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汉大学图书馆
“外事问百度,内事问小布”。小布会在这儿向大家及时推送关于武汉大学图书馆的最新资讯。回复“帮助”或者"help"可以自助查询热门问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译中人  ·  越南语陪同口译兼职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武汉大学图书馆

探访大师足迹,聆听先生往事

武汉大学图书馆  · 公众号  ·  · 2017-06-01 20:25

正文

探访大师足迹,聆听先生往事



图书馆“口述历史--中国图书馆界重要人物专题”项目顺利杀青


杀青

2017年5月22日下午5时30分,随着摄影师一声“关机”,武汉大学图书馆 “口述历史-中国图书馆界重要人物专题项目(谢灼华老师专题)”拍摄完毕,也标志着我馆2016年申报的国家图书馆资助的口述历史项目(彭斐章先生、谢灼华先生),顺利杀青,进入后期制作。


起源

该项目源于由国家图书馆2015年12月联合国内图书情报界相关单位发起中国记忆项目“中国图书馆界重要人物专题”,其目标是对我国现当代图书馆学家和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士进行口述史访谈,并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形成影像型专题资源,为相关领域历史研究积累第一手资料,武大图书馆作为该项目第一批参建单位,第一时间积极响应,成立了项目工作组(包括王新才馆长、黄鹏副馆长、张洪元副馆长、资源组织部相关人员、办公室人员等),特别是馆领导直接参与和指导工作,给项目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项目由资源组织部牵头运作,经过一系列的准备,项目组成功向国图申报承建“彭斐章”、“谢灼华”两位先生的口述史访谈项目。

 彭斐章先生 & 谢灼华先生


准备

在多次协商研讨之后,项目组与湖北电视台旗下的专业电视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对于拍摄和制作工作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项目组也对于资源组织部提供的采访提纲和拍摄计划进行多次磋商,王新才馆长、黄鹏副馆长带领资源组织部宋登汉主任多次上门拜访两位老先生,对于项目背景、拍摄内容、访谈大纲交换意见,在双方对于拍摄内容和采访大纲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开始了正式的拍摄工作,项目组决定首先采访彭老先生,并由王馆长亲自担纲采访人。


试水

在准备停当之后,2016年12月13日一大早,图书馆项目组一行(王馆长、宋登汉、鄢珞青、杨蕾等)和公司项目成员一起来到彭老师家中,王馆长向彭老师献上鲜花和祝福。在有条不紊的准备之后,拍摄工作正式开始,在专业灯光下,两位访谈人在图书馆准备的靠椅上落座,简单的寒暄之后,王馆长开始演绎访谈人的角色,从彭老先生的童年开始,向老先生探询往事,而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的彭老先生,虽然已经86岁高龄,但记忆不减当年,对于少年时代、陈年往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让大家很是佩服惊叹。

在彭老师叙说的过程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一个大师的成长和他的人格魅力,了解到他从小就突出的知识素养和领导才华,这一生引领图书馆学教育与研究的由来,在艰苦的条件下的坚持;当然我们了解了先生许多个人的秘密,比如先生当初高考的时候,并未选择文华图专,但却阴差阳错走上了中国当代图书馆学家的道路;不同的生活习惯在大学期间的各种趣事,也让我们开怀而笑;在我们聆听到苏联求学的种种经历时,特别是毛主席接见留学生那段的精彩人生,仿佛也感同身受,显然,不一样的人生也许总是有着特定的印记和契机。而伴随着武汉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发展和开拓,我们充分感受到,彭老师卓越的眼光和善于抓住形势成就伟业的能力,武汉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在国内和国外的首屈一指的影响力和他的一生的奉献是分不开的,而在图书馆学研究,特别是目录学、书目情报方面,一直站在时代的前沿,“矛盾说”,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


拍摄从13上午10时开始,到15日中午结束,整个拍摄过程流畅、紧凑,王馆长采访的节奏把握、话题启合都恰到好处,而彭老整个访谈思维清晰,记忆完整,让整个访谈进展十分顺利。


在采访完彭老先生之后,采访先告一段落,大家合影留念,彭老先生向王馆长赠送了礼物。


再启

自去年12月中旬彭老师的访谈结束之后,项目组就投入到谢老师的采访的准备工作中,由黄鹏副馆长带队多次上门拜访谢老师,确定采访时间、地点、采访的内容,并对采访大纲进行多次修改。并确定在2017年5月22日进行录像。本次采访录像由黄鹏副馆长、宋登汉主任担任访谈人,围绕谢老师成长、求学、教育、研究等方面一一展开。谢老师开朗、乐观、随和,对陈年往事记忆清晰。整个采访气氛轻松,谢老师还调侃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逗得大家都笑了。

谢老师说他的一生分了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与中国的时代有紧密联系。上世纪56年代考上武汉大学,图书馆学正好从改为本科,留校任教后,碰到那个如火如荼的时代,在中国改革开放的黄金年代,开始担纲图书馆学系主任,迈入新世纪后,进入退休生活。我们发现,这些阶段共同的特点就是,一辈子都是在图书馆学方面精耕细作,在图书馆学教育方面呕心沥血,桃李满园。而且我们也发现了谢老师和彭老师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当时一个是院长,一个是管理三个专业(图书馆学、发行、档案)的系主任,两人在教育改革、图书馆学研究方面可以说是鼎力合作,许多扛鼎之作都是两人共同完成,这一点两个先生在叙说中都提到这些合作都是各负其责,各尽所能,从无挂名应景之作。当然我们更加完整的了解到他在图书馆史、普通目录学、专科目录学、文献学、藏书史等方面卓越的研究成就背后的故事,谢老师说他是“中材”,能有这些作品,是真的因为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到研究写作上,甚至在退休后依然笔耕不辍、研讨不止,让我们深受教诲。我们也有幸了解到谢老师个人的一些特别经历,知道了他在武大提前毕业并留下任教是历史的特定的原因,他竟然是没有“大学文凭”的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谢老师的采访为期1天,拍摄结束之后,整个拍摄工作就基本完成,项目组将努力做好后期制作,为项目的验收做好准备,争取为大家送上制作精良的口述史影像作品。


花絮

➲ 花絮一:彭老师的采访是在他现在的住所进行的,在登门拜访的时候,我们仔细对采访的环境进行勘察,决定在客厅进行,为了让彭老师坐得更为舒适一点,特地从图书馆搬了两把有扶手的椅子过去。


➲ 花絮二:采访彭老师的王馆长,其实还是彭老师的学生,采访前,彭老师拿出当年他们一起拍的照片,一些照片王馆长自己都没有保存呢。


➲ 花絮三:彭老师就赠送王馆长一些他们师生当年一起拍的照片,我们大呼:这些应该作为项目的资料,王馆长赶紧说:不,不,这是私人赠送。是不是有点“小气”呢?

▲ 拍摄现场一

➲ 花絮四:谢老师的采访是在图书馆武汉大学文库进行的,当天天气闷热,空调“微风徐来”,真是“拂面不寒”,好在大家都还不以为意。


➲ 花絮五:彭老师和谢老师都谈到1991年的莫斯科,他们当时一起结伴前往参加IFLA大会,却碰到了苏联巨变。说到当时的情境,都感慨万千。


➲ 花絮六:彭老师、谢老师都和自己的夫人是同学,彭老师、邓老师夫妇是文华图专的同学。而谢老师、王老师夫妇是武大图书馆学系的同学。

▲ 拍摄现场二

➲ 花絮七:本来是决定黄馆长担任谢老师的访谈人,但因为当天身体原因,特别是嗓子不适,上午采访完之后,就决定下午让宋登汉救场了。



文字:宋登汉

编排:张淼

图片:周璇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咨询QQ:994789186(askwhu小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