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于微信公众号:物道(ID:wudaoone),转载请联系物道
![](http://mmbiz.qpic.cn/sz_mmbiz_gif/YjDOOibXGKEzEWXEeiaORkvvVoAWdhEgkAuiasW0w0j5ZWDYIaTtK1CJibDUuZ8yEFh1abPChjRLx8jDEVMMFdBPibA/640?wx_fmt=gif)
前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对中国人来说,那一份待人处事的规矩,便是礼。
我们都知道,中国一直被称为千年的礼仪之邦。可如果单纯说一个“礼”,又觉太遥远。
但在辜鸿铭看来:中国人的礼貌,就是体谅、照顾他人的感情。而且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是因为,中国人的“礼”已经深入我们的精神和心灵。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DtkicPs8wLticu0fY2MCiamYcCicxpViaU08BSDe890NSU0OHbxa4XhXmBGxu7rTRiafc2eXjAyBt0fONLJCtFVG3ibrA/640?wx_fmt=jpeg)
图|物道 ©
“礼”内化于心,是自己的修养;外化于行,就是对他人的温柔关照。所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说话、待人、聚餐、出行、拜贺到馈赠,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小规矩。
这些心照不宣的默契,是我们心中谦谦君子的化身。这份对自己和他人的体谅和照顾,在今天依然被我们需要。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DtkicPs8wLticu0fY2MCiamYcCicxpViaU08BMocs6RKTbPRDNZokbv4IQXqXxKU94vVLWZRBPJvFh7yjaU9iatyNTGA/640?wx_fmt=jpeg)
【说话】
他人正谈话,不在中间插言。
不隔席谈话。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口为祸福之门,话要经一番考虑再说。
见失意人,不说得意语;见老年人,不说衰丧话。
交浅不可言深,绝交不出恶声。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DtkicPs8wLticu0fY2MCiamYcCicxpViaU08BlKAwQsnPiagEZULNPZiaciasQPoQuRKqRibeoqnkUBia4ZJYTDQJwwdFWXw/640?wx_fmt=jpeg)
图|清凉地儿-了琹 ©
① 别人在谈话的时候,不要插嘴。
② 不要与说话的人间隔很远,或者中间还隔着其他人。
③ 不要总说他人的缺点,不要总说自己的长处。
④ 灾祸往往因说话不谨慎而引起,要深思熟虑之后再发言。
⑤ 在生活不如意的人面前,不要只说喜事;在老人面前,不说不吉利的话。
⑥ 交情浅的时候,不说深交时的话,决心与他人断来往后,不必再说恶毒的话。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DtkicPs8wLticu0fY2MCiamYcCicxpViaU08Bh4nC6Qvz4cUY0iab0sq6nib6l9bEh0ZppA77LyW7RGVm0qicibAtU1Mc8w/640?wx_fmt=jpeg)
图|清凉地儿-了琹 ©
【 待人 】
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
与残疾人会面,须格外恭敬。
于肩挑小贩苦力,莫讨便宜。
及门先趋,为客启阖。
入门必为客安座。
客去必送致敬,远方客必送至村外或路口。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DtkicPs8wLticu0fY2MCiamYcCicxpViaU08BFTu9iblm7xP1f2ootNHm65B6W7497LcBqDLzVkyvqe3cz5TMibtLwvPQ/640?wx_fmt=jpeg)
图|清凉地儿-了琹 ©
① 和长辈一起走路,要走在长辈身后,不要快步走在长辈前面。
② 和残疾人见面,要更加尊重他们,注重他们的感受。
③ 世上有很多生活艰辛的劳动者,不要占他们的便宜。
④ 走到门口时,要在客人前面,为客人开门。
⑤ 进门后,为客人安排座位。
⑥ 客人离开时,起身相送。远道而来的客人要送下楼,或送到路口。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DtkicPs8wLticu0fY2MCiamYcCicxpViaU08BvK907LeX2VooswVaZicWenRibz0crNRPsvP7d8tQxXhlVPnom4fSIBjg/640?wx_fmt=jpeg)
图|清凉地儿-了琹 ©
【 聚餐 】
座有次序,上座必让长者。
入座后不横肱,不伸足。
举箸匙,必请大家同举。
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搅。
自己碗中之肴菜,不可反回公器中。
食时不叹,不训斥子弟。
![](http://mmbiz.qpic.cn/sz_mmbiz_jpg/YjDOOibXGKExKn0SwZeibnFL5Wd2l2kKrvKbkNKKiaX6RalNvvBqws4NhtVUOpJSFuAGicuMDZ7BZn9PHEpFSZXhUQ/640?wx_fmt=jpeg)
图|霜霜
① 座位要有次序,正对大门的上座必须让给长者。
② 入座后不斜着身子坐,不伸脚。
③ 吃饭的时候,大家要一起动筷子。
④ 吃饭时要用公筷公勺,不要用自己的筷子夹菜,乱翻搅菜。
⑤ 已经夹到碗里的菜肴,不能再放回去。
⑥ 吃饭的时候不要叹气,不要训斥晚辈。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DtkicPs8wLticu0fY2MCiamYcCicxpViaU08BKyXZ96HbvdbPC8YgJXibdLWlKwPrEtWTw8IZ0Z31ibz4PWmF7qGTuqYQ/640?wx_fmt=jpeg)
图|物道 ©
【 出行 】
衣冠不求华美,惟须整洁。
夜必归家,因事不能归时,必先告家人。
归来必谒亲友,或略送土物。
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讳。
遇妇女老弱,应尽先让路让座。
途次有人问路,须详为指示;问路于人,须随即称谢。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DtkicPs8wLticu0fY2MCiamYcCicxpViaU08BaBy0jqMYqoejvFYD6oDOJ9WHyn7uAxW8HON5owdH7iagKQ87Tv69lKw/640?wx_fmt=jpeg)
图|今心是念 ©
①
穿着打扮不强求华美,但必须干净整洁。
② 外出之后,最好在晚上能回家,如果不能按时回家,一定要先告知家人。
③ 从远方归来一定要拜访亲友,简单赠送一些当地的土特产。
④ 去其他地方,要知道当地的风土人情,不要违犯风俗忌讳。
⑤ 看见妇女、老人、小孩等弱势群体,要让路和让座。
⑥ 有人向自己问路时,一定要详细指路;如果向他人问路,一定记得感谢。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DtkicPs8wLticu0fY2MCiamYcCicxpViaU08BhBdCo7vbTibKYmAgHUzx5BdzicticYDSId1icBdDsDSbQ0WVCiaREib0CpYA/640?wx_fmt=jpeg)
图|今心是念 ©
【 拜贺 】
先立外轻轻扣门,主人让入方入。
将上堂,声必扬。
饭及眠时不访客。
入内见有他客,不可久坐;
有事,须请主人另至他所述说。
主人欠伸,或看钟表,即须辞出。
参加吉礼,不谈衰丧话,不戚容,不啼泣。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DtkicPs8wLticu0fY2MCiamYcCicxpViaU08BzSnhwQb2rebDljPGGdP8AdAMJ5pXrS79NAf2jv1LEF5Nt6zbvPDYzQ/640?wx_fmt=jpeg)
① 在门外轻轻敲门,待主人邀请之后,才可进门。
② 快要走进厅堂时,先提高声音,让人好有所准备。
③ 拜访别人的时候,应该避开吃饭和睡觉这两个时间段。
④ 进入主人家看见其他客人,就不要久坐;如果有事相告,就和主人到他处说明。
⑤ 如果主人感到疲倦,或者频繁看时间,就要尽快告辞。
⑥ 参加喜事,不要说不吉利的话,不要面色难看,不要哭泣。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DtkicPs8wLticu0fY2MCiamYcCicxpViaU08BoxAhfqibouK9qIoIuA48qyxQ8JzHHYe10lw6gkaas8vmo0bJ19F6f1g/640?wx_fmt=jpeg)
【 馈赠 】
礼尚往来,来而不往,往而不来,皆非礼也。
赐人不曰来取,与人不问所欲。
赠人物品,外必用包裹,婚丧庆寿例外。
受赠先略谦辞后受,称谢,逾日须往拜。
长者赐,不敢辞。
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DtkicPs8wLticu0fY2MCiamYcCicxpViaU08BkQoZ3XHEibweWFITCsyTQ30sYnicLRiaMcyYS3icrVoCYUqKsicgy1KlYpQ/640?wx_fmt=jpeg)
① 中国讲究礼尚往来,有往无来不合礼仪,有来无往也不合礼仪。
② 给他人赠礼,不要让别人来拿,也不要问别人要不要,要恭敬礼貌。
③ 给他人赠礼,一定记得包装, 婚礼、丧礼、寿礼则包装不同。
④ 人家送我们东西,先略微推辞再接受,一定要感谢,隔一两天,最好回拜一下。
⑤ 长辈送给你的东西,一般情况下都不要拒绝,以示尊重。
⑥ 长辈给的东西,晚辈要用双手恭恭敬敬去接。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DtkicPs8wLticu0fY2MCiamYcCicxpViaU08BWtsOVXw32BkaIiayRMK7CbYiaAXxT7RycibicWlN9SlFPUkRVibJBNIPIwg/640?wx_fmt=jpeg)
时过境迁,有人说:“曾经的礼仪,已经被遗忘了,很多年轻人真是不懂礼貌。”其实,礼仪不过是在因时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