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象外
象外,把艺术拉出圈外——和更广阔的世界产生连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笔吧评测室  ·  联想首款太阳能笔记本电脑曝光, 有望亮相 ... ·  23 小时前  
笔吧评测室  ·  聊一款「键盘里面塞电脑」的新奇主机 ·  23 小时前  
笔吧评测室  ·  戴尔全新命名 14/16 Plus ... ·  昨天  
笔吧评测室  ·  聊一类愈发小众的游戏本 ·  昨天  
笔吧评测室  ·  新一代 ROG XG 显卡扩展坞发布:可选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象外

吴尚聪|拾荒艺术家。

象外  · 公众号  ·  · 2024-07-17 00:00

正文

👆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 象外


吴尚聪,《倩影》系列之一
2023,三合板,丙烯,12 × 5.5 x 1.5 厘米





无论走到哪里,吴尚聪都想捡东西

文明遗迹、拆迁废墟、荒郊野岭,小区周边甚至商场超市的外围,到处都有宝贝: 废铜烂铁, 陶瓷残片,形状各异的石头,来历不明的酒瓶烟盒,甚至便条纸、塑料绳、干树枝……

他最爱的,是荒野 ——“一个好像在文明之内,又同时好像被文明遗弃的空间”。比如绿化带、小树林,从未脱离城市管理的范围,却又常常被城市管理者所忽视,“ 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捡东西的天堂 。”吴尚聪说。

为什么捡东西呢?

“就是感觉无聊,给自己找乐子,”他在接受“古务运动”的一篇 访谈 里说,“捡东西的过程就是一种未知的,偶遇的,然后,丰富的。”

“跟日常生活比起来,它就有趣多了,吃饭、睡觉、工作 (有什么意思吗?) ”他补充道。


《地外来客》,一顶旧帽子在他手下成为UFO。


不同于流浪汉常常是为了寻找食物和取暖而捡垃圾,吴尚聪“拾荒”,是为了艺术。或者说, 拾荒的所得,最后不知不觉地变成了艺术

那些石头、骨片、残件、塑料、树枝……拿回工作室,他会先清洗消毒,然后便与之相处。

处着处着,他就想做点什么——凭着中央美院雕塑系的训练基础,凭着本科家具设计专业的眼光,更重要的,凭着直觉和天生的野性,他将那些材料、质地、形状、颜色毫无章法可言的“垃圾”组合在一起,成为雕塑、装置,或不知算不算艺术品的存在。

有的,成了“短剧女主角”;


短剧女主角,2024,树枝,热熔胶,丙烯,15 × 7 x 10 厘米


有的,彼此成为“舞伴”;


舞伴,2024,三合板,报纸,杂志,扎带,丙烯,20 × 5 x 18 厘米


有的,化身“神雕侠侣”;


神雕侠侣,2024,木方,丙烯,杂志彩页,10 × 17.5 x 4.5 厘米


神雕侠侣半侧面


神雕侠侣背面


还有的,广告上一头秀发的女明星,成为红色小车里的暧昧角色。


木方小车之风的线条,2023,木方,丙烯,3 × 4.5 x 9.5 厘米


这样的作品,有时候,他一天可以做好几件;有时候 心血来潮,他又会让好几件变成一件,或与其他材料结合为新的作品。

他的精力没完没了,创意也没完没了,究其原因,除了素材无限量供应,恐怕是因为:作为一个成都人,他有着四川人与生俱来的洒脱,“ ‘耍’这个字要刻到心里去 。” 他说。

因为人生之乐在于耍,所以,万事万物皆可耍;所以,古代的,当下的,东西方的,现实和虚拟的,文雅和玩梗的,严肃和色情的, 沉重和流行速朽的, 贵重和一文不值的……都不成为其创作的限制。

在吴尚聪这里,没有艺术史、“纯艺术”的、言之有物或符合市场需求的……诸般心理负担,因为在他眼里,“美术史不重要,学院专业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艺术可以让生活有意思 ”。




吴尚聪工作室,玲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


我与吴尚聪素未谋面,但对他的工作室颇为神往——那个充斥大大小小“废品”的空间,其实正是名副其实的“好奇柜”,是天趣与创造的天堂。

而吴尚聪身处其间,如若不在外地玩耍、 创作或 展览,他每天会早上出门,带上笔和本子,去超市、小区散步, 拾荒写生,回家做饭,睡前静坐 ——他最近在看《太乙金华宗旨》,这是一本讲内丹术的道教著作,“太乙”一词,指的是宇宙原初的清新完美状态。他说自己已经看了十几遍,“经书不需要懂,看个感觉就很好”。

—— 这样好玩的艺术家,现在的确不多见了


工作室上墙作品局部










吴尚聪

1989年出生于四川成都
201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家具设计专业
202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三工作室
喜欢闲聊和收集各种遗珍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郊区




象外 x 吴尚聪




〇 : 一句话介绍自己?你觉得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W  : 后边 的所有问题都在围绕这个问题,对吧?哈哈,是段誉呢,还是南海恶神呢? 反正不当乔峰和鸠摩智


〇 : 记忆犹新的小时二三事。

W  : 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反正很小很小的时候,大概三岁, 在昭觉寺,我独自跑到一个殿里画佛像 。然后全家人在寺院里四处找我。

同年,另一件事就是90年代初,成都的猛追湾游泳池那儿,摆了古董的地摊一条长街,字画玉器古瓷铜佛很多珍品,记忆犹新,可惜!遗憾,当时价格应该不会高,只恨生不缝时。


〇 : 小时候学艺术吗,有什么印象深刻的经历?

W  : 四岁,家里经营字画,认识一个中央工艺美院的国画家,请这位老师教过我。老师中午才起床,主要是让我自己画,我还是喜欢画佛像,他总在大人面夸我进步很快。半年后他去台湾了。高二前基本都是自己画。


〇 : 你本科在中央美院读的是家居设计专业,这是你的首选专业吗?说说这个专业对你的影响?

W  : 不是首选。这个专业对我影响不大,但我所在的传统造物方向,下乡会考察各地民间工艺,这个让我很有兴趣。


下乡日记,2024,纸本,铅笔淡彩,14.8 × 21 厘米


〇 : 后来怎么又去考雕塑系的硕士了?雕塑系三工有什么特点?

W  : 本科毕业后,本来没打算考研,通过朋友金路介绍认识了雕塑系三工的一帮朋友,跟他们一起下乡玩,金路带我见了于老师,我因此考了硕士。研究生期间的故事可多了。三工没有固定的风格,之前办过一个在陶西川的三工教学成果展《水落石出》,相较雕塑系其他工作室,面貌上还是很鲜明的。三工的内核是希望学生在工作室学习期间 以本真面对人生和创作


〇 : 你会怎么描述自己的创作主题和逻辑?

W  : 我会通过说点看似无关的描述,这样建立起来的关系才是往里走的。我的创作大体分两个部分,一是在环境中的收集,比如捡东西,小本子写生这样的,属于生活的记录,同时它们成为我接下来创作的素材。

二是与这些素材互动,多以拼装的方式进行组合改造,状态有些即兴,这样可以更多使用直觉,会有异想不到的发展。 我经常在创作中获得比现实生活更深刻真实的启示,在更完整的关系中生活


彩色墙雕,2021,幼儿园墙体残块,尺寸可变


〇 : 捡垃圾的这个“爱好”是怎么来的?有什么选择标准吗?

W  : 之前接受“古务运动”的采访,后者发过一篇《 城市荒野 拾荒录 》,里面有很多关于捡东西的相关描述。

其实是一种心境,一种生活热情。来源是一次偶然在郊野,发现一座荒村,四周是别墅,静谧中一筑残垣。里面有好多奇怪的陶瓷残片,我装走一块,回到市区,去了博物馆,才 发现之前去的那个是隋唐窑址。此后好像更热爱了,并且什么都采集,狂热时到各大遗址、河道甚至市区绿化带去找。

标准就是别太大,太大、太沉就装不下。


大铅笔,2021,绿化带木桩,丙烯,5 × 5 x 75 厘米


〇 : 垃圾到家后,你一般怎么处理它们?换句话说,你怎么“开始”你的创作?雕塑系的训练这时候起作用吗?

W  : 清洗消毒,然后就与之相处。时间一长,就开始出现各种想法,为这些拾得物做些展示或者组合改造,与之互动。有时候做成小雕塑、小装置,所以 是雕塑训练的升华


超模Iman,2024,树枝,热熔胶,丙烯,20 × 20 x 3 厘米


〇 : 你的创作灵感是从哪里来的?因为有一些跟流行文化相关,有一些则可见宗教、民俗、情色等不同的文化来源。

W  : 主要通过轻松的状态与对生活的热情而来,它使我的生活更丰富更有光彩。我也是这样看待多元文化的。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在演化,组合生成,其实没有一个必然的逻缉让我们掌握,甚至现在更加剧烈变化着,当下要活得开心。


倩影(18件),2023,三合板,丙烯,12 × 5.5 x 1.5 厘米


〇 : 创作的频率怎么样?那些小雕塑,一般多久做完一件?顺便说说搞这些作品的手感怎么样。

W  : 比较高频,有时候一天好多件,但没完,想起来又让这好多件变一件,一件变几件,又和新做的再变。画也是。 手感不作控制但大多轻盈


彩纸绘画拼贴画之一,21x32cm, 2023


〇 : 除了木头,你好像也很喜欢纸品,无论是作为“雕塑”的材料,还是将之作为绘画和剪裁的材料,为什么。

W  : 我觉得你也会有点喜欢木头和纸。我知道我喜欢——之前没想过为什么,但未来一定有答案的。


〇 : 有一些绘画,看着挺有绘本或儿童画的感觉,这种天真是怎么来的?或者说,怎么保持住的?

W  : 创造活动本该携带草创气质 。我倾向于天趣——之前所剩无几,后来不知怎么的,又来了。


雕塑公园,2024,纸本,铅笔淡彩,14.8 × 21 厘米


〇 : 我觉得你做作品没什么心理负担——艺术史的、“纯艺术”的、央美毕业的、严肃艺术家风格的……等等,这是个性决定的,还是后天在艺术观念上所做过的选择?

W  : 创作有那些负担真的不是好事情,先天就有,后来失去了,因为曾经体验过,所以相信它又来了。这是一种选择,我希望艺术创作是热情自由的状态,因为我知道大家在现实的生活中真正缺的是这个, 美术史不重要,学院专业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艺术可以让生活有意思


〇 : 成都/四川的文化对你影响多大?比如“耍”的文化。

W  : 四川人的洒脱我是有的—— “耍”这个字要刻到心里去


木方组合 2023 木方丙烯 12.5 X 10 X 10 cm



〇 : 我感觉,你总还是有严肃的东西想说的,如果是,那是什么?

W  : 对,虽然创作对我来说是为了好玩儿,但是我玩得很投入,所以 不是开玩笑,里面全部是严肃的表达


〇 : 硕士毕业后,靠什么为生?就是卖作品?穷过吗?

W  : 毕业后幸运的是一直在卖作品,都是朋友买的,买了后也成了朋友了;也在美院上点课。 没穷过 —— 穷只是精神上的,对吧


〇 : 典型一天怎么度过?

W  : 早上出门,带上笔和本子,去超市、小区散步,去餐厅也都带着。 回家做饭,睡前静坐


艺术家的一天,2023
11 x 18 x 12 厘米,陶、水泥块、炳烯、三合板、木块、油画笔头


〇 : 除了创作,还有什么兴趣爱好?

W  : 收藏古代的小瓷塑,采集。


吴尚聪的小收藏,他推断这是隋唐时代的小瓷羊玩具。


〇 : 做什么事情会让你开心?做什么让你痛苦?

W  : 出去玩、展览、创作都让我很开心。生活中开心的事情还是非常多的。做作业就不开心,好在现在不给自己找作业做了。


〇 : 终身大事解决了吗?

W  : 难过了,不孝子。


〇 : 最近在思考什么问题?无论是否关于艺术。

W  : 好像还是创作上的思考会多些。但其实思考也是有局限的,没有体悟来得真。


工作室一角


〇 : 关于当下、社会、人群,你觉得比较扯淡的是什么?

W  : 社会是有阶级的,人与人之间差异也很大,沟通不是一件易事,当下大多语言表达为了沟通是离谱的。


〇 : 曾经的一个狂想。

W  : 我觉得狂想是一种状态 ,创作使人进入这个状态,挺真实的。


〇 : 一件遗憾的事情。

W  : 一件遗憾的事情,哎呀,不提了——现在买不到了。


〇 : 你的人生座右铭。

W  : 哈哈,我居然!第一反应是:一排钟鼎文,刻的是“刀剑如梦”。


〇 : 最近在看的电影/书。

W  : 《太乙金华宗旨》。经书不需要懂,看个感觉就很好,看了十几遍了。


中国神仙,2019,粉笔雕刻,丙烯,8 × 1 x 1 厘米,若干件


〇 :最近做过的一个梦。

W  : 这个梦一定是偷来的: 梦见自己跟一只手有十个手指头的人握手 。我只记得这个了。





更多作品

👇




师父 2024 热熔胶木方 12.5 X 3.5 X 4 cm



大师兄 2024 热熔胶木方 12.5 x 8 X 4 cm



八戒,2024,热熔胶,木方,12.5 × 3.5 x 4 厘米



戏曲人物 2023 木块碎料丙烯 1 X 1 X 5 ㎝




节日 2023 石膏丙烯 10 X 13 X 7 cm




旅程 2023 老雕花板、木块 13 X 8 X 3 cm




木方雕刻 2023 木方丙烯 9X4X2.5㎝




木方雕刻小件 2023 木方马克笔 12.5X4X2.5 cm(两件)




木方组合 2023 木方丙烯 15 X 13 X 3 cm




女团人物 2023 木方马克笔 12.5 X 4 X 2.5 cm(两件)




女团组合 2024 木方 20 X 30 X 4 cm



圣诞礼物 2023 木方丙烯 8 X 4 X 3 ㎝




K-Pop ,2023,木方,丙烯,16 × 36 x 7 厘米



木方小跑车, 2023,木方,丙烯,3.5 × 4 x 10 厘米



木方小车,2022,木方废料,编织袋,扎带,丙烯,10 × 5 x 4 厘米



Artdeco女郎,2024
树枝,杂志,木方,旧衣服,扎带,丙烯,40.5 × 15 x 14 厘米



Girl ,2021,树枝,杂志,20 × 11 x 5.5 厘米


K ,2024,7 x 9 x 5厘米古代陶塑、石膏丙烯



玩具两件,2024
唐宋瓷塑残块,热熔胶,6 × 8.5 x 4 厘米,5 x 7 x 4厘米



蓝皮鼠与鸭嘴象,2024
宋元瓷塑残块,热熔胶,电线管,丙烯,12 × 5 x 13 厘米



老查理布朗,2024
石器残段,热熔胶,丙烯,13 × 20 x 14 厘米



老木雕涂妆x4,2023,民国木雕,丙烯,3 × 13.5 x 8.5 厘米



折纸玩具,2024,纸本丙烯,14.8 × 21 x 4 厘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