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田看投资
不端不装,有梦有趣,做一个最会写财经段子的清华理工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小田看投资

【重磅】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及新三板的竞争对手来了!香港联交所拟设创新板

小田看投资  · 公众号  ·  · 2017-06-18 10:48

正文

✎exchange

昨天, 香港交易所( HKex )刊发了两份文件,一份交易设立创新板,一份检讨创业板

什么意思呢?

阿里巴巴上市的时候,曾经就 AB 股的问题(也就是说,同股不同权,有的股份拥有的表决权超过其他类型的股份)和联交所沟通多次,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后来阿里巴巴赴美 IPO ,香港交易所痛失大单。很多科技公司,比如京东等等,都存在 AB 股的需求。比如刘强东虽然持有的股份不多,但是其控制的表决权却占绝对多数。美国硅谷许多公司,都有这方面的需求,间接影响到了中国的科技和互联网企业,使得 AB 股成为一个行业的通行惯例。香港联交所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下定决心要改变上市规则。

香港交易所官方表示,其刊行两份文件的目的,是“ 拓宽香港资本市场上市渠道,让更多类型的发行人能够来港上市,提升联交所旗下市场的质素和巩固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竞争力。

对中国企业而言,这次香港方面出台的新规,将极大利好各种新经济行业和高增长型的公司。

哪些呢?


第一、已经盈利了,但是有特殊的股权要求的公司。

这个我们前面提过了,主要针对的就是阿里巴巴、京东等类型的科技公司。腾讯在香港能够达到两万多亿的市值,已经充分说明,香港市场对于科技股的偏好,以及香港市场能够支撑起一家三四千亿美元市值公司的流动性。美图在香港市场的 IPO 表现,也给很多内地的科技公司信心。对于已经盈利的科技公司而言,既想要控制权,又通过稀释股份进行融资,不用远赴美国,在香港交易所创新主板 IPO 即可。可以这么说, 2015 年上交所战略新兴板没有推出,现在香港交易所创新主板抢先了,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竞争上,又落后了香港一步。


第二、未能盈利的高成长性企业。

国内许多未能盈利的高成长性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但是新三板的流动性肯定不能和香港交易所相比,其国际化程度亦达不到香港的水平。香港交易所推出的创新初板,可以让国内目前 VC/PE 扎堆的独角兽企业,获得一个良好的退出场所。比如说目前国内的共享经济、直播、团购、外卖等等企业,在美国上市恐怕还有困难,但是在香港却可能获得批准上市。也就是说,滴滴、美团、饿了么、 ofo 等等,这些机构既拥有很多美国投资者,又有很多内地投资者,对他们而言,选择香港上市,一方面资本市场对他们的业务模式更加熟悉,另外一方面,香港市场科技股极其缺乏,不像美国有很多科技公司可供选择,因此,配置上的资金需求可能会更多一些,对他们而言,在香港上市的好处不言而喻。

如此一来,对国内许多新三板挂牌企业而言,如果可以考虑在香港上市,在新三板挂牌的意义就锐减了。我前几天写一篇评论,讲到一个朋友的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但是因为一场并购行为,需要股转系统审核的时间竟然长达 6 个月,严重耽误了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新三板在制度建设上,目前且不说没有释放制度的红利和投资者资源,其严格的审批流程把一个纯粹市场化的交易场所拉到了行政审批的低效里面,对已经在场内挂牌的企业实际上很多时候不仅没有起到帮助的作用,反而拖了其后腿。

香港创新初板的推出,对新三板而言,竞争更加剧烈了。


第三、已经在国内上市,但还没有在香港二次上市的公司。

根据香港联交所的规则,中国内地公司若将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现行体制下是不可行的。规则修改之后,这一限制可能会被突破。对许多内地上市公司而言,在香港二次上市的好处非常多。首先,目前 A 股市场对再融资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上市公司想要在 A 股市场融资进行并购,麻烦很多,如果能在香港融资,将会便利许多,促进更多的并购。第二,香港市场融资属于境外融资,资金可以用来并购境外主体,将使得许多跨国并购行为得以顺利开展。国内即便成功融资,想要进行海外并购,还需要将资金汇出,需要取得一系列监管部门(商务部、外管局等)的审批。第三,在香港二次挂牌有利于境内上市公司国际化,二次挂牌后,拓宽了境外融资渠道,既可以股权融资,也可以债权融资(境外资金成本低于境内),上市公司将会更加游刃有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