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后悔这个,遗憾那个,也从来没有后悔来到呢喃。”
本文作者:月言
标题为作者拟定,图片与视频为小破手添加。
大一刚入学的时候,还没正式开始上课的第一周,我还在网上看各种攻略,打算趁这几天没课逛一逛南京,就发现舍友已经每天看网课、刷题、写代码、早出晚归地泡图书馆,至于她电脑上展示的画面,
我都看不懂她在干什么
。这段不起眼的大学开场方式给并不幼小但还年轻的我留下了极大的震撼和自我怀疑。
后来她的成绩令我望尘莫及,我越发知道我做不到那种极致的心无旁骛,高中时比别人稍微认真一点的态度,高考时运气好侥幸来到呢喃的成绩,放到大学这个更广大的平台,就是普通中的普通。
但其实普通也没什么不好的。
周围的人,从以前的老师,到家长、同学,都对我有着超越我真实水平的期待,以前我还能勉强够得上成为他人心目中的形象,现在却力不从心,只想做一个普通人,可能是被生活磨平了棱角,认清了现实,于是连最后那一点点小小的骄傲,都变成了
“求求了不要挂科”。
我也不知道怎样算普通,反正我是——上课会犯困,写作业偶尔拖延症,在学生组织里担任可有可无的部员,平平淡淡寥寥几条的志愿服务,没有什么竞赛获奖经历,运动会、音乐节的时候,在场边当一个沉默寡言的观众,偶尔上头了就跟着喊两句加油、唱两句歌词,等到一学期结束,没有挂科的成绩单就是最大的心安。
看向耀眼的同学,我也会向往他们的成功。可我又清楚,我会分心,会退缩,会犹豫,会放弃,热衷于各种与“卷”无关的事情,什么打游戏,旅游,看杂七杂八的小说,吃谷搞同人(划掉)。
我没有那么坚韧的心性,资质也普通,于是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一个普通人。
大一的时候,我在同辈压力带来的一次次降维打击中,认识到了这一点,
也曾崩溃过一段时间
。还好有朋友在,我们一块跨年,我带高中同学逛校园,拍照,散步,聊起各自的大学生活,说起各种各样的趣事、琐事、烦心事,那段时间一直焦虑得睡不着的我竟然难得地很放松,很快乐,好希望时间永远停留在这一刻。
后来就慢慢地想通了,接受了。
普通不代表我不配快乐,我当然可以快乐地普通着,这是最大的快乐,也是不平凡的普通。
十四亿人,你不能认为每个人都必须要成为爱因斯坦,对吧?但是
我可以成为普通的我,而不是普通的谁谁谁。
这个世界上总有人比我优秀也比我努力,我清楚。我是一个普通人,过着普通而平凡的生活,为每一次DDL焦头烂额,为每一场考试提心吊胆,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却选择了安于现状,没有做出改变的勇气。
回头看,我也走了很长很长的路,付出了很多,才得以站在这里,
不管是哭还是笑。这些经历过的犹豫、怀疑和内耗无人知晓,但我能听见过去的我在祈求未来的我,今天的我又在回眸看向过去那个挣扎的自己。
我会记得我的故事——这一路并没有鲜花簇拥,也没有掌声相随,聚光灯永远落在遥远的前方,我拼命地追赶,最后还是成为群像剧里一个小小的NPC,每天刷新在固定的点位,看着人来人往,偶尔欢笑,时常沉默。
但即使是NPC,即便我不是那么擅长学习,没有特长,不擅长社交,做不到像八爪鱼一样地一手抓这个一手抓那个,我也从开场一直走到了今天,走过了二十个春夏秋冬,不是吗?
这也很好啊,至少我发现前几天的天空很漂亮,路边的小猫很可爱,挽救了因为考试破碎的心,随手拍了照发朋友圈,竟然因此和很久没有联系的初中同学重新开始了交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
尸体暖暖的,真好啊。
退一万步说,都在他人的剧本里了,我当然是NPC,那都是别人的故事了啊喂!换到我自己的视角呢,我可能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没有金手指的小角色,唯一的观众就是我自己,即便如此还依旧兢兢业业地继续书写这个故事。
我会普普通通地度过我的大学生活,像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一样,会为了明天而焦虑,为了未来而迷茫,为了所谓就业前景放弃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物,也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喜大悲,会因为点外卖踩雷了而和亲友锐评三十条发誓“再也不点这家了”,也会因为在学校里帮访客指路收获了一句“谢谢”而心情大好,会因为同担在我文下的留言傻笑半天,还会因为一个好天气而重振旗鼓。
我的生活就是这么单纯普通,我自己也觉得称不上“前途光明”,但是好吧,也没想得那么糟。
毕竟这里是南哪嘛,我后悔这个,遗憾那个,也从来没有后悔来到呢喃。
普通的我能来到不普通的南大,幸事也!
就像《日常》广为人引用的那句话,
“我们所度过的每个平凡的日常,也许就是连续发生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