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真评十句
努力追求理性,认真保持趣味,犀利洞察世界,温柔观照内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剽悍一只猫  ·  你稳赚!剽悍一只猫招募推广人 ·  昨天  
剽悍一只猫  ·  你稳赚!剽悍一只猫招募推广人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真评十句

一个时代的油腻

真评十句  · 公众号  ·  · 2017-11-06 07:29

正文

【汪十句,小城青年,北大男生,前媒体人,现归隐京城某处,关心时事,略通文史,热爱思考,欢迎朋友们批判性转载,鼓励性关注】

敬请关注,点击上方蓝色“真评十句”,长按文末二维码,及搜索公号“真评十句”或“TrueTen”





周末,借着《演员的诞生》这档节目,《我爱我家》的演员重聚了。

 

这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情景喜剧,首播至今已23年。当年扮演一家之主傅明老爷子的文兴宇老人已溘然仙逝。重逢的一家人在合照时,给他留出了位置。



 

斯人已逝,再不回来。一去不返的又岂止那位老人?

 

当年初看《我爱我家》时,我的年纪还小,只觉得这种能够从屏幕角落里听到观众笑声的路数,很是新鲜,仿佛身临其境。

 

而电视剧本身,给我的第一印象,还是好笑,在有的集数,甚至有包袱不断的感觉,一个接一个,教人喘不过气。

 

那个时候,我刚上初中,自视有几分才气,在班上的各类文艺活动中,常常自告奋勇写个串词,或是编个相声小品什么的。但每次大言不惭接下这样的活来,转天就会后悔,因为编包袱这工作实在太难为人了。绞尽脑汁,夜不能寐,好不容易凑一个,依然是一个结果,不好笑。

 

中年之后的发际线危机,大概在那时就埋下伏笔了吧。

 

所以那个时候,特别佩服《我爱我家》的主创,这帮人肚子里有多少货啊,竟能如此源源不断。

 

《我爱我家》的灵魂是梁左,也已作古多年,在《我爱我家》之前,是在春晚独领风骚多年的相声大师。与姜昆一起创作的《虎口遐想》、《电梯奇遇》、《小偷公司》、《特大新闻》,达到了喜剧效果和辛辣讽刺的统一,当年传遍大江南北,如今回望过去,有如神话。

 

也难怪,他摆弄起情景喜剧,自然驾轻就熟。

 

更何况《我爱我家》的团队繁星璀璨,幕后梁左、王朔、英达一干文痞,台前文兴宇、宋丹丹、杨立新、梁天、关凌一众老中青戏骨,连一场派出所的过路戏,仨嫌疑犯龙套,都极度奢华的直接撇出姜文、姜武、夏雨三大影帝。

 

于是,中国的情景喜剧这个行当,一开张,就直接蹦到巅峰了。这是幸运,还是不幸运呢?

 

不过,现在再回头来看,可能令自己入戏最深的,反倒是当年那些看不太明白的桥段,或者是似懂非懂的。第一眼看过去,并不觉得有多好笑的。


▼▼▼

 

譬如第一集,《发挥余热》,演的是老爷子傅明退休年龄已到,仍恋栈不去。家里面合计哄着傅老安安稳稳退休,给了个大帽子,叫做“主持家里的日常工作”。

 

家人说,党和国家的事业虽然离不开您,但家里的事业同样需要您的指导。

 

傅老考虑再三最终同意。结果,在家呆了一周,召开“短会”三次,次次打着官腔“简短的说几句”:

 

“自从我主持家庭工作以来,啊,主要是搞了一些调查研究,发现我们这个家啊问题很多,积重难返,一定要花大力气、下大决心来整顿!首先,要开源节流……”


当圆圆和小凡对减少零花钱提出抗议的时候,傅老说:

 

改革嘛,当然有个阵痛期,要触及一些人的利益,怎么能一触即跳……

 

后来,傅老不顾实际情况在家大搞装修,一家子怨声载道,在全家人的群起攻之之下不得已退居二线,由保姆小张出来主持日常工作。

 

保姆小张是四川人哦。

 

而第一集结尾,退居二线的老爷子面对一屋子鸡飞狗跳,语重心长的说:

 

错误和挫折教育了我们……

 

这是《论人民民主专政》里的原文,像这样的引用,比比皆是。

 

在《爱你得商量》一集,媳妇和平在人前历数孟昭辉的“罪行”:

 

在改革开放形势一片大好的今天,你按捺不住反革命野心,公然从阴暗的角落里跳了出来,煽阴风,点鬼火,或造谣于街头,或策反于密室,拉少年下水,诱少女上床,唯恐天下不乱,企图乱中夺权,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

 

有没有一种庐山云雾翩翩而至的感觉?

 

而《女儿带来男同学》里的一段对话,如果单摘出来,与世界各国的经典政治段子相比,也毫不逊色。

 

这一段说的是孙女圆圆的同学文良来做客,说起家里的情况,一面自谦,一面奉承老傅:

 

文良:我爷爷以前只不过是个要饭的。跟咱爷爷哪儿比去?


傅老:……不能这样讲,啊,旧社会穷人去要饭,那是因为----


文良:旧社会他生活还行,六二年他要的饭。


傅老:……六二年?


文良:啊!


傅老:那也是因为我们工作中的某些失误嘛。


文良转头对圆圆:哎,你看出差距了吧?你爷爷一失误,我爷爷就要饭……

 

很难回忆,当年第一次看到这些桥段时自己的感受,大概根本没有留下印象吧。

 

当年和自己一起看电视的父母,那个时候又在想什么,是会心一笑,还是难以言说呢?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无人刻意解释,只有靠自己慢慢体会,慢慢回味。等尝出味道来,很多年已经过去了。


▼▼▼

 

《我爱我家》的强大,还不止这些单拆出来的情景、桥段、对话。

 

这部剧虽然是主打茶余饭后的情景喜剧,但是从主线上看,梁左有一个非常宏伟的野心。喜剧表面,是不折不扣的悲剧内核,是“盛筵必散”的路数,是红楼梦的气味。

 

到后期剧情的走向,藏着亲情破裂、家庭危机的影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情瞬间变得稀有,而尤为可贵。这一切的背景,是那个充满了变数的九十年代。

 

打动人心的佳作,给人的体验是超越时代的,但究其本身,往往扎根于深厚的时代土壤。《我爱我家》也是一样,嬉笑打闹的家长里短背后,是九十年代的社会百态:内战文革毛语录、官倒改革双轨制、机关商场演艺圈、知青民工旧艺人、出国下海婚外恋、追星曲艺练气功,初恋小三私生子、剩女大款富二代、人情冷暖搞内斗、九十年代好时光……

 

这个时代不完美。但它有很多令人追忆的东西,包括这部天时地利与人和之下催生的《我爱我家》,一出世就是经典,就是巅峰,只可追忆,难以重现。


▼▼▼

 

这几天到处都在说油腻。从个人生涯的角度看,大概油腻算是时光的副产品,总是难以全然避免。

 

但时光之尘的堆积,不一定就会通向油腻。就像回望这部二十多年前的旧剧,非但不油腻,反倒有些骨骼清奇的爽朗感。

 

拿此前不久大热的《人民的名义》来做个对比。

 

《人民的名义》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佳作,在“反腐”大旗之下,它对官场生态乃至于政治生态的描摹和追问,是有深度的,有意义的。

 

但它也有不少令人尴尬的场景。

 

譬如侯亮平夫妇在家里的“官腔”私房话,深入某种话语体系而不能自拔。

 

这夫妇俩在被窝里,一面玩手机,一面侃侃而谈,让人尴尬癌直接晚期了。




侯亮平:腐败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伤害,最后还是要以国家和人民的伤痛去消解。


钟小艾:因为党的反腐努力,还有我们反贪部门的奋斗牺牲,这种伤害是终究会停止的。


侯亮平:可是那些贪官给国家形象带来的伤害和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必须由漫长的岁月去承担。


钟小艾:是需要承担,但是也不会因为痛苦就放弃治疗。刮骨疗毒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

 

相比之下,《我爱我家》并不逃避政治性的语句,甚至是密集的直接引用,却显得清新自然,反倒增强了戏剧效果。

 

儿子志国出轨时,傅老的谆谆教诲:

 

“怎么能留下文字性的东西呢?!志国你受了党的教育这么多年,怎么连这点儿基本的道理都不懂呢?”

 

儿子志新在家里学做饭,弄得满屋子烟,嫂子和平说:

 

“知道的这是我弟弟在做饭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张思德在烧炭呢。”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

 

在我看来,后者是在用泛政治化的话语体系用于日常生活,按照“理论结合实际”的套路推演下去,但最后落脚于一个歪理,在反差中产生巨大的喜剧效果。

 

这是一种解构。

 

而前者是试图在日常生活中,将言之凿凿的大道理立起来。

 

结果,成了口号。

 

相比二十多年前,侯亮平和钟小艾视觉形象的塑造技术,不知道强了多少倍,他们相比《我爱我家》里的大多数剧中人,本应该更年轻、更有朝气。

 

但这种口号让人瞬间苍老了。

 

如果把油腻看做一种虚张声势的不诚恳的话,他们做到了,他们油腻了。

 

和外表的油腻相比,思想的油腻,可怕多了。

 

和一个人、几个人的油腻相比,一个时代的油腻,可怕多了。


 



真评十句,有理有趣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或搜索
“真评十句” / “True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