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木文摘
清华学子创办,新媒体第一文摘,中国人的心灵读本,每日精选好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年文摘  ·  今天,武汉的鲜花都被抢光了 ·  2 天前  
青年文摘  ·  为什么医院坚决不让高度近视献血? ·  2 天前  
正商阅读  ·  人生四大幸事,拥有一件就很美好 ·  2 天前  
每天60秒知天下  ·  今日早安心语日签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水木文摘

走过了百年的上海,最终一张餐桌让我停留

水木文摘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2-23 21:10

正文

徜徉上海,有人喜欢去中国大陆第一座迪士尼乐园寻找童时的欢愉,或在恒隆广场享受尊贵接待,挥金如土揽尽世界名牌,然后住在黄浦江边的 Rirz-Carlton 感受新年的第一缕阳光透过东方明珠照射到你的床上。也有人喜欢穿梭在一栋栋老建筑之间,任时光在眼前如过电影般,梦回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百乐门的夜夜笙歌,亲历张爱玲在这里大红大紫一时无两,心痛鲁迅在多少个日夜奋笔疾书,品味那段极尽风韵的靡靡岁月。


1929 年的老上海

建筑,是一个城市春去秋来最好的亲历者。那里的主人曾是谁?发生过什么?那台留声机播放着的音乐?那张餐桌前都坐过什么人……有多少建筑,就有多少家国故事。

还记得电影《色戒》的结尾,王佳芝放走易先生后,故作镇定地随手叫了辆黄包车说:“到福开森路去!”,这个福开森路,就是现在的上海武康路,一条几乎浓缩了上海近现代史的路。



走在这条长1183米的路上,除了岁月沉淀的上海韵味,还有遍布两侧的老式建筑,其中有大约30处的名人故居。可以想象,几十年前的此地,会有多少值得被载入史册的名人轶事。从街北的华山路走起,可以看到晚清重臣李鸿章的丁香花园。那是上海滩最富盛名、保存最为完好的老洋房之一,后来周璇也曾在这儿住过多年。


丁香花园

一路下去,沿线都是西班牙式、法国文艺复兴式等风格的建筑,是上海最具欧陆风情的街区之一。至南就是淮海中路接天平路、余庆路,与宋庆龄故居相望。文学巨匠巴金的故居也在这里,那部被海内外文学界、思想界称之为“一部说真话的大书”的《随想录》便是在这里完成。

另一个颇具欧陆建筑风格的路,是衡山路。两侧460棵树龄基本超过90年的法国梧桐。阳光从梧桐的罅隙洒落,2000多栋花园洋房风姿绰约整齐而立,风雨飘摇近百年依旧摩登讲究。西班牙式、英式、乡村别墅式、仿古典式,还有不同的宗教建筑,堪称万国建筑博览。


衡山路

再走,就到了思南路,这里是从前的法租界,据说思南路的由来还是为了纪念一位叫做Massenet的法国音乐家,所以命名Rue Massenet(马斯南路),后来改成思南路。同样是阴翳的法国梧桐、精美的洋房和法国浪漫弥漫的小马路,而这里不同于其他建筑街区而难得的是,还集中了老上海近乎全部的民居样式。花园别墅、外廊式宴会厅、石库门、新里弄、老洋房和工业厂房让这里俨然变成了上海建筑的活话本。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一片兴建起首批花园大宅,吸引了当时众多军政要员、企业家、专业人士和知名艺术家迁居于此,一时成为了上流社会的居停和聚会之所。现在随处可见的名人故居,周恩来、柳亚子、梅兰芳都曾在此生活多年。


思南路87号,梅兰芳一家在此居住20多年

九十年代,上海设立优秀历史街区保留保护改造试点,东起重庆南路,西至思南路西侧花园住宅边界,南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北抵复兴中路,以思南路为界,分成东、西两块,涉及保留保护历史建筑51幢,汇集8种上海近代居住建筑类型。这就是今天被称为“思南公馆”的这片街区。


思南公馆

作为上海市中心唯一一个以成片花园洋房的保留保护为宗旨的项目,“寻根”和“再创”,如同硬币的两面,贯穿于思南公馆的生命中。这两个词一点也不矛盾,反而充满趣味和想象。

近年我们常常看到,那些老辈留下来的好东西被一些怀揣情怀和绝技的年轻人传承展示给大众,从新版《牡丹亭》让更多年轻人认识了昆曲,到裘继戎用跨界的酷帅冲击了人们对京剧的传统偏见,谭盾在朱家角的一处老宅把中国民乐的灵动和可能演奏给全世界……他们用奇妙的创意和通俗的表达,唤醒那些正在被当下快生活忽视的生活和兴趣之美。这一次,又有什么要被唤醒了呢?

2月26日,在“寻根”和“再创”融洽并生的思南公馆,中国首场沉浸式互动剧+家居空间装置秀的“焕醒”之旅即将上演,由天猫电器美家携手国内外顶级艺术家和设计师倾力打造。从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丛林主义”中汲取灵感,将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希冀寄托并融入于当代意义的“家”中;将1930年代荷兰画家彼埃·蒙德里安的三原色几何图案搬进同为30年代的上海古宅中;将家特有的柔美与细腻信手拈来,让不同材质之间碰撞出新的火花……而这一切,都只是想要引发人们关于“家”的探讨与思考。家已经不再仅仅是那个充斥着柴米油盐的栖息居所,它可以被设计、被演绎、被创造、被记录,我们都是家的创作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