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再需要八点档狗血剧的喂养,我们需要看到荧屏上出现一个个飒爽的英姿,独立的个性,引导女性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提拉女性的精神。这才是媒体,影视的意义所在。
——智囊导读
文|麻范儿 授权发布
01
已经好久没有看一部电视剧看得这么不爽甚至是愤怒了。
作为亦舒粉和原著党,对正在热映的这部马伊琍版《我的前半生》,简直看得大跌眼镜并且火冒三丈。
我从十四岁开始看亦舒,已经太熟悉“亦舒女郎”的形象和调调,最喜欢的三个角色,是蒋南孙、罗子君以及玫瑰。最喜欢的故事,便是《我的前半生》。因为觉得它深具时代女性主张和“港女”韵味(此处“港女”为褒义)。
为此脑海里曾多次想象过这部书搬上银屏的样子,以及子君的选角。第一次看到宣传海报的时候,看到袁泉清冷的眼神和吴越淡然的表情,心下欢喜:是了,内地女明星找人演子君,她俩都合适。
吴越剧照
袁泉剧照
再定睛一看,原来她俩都不是子君,女一号子君的选角,竟然是马伊琍。
并无对演员的恶意,但马伊琍本人的“上海小女人”+失婚隐忍妇女的形象,更适合家长里短婆媳争斗的狗血剧情,却完全起不了港女的范儿,更别提要胜任亦舒女郎。
造型师更加重了悲剧程度,第一集里,马伊琍身着金色大妈裙+大红外套+反光到刺瞎眼的大墨镜辉煌出场,高饱和度的服装再搭配上她矫情的旁白,一众亦舒迷老血都吐了出来。
谁人不知师太明明是性冷淡风的鼻祖,审美是“白衬衣、卡其裤、穿旧了的开司米、简约男士腕表”。
但造型师为彰显子君生活优渥,花团锦簇往身上招呼,不晃瞎观众双眼不罢休:
电视剧里恍若一棵圣诞树,而原著中的的子君却这样表达自己的衣品:我是老古董,不喜款式,有款式的衣服不大方。
这种审美不是离婚后突然迸发的,而是她一直的好品味,就连闺蜜唐晶都说:吃喝玩乐这一套,你的品位实在是高雅。
但这个圣诞树罗子君穿的是什么鬼,大红外套配闪瞎眼的裙子:
经典红配绿:
皱巴巴阿依莲风粉红套装:
6000块钱的公主病鞋子:
每一件都闪瞎人眼,恨不得大写着:“没品位、暴发户、十三点”。
不好意思,这,离“亦舒女郎”真的相差十万八千里。
现实生活中亦舒最爱的女性是施南生,她在亦舒小说里多次出镜。在亦舒的笔下,她是这样的一个人:
“老徐(徐克)长着山羊胡须,瘦得像条藤,穿套中山装。他的女人(施南生)给我一种艳光四射的感觉,吸引整个场子的目光,一身最摩登的七彩针织米觉尼衣裙,大动作,谈笑风生,与她老公堪称一对璧人,我瞧得如痴如醉。”
“南生并不一定穿精品,有时也白袜子与缤纷凉鞋。配得好,选得适合她,明显地是她在穿衣裳,没有可能是衣裳穿她,颜色不定,鞋子高矮也不定,变幻多端,但是相信我,如果她在那里,你一定见得到她。优点:我所知唯一不穿胸罩但自在自由的香港女郎。身段真好,五呎七吋高,穿什么都不差。”
施南生与张国荣
据说蒋南孙就是以施南生为原型写就的,而其他亦舒笔下的都市女性,苏更生、凌叮当、麦承欢、婀娜……也都有施南生的影子。以感情观而论,施南生说:“人生有很多事,必须要接受,一段长远的关系,终止必有理由,人要有正能量,要记得好的部分。”这也是亦舒女郎的写照。
同样是改编自亦舒小说的影视作品,张曼玉和红姑的《流金岁月》,剧中造型拿到现在依然不过时:
亦舒范儿就是简约,大方,就连童装都是“灰蓝白最好看“,而这部剧的审美,不仅不是向师太致敬,反而在piapia打脸师太的好品味。
审美落后二十年也就罢了,剧中宣扬的价值观更是“没眼睇”,而且每一个细节都在“反亦舒”。
02
亦舒的价值观里,第一位是“有分寸”
原著里,子君对突如其来的“被离婚”打击地茫然无措,回想起日常相处的点点滴滴时,依然说:我不能尾随他去行医,夫妻一向讲的是相互信任。
电视剧里的罗子君,为了一条项链,冲去和实习生撕逼;在办公室里大闹,这不仅不是亦舒女郎的作风,就连最普通的都市女性,都不会做出这么没有分寸、这么跌份儿的事情。
编剧当然可以基于原著再创作,但如果把原著里主角的灵魂都抹杀掉,把她塑造成原作者最不耻的那类人,这种改编就很恶心了。
原著里的子君知分寸,好友唐晶也不越界。半年前唐晶就知道子君丈夫出轨的事情,但却没有过多干预,只说“以你这样的性格,早知也无用,一样的手足无措”;对于离婚,她如是说“跳探戈需要两个人,不见得全是他的不是”。
看,这样的评价很公道,这样的劝诫如果听进去,在爱情、婚姻和自我修炼方面,会更具成长性。
电视剧里的唐晶,得知子君丈夫出轨,直接逼近办公室威胁,又写匿名邮件让小三被劝退,不是仗义是越界,一举一动也足够形容难看。
原著里的子君,是无助时,还会对唐晶说“不用,你陪不了我一百个晚上,我要你帮忙的地方很多,但并不是现在。”
她会对耽误别人的时间觉得不安:
唐晶说:我请了一上午假。
“方便吗?”
我过意不去。
电视里的子君,却每时每刻都在放肆打扰唐晶的生活,就连唐晶的男友,也肆无忌惮地为她所用,让人绕远送回家,只为鞋子不能沾水:
住在人家中四体不勤,唐晶辛苦工作之时,还要记挂她有没有吃午饭;在唐晶家里吞服安眠药,被送往医院洗胃。
这样的作货,哪能有唐晶这样精明又能干的朋友,唐晶可是连恋爱和工作都能分开的白骨精,又怎么能忍受这个八爪鱼一般吸附在自己身上的累赘。
至于男朋友和闺蜜亲密接触,和男友分享闺蜜事情这种事,亦舒女郎从来不做。男人,不是可以共享的财产。
03
就算是家庭主妇,也得“有用”
真怀疑编剧是不是对家庭主妇有什么误解,马伊琍版的罗子君,每天只会坐在家中和保姆八卦、出去买花花绿绿的衣服、眼睛如雷达盯着自己丈夫,跟母亲、妹妹吵架;
丈夫回家后,既要面对妻子的盘问、还得为她的无礼道歉、替她家收拾烂摊子,辅导儿子功课,除了添堵啥也不会干。
看到这样的情节,作为观众我不禁想:雷佳音演的俊生(原著叫涓生)看起来才是正常人。面对这样的老婆和吴越那样的“小三”,不出轨才怪呢!
书中的子君作为全职太太是很胜任的,带到场面上也是加分项:“到外头应酬,我愉快和善得很,并没有失礼于他”;“操流利英语”、“一向有感情的交流”。
子君够坚强,她说:我有我的责任,我不能因此崩溃下来,我还有平安两儿,他们仍然需要我。
面对急赤白脸要离婚后来又暗示求复合的丈夫,她也能拎得清:我断喝一声,谁跟你扮演电影里的角色,你爱来不来,你要演戏,别找我做配角。
对待子女,她自有理论:我会替安儿办转校手续,既然发生(父母离婚、父亲出轨同班同学母亲)这样的事,我不想她学校生活有阴影,如果校长愿意帮忙,请替我们写一封推荐信。
书中的子君,虽然没有工作养尊处优,但“做主妇,她是够格的”;所以她才能在被离婚后,靠自己的好品味,重新站起来,甚至她赖以打开局面的工作,也是艺术气息十足的陶艺设计师;
马伊琍版的罗子君,聒噪,虚荣,没有分寸,只会买买买,教育孩子都要等丈夫加班回来做。这样的女人,离100次婚,也重生不起来。更别提以她的品味之差,怎可能做出畅销海内外、被大牌公司看中的陶艺作品。
也许有人会说,按照当下中国的社会现实,马伊琍版的这个子君才更符合现状,更写实现在失婚妇女的人设;但抱歉啊,如果真的有人把日子过成了这样子,是无法完成逆袭的。
离婚对有些女人来讲是重生,这样的女人底色里就注满了智慧和独立,而不是突然改头换面,如回炉重造一般。
电视剧里的罗子君,在现实里要么会拖着不肯离婚,要么会在离婚后匆匆再嫁一个相似的男人;重头再来脱胎换骨,太难了。
04
做人最要紧的是好看
姿态要好看,可以说是亦舒所有作品的核心思想了。
原著里,子君12岁的女儿安儿尚知要顾全颜面,对爸爸说:“爸爸,你的话已经说完,你可以走了,何必等着看妈妈失态?”能教育出这种女儿的妈妈,自身会差劲到哪里去?
子君也够自重,她说:人要脸,树要皮,一个女人失去她的丈夫,已经是最大的难堪与狼狈,我不能再出洋相了。
在丈夫面前流露出软弱的神态后,马上自责:又恨自己意志不坚,昨夜明明决定抬起头挺起胸来做人,忽然又哀求她回心转意。羞愧伤心之余,我说不出话来。
至于最让人诟病的抢男人戏码,真正的子君会如是说:何必为了一个男人,丢了这份情谊。她不会也不耻和自己的闺蜜共享一个男人。对亦舒女郎来讲,女人之间的惺惺相惜远比男女之情珍贵。
做人做事都要好看的亦舒女郎,到了改编的剧中,会在试鞋的时候,对服务员挑挑拣拣;会得意洋洋地当众炫耀“全上海的上海菜,我和我老公都吃遍了”,会趾高气扬地对服务员摆谱说“不是阳澄湖的我不要“。
最令人发指的是,她竟然恬不知耻地说出了“教养,是完全不值一提的东西”这种鬼话:
这是我们心中又美又独立又有教养的亦舒女郎吗?这分明就是一个贱兮兮地泼妇,十三点,是“做人要静”的亦舒女郎反面。
我们很早就把“真正的淑女从不炫耀自己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烂熟于心,亦舒自己书中的形象却在荧幕上如此跳脚,可悲可憎。
公平来讲,如果这部剧仅仅是一个八点档的狗血家庭剧,倒也能在同类剧中打个高分。
但让人愤慨的是,编剧手握亦舒这个IP,将她的经典作品生生拍成了一档八点狗血家庭撕逼剧;将子君和唐晶这两个又美又飒的独立女性,变成了十三点和没有分寸的愣头青。
的确,这种人设和戏剧冲突,能为电视剧迎来更多的话题和曝光度,也能确保收视率。可这种戏剧冲突,是一种彻底的倒退。
20多年前,就提倡要“做人要体面,姿态要好看”,20年后,反倒要叽叽喳喳做烦人精,撒泼打滚做泼妇,宣扬“教养是最不重要的东西”。
20多年前,骄傲地说:我掷地有金石之声,强调信任和分寸感;20多年后的女人,只会嗲嗲地抱怨“我的鞋子不能沾水啦”,派人调查自己丈夫的实习生,硬闯丈夫办公室上演闹剧。
师太写了300多本书告诉我们做人要体面,人格要独立,要追求自身价值,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
2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电视剧还停留在撕逼,出轨,两女一男的恶俗戏码上,这些核心精神通通不见。
对亦舒的作品这样改编,编剧不是蠢而是恶,他只是在追求市场份额,追求爆点,什么女性精神、独立,通通不care。
但我们不再需要八点档狗血剧的喂养,我们需要看到荧屏上出现一个个飒爽的英姿,独立的个性,引导女性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提拉女性的精神。
这才是媒体,影视的意义所在。
我们希望搬上荧屏的,是真正独立又好品味,不置喙她人不爱抱怨的亦舒女郎;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两个彼此扶持又自有分寸的成熟友情。
我们需要国产影视剧里,出现更多的《傲骨贤妻》《欲望都市》《东京女子图鉴》这种剧,传递新时代的女性精神。
放心,这样冷淡又节制的剧情,我们看得懂也吞得下。
我更怕的是,“做人要体面姿态要好看”被人唾弃,“婚姻里,教养一点不重要”成为新时代的女性座右铭。
*作者:麻宁,公众号“麻范儿”(ID:maningvivian)主理人,知名天使投资机构“娱乐工场”投资副总裁。曾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生活方式App“城觅”联合创始人,专栏作家、影评人。出版有个人文集《教室朝南,没有风筝》《年华,恍然》《陪你一起直播青春》。自媒体投资案例:遇言不止、果酱音乐等。
请一定要关注备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