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式 HDD(机械硬盘)相比,SSD 在各方面都占尽优势,速度更快、更安静、功耗低、体积小……
左边两个 SSD,右边两个 HDD
之前小淙也推荐过大家,升级电脑最优先级最高的应该是 SSD 硬盘:
电脑卡顿缓慢时别再堆内存了,正确升级顺序是这样
但是,现在 SSD 市场上有很多不同规格参数,到底哪种才是最适合你的选择?
如果你是装机小白,一定会非常混乱,这篇文章会帮助你了解 SSD 最重要的知识,让你快速入手合适的 SSD。
我们先从最直观的外形入手。SSD 有多种形状和大小,最常见的是 M.2 和 2.5 英寸。
M.2 外形像内存条,它可以
直接安装
到主板上,因此不需要专门的电源线和数据传输线,让透明机箱内更加美观。
并且 M.2 是 SSD 的发展方向,现在的新品也大多采用这个外形。
2.5 英寸 SSD 和机械硬盘形状相似(小 1 英寸),它需要使用 SATA 数据线与主板连接,并且需要电源专门为其供电。均价比 M.2 便宜一些。
老款笔记本还可能会采用 mSATA 固态,它相当于 2.5 英寸的缩小版,但现在已经被 M.2 取代。
另外还有一些寻常的形状尺寸,例如 PCle 和 U.2。
这些品种可以一生都见不到一次,为了避免大家混乱,这里就不单独介绍。
和其他硬件一样,我们根据主板接口来选择 SSD 外形。
2.5 英寸在台式机上
非常通用,
它和 HDD 使用相同的 SATA 接口,因此只要主板上 SATA 接口有空余,就能安装 2.5 英寸固态。
时间往前推 5 年内购买的主板,应该都支持 M.2 接口,有 M.2 就尽量选择 M.2 接口,一方面省去线缆的麻烦,二方面一定程度上 M.2 的性能比 SATA 要好,这个后面再具体说。
很常见的做法是,用 M.2 硬盘作为启动盘(C盘),2.5 英寸硬盘作为存储盘。
笔记本电脑通常不会预留空间给用户升级硬盘,判断方法就是看笔记本后盖能否轻松拆开,轻薄本通常没戏,生产力和游戏本机会比较大。
不过更简单的方式是,直接百度一下你的笔记本型号,看是否支持手动扩容,支持哪种尺寸的硬盘。
现在来到大家最关心的速度环节。
除去硬盘本身的素质,它的速度很大程度上由
「协议」
决定。
协议像是硬盘与主板间的合同,决定他们以什么的速度合作。
民间也常常以协议来区分不同的硬盘,目前主流的两种协议是 SATA 协议和NVMe 协议。
根据前面的内容,你应该能够猜到 SATA 协议
更通用,
但是它的速度不如 NVMe。
即便如此 SATA 协议的 SSD 也比 HDD 要快 5 到 6 倍,它的平均读写速度在 500MB/s 左右。
尤其是旧电脑升级,主板不一定支持 NVMe,但一定支持 SATA,花 200 块钱换一个 SATA 的 SSD,也能带来
质变,
性价比非常高。
NVMe 协议的固态正在飞快普及,也是新电脑使用的
主流方案。
NVMe 的速度还要比 SATA 快 5 到 6 倍,最顶级的产品甚至快 10 倍。
选择 NVMe 固态时,需要注意一个术语「PCIe 3.0」或「PCIe 4.0」。
数字越大越先进,速度越快,4.0 是能买到的最新技术。
然后还要关注代数后面的 x2 / x4 / x16。它代表硬盘的 PCle
通道数,
相当于几车道,
通道越多一次
可传输的数据也越多。
目前 PCle 3.0 x4 的平均读写在 2500 到 3000MB 左右。PCle4.0 x4 的读写在 5000MB 左右。
这里再补充一下协议与外形的关系。
新手常常会将协议与形状对应。2.5 英寸就是 SATA 协议(没错),但 M.2 则同时有 SATA 和 NVMe 两种可能。
M.2 SATA 和 M.2 NVMe(也叫 PCle NVMe)的区别,主要看接口,下图一目了然。
然而!具体怎么选择,还是要看主板的插槽,一些主板的 M.2 插槽只支持 SATA 或 NVMe,但一些插槽
同时支持
SATA 或 NVMe。
如果你的主板不止一个 M.2 接口,它们支持的类型也可能不一样。
总之,能选 NVMe 就选 NVMe。
不管是新手还是老鸟,其实以协议作为判断速度的标准就足够了。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继续深入研究的收益太小。
但考虑到网上大量的评测和资料,都会提到 NAND、颗粒和缓存,这里也简单介绍一下。
NAND 是闪存,相当于仓库,用来存数据,装小电影的地方。
为了提升硬盘的容量,闪存先后发展出不同的堆放数据方式,SLC、MLC、TLC 和 QLC,目前大多数消费级 SSD 都采用 TLC 和 QLC 两种。
闪存(仓库)由颗粒(混泥土)组成,颗粒好坏决定 SSD 的
寿命和稳定性。
地球上就那么几家厂商有能力
自研生产颗粒:
其他品牌则从这些厂商手上获取颗粒,质量就参差不齐。
大家选择自研厂商的产品就好了。
有缓存的固态性能一致性更好,也就是空盘和满盘时的读写速度一致。缺点是断电后可能会
丢失缓存中的数据。
无缓存的固态在频繁大量读写时,速度可能
会有波动,
但售价更低。
不过日常家根本不用纠结这点。
小淙建议不要过多在意这些东西,因为就算知道了也没得选,只会更痛苦。
但如果你实在想知道,可以看我们以前的文章:
SSD 背后的猫腻,无力改变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