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干了好多事,读了好些文章,没有压力的生活,开心坏了。
重温了两遍“SOSME”老师从2006年到2015年的真金白银的投资实证,把“闲来一坐S话投资”老师的“女儿账户记录”(1-41篇)的所有内容从头到尾读了一轮
。
再一次感慨,高手之所以成为高手,是因为他们长年累月持之以恒地记录自己投资过程,并且每一次记录都带着深度的反思和总结。
进步这东西吧,果真是需要拉长线才能感觉到,就像我最初追踪“闲来一坐S话投资”的“女儿账户记录”的时候,会觉得这个系列帖子流水账。然而不是老师的帖子写的流水账,而是我自己想要的太多,投资的成效怎么可能在一两次买卖中就体现出来,也不可能在两三个月的等待中能看到收益。
还是自己不识货啊。
这些年,我读过非常多人的投资总结,但99%的人都只会在收益好的年份,写一篇洋洋自得表功文章,吸引粉丝的关注,然后到了收益不佳的年份就销声匿迹。真正坚持做到实盘记录超过三五年的人,掰掰手指头都数得过来。
1、东博老股民始于1995年2月9日的实验账户
,以1万元资金起步,实盘记录。2016年年底的时候,账户总市值是609万,今年年初吉艾科技先是暴涨,然后暴跌,紧接着就是停牌,复牌后又遭遇三个跌停,市值缩水了三分之一,所以老先生的实验账户市值目前应该是在400多万。
这个实验账户对我而言,不是用来跟着老先生买股票,而是对他每年写的实验账户总结感兴趣。当年关注的时候,我刚刚涉猎股市,对于怎么解读银行股、保险股一头雾水,所以启蒙知识源自老先生的系列文章。
之后读了老师写的《中国平安VS兴业银行》系列文章,实打实地买了不少平安和兴业的股票,只加仓,从来没有卖过一股,持有到现在,收益相当满意。
2、东博老股民始于2014年11月1日的傻瓜组合
,虽然这个账户的资金是虚拟的,但从2014年11月至今的所有记录都是真实且持续的。有时候我非常佩服他的毅力,明明是吃力且非常繁琐的事情,并且毫无收益可言,但他承诺做的事,就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这个傻瓜组合运营到今天,依然保持70%的收益率,跑赢了雪球上94.93%的组合。试问我们多少人在2014年11月持股至今,能够拿到这样的收益呢?
翻看第一期的持股记录,里面赫然有3.48元的中国建筑,10.80元的招商银行,前复权只有11元的格力电器,5.77元的保利地产,前复权20元的中国平安。
这个组合对于很多新人而言,非常方便去筛选股票,哪怕是执飞镖,持有到现在,收益都会不错。并且每一个季度,他都会对傻瓜组合进行调整,把低估值的股票放到组合中。
绝对是我当年抄作业筛选低估值股票最好的去处。
3、闲来一坐S话投资老师的“女儿账户记录”
这个账户最早始于2012年4月,那会我还忙存钱呢,对投资还不太了解,所以也不知道它的存在。
我是在2014年的时候开始关注,那会自己的股票账户处于装死状态,市场正经历过白酒塑化剂事件,情绪非常糟糕,我时不时也在担忧“这场投资行为是不是错了”。
然后那个时间点,“闲大”投资了茅台,成本应该是140多元吧,也写了好几篇关于投资白酒的文章。我自己也买了白酒股本身也是忐忑的,靠着老师的文章给自己壮胆。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熊市里跟踪别人的实盘账户,如果长久看不到上涨,会失去跟踪的兴趣。当牛市启动之后,所有关注点都会回到自己的账户上,每天都看着涨涨涨偷着乐,又怎么可能记得别人的实盘账户。
当再一次回归到熊市的时候,突然想起“哎呀过去还跟踪过某某某的账户,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本来是打算看看别人是否一样悲惨,结果再次去关注的时候,发现人家早已走出了一个波澜壮阔的行情。
目前,闲大的“女儿账户”已经悄然从50万的本金变成了105万的市值,完成100%的涨幅,其中投资的贵州茅台已经浮盈206%,同仁堂浮盈72%。
这就是差距。
4、SOSME老师的2006年-2015年实证账户
我是2014年发现这个实证账户的,当时就产生了“相见恨晚”的感觉。如果从收益率角度来说,它绝对不是第一,但是SOSME老师的整个文风、投资的思维逻辑、对资金安排的计划,非常对我的胃口。
这该如何解释呢?我感觉就像是,相亲要看眼缘,看文章也要看感觉。
比如我读闲大或者老股民的文章,会觉得这是一篇写得很好的论述文章,但是读SOSME老师的文章,会觉得这是在对话,情感上共鸣度更高。好像我在投资过程中犯的那些错误,都被他一语点破了,同时他还给出了解决思路。
如果说我从东博老股民的傻瓜组合系列文章、银行股和保险股系列文章;闲大的白酒股投资系列文章中偷到了一大批好的股票代码,那么我就是从SOSME老师的实证中,学会了怎么搞清楚投资的安全边际,怎么做资产配置,又如何进行动态平衡。
授人以渔,功德无量啊。
有一点比较可惜,SOSME老师在2014年开始做私募了,他的实证记录已经变成了私募的报告,对于我这类没有购买私募的普通读者而言,只能默默地祝福啦。好在这些年偷学的知识也够用了,未来的路,靠自己走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