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是之
笔耕不辍,这里将分享我关于经济学、教育、成长等方面的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德州日报  ·  王楚钦、王曼昱,夺冠! ·  昨天  
德州日报  ·  王楚钦、王曼昱,夺冠! ·  昨天  
昆明信息港  ·  这种食材大量上市!多人吃进急诊,医生提醒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是之

摸着石头过河,这次又是哪条?

张是之  · 公众号  ·  · 2020-12-03 22:11

正文

文丨张是之
众所周知,我们最近举行了一次最高级别的学习,相关新闻如图,不做点评,知道即可。
下面两张图则是两则相关信息。
第一则是最高法发布意见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治力度,依法从重处罚。
第二则,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占比 99.77%,海口知识产权法庭成立一年成效显著。
这个解读角度还真是耐人寻味,你如果关注一下此类案件,你会发现上海出镜的频率非常高。
高仿的变形金刚、高仿的手办、高仿的鞋,都是上亿的刑事案件,大案要案。
昨天正好在秋叶大叔的群里聊到了知识产权问题,今天偷个懒把聊天记录直接发上来,其中有相关从业者直接的现身说法。
虽然我一直强调知识没有产权,但尊重知识原创者的意识还是有的,聊天内容能不能发、昵称头像需要不需要打码,我都挨个咨询了当事人的意见。
正如我不认为盗版有罪,但我会购买正版支持作者一样,有权和鼓励是不一样的,权利和利益也是不一样的。
聊天内容不长,不深刻也不复杂,建议耐心看完,有助于理解正版和盗版之间相爱不相杀的那点事儿。

好了,聊天内容分享结束。
为什么说标题用「摸着石头过河」?因为今天跟一个大学同学聊天,他的核心观点是管理国家要允许算法上「有限逼近」。
换成人话就是允许试错,通俗地讲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
我当然有不同意见,因为离开了理论支撑,我们昨天大炼钢铁、生产米面粮油都要摸石头攒经验,今天呢粮票油票不需要了,但光伏、新能源,加上今年的芯片,还是在用计划经济的思维在摸着石头过河。
没有理论支撑,我们这个领域摸一遍石头,换个领域再摸一遍。
如果说,摸石头的人是企业家,花自己的钱想怎么折腾都没问题,产权范围之内,成本、收益或者损失都是他自己扛着。
问题出就出在,很多强制性法律法规的出台,成本、收益和损失往往与制定者无关。
也就是说,很可能摸的是别人的石头,过的是自己的河。
规定来了,你们执行就是了,什么成本、收益、损失的,爱咋地咋地,与我无关。
反正,我的心是好的,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就是保护市场竞争。
但是,碰线就办你,而且可轻可重,你自己掂量。
这样的摸石头过河,与企业家的试错,那在性质和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而知识产权这条河,欧美摸了上百年都还没摸清,我们也是最近几年才在这个方向上发力。
一方面,知识产权问题已经几乎是形成了一种全民共识+政治正确,像在这个群里能够平心静气讨论这个问题的机会非常之少。
大部分人既不会像我这样明确反对知识产权,遇到怀疑也不会提出来,像「她刊」这样的刊物一不留神成为受害者的时候,缓过神来才会反思一下。
另一方面,我们对「法治」二字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了「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历史阶段,留给群众发挥民间智慧解决问题的空间越来越少。
同时,我们的认识上,大有立法解决一切问题,法律越多法治越好的趋势。
这个趋势同样很多人认为是好事,只有少数人能够看到其中弊端。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未来知识产权的案件一定会越来越多。
就像前面那些新闻,公检法、律师的 KPI 越来越好看,可以汇报的成绩越来越多,但正因为如此对经济的伤害也一定越来越大。
所以,中小创业者一定要小心,未来知识产权的地雷遍地都是,肖像、声音、字体,一不留神你就中招。
网上的图片不是搜出来说用就用的,很多公司专门放图在外面,也不注明版权使用说明,等你用了之后,被它发现了,然后再发律师函要求你赔钱。
妥妥的钓鱼执法,妥妥的稳赚不赔。
另外,你如果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知识产权律师将来肯定是大热门,赚钱发财的机会越来越多,可以考虑下。
当然,最好你自己对知识产权没有什么看法,至少不反对,就是把它当成赚钱的工具。
否则,你如果看透了知识产权的无厘头逻辑,然后再去打那些知识产权官司,那种分裂的感觉可能会不太舒服。
知识产权的问题写过很多篇了,如果还是想不明白,可以顺着延伸阅读多读几篇,也可以点开知识产权标签有更多文章可以系统了解。

2020年12月03日

——————

题图: Claude Monet,Water Lilies

上一篇: 吃人的利息,嗜血的资本

延伸阅读:

1. 钓鱼岛是中国的,苍井空是世界的

2. 刑法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

3. 想象的伤害不是伤害

4. 盗版非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