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快速发展,赛事数量迅速增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仍面临供给总量不足、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市场潜力未充分释放等问题。日前,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体育总局、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卫计委、人民银行、工商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行动方案(201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旨在着力推进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扩大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赛事供给。为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行动方案》出台的背景和意义,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刊登几位体育产业专家对《行动方案》的解读。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黄海燕
近年来,伴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出台,以及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的取消,我国马拉松和自行车等赛事呈现井喷式发展,群众参与赛事的热情空前高涨,社会力量办赛积极性明显提高,马拉松和自行车运动已成为推动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引擎和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以马拉松和自行车等为代表的体育产业正迎来高速增长期。近期,《行动方案》的印发为相关产业发展开辟了宽阔的道路,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众所周知,体育产业高度发达的美国拥有着世界六大马拉松赛中的三个,其中波士顿马拉松是全世界最古老的马拉松赛事,也是全世界跑友心目中的殿堂级赛场。如此优秀的赛事环境使得马拉松成为美国人民最受欢迎、参与度最高的体育项目。据统计,美国约有5400万人参与马拉松运动,占总人口的18%。2015年有项调查,在美国受青少年及青年喜爱的户外活动中,跑步、慢跑、越野跑排名第一,每位跑者平均每年参与97.4次;第二名为骑行,包含公路、山地、极限小轮车,每位骑行者平均每年骑行76.5次。针对这两种社会普及度较高的运动项目,美国还出现了“跑骑合一”的现象,缅因州伊丽莎白角的“海滩到灯塔10公里”赛是美国提供自行车服务的赛事之一,选手可以先把自行车骑到终点,然后一起坐组委会大客车到起点,比赛结束跑到终点后正好可以骑车回家,以减少赛后交通堵塞。
为什么马拉松和自行车运动能如此迅速地普及开来?首先,进入门槛低,没有复杂的技术技巧,没有深奥的规则限定;其次,装备要求低,一双跑鞋就可以开启马拉松之旅,一辆自行车就可以破风前行;再次,没有运动场地和设施要求,不需要场馆、球房,不需要球桌、篮架等器械,宽阔的城市道路、蜿蜒的乡间小道、起伏的盘山公路都是天然的运动场。
体育赛事审批权取消后,路跑、自行车等参与门槛较低的赛事受到人们的热情追捧。近年来,马拉松和自行车运动在国内也掀起一股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路跑运动爱好者已超过3000万人,骑行爱好者已达800万人。2016年全国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备案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达328场,147座城市举办了马拉松赛事,较2015年增加了194场,全国参加全程及半程马拉松项目的总人次达120.1万。2016年,我国各类自行车赛事活动多达3400场,国际性赛事、业余赛事和群众赛事呈现井喷态势。此外,单一的竞技赛事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人们开始追求赛事过程中的娱乐性,于是出现了彩虹跑、泥泞跑、荧光跑、慈善跑、越野跑、光猪跑、主题骑游等既与跑步、自行车相结合,又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型赛事。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马拉松、自行车赛事在引领项目产业发展中将表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职业赛事和群众性赛事规模将继续增加;第二,群众参与赛事的人数将进一步扩大;第三,赛事的市场化、商业化、娱乐化程度将逐步提升;第四,赛事对举办地的体育和相关产业带动作用逐步彰显。
马拉松、自行车等项目的热潮和参与人群的激增无疑是可喜的,但体育赛事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能被忽视。相比之下,我国马拉松、自行车运动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赛事活动内容不丰富、服务创新度不够、市场供给与有效需求失衡的矛盾。伴随着我国健身休闲新时代步伐的迈进,“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推进,我国马拉松和自行车运动的消费需求将日益增长,呈现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在政策、需求的双轮推动下,马拉松及自行车运动产业将不断呈现出全民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行动方案》的出台正逢其时,针对支撑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体育消费水平不高、体育市场发育不成熟、体育赛事等产品的价值尚未充分挖掘等问题,本次《行动方案》提出的措施,都是立足于实、着眼于市场关注的具体举措,对解决当前办赛参赛的“痛点”对症下药,对进一步加大马拉松、自行车赛事的“放管服”改革力度,以及社会力量办赛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都将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相信以马拉松、自行车为代表的群众性赛事,将迎来一波让人心跳加速的快速发展期,以这些重点项目为带动辐射和引领示范,也将有力促进相关体育项目和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首席体育官秉承产业发展规律,深入体育核心资源,脚踏实地,精耕细作,为助力和推动体育产业健康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