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子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弘扬中华道家文化,替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51好读  ›  专栏  ›  老子道德经

王阳明:认清自己,才是最顶级的智慧

老子道德经  · 公众号  ·  · 2024-10-31 06:00

正文


大家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人人自有定盘针,

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

枝枝叶叶外边寻。

【微信公号:老子道德经】

心学大师王阳明认为,人生的是非成败不在于外物,而是源自本心 成功是没有捷径的,一个人只有认清自己的内心。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事半功倍。

人贵有自知之明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认清别人,您就是智者;认清自己,您就称得起“圣明”了。

认清自己,战胜自己从鼓至今都不容易,王阳明就是一位这样凤毛麟角的圣哲。

除却哲学成就,他也曾经带领精兵,在短短几个月内,荡平作乱数十年的匪患,却坦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正是因为时刻保持这种清醒的自我认识,才使他成为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大圣人。

没有自知之明的人,认不清自己的真实实力,并且经常被他人的过誉所蒙蔽。这类人受到的褒奖越多,自我膨胀就越严重。最终很容易自不量力,捧杀自己。

春秋时期,除却我们熟知的春秋五霸,其实还曾经有个实力弱小的息国。

那时,郑国和息国睦邻相处。一年,息国仅仅是为了一件小事,就和郑国翻脸了。

息国国王要讨伐郑国,就召集大臣来商议。

大臣们纷纷提醒国君:"我们的威望比郑国高吗?我们的国力比郑国强吗?"

息国国王对这些劝说一点也听不进。他下令要全体兵向郑国发起袭击。郑国立刻出兵迎战。最后,弱小的息国自然被更加强大的郑国杀得打败

不自量力又分不清敌我的息国,在此战之后没有多久,就被楚国消灭了。

做人,不想吃大亏,就要有自知之明

做事,不想跌跟头,就得量力而行。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王阳明《传习录》

艰难困苦,其实是磨砺心灵的良机。

在芸芸众生之中,我们都不是圣人。只有经历挫折的磨炼和困难的考验,才能真正认清自己,着眼人生。

回首自己的青春岁月,您是否有过这样的念头:

为什么我每天都流着汗水辛苦的奋斗,却依然活成了一副平凡的模样?

凭什么哪些看上去更轻松的人,却能靠一个出身就拥有更顺遂的人生?

执念,嫉妒,攀比,模仿。不过是于事无补,又徒增痛苦的肤浅。这无法帮助您改变处境。

说句现实的,攀比这种愚蠢的念头,也只有愚人对此念念不忘。智者只会与自己比较,心之所念,不过就是超越自我。

《汉书·礼乐志》中写道: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

只有认清自己,找准自己的方向,才能有所成就。

因为嫉妒别人的成就,而沿着别人的足迹前进,就算你在这条路上走的再远,这也是别人的路。到头来,终究只会让你迷路。

人这一生,就是要在摸爬滚打中不断前进,才能看得清前路,记得住归途,抗得起责任,放得下虚名。不急不缓,不骄不躁,回归本心,砥砺前行。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认清自己,就是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既不能骄傲自满,也不能自卑自轻

世人皆知,战国时期的韩非子是一个优秀的思想家,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但是有谁知道,这个才华横溢的男人,是个结巴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