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发生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这样的医疗暴力谁来管?
来源:医脉通;作者:常乾坤
近日的“红黄蓝”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上对此类现象的愤慨、谴责与怒骂,引起了巨大的施压追责效应,这无疑将是规范幼儿教育行业的里程碑式事件。然而在医疗界,医护人员也存在着被暴力伤害、辱骂等种种问题,这是医疗界的“红黄蓝”现象。就在11月23日,知名博主@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 在微博上爆料了一则抗拒医生治疗,辱骂医护人员的事件。
视频截图
事情发生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周心内科医生在给一男性患者注射药物时,采用药+葡萄糖+胰岛素注射,医学上是完全正常的药物注射方法,该患者认为自己有糖尿病不可以用葡萄糖,又死活不听医护人员解释,在心内科医生办公室,当着十几名医生患者的面,男子共骂了十二句XXX等脏话,声称自己是要账的,120也收拾不了他,砸过好几回医院,院长都害怕他。医生最终未敢多言,该男子已于昨日出院。
面对这样的事情,引人深思。
像这位患者自以为是的态度,皮相之见的认为患有糖尿病就不能输葡萄糖液,质疑医生的行为,这是多么的无知与滑稽。而不少同仁在从业中,也时常会遇到此类事件,指点医生如何治疗的,不听医嘱随便停药的,指责医护别有用心的……只要不听他们的“建议”或“指示”,就会惨遭辱骂、甚至拳脚相向。没有问题还好,有了问题还得医院或医生背黑锅,由此产生的纠纷又将让当事医生麻烦缠身,这实质是医患之间的不信任、不理解、不和谐,受伤的医护人员,最终受害的更多的患者,这不得不说是种悲哀。
肆意辱骂他人,不管在哪个行业都是不允许的、不道德的,何况他骂的正是为他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长期以来,我们总是认为只有身体受到了拳打脚踢才算是医疗暴力,才会对医护人员造成伤害。殊不知在某些时候,语言上的刺激比刀子还利、比拳头还狠,心灵上造成的伤害并不比身体上的轻。2015年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数据显示,59.79%的医务人员遇到过语言暴力。另一份权威调查显示,75.6%的护士遭受过包括责骂、谩骂、辱骂在内的语言攻击。
该事件中,男子辱骂的行为早已是恶劣的人身攻击,但最终相安无事的出院,可以说是现实的缩影。我们试想,若他骂的是某些个行业的,还这么轻松自在吗?今年4月21日,台当局“立法院”通过“医疗法”修正案,将“公然侮辱”纳入妨害医疗业务执行范围,未来若对医护人员有辱骂等行为,可处3万元到5万元(新台币)罚金。因此,不管是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还是医院管理者,又或者医护人员自身,都应当对这种“软暴力”进行抵制,健全法律法规,留存证据、进行起诉,使暴力者受到应有的惩戒。
面对一次次发生的伤医辱医事件,我们总是说要严惩、要改变、要尊严,可是这依旧改变不了屡见报端的悲哀事件。防备举措都被一一想起来了,列入黑名单、入院需陪护、医院设安检等,但却无济于事。行业内义愤填膺者无数,社会上认为死有余辜的大有人在。长此以往,医患消息与认知的不对称,再愤慨的心情也早已麻木。反观本次的“红黄蓝”事件中的群众关注与愤慨程度,认真、严肃的氛围,无异于一场幼儿教育行业变革前的思想大讨论、大反思。那么,笔者不禁想知道何时医疗行业暴力发生后,也能被如此的传播与思考,进而采取实质性的改进举措,让施暴者无处遁形,让预谋者引以为戒,让无知者产生畏惧。
不管是教育行业,还是医疗行业,都应当算是社会中的公益性质的行业。而如今,我们都在严厉谴责暴力伤害的氛围中且行且思。愿孩童的成长氛围干净且被人保护,愿医护的职业环境安全且被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