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美术生
美术生——专注美术生的自媒体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艺术荐  ·  “再见了,抖音 !!” ·  3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陆子惠:数字表演与新型互动——互联网艺术、 ... ·  5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聚焦丨大力提振文旅消费 ... ·  4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胡寒:论数字时代戏剧的媒介间性 ·  6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内蒙古舞台美术学会2024—2025新春联谊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美术生

一幅画卖1.8亿,成为中国当代拍品首度破亿的画家,冯小刚和马云也来“抱大腿”!

美术生  · 公众号  · 美术  · 2017-05-05 22:38

正文

点击题目下方美术生可一键快速关注本账号

— — — —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 — — 

▼▼▼

先来看看

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市场破亿的油画长啥样



✦ biu~


《最后的晚餐》220×395cm  布面油画  2001

成交价:1.8亿港币(1.4亿人民币)  香港苏富比2013年秋季拍卖会 刷新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世界纪录


协和医院系列之三》(三联作)  150×115cm×3  布面油画  1992

成交价:1.13亿港币(8900万人民币)  佳士得香港2013年秋季拍卖会



卖的这么贵,作者到底是sei?

一个名叫曾梵志的湖北人。


➹ 不仅多金,还挺俊!


不是央美高材生,也不是清华美院高材生,统统你能想到的美术名校包括鲁迅美术学院,都不是他的菜。



遥想当年,曾梵志连考四次落榜,第五次才考上湖北美术学院。那年是1988年。学校是挺牛气的名校。



模仿?恶搞?只是开玩笑而已?


曾梵志可不是普通菜鸟,他的名字只要上得头条,一定是收藏界的大事,或者拍卖创历史纪录,或者某某名人求抱大腿。


曾梵志自画像《行进者》


要知道,齐白石的画精品一般是几千万人民币,上亿的基本不多见,而且齐白石是晚清出生的国画大师,曾同学却是活生生的当代人,新人卖得比老的还贵,这有蹊跷,所以曾同学的画卖出天价是有些争议的,炒作?很熟悉的词语。


曾梵志为人低调,很少接收媒体访问,媒体曝光天价拍卖的事,他好像从来不关心。当然,画作送拍都是画廊在操作,与他没有直接关系。间接关系就不好说了,这涉及画家身价、画作市场价的浮动。


名人求抱大腿的事,近年算是层出不穷。曾梵志和马云2014年合作的油画《桃花运》就以3600万港元落槌,4220万港元成交(包括佣金)。



虽然所拍的金额悉数捐给慈善机构,但是还是被人诟病:炒作、破坏艺术圈的生态。难保一些穷酸艺术家不眼红,找到马云这个财主做靠山谁都羡慕死了。


马云能够跟曾大师联手创作,给他宣称的治理企业的艺术一个完美示范。两位艺术家都得到慈善家的美名。


再有一个例子,导演冯小刚和曾梵志联手创作《一念》,冯导到底多久没拍文艺片了,起的名字那么有禅味,最后拍出1700万高价,同样捐给慈善机构。



冯在业内也是有名的藏家,在此按下不表,能在大众面前露一手画技,大家都马上想到冯导也学过画的。


曾梵志的跨界表演行为,很多人表示不屑,说是假借慈善之名做推销自己之事。明眼人都知道做慈善这么高调,险些糟蹋了艺术,联手的画作多少有些游戏笔墨的意思。


曾梵志在国际的名气是火爆的,但有的人就不服气了,能在亚洲卖1.8亿不算什么,有本事在欧美市场也卖1.8亿看看。这就十分为难了,那就跟毕加索、梵高、莫迪利亚尼并驾齐驱。


▲毕加索、梵高、莫迪利亚尼自画像


曾梵志的国际知名度和绘画功力应该没那么高。华人圈的资本多出于土豪,国外敢于砸钱在艺术品上的人不会冲动、贸然行事,艺术品质量再怎么好还是要找人鉴鉴,看一看的。


油画卖出高价并不代表画得好,这是常识。普通大众对当代艺术品从来不感冒,卖得贵说不定又是什么营销广告的噱头。


曾大师的油画卖的贵,可以肯定,画的一定不差。至少在普通人眼里应该是震撼的画作。



曾梵志的作品有些是对经典的再创造,不免受到抄袭的质疑。大家可以比较着看看:




▲曾梵志《祈祷之手》2012年


▲丢勒《祈祷之手》




曾梵志《智者》2012年


丢勒《93岁老人像》




▲《豹》3600万港币  香港佳士得春拍“亚洲20世纪及当代艺术”


▲英国摄影师斯蒂夫·温特所拍摄的获奖作品《风雪之豹》



▲丢勒素描《兔》和曾梵志的《兔》




▲德拉克罗瓦《自由引领人民》和曾梵志《自从1830》



再来扒扒曾大师画过哪些能让人印象深刻的符号、特征:


曾梵志曾是学渣,不是贬义上的学渣,具他称,念小学时,因为不听话,老师不给他佩戴红领巾的资格,这成了半生的内心伤痛。


这还不是重点,曾梵志所画的面具系列、天空系列、肖像系列作品统统都少不了画上红领巾。



到后来,曾梵志的画就不再出现红领巾,画的前景全是草。茂密疯长的草。可以看出曾梵志的愤怒的力量感。




曾梵志从九十年代初开始扬名,到现今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他的创作经历几个时期。通过梳理它们的变化,可以完整看到一个当代艺术家的成长和艺术追求。


表现主义风格草创时期


曾梵志在湖北美术学院上学时受到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喜欢表现内心世界的冲突矛盾,造型不求具象写实,偏向抽象风格,用色强烈,笔触粗犷有力,有血腥味道,所画内容多为生活的不和谐面,跟痛苦、郁闷、疾病、绝望等相关。



《无题》描绘了一家人在痛苦中蹲伏在一起的情景,一幅描绘贫困破落家庭的悲惨场面。从这幅作品中可看出曾梵志表现剧烈的情绪和感情的功力。沮丧而苦恼的母亲抱着婴儿的场面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青年父亲垂头丧气地蜷坐在一旁,传达出无助的情感。像是祖父的人物目光空洞呆滞,通过眼睛描绘和传达出人物的心灵状态。


曾梵志年纪很小就在学校举办画展,在当时画风出格超前,被人举报查封。



协和医院系列


在武汉生活,曾梵志每天经过协和医院的走廊借用洗手间,或焦急或茫然或疯癫的病人围绕在四周。手术台、血肉、人体、痉挛的眼神,这些元素在91年到94年的作品中描绘出来,让他摆脱了模仿步入成熟。 



充血般的肉色和冷白色,在表现性的笔触中,把隐藏着的血腥与危险透露出来。人物形象特别是眼睛的处理愈加惊恐,尤其加强了手的表现,不合比例地夸大,骨节嶙嶙,给人一种痉挚的感觉。除此,带血的生肉形象的出现,给人一种由于压抑所产生的带有血腥味的发泄感。



肉联系列


1992-1993年的《肉联》系列和《协和医院》系列一样属于曾梵志第一阶段的作品,肉联系列表现武汉酷热夏天肉店工人躺在冷冻肉上消暑的景象,大量使用红色和人与肉带来的视觉冲突,而这两个系列中人物夸张的大手和空洞的表情也渐渐成为了曾梵志后来作品中的个人特点。快速、狂放的笔触透露出艺术家的激动和专注。淋漓的颜料似乎就是鲜血,观众甚至可以感到牛身肌肉的残余搏动。



面具系列


1993年,曾梵志来到北京。物是人非,北京陌生的环境、和朋友交流的障碍和本身孤独的性格让曾梵志找不到自己创作的状态。一直到1999年,曾梵志共创作了100多件面具系列作品。



“面具”系列是对个体的观察心得,个体饱受社会折磨,社会只关心社交应酬的表现并隐藏真实内在的动机,而不能接受个体之间的差异。


在创作面具系列时,曾梵志创造出现今中国社会最典型的象征,那些带着面具、不可知的、疏离的、受到轻蔑和折磨的个体。



名人系列


面具系列之后,曾梵志绘画了一系列名人、艺术家和政治领袖的题材油画。和面具系列瞪着眼晴并以面罩遮掩的形象不同,名人系列作品的笔触互相缠绕、线条放任恣纵,画面纷乱狂野。曾梵志喜欢画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



曾梵志喜爱同时使用数支粗幼不同的画笔进行创作,一枝画笔所建立的东西,可能会立刻被另一枝所毁。画面上纠结在一起的线条是各种机遇下的巧合,在不断建构的过程中,图像轮廓变得模糊。

 

肖像系列


2000年后曾梵志的肖像系列作品表现出更发人深省的气息。面对现实世界的残酷,画中人物流露着更痛苦的表情。画像追求的不是真实的客观形象,而是内在本质的流露。饱满的色彩、粗犷的线条和抽象的形态,处处散发着表现主义的气息。沮丧痛苦的情感埋藏在恬淡的浅笑和焦点模糊的视线中。



对于自己所追求的美学表现形式,曾梵志表示他善于利用线条、色彩和形态来表达情感。笔下的肖像拥有不合比例的头和硕大突兀的手,没有面具的遮掩,人物内心的情 感被赤裸裸地呈现。



人物皮肤怪诞的红色色调,令人联想到他早期以人与鲜肉为题的肉联系列。肖像中人物站立在空白的背境前,内外都呈现着孤独无助的不安感,困守在沉郁的氛围中。


我们系列


 2002-2003年的我们系列,粉红、红色是其中最特出的主调。"红光亮"是文革时期的视觉趣味,符合时代政治精神的要求。


一张张脸的局部,从一个清晰的形象开始,单色螺旋状的笔触在画面中游移,形象逐渐地模糊隐没,产生破坏性的感觉,脸孔被笔触所分割,当笔触越多时,形象越显模糊,乍看彷佛沾满雨滴的毛玻璃外的形象;当观者退后一定距离,形象又再度鲜明了起来。



曾梵志戏称之为绞肉机绞过的皮肤,圆圈分割后的画面,在视觉上造成一种不安定的感觉。他说到:"我是从一个有意思的最小的局部开始,把属于我自己的东西慢慢扩大到整个画面。转圈也是一种符号,其实是很残酷的一种破坏性感觉,把脸给分割了。"



艺评家栗宪庭在一次与曾梵志的对话里,赞誉这批“我们系列”作品有大师风范,有气派。他认为之前的作品风格完整,但此系列气派大。在抽象的过程中,把细小的东西放大。


从具有个性的脸庞,到没有个性的脸庞,抽象化的毛泽东,正也是经历文革后中国当代社会的集体面孔。

 

天空系列


"天空"系列的灵感来源于曾梵志的童年,据曾梵志说,童年时仰望天空总能产生一种奇妙的幻想,这种幻想长久地留在自己走过的岁月里,直到现在仍然听见它的声音,闻到它的气味。



天空的广阔让人类有无限遐想,和时间结合起来,就变成耐人深思的物象。

 

乱草系列



灰暗的山坡上层层叠叠色调灰暗的野草在画布上狂乱地伸展着生命,整个场景似乎充满了野草的激情与活力,具有极大的视觉张力。


开始时,表面的扭曲和紧张感让观者难以进入景色,但很快就会感受到画面所表现出的作者的内在心理。圆形的山令人想到大脑,而强有力的乱草则表达了内心愈加深刻的骚动,正像是混乱的心灵中悸动和迸发的思想。



画面以黑色和灰色为主,但并没有显示出完全的绝望感,相反却蕴含着希望和救赎的可能性。乱草中夹杂的蓝色、绿色和红色的线条似乎喻示积极的思想在打破混乱无序的心灵。山和乱草被日落天空的白光包围,曾梵志在他生活的这个时期似乎要说明尽管内心世界存在阴暗和不祥,外面的世界却并非那么令人恐惧。


曾梵志使用自由流畅和下意识的的乱草画法在画布上倾泻心绪和情感,增添了作品的力度和感情。


动物系列


动物系列是未正式命名的系列。在乱草系列的绘画风格基础上,加入了野生动物、珍稀动物,通过对动物的所处空间的描绘,在杂乱的草丛中反映动物野性、生存意识,和濒危处境。



总结曾梵志作品的各个阶段,发现他的绘画没有离开表现主义,却也越来越向自由、复杂、多层次的方向发展,他的作画方式一直是试验的,大胆变革,对笔触的自觉、线条描绘空间带来新的可能,创作内容变化不拘,布局大而严谨,细密而宏大;曾梵志的创造力是惊人的,题材引领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方向。




“我是个画画的手艺人,现在还没达到最理想的状态,总觉得可以做得更好。”怀揣这颗不断求新求变的赤子之心,曾梵志的精彩旅程还在路上。


-美术生学长-





 点 击 阅 读 往 期 精 选 




 关 注 美 术 生 

长按二维码 可关注我们

若不能识别,可加微信号:mssgk365(长按可复制)


图文来源: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商用

微信:mssdnb(长按可复制) QQ:224551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