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槽边往事
和菜头的微信Blog,用于分享各种新鲜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大摩称低估阿里:目标价调高至180美元 ·  昨天  
t0mbkeeper  ·  Intel 目前会给网卡提供 ... ·  2 天前  
半佛仙人  ·  盒马临期货架,社畜最好的酒吧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槽边往事

求你了!请努力写好说明文

槽边往事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4-25 18:05

正文

自从写完《 小程序,变型出发! 》之后,收到了很多反馈意见。于是,我不断截屏给自己的团队成员。差不多每三次截屏里,我就得问一句:你们帮我看看,这个人究竟是在说什么?


我真的看不懂什么意思,每一个中文字我都认识,就是读不懂。比如下面这句话,我反复三遍才看懂留言者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安卓,微信双开,我在自己的群里公告和活动都发布了,发布号随意浏览没问题,查看号点一个能看,点第二个就出现网络异常,然后就两个都不能看了。。。必须清空进程才能再看,然后,又重复这个问题。


他想要说的是:他在一台安卓手机上同时运行两个微信账号。用一个账号发布了群通知和群活动,另一个账号用来查看自己发布的内容。前者浏览任何自己发布的内容都没有问题,但是后者查看了一个群通知之后,点另外一个通知就出现网络异常的现象。随即所有通知都无法访问,必须清空手机的进程才能恢复正常。


事实上,这一条留言已经算是挺好懂的了。让人困惑的原因是他为了文辞上的精简,省略了太多内容,同时又自定义了许多概念。所以,一上来我就根本没有弄懂什么叫做“发布号”,什么叫做“查看号”。对于他自己来说,这两个概念非常清楚。因为他大概每天都是那么使用微信的,一个微信账号用于发布内容,另一个微信账号用于查看内容,所以他在心里默默给它们两个分别起了名字,一个叫小发,一个叫小查,自己区分起来非常清晰。


但我不是他,我并不知道这个约定。


有一次,我终于下定决心修改一下我的手机淘宝收货地址,免得每次买东西的时候都要额外修改。但是,当我打开手机淘宝的时候,花花绿绿、飞来飞去的页面里根本找不到修改入口。当时我都疯了,身为一名互联网老司机,什么APP没用过?竟然找不到修改入口?于是,我上微博发了一条求助贴,内心都是对网友写说明文的恐惧。


他们果然没有辜负我的战栗,上来十几条留言就只有两种:


1、这都不知道?在“我的收货地址”里改呀!

2、在设置里改呀!


我要是知道“设置”在哪里,知道“我的收货地址”在哪里,那我何必在微博提问呢?我需要的不过是一段说明文,指导我如何操作,类似这样:


1、打开手机淘宝

2、点击页面右下角的“我的淘宝”。

3、在页面左上角点击“设置“。

3、点击头像下第一行“我的收货地址”。


对于我而言,找不到去哪里修改的原因是因为手机淘宝的页面里元素太多,让人眼花缭乱;设置入口也并没有按照惯例放在页面的右上角,那里最珍贵的位置上放了一个聊天入口和一个换肤入口;最后,在页面顶部全都是白色的小字,“设置”两个字就进入了我的视觉盲区,让我一直以为是个人介绍的一部分。


当然,很快有网友找到了最适合的解说方式---他们把“我的淘宝”页截屏,然后用一个粗大的红箭头指向左上角的“设置”二字。一图胜万言,图示的方法在很多时候比说明文更为有效,视频则在复杂动作的讲解上更加占优。


但从总体上来说,在我最近一年多来的网络互动过程中,感觉看不懂网友留言的现象出现得越来越频繁。让我时常怀疑大家是不是在使用相同的母语?或者是新生代的脑回路换了新的模具雕刻?对此,我个人非常好奇。因为说明文的培训应该是从小学就已经开始,一直到高中才会结束。和议论文和记叙文相比,说明文属于非常基础的中文教育,大家都能拿到及格分数。为什么现在会变成了这个样子?


说明文用于指示、阐释、讲解,属于人际沟通里最基础的那一部分。如果说明文的写作都成问题,那么,这个社会能否有效运转就不得不让人产生怀疑。别人怎么想我不知道,但是,如果一位飞行员写出我看不懂的说明文来,那么我大概不敢去乘坐他驾驶的飞机。同样,如果一位医生那么做,那么我也不会放心他为我诊治身体。谁知道他们脑子里究竟是怎么想的?


我想,这大概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有关。在全球范围内,安卓系统已经首次超过Windows系统,说明更多的人使用手机而非电脑。在手机那么狭小的方寸之地,大概不能如同在纸上或者电脑上那样非常舒缓地写作。因此,通过手机发布的内容往往都比较精简,人们没有耐心展开说明文的每一个步骤。


任何一个写作者都知道一个常识:文字上越是简洁,耗费的心力也就越多。简洁明了的文字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把一句话扩展为一篇文章并没有多少难度,但是,用一句话说清楚一篇文章的主旨则颇费思量。移动互联网对文字篇幅的限制,形同用文学大师的标准要求每一个人。结果就是简短未必是真简洁,表达却变成了真灾难。


如果有可能,我个人建议你在浏览各种形形色色的公众号的时候,留心观察一件事情---他们都是用怎样的文辞,鼓励用户去关注自己账号的。对于一个普通微信用户而言,从读到一篇文章到关注这篇文章所属的公众号,中间有好多步操作要走。引导用户去关注,本身就需要说明文文字。各家用的方式都不同,你可以从中比较出他们在文字上的功力高低,也能够获得这个时代最珍贵的一种能力: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把一件事情按照对方能够理解的方式给讲解清楚。


请努力!请加油!请写出我能看得懂的中文!


你可以的!


题图摄影: Rawpixel

图片授权基于: CC0协议


槽边往事 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 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