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朗自学
自学就是孩子内在生命的自我生长;越小自学能力越强!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小朗自学

英国教育家夏洛特.梅森的18个教育观点,不可不读!

小朗自学  · 公众号  ·  · 2024-07-24 19:00

正文


Charlotte Mason(夏洛特.梅森)是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她的主要教育观点是 (摘录自《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系列丛书中文版):

01

1.儿童生来是人。

2.
他们不是生来性善、性恶,而是有向善或向恶发展的可能性。

3.
权威与顺服是两个方面,是自然而然的,必备的和基本的。

4.
两个原则受到儿童人格方面的限制,这条原则不应被侵犯,无论是出于爱或恐惧,暗示影响,或过度的自然欲望。

5.
因而,我们受限于三种教育手段——环境、习惯和思想。

6.
教育是一种情境,这并不是说儿童应该被孤立在所谓的“儿童教育”中适应和预备,应该让他在合适的条件下自由生活。把孩子的世界降低到“孩童水准”是愚弄孩子。

02

7. 教育是纪律,这意味着养成习惯是必须的,无论是心智或身体的习惯。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大恼的构造会对我们习惯产生适应。

8.
教育是生活,包括智力、道德和身体维护的需要。智慧由思想喂养,因而儿童应有宽广的课程。

9.
但心智不是思想的储存,根据赫伯特的兴趣原理,每一个思想存储在类似“知觉团”的地方。

10. 相反,儿童的心智童并不仅仅是储存思想的囊,用比喻来说,一个精神机制,具有求知欲求知欲是智慧的粮食,它能处理、消化、吸收思想,正如身体消化、吸收食物一样。

11. 两者地差异并不仅仅体现在语句上。赫伯特的理论强调教育高于教师,教育是知识的预备,知识以顺序呈现。按这个理论来教育,会使儿童沦为接收器的危险。而教师的座右铭是“儿童学什么与他怎么学没有关系。”

12. 但是,正常的孩子有能力处理各种知识,我们必须给他全面和广博的课程体系。注意,仅在这种情况下提供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即如果概念不先导人,事实就无法呈现。从这个概念得出的原则是—



03

13. 教育是关系的科学,即儿童与大量的事物和思想有自然的关系,所以我们必须开设体育、自然、手工、科学和艺术等课程,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书。因为我们的职责不是教给儿童所有的知识,而是帮助儿童能适应新的生存方式。

14.
应给予儿童道德自制和智力自制的能力,也即是使他们认识意志之路和理性之路。

15.
意志之路—应教给儿童:
1) 区分“我想”与“我愿”。
2) 有效的意志之路是使我们远离我们想要的但不合目的的事。
3) 使我们远离的最佳方法是:思考和做一些令人愉快的、有趣的事。
4) 通过这种方法,意志得到休息,然后会以新的活力开始工作

16. 理性之路—应教给儿童不要过于自信地依靠“他们自己的理解”,因为理性的功能是给出:
1) 数学真理的逻辑演示;
2) 被意志接受的原创思想的逻辑演示。

17. 因而,当儿童成熟后能理解这样的教训时,我们就应教给他们:作为一个人的主要责任是接受和拒绝一些思想和观点。为此,我们应教给他们行为举止的原则和适合于他们的广博的知识。

这三条原则(15、16、17)能使儿童避免思维不严密和莽撞的行为,避免生活中的不如意。

18. 儿童的智力生活和“精神”生活不能分离。


04

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有一句醍醐灌顶的话

教育是农业,绝不是工业!

吕先生说过:

教育的性质类似农业,而绝对不像工业。工业是把原料按照规定的工序,制造成为符合设计的产品。农业可不是这样。农业是把种子种到地里,给它充分的合适的条件,如水、阳光、空气、肥料等等,让它自己发芽生长,自己开花结果,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此极为认同,他说:

之所以 教育是农业,绝不是工业,是因为 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所谓办教育,最主要的就是给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适条件,让受教育者 自己发育自己成长。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工业原料没有生命,可任凭你随心所欲,按模制造即可。但就像 泥人师傅用模子按泥团一样,做出的泥人都是一模一样。 可是学生和孩子却绝不是无生命的泥团,这种生按泥人的教育一定会必败无疑。


学校的课程模式,不可避免地带有工业定制生产的色彩。规定 内容 和进度固然没错,但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理解进度,都有不同的知识建构的内在生命节奏。因此,在较为刻板的课程安排之外,一定要给予孩子个性化的考量。

教育孩子,真的不能只关注每天学完什么课程和掌握什么知识技能这类小目标,错把它们当做教育的大目标。一定要觉悟到唤醒孩子的心理内力才是教育的总目标。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生命力顽强的种子。只要用合适的方式,唤醒孩子的生命的内力,就能生根发芽,就能爆发出无坚不摧的力量。

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