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03年创刊,每周六出版发行,口号是“阅读需要主张”。书评周刊气质是严肃而有趣,主要评价国内外出版的大众类优秀图书。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书评周刊

杀死多元精神,人类真的会走向绝境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3-26 08:30

正文

上一周新刊读书会,记者孔雪和书友们一起就著名历史学家葛兆光及其《余音》一书进行了讨论,展现出一个当代学者对王国维、陈寅恪等学者治学精神日渐消失的悲叹,以及对当今治学环境和治学精神现状感到的苍凉。

这一期,我们跟大家聊的是上周书评周刊的新刊主题:2084的世界。


采访对象是阿尔及利亚法语作家布阿莱姆·桑萨尔。记者柏琳跟他就其反乌托邦小说《2084》一书中的内容进行了对谈,展现了他对现实生存环境的反思,对人类未来的担忧,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003

     第三期,我们聊的是关于反乌托邦小说《2084》的话题:2084的世界(《<1984>之后,最畅销、最烧脑的反乌托邦小说》)。


点击图片,阅读上期新刊



 作者陈述


各位书友大家好。我是书评周刊的记者柏琳,这一次的“新刊读书会”由我来和大家一起交流。本期书评周刊的封面专题,带来阿尔及利亚法语作家伊阿莱姆·桑萨尔先生神秘的小说《2084》。

 

先和你卖个关子,不告诉你《2084》的故事。我们来讲讲最近世界图书市场上一个有趣而发人深思的现象——美国大选后,特朗普成为新一任总统,此后《1984》、《美丽新世界》、《使女的故事》等一批经典的反乌托邦小说在美国销量飙升,《1984》甚至一度跃居美国亚马逊网站畅销书榜榜首。

 

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事情,其实小到私人生活,大到家国天下,人的天性就是去寻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自从1516年英国作家莫尔爵士提出“乌托邦”这个词以来,中西方都在寻找着自己的乌托邦。中国从春秋战国时开始就有老子的“小国寡民”理想,以至庄子的《逍遥游》,再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西方呢,有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弗朗西斯·培根的《新大西岛》等等,但同时“反乌托邦”的概念也与之相伴而生。“反乌托邦”指黑暗和可怕之地,以三部曲——赫胥黎《美丽新世界》、奥威尔《一九八四》和扎米亚金《我们》为代表。

 

反乌托邦文学为什么会产生、且在当下特别流行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无疑和当下地球上的人们日益恶化的生存处境有关。每一个时代都有恶魔,如果说纳粹主义和斯大林主义在1948年启迪了奥威尔的《1984》,而今天的宗教极端分子和恐怖主义的深深忧虑,则启迪了《2084》的诞生。

 

下面开始讲故事了。因为这期的主题是谈一本小说,所以讲故事必不可少。《2084》2015年在法国出版,这是一本全新的反乌托邦小说、以某种形式向乔治·奥威尔《1984》致敬。刚刚出版就成为法语文学的畅销书。它讲述了这样一个可怕的“反乌托邦世界”:这个世界里,无处不在的神学成为统治者,每个人都彼此相像,被抹杀一切个性,他们被禁锢在自己的街区,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国家,叫做阿比斯坦,它唯一的神叫尤拉,唯一的宗教名为“噶布尔”,议会是“公正博爱会”。这个世界无处不在。而旧的世界被一场战争夷为平地,语言、书籍、历史、直至日常起居的桌椅餐具,全都销声匿迹。主人公阿提,被流放到帝国管辖的一座深山疗养院治疗肺结核,强制性静养期内,他开始怀疑“唯一思想”的正确性,他甚至开始怀疑帝国存在“边界”,边界另一端是另一个不同的世界。为探究真相,他和朋友穿越整个帝国,但最终,反抗的星火被扑灭,反抗的人不是被流放就是死于非命。

 

《2084》的故事到这里简单说完了,但这却不是一本能够带来阅读快感的小说,行文压抑,缺乏情节,人物是作家思想概念的化身,这是一本具有挑战性的小说。作者桑萨尔先生,是个风度翩翩的阿尔及利亚人,他曾和米兰·昆德拉当面探讨过“思想小说”的生命力问题,桑萨尔先生认为《1984》和他的《2084》从诞生开始就不是为了让读者获得愉悦感,所以戏剧性和情节、叙事技巧等并不是他考虑的问题,他关心的,是如何通过小说来引起人们的深思。

 

生在一个穆斯林为主体的国家阿尔及利亚,桑萨尔先生目睹了1962年阿尔及利亚从法国独立后,国内逐渐走向军人极权、并且伊斯兰极端主义逐渐兴起的过程,也经历了血腥而黑暗的阿尔及利亚内战,他是一个和平人士,经常飞到世界各地,讲述正义与自由的价值观,他很愿意把自己看成是法语共同体的代表,他反对任何形式的宗教极端主义,也反对暴力和极权。《2084》可以看做是他对人类未来的一种恐怖设想——如果未来的世界,我们要面对的是一种“神秘力量”下统治的全球性的集权制度,那么我们该去往哪里?

 

我对这个题的兴趣,不只在于对法语文学的关注,而在于2009年日本的村上春树写的三部曲长篇小说《1Q84》,这本小说以当年日本“赤军连”学生运动以及奥姆真理教等社会事件为故事主线,其主题是对邪教组织和恐怖主义的深刻反思。在我看来,那是村上写的最有现实力度的小说。扯得有点远了,回过来说,我觉得阅读这样一本“幻想性质”的《2084》的意义很深,任何极端恐怖主义、极端专权信仰,都会给人类带来伤害,桑萨尔也好,当年的奥威尔也好,村上春树也罢,接触的作家总是在提醒我们精神独立和思想自由的重要性,不是吗?



问答现场


Q


@Feiyue    看了这个故事的简单介绍,让我想到了朝鲜这个国家。作者是基于一个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环境写出的这本书呢?他有什么独特的经历吗?

柏琳:桑萨尔是1949年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那时阿尔及利亚还是法国的一个殖民地。在1999年之前,也就是在桑萨尔五十岁之前,他还和文学没什么关系。


但在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之后,整个国内的政权由军人掌控,并逐渐走向军事化独裁的体制,激起了国内各种政治势力的反叛和矛盾。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阿尔及利亚爆发了十年的内战。


 1992年,主张国家政体向多党民主集中制转变的副总理布迪亚夫被伊斯兰极端势力暗杀,因为这一事件的刺激,他决定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Q


@夏天    《2084》还是《1984》我都没有读过,听了你的讲述,我想说,其实我们对极权都有意识上的恐惧,但是,作为个体又有什么能力改变或阻击这种极权的趋势?

柏琳:我的第一个建议是,如果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去读读这两本小说。关于你的问题,我觉得我没有什么建议可以提供给你。对于个体来说,不管是处在集权时代,还是暴力时代,我们能够做的事情就是忠于自己的职责。


阿尔贝·加缪的一个主要观点是:世界是荒诞的,但即使我们已经认识到它的荒诞,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我们并不是说需要就此坐以待毙,而应在认识到荒谬的这一过程中去反抗。但并不是说这种反抗需要用一种对抗的姿势去进行。是去痛击黑暗来抵抗黑暗,还是去向往光明来抵抗黑暗?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Q


@南风    有人认为奥威尔的《1984》影射了苏联的政治社会,如今苏联不复存在,你认为《1984》这部著作对所谓的民主社会有什么警醒意义吗??

柏琳:文学究竟怎样为政治,为现实意义服务,我认为这是一个没有什么必要存在的问题。文学,作家所需要做的事情和履行的职责并不是要指导一种更开放,更自由,更好的制度存在。他只是去表达、去希望。《1984》作为一本反乌托邦小说,是一本非常思想化的小说,那么它的现实意义是什么?我觉得《1984》只是一个代表,代表了一类反乌托邦小说。反乌托邦首先是指丑恶和不幸的地方,这种小说通常表达的是一种表面上非常和平,但本质却是虚无空洞的一个社会场景,其实在任何一个时代,我们对于这种场景都有恐怖感。但好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总是会存在这样一个人:他可能是一个作家或别的领域的专家,他的内心有一种思想的火花,他会想去探求真理。你如果读过《1984》你就会知道它的主人公温斯顿,和现在所提到的《2084》里的阿提,包括村上春树《1Q84》里的男女主人公天佑和青豆——他们其实都是在一个很坏的时代探求更美好可能性的个体存在。《1984》的意义也就是《2084》乃至《美丽新世界》给予我们的意义,它展示了作家对于更开放、更美好社会的一种反面的参照作用,但小说本身并不能够成为指导现实政治的寓言。


Q


@王宗    一切因缘聚合所构成的情境,凡夫把它当成不变的真实。作家笔下的乌托邦世界,是试图鉴定当下现实本身的不真实吗?

柏琳:我该怎么去理解你说的“当下现实本身的不真实”呢?是说你认为现在我们当下所发生的一切都不是真实的存在吗?


Q


@王宗    换句话说,您认为他的创作基点事其本人对于受限真相的审视与解读,而不是站在更高远的视角思考牢笼外的可能。对吗?

柏琳:我认为你问的这个问题的前后两句话,其实是有一点矛盾的。他的创作基点——从我的理解来说——是其本人对于受限真实的一种审视和解读。但并不是说他就受限于此。他正是按照当下对于受限真实的思考路径去构想了一个未来的恐怖社会。那么他想讨论的事情其实是从反面上来说的,桑萨尔在采访的时候也有谈到:人类是不是真的就会走向这个恐怖的境地?并不是这样,我们一定还有别的出路,一定可以走向不是极权的社会。所以说,他的这种描写牢笼其实是为了走向牢笼外。不是吗?


有态度的留言


@愚翁斋


根据往复出现的历史波浪线,可知人类一直在如何生存的严酷现实中渴望和憧憬理想的乌托邦社会,但基本规率则往往是乌托邦思想给人造成更黑暗血腥的暴力专制。由是而令人困惑的是,历史的发展能预测如愿吗?

 

@僧僧


小时候看一千零一夜,其中一个故事写到男主来到一座岛发现岛上所有的人都变成了石头,结果原因是他们信仰拜火教??当时觉得不能理解,还没有信仰自由了?

 

@韋建誠


这世界之所有美丽在于她的多样性。从前的"统一思想,统一意志"是会导致真正的灾难。

 

@ No.24


接下来会有《2048》、《4096》么?



编辑部讨论小结


@柏琳


可能自己历史、政治的知识构架没有把桑萨尔谈话的内容判断得很好。

 

@张畅


做得比较好的是把《2084》要表达的思想、观念很清楚,但作者的面貌可能模糊一些。

 

@张进


《2084》跟《1984》相比较的内容可以更延伸一些,让读者从更纵深的角度了解书中表达的世界。



看过精彩的讨论之后,你是不是也想参加下期的读书会?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新刊读书会群


与作者和众读者一起聊新刊


下周四(3月30日)晚8点正式开始(限100人)


下期分享内容是,关于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自传三部曲:特立独行的逆流者(《人的自我完善,必然通过自我摧毁来实现》



点击图片,阅读本期新刊


本文作者:出现名字及昵称的各位;整合:彭丹;编辑:木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