释了持续冒险、蔑视常规、超凡于众的Zeitgeist(时代精神)。如果你问他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他可能会告诉你一个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要想真正理解这个词,你需要知道马斯克本科学了两个专业:
商科和物理
。
而在物理学的语境下,
第一性原理意味着把任何系统拆解到最基础,不可还原的要素,或是把任何问题追溯到最原始、不可简化的原因,然后从这些物理上没有模糊的基础上,“ab initio” (从头开始) 重构出这个系统或问题的本来面貌。
而马斯克又进一步认为,这个本来面貌必然是一个物理的现象。之所以采用“第一性原理”这种极致的思考方法,就是为了清洗掉那些玄乎不清的非物理成份,还原本质。如果一件事情在物理上是可能的,那就一定可以实现。如果中间卡壳了,也只能是被某个物理上的局限给堵死了。
马斯克早期的下属曾调侃:“埃隆会拿秒表记录自己敲键盘的速度,用总代码量除一下,然后按这个时间给我们下任务”。
不要和他说这里有什么人性弱点,法规限制或是社会观感,
马斯克觉得所有下属存在的意义,就是帮他消除这些“非物理性”的障碍,如果做不到就滚蛋。
“第一性原理”看起来过于极端,或是过于天真,它暴力地取消了现实的复杂性。
但这种剃刀般锋利的思维方式,往往可以从迷雾中抓住本质,单刀直入,简化目标。让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理解这一点。
2016年底,马斯克抱怨洛杉矶天天堵车,耽误了他(研发出并)坐火箭去火星的日程表,因此就宣布在SpaceX工厂和机场间修一条直通隧道。许多人都像看傻子一样看待他,好心的工程师会让他去查一查,修一公里隧道要花多少亿美元和多少亿工时。做过公共项目的人会提醒他市政,消防,环保会给他找多少茬。
但马斯克根本不听这些嘲讽,他只是从第一性原理的角度去分析这个事情的本质和可行性,这个思考过程大概是这么样的:
Q:一句话概括,我要实现什么目的?
A:花最少的时间把一辆车从A点移动到B点。(第一原则:把目标场景简化成一个物理过程)
Q:如何花最少的时间?
A:移动时间= A点到B点的移动距离/ 移动速度
那就是说有两个方法,方案1:减少移动距离,方案2:提高移动速度。(第二原则:用公式来形式化这个物理过程)
Q:首先看方案1,如何减少移动距离?
A:小朋友都学过,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Q:如何让移动的路径是一条直线?
A:地面修路? 会遇到太多建筑物障碍,有产权的那种,成本上不允许;
飞过去?天气恶劣时就得停飞,让车飞起来比较危险,容易掉下来砸到小朋友。
如果是地下呢?地下没有障碍没有产权,地下可以全天候运行,当然也没地方可以掉下去。OK,三个选项里优先选择挖隧道。(第三原则:先考虑该不该做,再考虑能不能做)
A:如果用MECE法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逐个拆解,最大的开支是把土挖出来,其次是把渣土运走,第三是加固装修隧道,其他成本在数量级上可以忽略。(第四原则:用MECE法拆解,用数量级估算排序优先级)
Q:好的,按照优先级逐个研究,我们可以少挖点土吗?
A:可以,土方量= 隧道这个圆柱体的体积= 长度*π*直径^2,长度已经是直线,不能再短了,但是如果直径缩小一半,土方量就可以减少4倍,这看起来很划算。
A:法律规定,汽车隧道要大的能让救护车进去处理车祸,还要有空间安装排风设备,还要有空间设置逃生通道。
A:如果我们能够消除问题本身,就不需要找办法来解决问题了。
可以把隧道缩小到只能容纳一辆车单向通行,强制自动驾驶,让前后车通过车联网协调安全车距,那就没有车祸了,也就不需要什么救护车了。(第五原则:消除掉问题本身,而不是去解决伪问题)
A:可以,同样是消除问题本身而不是解决伪问题:如果隧道内只允许电动车,就没有尾气要排了。如果隧道够狭窄,车辆运动产生的抽气筒效应还可以自动排风。
A:可以,如果隧道很窄,那么隧道壁的相对厚度就变大了,强度就可以做到抗九级地震。真要地震了,隧道里会比地面上更安全。
A:可以买一台自动造砖机,在原地造砖自己用,用不掉的砖还可以低价卖给城市里其他工地,反正原料是免费的。
A:因为直径小了,隧道表面积也同比减小了,这项费用本身就减少了。此外,为什么不用刚才造的砖来砌墙呢?
A:工期越短,所有的开销都会更省钱,也会更早产生正向的现金流(通过隧道收费)。(第六原则:时间是最值钱的物理要素)
A:最耗时的关键节点是盾构机掘进的速度,还不到蜗牛爬行的十分之一。但我们可以把挖掘机功率开到极限值的3倍,用水冷系统让它不要爆炸,这就让掘进速度翻倍了。
A:大隧道需要挖一段,加固一段,交替施工。我们的隧道很小,可以不加固就继续挖,挖完再一并加固装修。
A:隧道挖深一点,就没人投诉噪音了,这样可以24小时挖掘不停工。(第七原则:非物理性的约束都不是真的约束)
OK,事情就这么成了。去年12月,这条隧道通车,从马斯克的一句抱怨到变为现实,仅仅花了2年时间。而且隧道的造价真的降到了每公里600万美元,是其他隧道价格的十分之一。
马斯克给这个项目起了个世界上最无聊的名字:The Boring Company(Boring在英文里既有无聊也有挖洞的意思)。现在,这个主要由实习生组成的无聊公司,已经接到了芝加哥、巴尔的摩和拉斯维加斯3个大都市的隧道修建订单。
如此惊人的效率当然不是靠无脑的努力,事实上,马斯克所有惊人的成就,都遵循着这七步原则去静心思索、雷霆决策:
-
-
-
-
-
-
-
无论是Space X的可回收火箭,还是model X的全铝车身,所有这些马斯克开启的项目,都是去做物理上正确的事情,而不是做心理上容易的事情。
虽然前者总会有艰难的开始,但是后者却会带来长期的痛苦。理性的人会听从物理,而不是心里的声音。
没有经过思考的努力,都会是西西弗斯式的酷刑,白费力气。而当你清楚自己脚下有第一性原理的支撑,再去努力让它发生,你会觉得爽爆了。
但马斯克并不在乎你爽不爽,他只是要求你做出理性的决断,然后把事情搞定。如果你做不到,马斯克会以最小的决策成本抛弃你。
跟随了马斯克12年的助理Mary Beth Brown觉得很辛苦,希望涨薪,而马斯克告诉她,你应该去放个假。两周的假期结束后,马斯克把她解雇了,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助理也可以搞定工作。虽然你很好,但是你现在没用了,拿上补偿金,回家带娃吧。
你会认为这样的人是暴君,或者更甚一步,是一种psychopath(反社会人格)。但真正的psychopath其实对人的情绪拿捏得很准,只是对人毫无同情之心。他们会善于捕捉人的非理性反应,用伪装的面具去顺应人性,实现自己冷酷的私利。你更多会在私人银行的会议室,或是政客的竞选团队里看到他们。
而马斯克相反,马斯克的第一任妻子评价道:“他不是那种会说‘我理解你,我明白你的想法’的人。”
他对普通人的情绪缺乏感知,也不屑于去掩饰,但更不屑于用自己的思维优势去套利人性的弱点。相反,他会拿着鞭子驱赶着他身边的任何人,强迫他们从肉身的羸弱里撕裂出来,去实现他们自己都从未奢望的超人目标。
任何情感正常的人,都会讨厌这种专横跋扈的作风,因为我们会感受到猛烈的人身攻击和屈辱感。但事实上,马斯克只会从纯物理的视角去分析,把任何现象(包括人的情感需求)从理性的角度拆解,提炼出物理要素,然后寻找方案解决掉。
他假定其他人都能这样理智的,不掺杂任何情感地冷静思考,而不是纠结于毫无价值输出的情绪化行为。
他可能会困惑其他人为何做不到这一点,马斯克的早期投资人Derek Proudian评价到:“真正聪明的人并不能理解,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能跟上他们的思维和脚步”。
但这种困惑可能只会持续一秒钟,因为接下来他就会去计算,自己应该如何优化身边人的构成,以减少这种交流障碍发生的概率。和很多硅谷大佬一样,他觉得和智商低的人打交道,实在是在浪费时间。
马斯克并不是目中无人,他只会看到和他一样疯狂的聪明人。
有一次,SpaceX的首席工程师因为赶工期忘了配眼镜,马斯克在他身后感知到了他的抓狂,默默找了一队医生给他上门配镜。后来他回忆道“埃隆对工作的要求极高,但是他会全力清除你眼前的一切障碍。”
而和马斯克的超人追求相比,家庭就显得过于狭小了,他表示每周可以花10个小时在女人身上,不能再多了。尽管,他的妻子们都聪明到体谅丈夫的工作狂,甚至生发出一种怜悯的圣母之心,但是作为女人,她们最终都对此忍无可忍。
作为一个生来主宰的Alpha Male (男人中的“男人”),马斯克对自己的伴侣缺乏耐心。他要求第一任妻子Justine通过试管婴儿“快速高效“地生下一对双胞胎和”一组“三胞胎。身为职业作家的妻子抗议说,不要把自己当做员工来使唤,而马斯克则回怼:“如果你是我的员工,我早把你解雇了”
第二任妻子Riley因为才情和温柔而被马斯克追求,她也因为爱慕强大而接受了他,但在疲于奔命几年后,Riley终于觉得自己被逼疯,榨干存在的意义而逃离。这个钢铁直男像管理一个工程项目一样经营他的婚姻,但这些项目看上去都很失败。
似乎没有人会希望和这样的人相伴终生,但在人生的某段岁月里,能追随这样一位凯撒大帝去前进,去看见,去征服,或许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痛快的体验!
任何想要与马斯克同行的人,都需要适应他超凡的的“第一性原理”和强者逻辑。
但是,人脑并不是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去运行的。
认知科学的大师侯世达一直认为,大脑是依照着类比的模式去理解这个世界的,而不是依照机器的逻辑运行。
用人脑去进行第一性原理的思考,就像是在一台macbook上运行windows系统,是会把人逼疯的。
除非,你不是人,而是一个AI。又或者,你训练自己像一个AI那样思考。
对于马斯克而言,这两者都有可能。马斯克从小就像一个高功能阿斯伯格症患者,在他的5个孩子里,有2个都有疑似遗传的自闭症。这样的性格让他能够排除掉多余的情绪干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内在的思考,冷峻、高效,但是以丧失同理心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