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东西
智东西-聚焦智能变革,服务产业升级!作为智能行业新锐媒体,智东西专注五大领域:VR/AR;AI/机器人/无人机;智能汽车/智能出行;智能家居/物联网;智能穿戴/智能医疗,通过内容、活动、报告以及社群等方式助力“智能+”时代的创业和产业升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雷军称SU7Ultra车标是金的#】去年 ... ·  16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智东西

专用、类人形、人形全面布局:普渡机器人解答了具身智能商业化的终极命题

智东西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24-12-20 12:33

正文

普渡已成为行业首家完成专用、类人形、人形三种形态全面布局的厂商。
作者 |  程茜
编辑 |  漠影
智东西12月20日报道,12月19日,普渡机器人正式发布首款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PUDU D9,并即将开启预售。PUDU D9由普渡X实验室(Pudu X-Lab)研发,是该团队继类人形机器人PUDU D7,五指灵巧手PUDU DH11后,在今年孵化的第三款产品。
人形机器人PUDU D9集成了普渡在移动、操作、AI方面的多技术栈核心能力,具体来看:
    • 移动:PUDU D9双足行走速度可达到2m/s,适配楼梯、斜坡、崎岖路面等多种复杂地形,并通过算法优化兼具超轻步态与高稳定性。D9采用了普渡行业领先的视觉语义导航技术,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全面获取环视几何和语义感知信息,实时构建3D语义地图,可以全面深入理解环境,精准定位自身与环境的位姿关系,并根据任务自主规划路线,实现灵活通行及动态避障。

    • 操作:PUDU D9拥有两条7自由度机械臂,负载超过20kg,搭载11自由度五指灵巧手PUDU DH11,可灵活完成各类精细操作任务。基于普渡自研的全身深度强化学习算法,D9能够在丰富数据中快速学习进化,实现端到端任务规划及执行。

    • 交互:人形机器人PUDU D9采用普渡具身智能技术架构,融合多种数据驱动具身智能,并在大模型应用上采用“大脑大模型”与“小脑大模型”分离的策略,结合高精度的视觉、触觉、力觉、听觉传感器,D9可实现具身智能级别的多模态交互。

    伴随着人形机器人PUDU D9正式发布,普渡成为业界首家完成专用、人形、人形三种形态全面布局的机器人厂商。在商用服务机器人行业下半场,通过多技术栈的驱动,普渡人形机器人进一步解决了多种泛化性难题,填补了通用具身机器人商业化应用的最后一块版图。从类人形到人形,普渡机器人从商业落地的实际需求出发,为打造最具商业落地能力的具身智能找到了最佳答案。

    01.
    三种形态全面布局:
    客户需求驱动的具身智能


    9月19日,普渡发布了初代类人形机器人PUDU D7,随后又在10月发布了其11自由度五指灵巧手PUDU DH11,短短3个月之内密集发布并完成三种形态的全面布局,让业界看到了普渡强劲的研发活力。
    尽管人形机器人在正式商业化的道路上还有一段距离,但普渡机器人创始人兼CEO张涛认为,通过早期介入可以在技术成熟和市场准备之间找到平衡,为未来的商业化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他将普渡这种前瞻性的开发模式概括为“开发一代、储备一代、预研一代”。

    ▲人形机器人PUDU D9进行导购服务

    事实也证明如此,从类人形到人形机器人,普渡今年以来的两次重大发布并非临时的心血来潮,而是长期布局和研发积累的结果。早在2021年起,普渡便开始了足式机器人的研发,并曾于2022年上半年推出四足机器人D1。在技术层面,普渡采用强化学习的方式来开发足式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目前已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普渡对于机械臂的研发则可以追溯到更早。2017年,普渡推出了首款机器人欢乐送,作为行业内首款多层餐架式机器人初次定义了送餐机器人的形态。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欢乐送的demo曾经配有机械臂,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端到端配送。2018年,初代楼宇配送机器人闪电匣的研发阶段,普渡又再次尝试了在楼宇配送机器人上用机械臂按电梯的技术方案。如今,普渡已实现了机械臂关节、夹爪和灵巧手的自主研发,为其后续类人形和人形机器人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在长期的技术研发与市场反馈的过程中,普渡意识到,只有充分解决客户需求才是具身智能商业落地的基础,而这需要多技术栈驱动并行才能实现。张涛指出,行业正在从单一的自主移动向移动、操作、交互(AI)多重技术栈过渡商用服务机器人行业下半场,头部厂商正在引领多技术栈驱动的具身智能。
    具体来看,张涛将通用具身机器人的泛化性归纳为5个维度,分别是:单一操作对象的泛化性、工具的泛化性、环境的泛化性、不同任务的泛化性和不同构型的泛化性,这些维度共同构成了通用具身服务机器人商业化落地过程中的复杂挑战。

    商用服务机器人作为机器人行业率先商业化起量的细分赛道,未来想要实现更大规模的市场放量就必须要实现端到端的智能化服务。然而从客户需求的角度来看,当前行业仍然面临着诸多场景泛化任务难以解决的痛点。
    以餐饮场景为例,配送机器人送餐后的上菜环节仍然需要人工介入;酒店场景中,机器人可以完成迎宾和客房配送,但房间内的清洁与客房服务仍需依赖人工。对于清洁机器人来说亦如是,为清洁机器人配置工作站来完成添水和排污是当前市场上的主流解决方案,但这一方面导致硬件SKU种类繁多,成本高昂;同时现实中的酒店、商场等多数客户都不具备足够的改造条件及意愿,且改造严重影响美观,大大限制了客户价值的实现,上述诸多痛点亟待通过操作能力的提升来解决。
    不仅如此,商用服务机器人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往往需要通过IoT方式联通电梯、门禁等设备,然而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的法规不允许对电梯做硬件改造,只能和电梯厂商去做云端打通,而平均部署每部电梯的成本高达数万美金。对于一个高度全球化的行业来说,这将带来大量的重复改造成本以及第三方设备厂商的溢价风险,制约着服务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的规模化商业落地。
    现实中的客户需求决定了:机器人只有移动能力远远不够,要解决服务机器人跨场景任务的泛化性,必须加强操作能力。

    ▲PUDU D9在零售场景进行补货操作

    于是,从类人形到人形机器人,普渡聚焦通过服务机械臂提升机器人的泛化操作能力。通过机械臂和灵巧手的加持,机器人能够自主完成上菜回盘、按电梯刷门禁、开门敲门等泛化操作。清洁机器人能够自行加水、排污、倒垃圾、更换清洁组件,真正实现智能化无人值守。通过操作能力的大幅度提升,服务机器人免去了物理环境的重复改造成本,同时提升了跨场景任务的泛化性,这才是客户真正需要的具身智能
    自1966年第一款工业机械臂诞生起,60年间全球累计销量已达到450万条。一种观点认为,尽管工业机械臂使用了通用机器人的硬件结构,但碎片化的算法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关于工业机械臂的销量。而如今,得益于AI 大模型和技术的进步,服务机械臂首次让操作的泛化性具备了可行性,这势必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应用潜力,成为通用服务机器人全球规模化落地的重要抓手。
    如今,随着普渡人形机器人的发布,足式与轮式两种移动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以适配不同场景的客户需求。足式机器人相较于轮式机器人,在地形适应性上有显著优势,让客户有了更多选择。
    这背后的逻辑本质是,普渡的三种形态是通过用户需求倒推,在积累了移动、操作、交互三大核心技术栈领先优势的基础上,再将多元形态作为解决客户痛点的解法,而非“拿着锤子找钉子”的产物。三种形态的全面布局真正让通用具身机器人的商业化成为可能,而不再只是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这种客户需求驱动的具身智能为如何打造可商业落地的通用具身机器人指明了方向。

    02.
    多品类产品矩阵
    为全栈式具身智能带来新解法


    打造可商业化的具身智能的另一大关键要素是,多品类产品线的布局。
    今年5月20日,普渡机器人在其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首款面向工业配送的机器人PUDU T300,从商用服务迈向工业服务,普渡实现了服务配送、专业清洁、工业配送的布局。直至此次人形机器人发布,普渡率先完成了多品类产品+多元形态的完整产品矩阵布局。

    ▲普渡产品矩阵

    普渡的完整产品布局直指当下机器人商业落地的一大痛点当用户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复合型的发展趋势过去未被满足的场景需求亟待解决,多数机器人企业仍停留在过去传统的专业分工的角度,缺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产品服务和体验的能力和意愿。
    而普渡机器人在大量项目经验中总结了餐饮、零售、仓储物流、酒店、工业、医疗、教育、养老、公共服务等十大行业的共性需求后发现,事实上各行业的客户都有搬运、清洁和迎宾交互等复合需求,只有同时发展多品类的产品矩阵,才能解决场景融合下客户的各种痛点,为客户带来一致的使用体验。
    与此同时,由于目前机器人行业还没有统一标准或规范,导致不同公司的不同类型机器人在同一个客户现场无法实现相互调度和协作。现实中解决这个问题往往需要通过强势的甲方或集成商进行整体协调,但这通常是非标项目,协调成本巨大,几乎无法规模化复制。这意味着产品线单一的厂商势必会给用户带来零散的、割裂的使用体验,以及高昂的学习、使用、管理、维护成本。

    ▲大型交通枢纽(机场)多品类机器人协作

    以酒店场景为例,酒店是典型的复合型需求场景,同时需要迎宾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和进行客房送物的配送机器人;零售场景也是如此,超市除了需要机器人提供商品导购,也需要提供地面清洁和具有工业级搬货能力的机器人。普渡由于率先完成了产品矩阵的搭建,能够客户带来统一完整使用体验极大的增强了用户粘性
    而如今,伴随着多种形态机器逐渐进入市场,可以预见,同一场景下专用、类人形、人形三种形态机器人之间的协作将在不久的未来实现。尽管人形机器人自身具有高度通用性,但在一个包含三种形态的未来生态中,只有多品类产品矩阵才能够实现全栈式具身智能。普渡的多品类产品矩阵不仅能够提供更广泛的应用场景,还能够确保不同形态机器人之间的高效协作,这是普渡独有的、其他单一的人形或专用机器人厂商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

    就像苹果、小米的模式一样,由于普渡能够提供一站式产品,客户的学习、使用、管理、维护成本将大大降低,体验也会变得更好。当通用具身机器人真正迎来商业化的时刻,也必将带来客户的自发迁移和复购,这正是普渡多品类产品矩阵的优势所在。

    03.
    「Glocal」:
    难以复制的全球化商业能力


    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其商业化尚处于前沿探索中,成功与否不仅以单一因素决定,技术、数据、产品和商业化能力缺一不可。量产爬坡、客户验证、售后维保等环节是任何产品商业化落地的必答题。
    显而易见,普渡在专用机器人上积累了大量的Know-how,以其“产品7力”赢得了客户的广泛信任。庞大的出货量和渠道积累意味着普渡在机器人行业拥有了足够多的客户资源,长期的项目经验让普渡在数据及技术的积累上拥有绝对的优势,而现有客户资源无疑可以很大程度上直接复用到人形乃至类人形机器人产品成为现成的基本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