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蒜苗长
数码博主 微博新知博主 头条文章作者 手机◎数码◎科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警民直通车上海  ·  难道这是现代版的掩耳盗铃吗? ·  2 天前  
8099999街头巷尾  ·  微信牵手DeepSeek?有人趁虚而入,这种 ... ·  3 天前  
8099999街头巷尾  ·  微信牵手DeepSeek?有人趁虚而入,这种 ... ·  3 天前  
短剧新圈  ·  龚宇炮轰红果背后,是长视频平台的焦虑 ·  3 天前  
短剧新圈  ·  龚宇炮轰红果背后,是长视频平台的焦虑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蒜苗长

聊聊荣耀今天发布的MagicOS9.0大家都知道大模型是未来,也-20241023215253

小蒜苗长  · 微博  ·  · 2024-10-23 21:52

正文

2024-10-23 21:52

聊聊荣耀今天发布的MagicOS9.0

大家都知道大模型是未来,也都知道手机系统的未来在大模型上,所以现在几乎所有的厂商都把大模型放在了系统宣传的第一位,甚至包括苹果,都直接放弃造车,而ALL in大模型了。

一个东西如果只有某一家在吹,那么这个东西可能恰好某家在这部分做得比较多。但如果所有的行业玩家都在吹,那只能说明一件事儿,这玩意儿真的是行业的未来。

现在有一个挺尴尬的事情,所有的手机都在说自己是AI手机,但你去问用户,平时用AI么?大多数人会一脸懵逼,什么是AI?

AIGC消除已经是上一波里AI能力应用最广泛的能力之一,剩下的电话摘要啥的,基本都停留在各家的PPT上了。但即便如此,你去大街上随便抓个人问,你用AIGC么?

除非你恰好碰到了数码发烧友,否则你大概率会收到一脸懵逼的回复。

所以,大模型为什么是手机的未来,它到底未来在哪里呢?

我现在的主力机是荣耀的Magic V3,上面恰好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注意看左边,“根据您的出行计划,建议起床时间,并设置闹钟”。

图1

直接点击创建闹钟,然后就可以一键完成。

图2

你说这个感知强不强?

完全没有学习门槛,一点就行。

其实我昨天从深圳飞北京这个更明显一些,早上8点25的飞机,它建议我的闹钟设置时间是5:55,提前三个小时。

8:40起床对于我来说太晚了,但6点起床,还得闹钟提醒。

传统手机上,我们应该是,头天晚上检查行程,预估时间,并设置闹钟,但万一忘了呢?

这个事儿我相信经常出差的朋友肯定碰到过。

这个是MagicOS 8的能力,荣耀的YOYO建议一直是最好用的手机助手,而在MagicOS上加入大模型支持后,变得更好用了。

当然,我想说的不是YOYO助手,我想说的是这个逻辑。

表面上是系统根据我们的日程安排做了一个设置闹钟的提醒,背后需要手机读取日程,读取路上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根据经验预估时间,并做出相应的提醒。

而这个事儿的本质是什么?

这个事儿的本质其实是智能手机正在从“被动智能”转向“主动智能”,而这个,我觉得是07年苹果开创现代智能手机的“大屏+多点触控”之后,真正意义上的新一代的人机交互的巨大变革,这才是为什么各家把大模型放在了如此重要的位置上,也是为什么大模型就是手机系统进化的未来。

关键并不是我们目前所看到的那些所谓的生成式能力,而是大模型加持下的“主动智能”时代的开启,手机正在从一个智能移动终端走向真正的智能助手,或者说,AI机器人。

理解了这个,我们再去看MagicOS 9.0上,也就是Magic7将首发搭载的AI自主控制第三方APP的能力,这个是手机从被动智能走向主动智能最关键的一环了。

什么是主动智能?

我们使用手机的基本逻辑是:需求→控制→执行。我们有自己的需求,按照范式操控把智能下达给手机,手机根据我们的指令执行任务。

比如我们要点咖啡,这个是需求,我们点击打开APP,收入框输入信息查找,上下滑动筛选,选择,确认。屏幕是最关键的交互界面,点击和滑动是基本的操作逻辑,从而构成了现代智能手机的根本底座。

而主动智能则是,我们只需要提需求,剩下的都交给手机,打开APP、搜索查找,滑动筛选,点击确认,等等,都由手机自己去控制。

这里的关键也是两个,一个是手机对我们需求的理解,也就是自然语义的理解能力;另一个则是对需求信息的执行,也就是手机自主控制APP能力,并按照需求执行任务。

以及,另一种曾经,根据我们的习惯,手机自主逻辑和决策,并主动进行任务延展。

比如我上文提到的,当手机上有了我们的行程信息,那么根据逻辑判断,我们需要提前出发,需要一个提醒设置,那么手机主动帮我们把这个事儿做了。

这个,就是主动智能了。

手机从被动智能走向主动智能其实还有一层逻辑,进一步降低手机的使用门槛。

对于我们这一辈人来说,我们是在接触智能手机之前接触电脑的,所以我们非常熟悉win的桌面端这一套操作逻辑。

但现在的蛋蛋后甚至是10后,他们接触的第一个智能终端已经不是PC了,而是手机或者PAD,所以他们反而更熟悉手机的这套逻辑。

所以我们会发现,现在其实有很多的小年轻,其实不怎么会用PC,有一段时间,我觉得挺难以接受的,Win都不会用,以后怎么办?

这是能力的退化么?

但实际上,这个想法并不正确,PC的量是亿为单位的,而手机,是10亿为单位,交互门槛的降低使得智能产品的普及度大幅度提升,这并不是能力退化,而是交互简单化之后,我们反而可以更聚焦于创作本身。

工具从来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而大模型所带来的主动智能,会进一步显著降低手机的交互门槛,更进一步提升效率,而这件事儿,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整个社会的变化,尤其是往后的一代,这个对于他们来说会逐渐习以为常的。

还有一个例子,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有个朋友花了一个暑假去学习五笔输入法。

在09年的时候,会五笔还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能力,但现在,你觉得还会有人去学五笔么?

甚至于,我有一些创作的朋友都开始用语音输入取代键盘输入了。

尤其是大模型加持下的语音输入,正确率极高,输入效率已经高于键盘输入了。

你的手速再快,也很难比你用嘴巴去说更快,且,这个门槛极低。

手机从被动智能彻底走向主动智能还需要很久,但这条路已经开启了,它只会越走越快,而不会走回头路,而荣耀在这件事儿上,其实一直是领先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