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东方家庭教育
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德州日报  ·  已确认!当场击毙 ·  3 小时前  
德州日报  ·  已确认!当场击毙 ·  3 小时前  
军武次位面  ·  冲锋衣这种东西!100元和1000元差别有多大! ·  3 天前  
每日英语  ·  每日谚语 |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东方家庭教育

看了复旦教授抑郁症儿子的故事,我决定送给女儿三样礼物……

新东方家庭教育  · 公众号  ·  · 2025-01-28 07:00

正文

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作者: 主创团·小番茄

前段时间,看到知名心理学家贺岭峰教授的一段视频。

复旦大学一对教授夫妇把儿子带到他面前,这个男孩14岁,患有抑郁症,已经割腕、跳楼好几次了。

实在没办法,父母带着儿子找到了贺教授,想让他和儿子聊聊。

男孩问:“贺老师,你说人是不是早晚会死?”

贺教授说:“是的。”

男孩说:

“我现在14岁了,我爸爸妈妈是大学教授,所以我从小该吃的、该玩的、该去的已经都经历过了。我觉得人生也没啥遗憾了。

我现在不死的话,明年就要参加中考,考不上好的学校呢,我爸爸妈妈会觉得很丢脸。考上好的高中后,还要考好的大学,考上好的大学还要读硕士博士。我再怎么读,也不一定读得过我爸我妈。

我就是读成他们那个样子,你看他们俩都是大学教授,现在不也就活成这个鬼样子吗?不也就是个社畜吗?你看他俩,夫妻关系也不好,整天吵架、冷战,有啥意思?

你看像我这样的性格,出去以后老板保证会PUA我,然后我还要遭受社会的鞭打,以后结婚生个像我这样的小孩让人操心。

我干嘛一定要被社会全部都折磨一遍以后再死呢?早晚是死,我现在死了不挺好的吗?”

贺教授听完孩子一席话后,竟然被说动了:“确实,生活如此艰难,活着是没啥意思。”

“不过,那你天天打打游戏也好啊!”

男孩答道: “打游戏也没啥意思,我啥游戏都打过了,也就那么回事。”

看完这段对话,我从心底感到一阵刺痛。

我们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真的只是抑郁症这么简单吗?
北京大学 副教授徐 凯文,在第九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的演讲曾引发关注, 他将这种心 理状态统称为: “空心病”。

一个典型空心病的孩子这样描述自己:

“我感觉自己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时不时感觉到恐惧。19年来,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也从来没有活过。”

空心病看起来像是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医院诊断,一定会被诊疗为抑郁症,但问题是,所有的药物都无效。

还记得几年前,那篇火爆全网的《北京第一代鸡娃的血泪史:鸡了20年,还是归于平凡》吗?

作者王食欲从小就在妈妈的鸡娃之路中长大。

刚上小学,王食欲不仅要恶补学科知识,还有去上绘画班、科技班、古筝班和芭蕾班等兴趣班,只为了以后在未来的升学中加分。

小学四年级时,妈妈就开始为王食欲筹划“小升初”,课外班只保留了古筝。

她的周末特别忙,除了吃饭,其他时间都在上课,同时还要完成学校及9个冲刺班的全部作业。

她也曾痛苦万分,问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妈妈说:

“考上好初中,就能考好高中,就能考好大学,就能找好工作。”

初二那年,她喜欢上了写作,还偷偷写了十几万字。

被妈妈发现后,曾严令禁止,认为女儿应该先将精力放在学习上。

从那之后,王食欲的精神状态不太好,还经常头疼,对未来充满绝望。

直到后来,她在机缘巧合下考入了北京四中,这里的教育理念非常超前,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王食欲才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丝快乐。

可是她的内心始终有根紧绷的弦,只有学习和工作,能让她心情舒畅。

乃至于后来,她在英国留学的时候经常彻夜失眠,大半夜给妈妈打电话哭诉:“妈妈,我不想活了,活着实在没意思!”

甚至有一天想要跳海自杀,还好当天因为天气原因,那条船封闭了所有的甲板才作罢。

这一代的孩子可以说是接受着最好的教育,享受着最好的物质条件。

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却似乎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贫瘠。
不由地想起了我自己的女儿,我和队友都毕业于知名985、211大学,工资福利都算不错。

我们从小就竭尽所能让女儿吃好的穿好的,上最好的小学。

女儿今年上初二,在我们的期待下也一直不负众望,稳定保持在班级前五名,还弹得一手好钢琴。

可最近几个月,女儿经常闷闷不乐,做什么事情都兴趣缺缺。

上周吃饭时,女儿还忽然问我:“妈妈,你说人活着有什么意思?”

我当时劝她别多想,好好学习,长大了自然会觉得人生有意思。

如今看来,实在让我忧心不已。

一个内心匮乏、对自我毫无认同感的孩子,哪怕再优秀也难以体会到人生中的幸福感。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远离空心病呢?

视频最后,贺教授问那个男孩:“你觉得现在生活中还有啥有意思的事?”

男孩摇摇头:“也没啥,但我每个周末会去猫咖啡馆做两个小时的义工。”

贺教授追问:“为什么呢?”

男孩说:“因为喜欢猫。”

等他们聊完后,贺教授对孩子的父母说:“你家孩子说得很有道理,我没法说服他。”

父母急了:“您都说服不了他,那可怎么办呐?”

贺教授回答:“要不你给他养只猫吧,我觉得人不一定能留得住他,但猫没准能留得住。”

最后他总结道:你若要一个人活得有意义,就得让他跟这个世界建立链接。
作家梅拾樱曾说过,我们与世界的链接包括三大方面:

一、与人的链接。

二、与自然的链接。

三、与物的链接。

与世界的链接越深,越活得有意义感。

结合以上这三点,我决定送给女儿三样礼物,帮她建立与世界的链接。

  • 一场长途旅行——建立与自然的链接

沈华清教授说: “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关在笼子里养大的。

幼儿园是笼子、小学初中是笼子、高中更是个笼子。”

许多孩子被困在学业中,缺乏真实的生活经历,这很容易让人的内心变得匮乏。

所以,放假期间,我特意带女儿去新疆玩了一大圈。

我想告诉她,人生不止有作业和课堂,还有诗和远方。

女儿看到了高山湖泊和草原,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们还住在本地特色的民宿里,体验到了不同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

回来之后,她一直特别激动,还跟我约定说下次还想看看冰山和沙漠。

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去旅行,这可以帮助孩子充分打开感官,扩大认知范围,丰富内心。

  • 一双舞蹈鞋——建立与物的链接

看过这样一句话:

“当你的人生有一个爱好,你永远不会孤单,不会绝望,这真的很宝贵。”

女儿其实一直很喜欢舞蹈,只不过因为上了初中学业繁重,在我的要求下被迫停止了舞蹈兴趣班。

但我不止一次看到女儿偷偷在屋里对着镜子跳来跳去。

所以,这次我特意把一双美丽的舞蹈鞋送给她,希望她能把这份爱好坚持下去。

我想,一个孩子应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爱好,譬如:足球、舞蹈、画画等等。

一个有爱好的孩子,他的生活必然是鲜活的、生动的,他的精神也必然是充实的,有意义的。

就像王食欲,在她最无助和绝望的时候,妈妈建议她去做最喜欢的事——写作。

她照做之后,果然精神状态开始恢复,人生也越来越松弛。

有的时候,一个爱好对孩子来说就是人生良药,足以治愈一切灰暗。

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家长就可以留意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帮他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