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国务院常委会决定,采取减税、定向降准等手段,激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看到降准这两个字,有的人第一感觉就是货币放水和房价上涨,事实果真如此吗?
国庆前,在国常会上喊话“降准”,有人就以此为题,大喊货币放水终于来了。
一提到降准,有些人想到的就是放水,接着想到的是房价上涨,可问题是房价真的会涨吗?
国庆前,才刚刚迎来楼市限售范围扩大,防止价格上涨,如果把总理喊话“降准”解读为促进房价上涨,这就太低估我们领导的智慧了。
事实上,这次的“降准”是“定向降准”,不是大放水;而房价这件事已成定局,再讨论涨跌已无意义。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先做点金融常识的普及。
这次国常会提到的“降准”并不是放水的那个降准,而是“定向降准”。
首先,大家平时理解的“降准”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简称,主要作用是释放流动性,这种降准是大放水,是大面积的流动性释放。
那为什么会有“存款准备金率”这东西存在?
我们平时把钱存在银行,而银行是靠存贷款利差吃饭的,所以银行会把这些钱向外贷出。但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突然把钱取出来,银行没钱怎么办?
所以,银行不能把钱都向外贷出,需要留下部分的钱,用来应对民众大量取款的情况出现,避免造成挤兑。
这部分留下的钱就是存款准备金,这些钱占存款多大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为了保证这部分留下的钱不会被银行私自挪用,按规定是要放在央妈那里的,让央妈代为保管,其实就是相当于把这部分的钱冻结住了,“降准”就是把“冻结”住的钱放出一些出来。
打个比方,原本每100元存款需要放20元在央妈那里,剩下80元可以投向市场,降准后,则只需要放10元在央妈那里,有90元可以投放,市场是不是就多了10元流动性。
降准后,央妈那里多出来的存款准备金就会向市场释放;同时,既然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民众后续在银行的新增存款作为准备金的就不用那么多了,这样一来,银行可以拿出更多的民众存款用来放贷。
现在大家知道了吧,降准增加了市场上流动的钱的绝对数量,而且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这些钱会被放大很多倍,最终结果是市场上流动的钱会更多,形成放水效应。
那国常会提的定向降准又是什么?
定向降准就是在特定的方面降低存款准备金,注意哦,是“特定方面”哦。
就像“房贷加息”一样,也就是定向加息,只是提高了房贷利率,可不是“全面加息”。
这次的“定向降准”,是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等贷款增量或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
只有针对小微企业进行贷款的商业银行才能定向降准,而且还要达到一定的贷款增量或余额比例,其他的别想了。
言下之意,由于加了很多前提条件,“定向降准”是不可能造成大放水效应的,更不可能因此推高房价。
此降准非彼降准,别被人忽悠了。
其实,我想说,“定向降准”并不是新的政策,早在2014年就已经提出来了。
这次只是在原基础上扩宽政策的范围,把对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和创业担保等加入定向降准范围。
只是现在提出定向降准,时间点确实很特殊,既是大会前夕,又是在发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一文之后。
但本质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今年国家金融系统去杠杆,信贷一直是收紧的,小微企业贷款比较难,加上环保整治,很多小微企业因生存困难被迫关门。
结果人心惶惶,不知所措,不少企业陷入困境。
这就有违去杠杆的意义了,如果小微企业都被迫关停了,就会影响社会稳定。所以,这个时候需要稳定人心,通过释放一点利好来帮扶小微企业。
当然了,央妈定向降准,也可以因此扶一把商业银行,毕竟有些商业银行现在坏账也不少了,需要多点资金来周转。
所以,定向降准跟房价没毛线关系。
当然了,这些因为定向降准而手头又多了一些钱的商业银行,会不会拿着这些钱又放给房地产呢?
这个就难说了,毕竟银行跟房地产行业千丝万缕的关系。
但要说因为定向降准而直接刺激房价上涨,那是扯淡。
既然都已经扯到了房价,那房价未来会如何,其实现在这个节点讨论房价涨跌已经没意义,因为楼市已经进入了实质意义上的“冻结”状态。
首先是去年国庆前后开始,十几个城市步调一致地开始出台限贷限购政策,这里面包括了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
我记得当时我写这篇文章时,用了一个词语,叫“楼市涨停板”,就是楼价冲高了一波,得缓一缓高位横盘,然后再继续收割。
而去年国庆那一波楼市调控开始,持续至今,没有丝毫松动。唯一的区别是,不同的城市出台这些政策的时间顺便有些差别。
毕竟每个城市去库存的进度不一样,当地的民间资金购买力也不一样,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不一样,这些因素都是造成楼市调控政策实施有先后的核心因素。
以这样的节奏,全国各地实施楼市调控至今一整年,可以说一线城市以及今年初暴涨之后的重点二线城市,以及一线城市的郊区,已经几乎冻结了。
接下来其实就是三四线城市,以及更偏的地方,这些地方的房价或许还会涨,毕竟这些地方的政府财政和商业银行烂账更多,得把库存去掉一些,才能保证房地产、银行和政府的利益最大化。
但我估计这些三四线城市明年房价也是会停下来的,如果市场依然疯狂,政府也会实施更严格的调控政策。
政府为什么要实施这么严格的调控政策?
因为大家都是韭菜了,一次性割完了,还玩毛线啊,财政收入都无法保证了。而且理论上民众加杠杆过高,风险也跟着大,还是要控制。
其实每一次的楼市调控,都是在不断筛选购买人群,是对资金存量的筛选,是在不断割“长得比较高”的韭菜。
所以,大家想想,如果以这样的方式演绎下去,房价会跌吗?
不会!因为那些限贷限购、限价限售……各种限制,等于是在冻结楼市,冻结了就等于成交量直接下滑,甚至很多是无法成交的。
我们学经济学的人都知道,无法交易的东西还能叫“商品”吗?显然是不能的。没看到现在都不叫“商品房”了吗,都叫“不动产”了!
既然以后无法交易或者非常难交易,你现在去讨论涨跌还有什么意义,涨了你也卖不了,跌了你也卖不了,房子以后真的就只是拿来住的。
当然了,如果没房子的,又有能力买而且想买的,别犹豫直接买,不用等。但是投机投资的那种,就不要进去套牢了。
到了这个节点,不要再去讨论房价涨跌了,一切已经成定局。我之前讲过,哪怕涨跌20%~30%又如何,像一线城市你还是买不起。
房价也不会崩盘,因为房地产税在路上了!
延伸阅读:楼市的博弈
楼市正在博弈,一头是金融市场细水节流,另一头是住宅市场如饥似渴,大房企的激进扩张、购房者的亢奋彷徨、政策走向的扑朔迷离,三者角力,会有怎样的变数?
市场已到转折的关键时刻,或存在三个疑问:
去杠杆,监管是否用力过猛?
去库存,供应能否触底反弹?
抑泡沫,房价会否明降暗升?
我们试图解答这三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