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触乐
一家真正的游戏媒体。提供有关游戏的新闻、评测、行业观察等,专注于高质量、有价值,且真正有趣的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游戏研究社  ·  初音未来,能不能盘活万代的元宇宙? ·  4 天前  
梦幻西游  ·  武神坛明星赛观赛领好礼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触乐

《Inside》开发秘辛:没有脚本、没有设计文档,同一个场景做了5年迭代

触乐  · 公众号  · 游戏  · 2017-05-15 19:18

正文

“我想我们达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如果愿意放弃自己的某些设计愿望,那么游戏会变得更好。这样一来我们会发现真正不错的想法,而那些平庸的自然而然就会消失。”



Playdead设计游戏的方法与其他工作室不同。他们在设计时不采用脚本,也不用设计文档,所有内容都可以进行改动。


《Inside》脱胎于这种“无政府主义”式的创意流程。


作为一款节奏紧凑、关卡设计巧妙、全程无文字的游戏,《Inside》的故事和玩法完全通过其精心塑造的环境来传达。游戏场景拥有丰富细节(如链式栅栏、吊绳等),带给玩家一种独特的神秘感和挑战。


《Inside》的研发历经连续5年的反复迭代,开发者们分享了制作这款游戏的过程。


杰里米·佩特曼(Jeremy Petreman)是《Inside》的两位专职场景美术之一。佩特曼6年前加入Playdead,之前他为IO Interactive工作,担任过《杀手》《自由战士》(Freedom Fighters)的美术师,《喋血双雄》(Kane & Lynch: Dead Men)设计师,以及《迷你忍者》(Mini Ninjas)的游戏总监。


IO Interactive采用相当标准的流程制作游戏,包括创意孵化、预制作和制作等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涉及到大量文档。“我已经被灌输了一种想法,认为那就是制作游戏的最佳方式,我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摆脱这套系统。”佩特曼告诉我。


Playdead的做法完全不同。“所有效率和组织化都让位于纯粹的创作、开放和迭代流程。”佩特曼觉得这是Playdead对标准实践的一种反叛,Playdead总监安特·延森(Arnt Jensen)对它相当推崇。


2013年,《Inside》一个早期版本中的森林潜行场景,你会遇到拿着手电筒的警卫。刚开始的时候只有一个警卫,他拿着一只手电筒,而玩家躲在一个简单的掩护物后


“在制作初期,我们勾勒出游戏的基本框架,包括叙述怎样一个故事。”佩特曼说道。开发团队成员集中讨论支撑游戏的主题(但不会形成文字),一位概念艺术家则会制作风格画,并塑造与游戏中主要事件氛围相符的虚构世界。


“我们知道故事将从哪里开始,你是谁,正躲避哪些人的追捕,以及游戏故事的大致细节。我们粗略描绘了你在旅途中经过的关键场景,以及一些通关的要点。在很早的时候,几乎从一开始,我们就明确了绝大部分结局将会如何展开。”


掩护物后来变成了一棵树,警卫的巡逻路线变了,另外还多了一条狗


在这个阶段,Playdead利用基本的视觉构图和光照设计来烘托游戏氛围,它们当中有一部分完成度较高,另外一些则非常简单。“不需要经过太多讨论,其他艺术家中的一人就可以对它进行改动,有时甚至彻底改变布局。然后我也许会在他们的创作基础上做迭代,再将它交给其他人。”


游戏场景的核心叙事始终保持不变,不过Playdead持续调整场景的设计,让场景变得越来越精细。“这个过程持续了几年。”佩特曼说,“游戏中几乎所有场景都经过许多次构建、调整、迭代、重新构建,与其他场景合并、打磨、再次打磨,我已经记不清究竟有多少次了。”


对佩特曼来说,像这样的创作流程意味着他需要放弃自我,因为谁都不会单独负责任何一个场景,也没有任何一个艺术作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只要佩特曼和另一位场景美术马雷克·博丹(Marek Bogdan,曾效力IO互动)有了新的灵感,他俩就会对场景做调整。


“在每个迭代版本,我们都会观察测试者对谜题中关键元素的反应。”博丹说,“作为一个藏身的地方,这棵树是否足够明显?坏人的巡逻路线是否会鼓励玩家躲起来,或者玩家会试图逃离他?”


 “有时我花几周时间设计某个场景,私底下我自己非常喜欢,但它有可能被一种不同的设计方案所替代。”佩特曼说,“有些时候这让我感到痛苦,不过必须学会接受它。随着时间推移,我想我们达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如果我们不坚持己见,愿意放弃自己的某些设计愿望,那么游戏的整体场景将变得更好。这样一来,我们会发现真正不错的想法,而那些平庸的想法自然而然就会消失了。”


《Inside》没有艺术总监,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该作的美术风格随着时间推移而演变。它起源于研发团队成员的对话和初始概念,并与博丹和佩特曼的个人风格融合到了一起。


“到最后,我们都能理解游戏世界的外观,根本不需要再讨论它。”佩特曼说,“当然,我们的游戏总监引导了这个过程,不过他说话很少。我们经常观察他对设计的反应,一般来说,他的反应表明他认可我们的做法。”


在《Inside》最终版本中,森林潜行场景的掩护物从一棵树变成了一个神秘的分离舱


谈到《Inside》的场景,很难不聊一聊Martin Stig Andersen设计的音效所营造出的压抑氛围,或者游戏本身的设计。佩特曼回忆称开发团队偶尔会为了玩法、故事和视觉美术谁的优先级更高而“拔河”,玩法有时会决定某个场景的布局,不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围绕有趣的设计想法,而非玩法、故事和视觉美术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对游戏做迭代。


“场景出现的顺序经常被打乱或者重新组合,目的是适应故事的演变,确保游戏机制和视觉线索以正确的顺序展现给玩家,引导后续事件。”博丹说。


“在我看来,我对为游戏世界赋予一种历史感最感兴趣,也就是使用环境来说明游戏世界的各个发展阶段。”佩特曼说。佩特曼和团队的其他成员希望在游戏环境中加入一些细节,让玩家有机会探索这些场景背后的历史。


在《Inside》最终版本中,狗被另外一名警卫替代。两个警卫站在那儿,直到他们听到男孩掉到一个分离舱后时发出的声音。“警卫靠近,他们朝着男孩的方向望来,白色面具在闪光,他们打开手电筒,分离舱成了一个掩护物……玩法设定、动画、音效和场景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对玩家正确理解事件发生的顺序有帮助。”博丹说


《Inside》开始时的森林章节,就是开发团队做了5年迭代的成果,每个部分都起源于一个初始概念,随后再经过逐步的改变和调整。“在森林章节中,很多场景反映了我们在项目早期的一些想法,但被我们放弃的场景很可能达到这个数量的5倍。”佩特曼说。


在森林章节的追捕部分,开发团队最初设想了这样一个镜头:警卫拿着手电筒搜索,跨过河道,躲在卡车后面,然后开始最终的追捕和逃亡……不过他们花了5年时间,对这些场景进行了大幅改动,确保森林场景的视觉风格连贯,并能与游戏中后续出现的其他场景形成衔接。


“最后,我们需要想方设法不用文字来表达我们希望表达的气氛和感觉。”佩特曼说。


揭示敌方行为


揭示敌对方行为属于叙事的一部分。这是个关键点,会让玩家知道男孩在反抗什么。为了在直接与隐晦之间找到平衡,开发团队做了大约12个迭代版本。



早期的表现手法相当直接。



其他版本显得模糊一些。



“通常来讲,这些调整幅度不大。”博丹说道,“不过如果我们需要从头开始设计某个场景,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那么做。”



在湖这个场景中,按照开发团队最初的设定,男孩可以从一辆沉没的车中拉出一具尸体,诱骗警卫离开。



在某些版本中,尸体隐藏在一个被淹没的分离舱内。



“最终我们决定让坏人拿着探照灯照水面,这样一来,男孩就必须潜入较深的水域。”博丹说,“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不会像一具突然出现在水底的尸体那样显得太不自然。”



追捕


早期版本的森林追捕发生在城市环境下,警卫没有狗。男孩需要在躲避追捕的过程中将障碍物推开,或者使用它们来阻挡追捕者。


到最后,追捕在森林中展开,开发团队保留了他们认为合适的所有想法——包括某个警卫从相反的方向跑来,男孩需要跳到他的身上并踢倒他。



除了玩法之外,这幕场景的外观也始终处在变化中。狗的尾巴被修短了,看上去不再像狼,而是与杜宾更接近。森林中警卫的服装也经过修改,让他们变得更像警卫了。


“正如Morten(《Inside》视觉开发者)所说,最初他们穿着黑色毛衣和休闲裤,看上去更像是建筑师。”博丹说,“绝大多数时候这些都是客观上更好的选择,不过我们常开玩笑说,很多东西之所以被我们放弃,只是因为我们厌倦了它们。”


“如果在刚开始的时候你问我,像这样的非机构化创意流程是否可行,我想说这必将导致一场灾难。”佩特曼说,“这种流程是否适用于每一间工作室?很可能并不是。它之所以对我们有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是一支大家关系非常亲密和志同道合的团队。”

 



本文编译自:rockpapershotgun.com

原文标题:《How Inside’s levels were designed》

原作者:Alex Wiltshire




作者

等等

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吃货辣妈说。


发送关键词查看精选文章


评测记录盲人街机神游纪实三和小学生人物幕后怀旧独立游戏黄油非洲人或者随便一个词碰碰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