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脑吧评测室
欢迎关注电脑吧评测室,我们是电脑DIY硬件产品爱好者。买电脑、DIY硬件配置推荐、硬件咨询、新产品评测、什么产品值得买,都可以关注我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牲产队  ·  deepseek ... ·  昨天  
知识星球精选  ·  DeepSeek高薪招人:实习生月入上万,研 ... ·  昨天  
江苏警方  ·  1,000,000元保住了! ·  2 天前  
第1眼新闻  ·  事关公积金贷款冲还贷 官方答复来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电脑吧评测室

【装机科普日报】第53期:90年代的台式机与现在的台式机有啥区别?

电脑吧评测室  · 公众号  ·  · 2024-05-25 22:01

正文

90年代的台式机和今天的机型差异是否很大?

抛开性能上的巨大鸿沟不谈,至少产品外观相似度还是在的,更多还是细节上的差异,它的变化似乎不如手机进化这般显著。


【1】外观

就产品体积上来说,90年代的台式机(包括DIY和品牌机)反而通常体积较小,除了CRT显示器(俗称大屁股显示器)看起来比较笨重外,AT架构的主机小巧紧凑(不论是横置还是纵置),尤其是常见的横置机型,多数用户(或者产品设计初衷)喜欢直接把显示器放在机箱上,不仅不占空间,更有种“一体机”的既视感。换句话说,以前虽然技术落后,但硬件发热都比较小,不需要在机箱内部留出很多通风或者供安装大体积散热器的空间,低频率486或更早期处理器甚至连CPU散热器都不需要装。

即便是立式主机,体积往往也不大,还记得我家1997年买的第一台电脑整体造型就与上图相似,用的是奔腾MMX处理器,机箱和今天零售的M-ATX机型差不多。

90年代的主机普遍采用灰色、米色或白色外观,包括键盘、鼠标、音箱等外设均如此,缺点是比较单调,且用久了容易发黄,以至于你根本无法判断一台古董电脑它的真实颜色到底是啥。

侧透啥的,不存在的。


【2】主板

为什么要特别提及主板?作为电脑的主体驱赶,主板的变化最能代表PC的演进历程。

上图是一张90年代常见的AT架构主板(不是M-ATX)。90年代的台式机主板在扩展性方面相对较“强”,扩展插槽数量众多,ISA插槽(底部黑色)、PCI插槽(中部白色)、AGP独显插槽(上部棕色/非必须)等几乎都是标配。

上图为传统PCI接口独立声卡。

上图为上世纪主流的PCI接口S3显示卡。

这个强完全是因为主板自身集成度低所造成,以前包括显示卡、声卡、网卡、视频解码卡、LPT打印机接口、USB扩展、COM口(串行端口)等都需要单独配置,你需要用到什么功能你就往主板上插什么卡。比如想要外接音箱,那么你就需要安装一张声卡;如果想要获得不同的显示(娱乐)功能,你就要安装不同类型的显示卡(显卡),最低端的显示卡(显卡)基本就只具备显示输出功能。

实际早期(486或更早)因为CPU浮点运算性能羸弱,古董主板上甚至可能还有2个CPU插槽,一个安装“正主”,另一个口子可选安装“协处理器”(比如80386搭配80387协处理器,下图就是)。

以至于打开一台上世纪的古董电脑机箱侧板,你总会发现里面插满了各种功能卡,不是因为功能有多丰富,而是没了这些卡,这电脑也基本没法用或者只能实现最基本的文档编辑功能。也就是说,以前的消费者搞DIY装机,要做的功课可比现在复杂很多,你需要了解的配件知识也会多得多。

放到今天,即便是400块钱的廉价入门级主板,除了声卡、网卡已经标配集成外,数量众多的USB接口几乎万能兼容各类外设接驳需要(包括取代了COM串行接口、LPT打印机接口、PS/2键鼠接口),而曾一度于21世纪第一个10年被广泛集成在主板上的“集成显卡”,也早早被集成在CPU中(现在叫“核芯显卡”)。

接口的更新迭代这边不再赘述,老式ISA、PCI、AGP、IDE(硬盘接口)等都已经被今天的PCI-E、SATA、M.2接口所取代。


【3】CPU通用

90年代的台式机硬件价格昂贵,但优点是配件的通用性极高,包括CPU插槽,同一个插槽并不存在专为英特尔处理器或AMD设计这种说法,而是“全球通用”,例如Socket 5接口可以支持所有品牌的486处理器(包括但不限于英特尔、AMD、IBM、Cyrix、UMC、德州仪器、ST等等)。

Socket 7接口可以支持所有品牌的586处理器(包括但不限于英特尔Pentium、AMD K6、IBM 6x86、Cyrix 6x86等等)。

如果你的预算非常有限,在其他配件都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除了英特尔处理器之外的其他品牌CPU,它们在同等性能表现下的价格甚至只有英特尔处理器的一半。


【4】被淘汰的配件

光驱、软驱已经不再被当今主流PC所选用,尤其是软盘,早在20年前就已陆续淘汰,而逐渐被U盘等便捷式移动存储设备所取代。光驱则在10年前就被基本淘汰。

世界上仍然令人费解的操作就是:

你买了一张最先进的主板,厂商在包装里仍然给你配了张“驱动光盘”。

其实不用这么敷衍的,厂商只要配个1GB的U盘(成本几块),我都觉得这是能在行业里吹一整年的事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