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憨爸在美国
硅谷工程师爸爸,分享美式教育理念和资源,专注于英语、数学、科学启蒙,一定让你脑洞大开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澳門政府消費者委員會  ·  【澳珠商品選購資訊】測試14款手持式花灑效能 ·  14 小时前  
澳門政府消費者委員會  ·  【澳珠商品選購資訊】測試14款手持式花灑效能 ·  14 小时前  
爱猫之和高Y家打官S版  ·  我寻思着铲屎官能有多宠溺猫咪,看完后震惊:这 ... ·  昨天  
爱猫之和高Y家打官S版  ·  我寻思着铲屎官能有多宠溺猫咪,看完后震惊:这 ... ·  昨天  
掌上平度  ·  平度“萌宠经济”火热升温! ·  3 天前  
掌上平度  ·  平度“萌宠经济”火热升温!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憨爸在美国

一口气从国内淘来两大箱包裹,这个中国原创彻底征服了我

憨爸在美国  · 公众号  ·  · 2024-11-12 07:30

正文


前几天,门口响起了咚咚咚的敲门声。


一开门,外面放了两个大包裹,都是老婆从国内淘的宝贝。


而我给女儿选的那套蒋军晶老师的 《讲讲古诗词》 ,也在里面!


太好了,这套书我已经翘首期盼好几个礼拜了,终于可以给女儿好好读了!


和这书的结缘,要从几个月前开始说起~


01


记得暑假的时候,我带娃去了一趟镇江金山寺游玩。


当时正值盛夏,金山寺内的一池荷花把我给惊艳到了!


引得我诗兴大发,张口就是: 接天莲叶无穷碧……


身旁的女儿随即接了下面一句: 早有蜻蜓立上头


女儿答出了诗,很是有点小傲娇,小脸微仰,一副“我很厉害吧”的表情。


可是我却笑了,小丫头的诗背的是挺好,但可惜她把两首诗给混淆了。


这两首诗都讲了荷花:

一首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另一首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结果,娃把这两首诗搞成大杂烩,混在一起了!


这种情况不止一次发生了,女儿在学诗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几个问题:


  • 有时候是背了上句忘了下句;

  • 有时候会出现诗句的混淆;

  • 更多时候是当时会背了,但过段时间却又忘了!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就这个问题,我还曾经专门请教过蒋军晶老师,那位赫赫有名的语文特级教师。


听到我说的问题,蒋老师笑了。


他说不止我一个人出现这个问题,他辅导的孩子们很多都有这样的问题。


因为古诗词是 很难学 的,诗词里的情感很难引起现代人的共鸣,孩子光靠自己很难总结出更好的学习方法。


古诗词也是 很难教 老师和家长容易把古诗的形式凌驾在内容之上,追求让孩子感受诗词的韵律美,节奏美,却忽视了对古诗的内容理解。


难学+难教 自然就落得一个死记硬背,转脸就忘的结果。


归其原因,还是因为没理解、没兴趣、没用对方法! ”蒋老师说。


那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蒋老师把他的独门秘籍全都写进了一套书里—— 《讲讲古诗词》。


这套书中,不仅仅包含诗词解析,还有诗人背景生平、历史年代,诗歌类型归纳等。


蒋老师还提出问题,鼓励孩子多思考、积极探索诗词世界,提升对诗词的学习兴趣。


当我用这套书来帮着女儿读古诗词,她在理解之后不但诗词记的牢牢的,兴趣也加倍了!真是神了!


今天我要把这套书郑重地推荐给大家,希望更多的孩子能爱上中国传统诗词文化。


👉 点击下方购买!



02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在以往的教学里,我们非常重视古诗的背诵却忽视了理解的必要。


蒋老师曾和我分享过一句话:“ 读古诗要记得也要晓得,晓得之后才能更好的记得 ”。


但要做到理解,光靠解读生僻字是远远不够的!


蒋老师曾和我聊过,古诗理解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古诗词喜欢用典故


比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写到: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其中, 元嘉、四十三年、狼居胥、扬州 这些时间、地名背后都有一个个历史故事,不要说现代人,即使古人,没有多年的知识积累,不知道典故也很难懂。


古诗词喜欢用意象


以李叔同的《送别》为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如果没有诗词欣赏,写作训练的人,很难发现这首“诗”的送别意象—— 长亭、古道、芳草


古诗词很难引起情感共鸣


古诗词的主题类型—— 闺情、风情、送别、饮酒……


拿送别类来说,现在的“一日千里”的出行方式和古人的“车马行舟”,日夜兼程的感受完全不同。不同的生活体验,是很难引起共鸣的。


了解到这些难点,我们在教孩子学古诗的时候就需要“对症下药”了。


蒋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提供了一些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带孩子去真正感受诗词的美好与趣味。


·群文阅读法·

从一首诗到一类诗,打造古诗词系统学习路径


在这套书中,蒋老师将多个单一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让诗人间、诗词间建立联系。


书中设计了一些值得探究的诗词主题。


1、有的主题是人物


比如,在《李白的远游》这一章节中,蒋老师把李白在第一次远游时写下的代表性诗词作为一组,孩子们从中不仅可以读到李白年轻时的豪情万丈,还可以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2、有的主题是意象


比如古诗词中的“柳”。蒋老师把一组关于“柳”的送别诗放在一起阅读。


先让孩子感受写“分别”和写“相送”的古诗的不同。


接着找出三首和送别有关的诗,通过白话讲解,帮助孩子体会送别诗的共同点;


然后又点出送别诗都会写到“柳”的现象,给出了五种原因推测;


最后让孩子明白“柳”在古诗中被看作是用来寄托某种情感的意象表达。


3、有的主题是内容


比如“四时之美”。蒋老师先列举出诗人笔下的一年四季;


对每个季节的诗歌描写做了标注;


将季节节气的特点做了知识普及,后又列举出不同写节气的诗歌,让孩子对照体会。


4、有的主题是“表达规律”


如“诗词里有颜色“。带孩子理解颜色在诗词中的意义。


这种多文本的比较、分析、整合和反思,建立了古诗词学习的小系统。


这种教学方法就是群文阅读法。它落脚于思维训练,全面提升孩子的思维品质


我整理出了这套书中所包含的群文主题,大家可以看看下面这张表。


·创意探究题·

提出问题,启发思考,提升兴趣


蒋老师经过数十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总结发现,最有效的提升孩子古诗学习兴趣的方法是—— 提问


书中设置了很多有创意又好玩的探究题。


比如,“ 李白第一次远游,钱从哪里来 ?”


苏轼的诗词中为什么总出现“子由”“平生”“西湖 ”?


杜甫为什么这么忧伤 ?”


这些问题都很有趣,在引发孩子好奇心的同时,并没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鼓励孩子自己去体会,启发孩子自主思考


这种方法让读书再也不是单项的输出,互动式的学习更高效。


·图表编入·

直观、信息量大,增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机会


这套书的图表非常多,形式变化也非常多。


比如,有诗人生平流程图;


有足迹地图;


有思维导图;


有表格:


大家发现了没有,它们和普通的插图不一样, 不单为了美化,还辅助孩子理解讲解内容


比如李白远游图,它先用时间轴将人物政治背景和所写诗词对应起来,又将足迹地图和两者再联系,让信息更直观、更清晰。


最重要的是它还暗含了许多阅读策略,书里有一些比较、统整、梳理、链接、提问等实用的阅读策略


比如,这张中心导图列举了不同诗人笔下的牧童,然后又进一步对每首诗进行详解,这就用到了对比的策略。


这种图文结合的方法被称为“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它在保证信息不缺失的情况下,大大减少了文字量。


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孩子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机会,让孩子应对越来越灵活的考题形式。


03


我带着憨妹亲身感受了一下这套诗词的学习方法。


暑假的时候,我们去了一趟武汉,登了黄鹤楼。


想着孩子对这座楼有了认识,再给她讲一讲这座“诗楼”的故事,于是我找到这套书中“古诗词里的名楼“的部分。


蒋老师 先用发问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


然后再 介绍黄鹤楼的历史与传说


引入“天下第一唐诗” ——崔颢的《黄鹤楼》,以及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 搁笔轶事


这样一来,主题性和叙事性都极强,孩子在登楼前或登楼后读,又或是通过他人的转述来理解,都不会乏味。


随后,书中继续做 “楼”的主题扩充 ,介绍其他名楼与楼有关的名诗。


再后又以线性图的形式 展示这些诗人登楼作诗的心路历程 ,并再次发问:


你有没有发现,名楼中的古诗,大多是诗人经历了大起大落,坎坷曲折之后创作的。为什么“楼”经常是“愁”呢?


蒋老师贴心 给出了一波包含“楼”与“愁”的名句


更“绝”的是,蒋老师还 举例引导孩子将“楼”与“愁”联系在一起思考 ,思辨意味就更足了。


《登鹳雀楼》中诗登高望远,精神昂扬向上,(难道)也有“愁”吗?


最后,蒋老师还 拓展了古诗词中的其他建筑:亭、轩、台、榭、阙的简要释义


这样一来,四两拨千斤,将楼与诗的这个主题全都讲透了。


憨妹跟着这个思路,不但诗词逻辑理顺了,内容一下子记住了,还顺道把名楼的历史和人文知识点全get了。



书到底好不好,也不能全听我的一家之言。这次我还和出版社要了几套书,拿给咱家的读者试读。


有家长反馈, 这套书读起来像玩一样,互动的过程中就记住了很多诗句,一点也不枯燥。


有家长说, 内容非常通俗易懂,图解的形式生动有趣,让孩子爱不释手


看来大家的观点是一致的,它是一套真正尊重和迎合孩子阅读习惯的好书!


04


大家发现没有,现行 新课标对古诗学习的要求越发的重理解了


我们从近几年古诗的考题就可以看出:


不管是这类考察字词意思的题型;


还是这类考察整体逻辑的题型;


或是在理解基础上默写的题型;


还有这类鉴赏类题型,


都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


那么古诗学习只需要理解,就不需要背诵了吗?


蒋老师认为 背诵还是需要的,它可以引导孩子体会诗词的美,培养语感


“但背诵也是讲究方法的,不能生吞活剥的死记硬背。”蒋老师更主张结合理解的背。


蒋老师在这套书中也加入了他的一些巧心思,你 还可以把它当成一套工具书,来帮孩子理解性背诗


你可以这样做:


方法一 ,书中出现的诗词旁,往往会有一个小小的数字,这个序号是为了方便你在附录中迅速找到完整的诗词。这样孩子可以在背诵后,再对照注释和译文,加深理解。


方法二 ,附录中诗词,还可以根据序号,在书中找到,了解这首诗词的创作背景,了解它和其他诗词的关联,帮助记忆。


05


这套书的实用性很强,它完全是同步课本编写的,贯穿了小学至初中12年教材古诗词学习。


全书共出现了约205首诗词,大量覆盖统编小学、初中语文教材。


尤其是 包含了小学语文教材中113首古诗词中的96首古诗词,仅17首没有


我还将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古诗词和《讲讲古诗词》中的古诗词进行了对照,作成了一张表。


大家可以向下拖动下面这张长图看看。


课文中的古诗词,分别出现在这套书第几册、第几页在表中都有标注。大家可以保存下来以备孩子在日后的学习中使用。


蒋老师还给这套书 配套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全方位多角度帮助孩子学习。


配套资源一、蒋老师亲授10堂古诗词课


这10堂课, 有的是蒋老师广受好评的古诗词教学现场,有的是蒋老师为本套书专门录制的新课,含金量非常高!


大家收到书,翻到每本书的目录背面,就可以看到二维码,用微信扫一扫,即可观看,操作简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