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孤独的阅读者
把顶尖大学的思维与能力训练普及给每个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吃货小分队  ·  北京超绝大风天,还得是这一碗! ·  昨天  
气象北京  ·  气象科普研学寒假班招生啦! ·  19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孤独的阅读者

洗衣机与互联网:看似平凡的伟大变革

孤独的阅读者  · 公众号  ·  · 2024-11-26 18:48

正文

↓ 点击 预约 开启 周际洞见


《井外周刊》有趣优质的海外资讯

(中英西三语版)

每周二、周五更新

扫描下图二维码加小雅,免费订阅




本文整理自「周际洞见」直播:

宏观的几种观点

经济效益并非产生自创新本身,而是产生自最终设法把创新推向实用的企业家——更严格地说…是产生自企业为了利用新技术而对自身实施的组织变革。

——马克·莱文森


一、互联网不如洗衣机?

我们讲到过,当前的 「AI革新」 与之前的 「移动互联网」 对经济和就业产生的影响。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时,移动互联网仿佛一场及时雨和一针强心剂,给经济重新注入活力。
不过,韩国经济学家张夏准曾提出过一个颇有争议的有趣观点: 互联网革命对世界造成的影响,其实还不如洗衣机!
相信大部分人乍一听,都会嗤之以鼻——移动互联网填充了我们生活的空余时间,让我们可以随时联通来自全世界的机会与信息,可以说是界定了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 怎么可能还比不上无聊的洗衣机呢?
对这个话题,我们其实有 些「当局者迷」 ;毕竟互联网的变革日新月异,我们稍不留神就会落伍。而洗衣机等家电却早已定型普及, 它们引起的「革命」也早已尘埃落定

洗衣机之前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没有电、没有自来水。 所有的家庭琐事都需要有人亲手去做,而且还都需要先去打水,要么亲自花大量的时间精力,要么就要花大价钱请专人来办。可以想见, 有相当多的人都被困在了这些琐事当中。
以美国为例 ,当时所有的劳动者中,约 1/10 从事家政服务;在女性劳动者中,这个比例甚至高达 1/2 。除此之外,在「佣人」文化更加根深蒂固的地区,以及发展更落后的国家中,人力资源更显得廉价,佣人的占比还要更高。
1/10 和 1/2 这两个都很高但相差悬殊的比例 中,我们也能看出当时外出工作的女性远少于男性——事实上,在十九世纪末的美国,处在工作年龄 的女性中,参与工作的还不到 10%——来自家庭的负担已经够重了。
洗衣机等家电大大缩减了做家务所需的时间精力,大量的人力从家政服务中释放了出来,女性就业率更是不断攀升。
这刺激了对女性教育的重视,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女性就业率,也间接提升了女性的家庭地位 ——就算脱离家庭,她们如今也有能力独自获得体面的生活。
换言之,尽管洗衣机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但它背后,却是 几乎翻番的劳动力和永远被改变的家庭关系

相比之下,互联网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仅从从企业间跨国交流这一方面来看,其实并不多。
当年,想要与大洋彼岸联络,只能等着信件随邮轮花几周甚至几个月漂洋过海。
1858 年,随着第一条横跨大西洋的电报电缆的铺设,美国的布坎南总统只花了 16 个半小时就收到了来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贺电。 在之后的数十年中,电报不断升级。 仅几年后的美国内战时期,林肯总统的国情咨文只要一个多小时就可以传遍全美了。 后来的电话和传真系统虽然相对昂贵,但也几乎实现了实时通讯。
在此基础之上,互联网其实只是把交流时间加速,从几分钟压缩到了到了几秒钟。 考虑到商业谈判需要的思考和准备,这种提升带来的进步,相比之前一两百年从信件到传真的变革,其实聊胜于无。
尽管光纤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到目前为止,如果一个大公司想完整迁移它庞大的数据库,最实际、最快速的传输方式依旧是卡车拖着设备上高速。


二、全球化的幕后力量

「互联网影响不如洗衣机大」的说法,并不是否认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变革,而是旨在打破「夸大当下、忽视过往」的常见迷思。

毕竟,互联网的影响涉及到方方面面,绝非只是一种通讯工具,而且没人能预测到它的最终状态。 同洗衣机一样,它到底带来了哪些影响也许需要再过几十年才能看清。 互联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甚至可以打破国界。在其推动下, 「全球化」 进程 愈发不可逆。
不过,全球化经济能成立的前提 却往往同洗衣机一样被人忽视——集装箱。
自古以来,水运都胜过陆运,直到铁路系统普及开来。

铁路如何能胜过水运呢?毕竟铁路可没法跨海。

因为传统的航运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海上的风险不说,所有货物都得先在始发地一件件装船,再在目的地一件件卸货。我们印象中,水手到达目的地后常会去潇洒几天,这一方面是要疏解旅途的劳累,另一方面便是要打发卸货装货的漫长时间。

在集装箱货船加入国际贸易之前,海运的成本至少要占掉贸易总额的 10%,这远高于正常的关税。

换言之,汪洋大海就是天然的贸易壁垒,对于绝大部分商人来说, 跨洋生意都无利可图 。相比之下,铁路能承载的运力也许不如海运,却胜在稳定、快捷。

随着 1966 年集装箱货船的加入,制成品国际贸易的增速远超制造业规模和全球经济发展。

龙门吊和工人越来越少的自动化港 口,取代了原本拥挤混乱的码头社区。随着那些传统的海上贸易枢纽快速衰落 新的贸易模式迅速崛起

2021 年,由于新的开发项目对其文化价值造成了不可逆转的 损害, 英国利物浦海事商城被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


一开始,集装箱货船并无体系,十分混乱。但最终,各大航运公司渐渐制定出了统一的标准,铁路、公路系统也能与之配合。这就爆发出了惊人的潜力—— 采用统一标准的组织越多,成本就降得越多,运输也就变得越便宜、越普遍。

如今,集装箱货船承载着全球超过 95% 的商品。 一艘货船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就卸下所有货物,再装上新的开赴下一站。均摊下来,将一台中国生产的电视送去美国,运输成本不过 1-2 美元!
更何况, 可以运输的不只有制成品,贸易网络中,许多商品都是送去组装的标准化零部件或者半成品,这更是大大增加了运输效率、降低了各方面的成本。

同时,由于航运的运力和成本都对铁路运输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贸易节点的布局也发生了变化。

当运输成本很髙时,制造商都会优先把工厂建在离客户尽可能近的地方,哪怕这会增加运营成本; 而当运输成本已经可以忽略不计时, 他们 当然会为了压缩其他成本而重新选址。
几乎人人都受到了冲击。一个商人哪怕没有野心,只想经营好当地的生意,却也被动地卷进了与国外同行的竞争。拉美国家最终失败的 「进口替代」 便是其中的典型。
1946 年起,致力于经济独立的阿根廷总统胡安·庇隆,施行了包括没收英美在阿资产、将银行国有化、制定五年计划等一系列措施。他的最终目标就是能将农业大国阿根廷工业化, 通过三个阶段实现「进口替代」
  • 第一步是能够自主生产工业品;

  • 第二步是能够替代进口工业品;

  • 第三步是能够出口工业品。

阿根廷「进口替代」计划的失败有许多内因 :庇 隆的民粹主义路线天然不利于商业发展、他与英美的糟糕关系让阿根廷难以获得必要的投资、一系列保护政策让当初提出「进口替代」的普雷维什等经济学家都感叹矫枉过正……
但由集装箱货船构建起来的紧密贸易网,则让刚刚起步的本土工业品在国内都显得毫无竞争力,关税政策和时间延迟都无法掩盖进口商品的优势。 「进口替代」在理论上能实现的大环境已然不复存在

无论是洗衣机、集装箱、还是互联网,它们的诞生本身并没有改变世界;它们带来的改变也并非一朝一日之功:

最早的洗衣机,也许只是个省事的昂贵小玩意 ......
互联网,最初只是个用户有限且功能基础的内部平台 ......
集装箱本身,也只是冷冰冰的大箱子......
当整个社会乃至全球围绕它们创造的机会协同起来后,它们的真正价值才涌现出来。



免费解锁

周际洞见 往期内容




🔎公众号往期文章精选

惊奇智库书单分享|理解 九 四 改 革 与中国社会的深层变革

宏观经济类书单分享|如何先于他人读懂政策与趋势

特朗普当选了,然后呢?

磨洋工指南(时间根本用不完!

......

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 「深度长文」更新





极简日程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