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电独家
依托“广电行业第一刊”《中国广播影视》杂志,发布最新最快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行业新闻,深度分析释疑解惑。摒弃“千微一面”,与众多行业微信公号形成事实性差异,因为我们深入一线获得了独家干货。查看历史消息,收获更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央戏剧学院实践教学中心  ·  “重创作、重实践”:影视技术实训板块掠影 ·  昨天  
Sir电影  ·  内娱抽象的神,正面开撕 ·  2 天前  
华商网  ·  贾玲,突传喜讯! ·  4 天前  
华商网  ·  贾玲,突传喜讯!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电独家

山寨央视栏目,却暗藏骗局,多家卫视播出的这档节目被广电总局严惩!

广电独家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5-19 00:02

正文

来源|广电时评;作者|陈琳(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


近日,一档名为《探索·奇闻怪事》的节目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按照相关管理规定严肃处理。


《探索·奇闻怪事》节目时长30分钟,采用主持人演播室串联、记者走访调查、专题报道的形式,讲述一位名叫郑大钱的村民,发现一种名为“青皮草”的植物具有神奇的药效,并用青皮草为他人治疗多种疾病;后经美国一名华裔教授研究发现,青皮草中含有“硒酸酯多糖”,在此基础上研制生产出“康态胶囊”。



节目后半部分,则对“康态胶囊”进行宣传推广,称该胶囊能够治疗多种慢性疾病。


这档节目以探秘的名义,刻意设置悬疑故事,层层铺垫、步步蓄势,用讲述奇闻怪事的手法,宣传所谓神奇药品,实属挂羊头卖狗肉,打着探秘节目的幌子行销售药品之实,鼓吹神奇疗效,属于典型的虚假违法广告


《探索·奇闻怪事》故意模糊电视节目和广告的界限,将节目和广告进行嫁接。


从节目名称、整体包装、配音配乐到节目编排,《探索·奇闻怪事》高度模仿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探索·发现》栏目。部分情节设置与央视财经频道《生财有道》栏目高度雷同,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但是,无论是怎样设置悬疑、演播室串联、现场走访调查,其摆拍痕迹明显;仅就其宣传由神奇植物“青皮草”研制生产的“康态胶囊”这一明显商业目的来看,就不可能是一档合法合规的电视节目。


而且,几个月来这档节目在多家卫视频道反复游击播出,内容完全一样,则更说明问题:《探索·奇闻怪事》不是合法合规电视台自制的正常电视节目,而是改头换面四处躲避监管的违法医药广告。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养生类节目和医药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美容等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广告,不得以任何节目形态变相发布,且单条时长不得超过一分种。


《探索·奇闻怪事》以节目的形态变相发布广告,时长达30分钟,明显违规。



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探索·奇闻怪事》有意混淆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区别,片面夸大“青皮草”的药用价值。


节目宣称鸡吃了“青皮草”,可以像鸟儿一样满天飞;人吃了可以迅速缓解和治疗胃病、糖尿病、高血压、腰腿关节疼、白内障、皮肤病、失眠、痔疮、偏瘫等多种中老年慢性疾病。


节目暗示由神奇植物“青皮草”研制生产的“康态胶囊”,对有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动脉硬化、糖尿病等7大类29种病症的人群有神奇疗效,甚至称部分患者服用该胶囊之后,很快停用西药,体质显著改善,有的患者还“返老还童”。



这种宣称服用一种“神药”即可治疗多种顽固性疾病,而且可迅速缓解病痛得以康复的说法,明显有悖科学,有违常理。《探索·奇闻怪事》把村民郑大钱包装成“济世”的“神医”,把实为保健品的“康态胶囊”夸大包装成“神药”,夸张宣传其神奇疗效,是典型的虚假违法广告。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民健康需要科学的养生保健知识;全面小康需要人人努力劳动。伪科学害死人,坑蒙拐骗走不远。近年来,总局不断加大对虚假医药广告和养生节目的整治管理,种种果断举措得到了百姓的赞誉和业界的好评。


而个别不法商人为了一己私利,不断“创新”变换形式,或包裹外衣躲避监管,或隐蔽宣传、暗示疗效打政策擦边球,以拙劣的手段模糊正常节目与广告的界限,严重误导消费者,不仅浪费了广播电视的宝贵资源,还丢失了道德的底线。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不断加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把自身形象和公信力放在心上,擦亮眼睛,严把审核关,不给虚假广告传播提供平台和渠道。


《探索·奇闻怪事》在刻意模糊正常节目与商业广告的界限,没有底线。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绝不能被类似的“奇闻怪事”模糊了眼睛,丢掉底线。


(本文原标题:模糊界限丢了底线的《探索·奇闻怪事》要不得)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