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京师心理大学堂
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志红  ·  慢热的女儿,活出了我理想生活的样子 ·  19 小时前  
陈忻儿童心理  ·  《从心理解孩子》课程简单介绍(2025春季班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京师心理大学堂

面对当街打孩子的父母,你会挺身而出吗?| 不道德行为的产生与面对

京师心理大学堂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8-07-26 22:01

正文

京师心理

大学堂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矛盾与压力扑面而来,社会上的不道德行为似乎越来越多,你或许看到过有人随意评论女性的身材和衣着,话语的低俗和其中隐含的歧视让人不适;你或许看到过当街殴打孩子的父母, 丝毫没有考虑孩子的尊严和立场……心理学中的哪些理论对这些现象的增加做出了解释呢?

被社交媒体和压力安排 | 不道德行为的产生

首先是班杜拉提出的著名的“ 观察学习 ”,该理论证明了“榜样行为”惊人的影响力。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发展,观察学习来得更为容易,特别是当你看到名人明星等公众人物做出了不道德行为却没有受到应有的惩戒时,观察学习或许已经悄然发生。

另外, 挫折-攻击理论 也可以作出解释,当人们面对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眼前的困难无法解决时,容易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举个简单的例子,那些公路冲突事件经常发生在交通拥堵的地区,可见压力给人带来的攻击性也是不道德行为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虽然以上理论解释了不道德行为发生的原因,却不能作为我们任由其继续发生下去的理由,在近期完结的一部韩剧《汉谟拉比小姐》中,主角女法官在面对上司对其衣着的不正当评论时,干脆穿上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滑稽服装质问上司,这样的穿着就是正确的吗?当她在地铁上看到有人意图骚扰女性时,马上出面制止,直言需要我报警吗? 这样的“汉谟拉比小姐”,具有怎样的特质呢?心理学领域最近的一项研究给出了答案。

你会成为“汉谟拉比小姐”吗?| 哪些人会挺身而出

这些挺身而出、为陌生人伸张正义的人,是更容易冲动,一时脑热所以打抱不平的吗?是更成熟自信,更愿意维持道德吗?来自法国克莱蒙奥弗涅大学的一项研究[1]证实了后者, 即那些在不道德行为面前站出来的人们,往往具有更高的利他主义倾向,同时也更自信。 研究者们跳过了情境对于个体介入事件的动机的影响(比如:旁观者效应),转而通过三个实验对那些自我报告会在不良行为面前挺身而出的人进行了人格分析。

在实验一中,研究者招募了291名澳大利亚学生,实验内容包括观看视频、报告介入意愿、评估道德愤怒和人格特质的测量。其中道德愤怒是道德情绪的一种,道德情绪[2]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和思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参与者观看的视频包含了各类不道德行为,比如其中一个视频中,一个人踢了几下啤酒瓶然后将其遗弃在道路上;在另一个视频中,一个人坐在长椅上向路过的女性比出粗俗的手势。在所有视频材料中,做出不道德行为的都是一个衣着普通的年轻人的形象。在观看完了这些视频后,参与者填写测量其“道德愤怒”的量表。随后,研究者询问参与者,如果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视频中的情况,他们会怎么做。研究者提供了毫无反应、表现出不赞成的样子、客气地提出意见、强势地提出意见等几种可能的行为,参与者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参与者同时也完成了一系列测试他们人格特质(如:利他主义、自尊)的量表。

在实验二和三中,研究者招募了更多的已工作的参与者,实验流程大体与实验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为了使用多方法进行实验,实验二中研究者将材料改为了插图加文字;为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测量,实验二和三的参与者均来自法国;为了得出更明确的结果,实验三根据实验一和二中那些与是否会挺身而出显著相关的特质进行了针对性的测量。

三个实验的结果都显示: 那些在自我报告显示会挺身而出的参与者具有更多的积极品质,比如自信心、社会责任感和独立性,并且能更好地控制情绪。 要说明的是,文章开头所述的本身强势的人更容易挺身而出的结论在这项研究中被推翻了,同时共情能力、职业、性别和自尊也与此无关。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们结果中总结出的特质刚好与爱抱怨的人相反,这些人具有高的助人意愿、自信、高的社会地位保障和成熟的情绪管控能力。另一个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3],发现 那些更有改变事物的能力的人,更可能在不道德事件面前挺身而出。

当然,对于这项研究的结果我们需要辩证性地看待,它完全依赖参与者的自我报告,而没有测量具体的行为。可能受参与者的自我认识偏差影响,还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探讨人格特征和个人意愿的关系。

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 对不道德的行为表示不满,或是干脆出面制止,是我们改善社会环境最直接的方式。 请不要对挺身而出感到惧怕,如果你喜欢帮助他人,如果你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你已经具备了“汉谟拉比小姐”的特质,接下来只剩下付诸行动了。就像《汉谟拉比小姐》中的台词, “虽然看似以卵击石,但惊人的是,极其偶尔地,世界会被改变。”



学堂君

小时候的学堂君,在面对有人插队时会理直气壮地告诉对方不要插队。但随着年岁的增加,在面对类似这些“小小的”不道德行为时,会因为产生了“我这样是不是多管闲事"、”好像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个人看起来好凶ta会不会揍我“等等想法而最终放弃行动。


但这样的改变,真的是长大成熟了吗?还只是....变怂了。


最近公益圈、公知圈、高校圈以及媒体圈都相继爆出性骚扰事件。面对这些不道德行为,受害者们勇敢地站出来了。那些犯下错误的人,也终将迎来惩罚。学堂君由此联想到的是,如果在那些人第一次伸出咸猪手时就有人大声制止或者揭发ta们,是不是ta们后来就不会这么猖狂?


面对不道德行为,学堂君倾向于在能保全自身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出行动,或是表示不满,或是出面制止。沉默即是纵容,勿以恶小而容之。


参考文献:

[1]Moisuc, A., Brauer, M., Fonseca, A., Chaurand, N., & Greitemeyer, T. (2018).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ocial control: who ‘speaks up’ when witnessing uncivil, discriminatory, and immoral behaviours?. Br J Soc Psychol (1).

[2]任俊, & 高肖肖. (2011). 道德情绪:道德行为的中介调节. 心理科学进展,19 (8), 1224-1232.

[3]Rattan, A., & Dweck, C. S. (2010). Who confronts prejudice?: the role of implicit theories in the motivation to confront prejudice. Psychol Sci,21 (7), 952-959.




编译 | 柯基

编辑 | J16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编译,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直男 | 声控 | 小黄片 | 口红 | 心机婊 | 男女友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